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同陸軍上將方希同

bookmark

而且戰役的範圍是非常廣的,從河北的東北部地區,然後到遼西省、遼東省、東北省,幾乎是整個東北地區。

這上頭如果沒有一個真正的軍方大佬,上將級別的大佬壓着,根本就無法指揮這麼多的部隊,進行如此廣泛的作戰。

對於東北征夷司令的人選,李軒從去年冬天就開始考慮了,直到宣平十八年的元宵後的現在纔是決定。

此人就是方希同,外人蔑稱其爲大唐陸軍裡同陸軍上將,套用了同進士的說法,說方希同根本就不是個陸軍上將,頂多只是個同陸軍上將……

憑心而論,此人的軍事才華不咋地,至少在人才濟濟的大唐陸軍裡,不算怎麼樣!

但是此人有一點卻是頗得李軒欣賞的,那就是此人非常的忠誠,他的忠誠甚至都可以說是愚忠的那種,李軒讓他怎麼幹,他就怎麼幹,那麼這麼樣會讓十萬大軍灰飛煙滅,他都不會皺哪怕一下眉頭!

這種近乎病態的愚忠,也是讓他在人才濟濟的大唐陸軍裡,一直保持着地位!

當年大唐王朝還窩在貴州廣西兩省的時候,他就是主力部隊第二步兵旅的少將旅長,然後是第二軍的軍長,乃是最早的一批軍長。

同樣是最早一批晉升中將的軍長。

他的從軍之路,在戰績上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遠遠不如郝柏年、李春景、陳科橋等人這麼耀眼,但是他卻是一直在野戰部隊任職,從始至終都是手握軍權。

雖然他的軍銜十幾年都沒有變過,一直都是中將,但是他卻是先後歷任五個軍的軍長,哪怕是前些年,實在是不能壓着他的軍銜了,李軒把他晉升爲上將後,他依舊是沒有被調回京畿樞密院,而是以陸軍上將的身份,破格兼任第一軍軍長。

掌控直隸四道十餘萬大軍,成爲控衛大唐帝國京畿地區外圍防線的指揮官!

這個人,在戰績上不耀眼,外界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大唐陸軍裡還有着方希同這麼一個陸軍上將呢!

但是在李軒的心中,這個人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郝柏年,甚至比郝柏年還要更重要一些。

其他軍方高層,大多也是知道方希同的特殊性,所以這些年來,其實不少陸軍將領,對於方希同也是有所抱怨的,這個人屁本事沒有,勝仗也沒有打幾場,但是卻是一直把控着全軍,最近幾年更是破格以陸軍上將的身份兼任第一軍軍長。

這等待遇,哪怕是郝柏年都沒有過!

郝柏年自從帝國徹底統一華夏之後,基本上就沒有掌控實際兵權了,都在金陵城閒住了七八年,也就是最近兩年成爲了值班大臣,這才重新掌握大權。

而李春景,陳科橋這些當年讓前明君臣聽到就能嚇破膽的將領們,如今一個個都是隻能在金陵城裡種花養鳥,美曰其名是聖天子善待功臣,讓他們享受榮華富貴,但天地良心,他們全都還是四十歲左右的人,正值一個將領最黃金的年齡了。

但是沒辦法,這就是現實!

如今帝國軍界裡,除了方希同這麼一個例外外,其他的野戰軍軍長,清一色的中將的,而師長、旅長清一色的少將,沒有任何一個上將級別的將領在外領兵。

李軒在華夏統一之後,就是把絕大部分的高級功臣將領全部召回了金陵城,授予陸軍上將的軍銜,要麼是各部部長的職務,要麼是樞密院副使的頭銜,爵位是侯爵起步,公爵的也有好幾個,但是這就是全部了,繼續領兵那是不太可能的了。

如果讓郝柏年、李春景、陳科橋這三個人裡的任何一個人在外頭領兵,說真的,李軒都得擔心他們那一天帶兵殺到金陵城來。

如果他們領兵造反,這大唐陸軍裡還真找不出幾個能夠和他們相抗衡的將領來!

比如李春景,這個人用兵狡猾如狐,常人根本無法跟上他的思維。

當年明軍被他耍的團團轉,如果有一天他領兵造反,李軒估計也得提心吊膽的,如果派方希同這樣的將領和李春景對打,恐怕方希同全軍覆滅了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敗的呢!

