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葡萄牙求和

帝國和韃靼人一直都是處於戰爭狀態,駐防西北的第五軍一直也都是和韃靼人打着,基本上都是積蓄大半年的糧草和彈藥,然後在適當時候打一仗,打擊韃靼人在西域地區的實力,然後短則十天半個月,長則一兩個月就帶着大量的戰利品返回甘肅。

韃靼人的主力部隊基本上也是不會做太過強硬的抵抗,往往是看見大唐陸軍出塞了,直接就遠遁,等大唐回師了,他們纔會重新回來。

這種事都持續好幾年了,大家對此都是習慣了,縱然偶爾會出現一些小意外,不過也只侷限於小意外。

這種小意外對於雙方的整體戰略而言自然是沒有什麼影響的,不過對於應易康和畢志安這兩個前線軍官而言,這個小意外影響可就大了。

因爲這個小意外,剛好就發生在他們身上!

宣平二十五年秋,駐防西北的大唐陸軍第五軍,派遣了麾下兩個騎兵師,一個師屬騎兵團以及一個加強了大量馬車等交通工具的暫編混成旅出塞作戰。

西北作戰的主力部隊,自然是以騎兵爲主,第五軍裡的主力部隊,也是騎兵,足足擁有三個騎兵師呢。

步兵部隊的話,則是有三個步兵師,不算少,不過這三個步兵師裡頭,也就只有一個野戰主力步兵師,也就是第六步兵師,另外的兩個步兵師,主要是執行防備任務的二等師。

執行出塞作戰任務的暫編旅,由第六步兵師副師長葛永勝准將率領,轄有第十八步兵團、近衛軍的一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輜重營以及其他的輔助部隊,總兵力達到了九千多人。

這種八九千人規模的混成部隊,也是最近幾年大唐陸軍最喜歡用的臨時混成編制了,因爲直接出動一個師,這一萬大幾千的兵力太多,但是隻出動一個團的話,又沒有足夠的輔助部隊,如果加強輔助部隊的話,哪怕隨隨便便兵力都是要七八千人了。

爲此,陸軍內部甚至都是有了呼聲,限制的固定編制已經是不太適合戰爭的模式了,想要把步兵師的編制進行改動,把原來的三個步兵團增設爲四個步兵團,同時減少每個步兵團的兵力數量,然後兩個團組成一個步兵旅,戰爭時期,直接把師屬的炮兵,騎兵配屬給步兵旅的話,那麼就是一支八九千人的混成旅部隊了。

不過這種改動太大,陸軍高層也是有些猶豫不決,所以也就一直拖了下來。

這個暫編混成旅裡頭,主力部隊自然是第十八步兵團,也就是應易康的步兵團。

出塞戰鬥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輕輕鬆鬆的,反正他們這些步兵,主要任務就是跟在騎兵的屁股後頭,維持後勤線,掩護他們的後方。

本來也打不了什麼大仗,但是偏偏在返回的路上,因爲繳獲的各種戰利品太多,行軍速度過慢,結果被韃靼人的騎兵跟追了上來。

結果呢,應易康帶着第十八步兵團和韃靼人的騎兵幹了一架!

然後,韃靼人被幹掉了,應易康身受重傷,右手臂被韃靼人的火繩槍擊中,最後被迫截肢。

導致畢志安順風順水,又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戰後論功行賞,被舉薦免試進入御學堂就讀。

這個賞賜,可是比直接晉身爲陸軍少校好多了。

如果直接晉升爲陸軍少俠的話,那麼以後基本就沒有就讀御學堂的機會了,而以後也別指望繼續晉升成爲將官了,頂多頂多,上校就到頭了。

但是能夠進入御學堂學習的,雖然要學習三年後才能夠在畢業的時候被授予陸軍少校軍銜,但是以後卻是沒有了天花板,只要立下戰功,成爲將官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這一個小浪花,讓畢志安獲得了進入御學堂就讀的機會。

同時也是讓應易康丟掉了一條胳膊,並且是現在還在第五軍的軍醫院裡住着養傷。

上司本來是想讓他回金陵的,畢竟丟了一條胳膊的他,已經是不太適合在前線作戰了,但是應易康卻是沒有答應,他堅持要留在西北前線作戰。

在塞外丟掉的胳膊,他要成千成萬倍的拿回來!