所以,李軒覺得,郝柏年、李春景、陳科橋這些猛人,還是呆在金陵城裡種花養鳥更好一些,頂多就是和郝柏年一樣,參政議政,從將領變成一個政客。

至於帶兵打仗,只要不發生重大的變化,比如說滅國危機之類的,他們是別指望能夠帶兵打仗了。

其實李軒本來也是不打算搞什麼東北征夷司令部的,但是東北那邊的狀況比較複雜,沒辦法,只能是臨時搞一把。

更何況,李軒也是準備藉此機會,來整合目前大唐帝國陸軍的指揮體系,如今大唐的軍就有十七個了,理論上每一個軍都複雜一個方向,但是出現協同作戰的時候卻是更加麻煩。

而後續隨着帝國在南洋、在西域等地區擁兵,勢必會出現更大範圍的防區,因此在軍級部隊之上,建立更高級別的指揮機構,也是一種必然。

讓軍,變成真正的野戰軍,讓更高一級的司令部來取代如今的軍級指揮部的職能,這是必然的發展。

此外,這樣還能夠安排更多的上將級別的將領。

當上將多了,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會分攤現有十幾個現役上將將領的威望和權勢。

也就是說,上將多了後,這上將也就不值錢了,郝柏年和李春景之流的影響力也就會持續下降。

雖然以後李軒可能會把元帥的軍銜也授予出去,不過肯定是李軒能夠徹底分化軍隊現有幾個將領的影響力之後的事。

到那個時候,元帥軍銜,也應該會是一種純榮譽性質的軍銜,頂多就是在將領臨近退役的時候授予出去,當成是一種榮譽軍銜。

方希同成爲了東北征夷司令,也是沒有耽誤,交接了工作後就是做成了船隻直奔遼東而去,他要去接管他的十萬大軍,並展開東北戰役。

陸軍第一海上運輸師的快速通訊船上,方希同站在甲板上,一邊手撫着一尊九斤艦炮,一邊要遙望着前方的港口。

如今他的座艦,已經是在海上奔波了許久,終於是即將抵達蓋州,從蓋州下船之後,他就會直接奔赴遼東省省城瀋陽城。

該城以前就是遼東地區的戰略重鎮,不僅僅是軍事要塞,也是重要的屯墾區域,大唐收復了遼東地區後,同樣也是以此地爲在遼東的統治中心,並把遼東省的省城設立在此地,同時從關內地區大量移民到瀋陽。

去瀋陽的一路上,方希同始終是想着該怎麼樣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

要徹底的征服東北地區,如果單純的軍事征服,那其實很簡單,十萬大軍橫掃之下,不管是察哈爾還是朵顏三衛又或者是其他亂七八糟的部落,都是抵擋不住的。

問題在於,軍事征服之後,怎麼徹底的肅清當地的蠻夷,給即將大規模到來的移民一個安全的生存空間。

爲此,方希同是準備了兩條路!

一方面是純粹的軍事打擊,大軍北上進行橫掃,對敵軍的軍事力量進行毀滅性的打擊,而另外一邊,則是讓後頭的預備師跟上,繼續進行肅清作戰任務。

要不然的話,大軍北上,雖然擊敗了蠻夷的主力部隊,但是這些蠻夷逃散開來後,依舊會嚴重威脅到帝國的統治,而移民抵達後,也只能是龜縮在有軍隊駐防的城池要塞,而不能到廣闊的原野建立村莊並屯墾。

他必須確保跟在大軍後頭進行移民屯墾的移民們的安全,因此雖然前期的軍事打擊任何很重,但其實更加重要的是後期的肅清任務。

留下任何一個蠻夷,隨時都能威脅到手無寸鐵移民們的安全!

畢竟,屯墾的移民們,雖然有民兵,也裝備了火繩槍和刀劍,但是畢竟沒有燧發槍沒有大炮,遇上蠻夷的弓箭刀劍,危險還是非常大的。

所以肅清任務必須果斷而堅決!

在抵達瀋陽城的第一天裡,方希同在召見幾個預計肩負後方肅清任務的預備師師長們,是這麼說的:“肅清任務必須果斷而堅決,本官不希望有任何一個移民受到蠻夷的侵擾!”