應易康還留在西北,而畢志安卻是已經趕回了金陵城,然後入讀御學堂陸軍分校了。

回到金陵城後,他父親沒有和去年他扶桑返回的時候那樣,板着個臉,反而是相當高興,因爲畢志安獲得了極爲寶貴的進入御學堂就讀的機會。

如今在大唐軍方,甭管是陸軍還是海軍,想要成爲將官,哪怕是最低級的准將,都得先去讀御學堂,沒有這個就讀經歷的軍官,基本上是不可能成爲將官的。

但是報考御學堂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每年衆多尉官都是競爭報考御學堂,而每年錄取的人數卻是不多,比如陸軍方面,年份多的時候可能會錄取兩三百人,但是有時候,也就只錄取百來人而已。

而畢志安當年在武學堂的成績都這麼差了,基本上不可能憑藉自己的本事考進去,唯一能夠就讀御學堂的機會,也就是隻有立下戰功,獲得免試入讀的機會了。

如今,畢志安如願了,他的父親也是相當的欣慰,只不過和父親相談甚歡的時間,畢志安並沒有詳細說他在西北服役期間的經歷。

即便是說,也只是避重就輕。

因爲很多事情,哪怕是回想他都不願意去回想,戰爭比尋常人想象的要更加的殘酷。

他立下戰功的同時,卻是有數百將士命喪西域,永遠也無法回家。

而他遠遠無法和應易康他們一樣,能夠無視普通將士的生死,把麾下的士兵只當成是一個個數字。

對於應易康和畢志安這兩個人來說,宣平二十五年是不平靜的,但是對於偌大的大唐帝國而言,卻是算得上是非常平靜的年份。

哪怕只是對於西北那邊的局勢而言,也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動。

出塞作戰也都是慣例了,而且戰果也算豐厚,不過依舊是無法影響到帝國和韃靼人在西域地區的局勢。

這倒不是說帝國在西北的駐軍無法擊敗韃靼人,而是帝國陸軍現在都是憋着一口氣,準備着大招呢。

現在的小打小鬧,陸軍高層都是當成練兵了,根本就沒有說佔領太多領土的意思,打完就收回來。

他們在等西北鐵路正式通車,只要西北鐵路正式通車了,那麼再往西可就是平原地帶,建設鐵路更加方便,到時候,就是大唐陸軍西進之時。

現在嘛,主要是練兵爲主。

反正現在如今西域那片破地方,要啥沒啥,佔了也沒多大用處,反而需要分兵去一一駐防,浪費兵力。

帝國陸軍是準備着到時候憋一個大招,一口氣直接殺到中亞去。

宣平二十五年在平靜中度過之後,帝國也終於是迎來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葡萄牙人使團的到來!

更加準確的說,這是葡萄牙人的求和使團!

帝國和葡萄牙人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多年了,但是自從帝國攻克了南非之後,雙方的戰爭基本上就已經算是分出了勝負,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沿岸的衆多殖民地,都是被一一拔出。

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沿岸的殖民地都沒了,還打個屁啊!

所以雙方的戰爭,實際上在南非戰役之後,就已經可以說是結束了。

僵持了一年多後,葡萄牙人那邊眼看着殖民地也沒了,奪也奪不回來,就算是不願意,但是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認這個事實。

但是,殖民地雖然沒了,但是生意還是得繼續做啊!