“方國公放心,末將一定竭盡全力完成任務!”

方希同也是大唐帝國裡,少數幾個公爵之一,雖然他被封爲公爵的時候,不少人對此都頗有微詞微詞,但是誰讓他資歷實在是老,大唐陸軍最早的步兵旅旅長以及軍長呢。

對於下屬們的回答,方希同還是蠻夷的!

後續的肅清任務雖然更重要,但是事情過於繁瑣,而且也不是他的主要任務,作爲統帥,他的任務是帶領主力部隊,擊潰諸多蠻族的軍事力量,肅清任務,他也就只能是交給下屬去辦了。

方希同道:“肅清任務的重要性,你們也都是知道的,本官也就不多說了,你們回去好生商量着!”打發了這幾個預備師的師長後,他纔是叫來了幾個主力部隊的師長、旅長、團長們,開始第一次的正式軍議。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飄揚在馬六甲上的大唐龍旗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激進或保守第七百一十五章 寒酸的大唐皇宮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唐第一忠臣(求訂閱)第五百零三章 張嶽問策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馮倪的煩心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高麗問題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農場主何錫華第五百五十章 蔡二虎當將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預備!開火!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成功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危在旦夕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暴利的海外貿易第八百一十二章 堅船利炮抵金陵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打打殺殺的多不好啊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唐商律第二千一百四十七章 運河首航第三十三章 柳八苟獻策第三百八十四章 兇險的意外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英格蘭辦海軍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這雨,太大了!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大唐尊嚴不容冒犯第五百九十四章 裁軍五萬第四百七十五章 賊軍打炮了,快跑啊!第六百六十一章 野心勃勃的大唐海軍第五百二十一章 此乃勝利轉進絕非潰逃第兩百八十八 官軍復正泰李逆身死第五百六十二章 淡定的陳科橋第九百五十七章 我陳家乃書香門第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下第二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履帶拖拉機第一百四十章 大人英明第九百九十五章 朕心甚慰第二千一十二章 和本土差異巨大的美洲第二千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一體化的初步成果第六百八十八章 大唐銀幣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技術爲王的時代第一千九百零一章 王室都是無賴第一章 豬腳他爹是皇帝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必須貴,不貴賣不出去第三百七十一章 宋志文仰天狂笑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繁華背後的危機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不了就投降唄第二千零一章 普通人到了古代也能當科學家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扯着蛋的海軍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海盜也買軍艦第八百五十二章 舞蹈團冰蓮第二千四十八章 西湖汽車品牌效應第九百零三章 紹武帝的悔恨第九百三十七章 李逵對李鬼:督標突擊營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第二次遠征印度第五百七十七章 超級無敵大將軍炮第九百九十二章 張嶽血書控訴僞明第八百六十七章 江南動亂第一百九十七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六百三十六章 越粗越好,越長越好(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鋼鐵大橋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陸軍最昂貴的花瓶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五百一十三章 奪梧州搶月票(求月票)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聖天子不是人也不是神第九百五十四章 抓進去容易放出來難第四百八十七章 柳州天空飄落的血雨第八百六十四章 萬古聖君親征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和平使者:大唐西洋公司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督導組抵達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鳥槍換炮的南越人第一千六百章 海軍重整計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許開炮,那都是戰利品第八百四十六章 俺答汗的決定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的海軍第八百七十一章 萬騎衝鋒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印度泊木州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席捲全國的工業化浪潮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偉大的變革時代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大唐還是不要臉的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組團去印度淘金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萬丹危矣,南洋危矣,帝國危矣第三百九十六章 宋志文誤我第兩百零三章 正泰縣城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大唐的尚武風氣第一百二十五章 說的都不是人話(月票加更)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這破鏡子真能拍賣出去?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沒有異域風情的檀香島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司法改革章程第二千一百八十七章 東非局勢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僵持的印度洋戰局第二千零三章 宣平四十年十一月十六日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汽油機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情況不對第三百二十五章 瀾江東岸美景第十七章 朝議第二千八十三章 大唐看不上眼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陳立夫修官道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暴利的海外貿易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蒸汽戰車第二千一百一十三章 一己之力供應全球戰爭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聯合二型步槍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欽賜皇家教授學士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成爲了香饃饃的東北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