這幾年,葡萄牙人和大唐之間的貿易斷絕後,大唐自身的損失不小,但是葡萄牙人的損失更加慘重,眼看着戰爭已經是打不贏了,他們就是想着,也不要什麼殖民地了,只要能夠繼續做生意那也是可以的。

這也是當代葡萄牙人在海外殖民地一大特點,那就是他們以做生意爲主,對殖民地不是說沒有興趣,而是力不從心。

不像是西班牙人,跑到哪裡都是想要建立殖民地,然後進行移民,並進行統治。

葡萄牙人主動求和,並且是表達了願意承認帝國在印度洋沿岸地區的掌控權,他們唯一要求的就是,雙方結束戰爭狀態,並重新建立商貿往來。

對此,非洲和印度那邊的殖民地官員以及駐軍也是不敢擅自決定,一轉手就是把這個求和使團送到了國內。

宣平二十六年四月份,葡萄牙人的求和使團,在帝國海軍的‘護送’下,橫跨印度洋,南洋,然後抵達了上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來到上海後,並沒有獲准前往金陵城,而是直接在上海就和帝國的外交人員進行了相關的談判。

實際上說是談判也不太恰當,因爲根本就沒有什麼好談的,帝國的外交風格一向來都是直接劃下道來,你答應就答應,不答應就滾蛋的那種。

根本就是懶得和外人進行反反覆覆的磋商商談。

所以,這一場所謂的談判,也只是持續了三天時間而已,或者更加準確的說是一個小時!

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讓人無語的大唐子民第二千一十二章 和本土差異巨大的美洲第八百一十五章 陸軍艦隊第三十四章 果然有妖氣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奏對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三萬噸鉅艦第三百三十六章 擴軍萬人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德借兵第九百九十三章 不怕死的皇帝不是一個好皇帝第四百六十三章 脫褲子放屁!第二千八十九章 先進信息作戰指揮系統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三百九十三章 聲勢浩大的撤退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唐土鱉海軍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馬六甲號戰列艦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拉練測試順便滅個王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全軍進攻第一百二十一章 戰場上的小胖龍(求訂閱求月票)第二千一百二十九章 爆炸的車市第二千四十七章 愛德華看球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坑蒙拐騙招商辦公室第二千一百四十五章 大唐的承諾第二千九十五章 翰統在英格蘭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超級豪華客輪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去扶桑剿匪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蒸汽機廠商的戰爭第二千七十七章 態度第八百四十五章 正德親征第四十八章 百姓之福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這玩意不會散架吧第二千一百六十三章 規模宏大的大唐金國艦隊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春景的擔憂番外:李軒遊秦淮(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膽賊子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次子們的成家立業第一百八十章 陳屠夫出擊第四百三十七章 升官都不要,你想要幹嘛?第二千一百六十三章 規模宏大的大唐金國艦隊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汽油機第八百八十四章 今天,大明要完了第二千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和美洲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你傻還是我傻?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名留青史的仕女號首航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僞唐第兩百二十七章 僞唐賊軍好生狡猾第九百五十七章 我陳家乃書香門第第一百六十六章 謝老頭的擔憂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田平一生的痛第八百三十九章 趴下,都趴下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我大唐就是霸氣!第一千九百零五章 卡爾頓伯爵:我是個體面人第二千五十九章 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汽車第二百四十七章 今晚睡在那個房間?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騎兵殺出長城第六百八十八章 大唐銀幣第二千四十九章 步球的廣告效應第一百六十一章 謝老頭的冷笑第二千一百五十一章 識趣的瑞典人第九十三章 那是老孃的私房錢第十七章 朝議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的俺答汗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六百四十九章 膠着第二千一百六十三章 規模宏大的大唐金國艦隊第八百五十五章 貨運馬車第三十七章 他們怎麼會投降第一百一十七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求訂閱)第兩百零三章 正泰縣城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傻眼的陳立夫第八百九十九章 一封勸降書 (求訂閱)第兩百三十六章 老鄉開門,我們是大唐王師第四十一章 反派模板馮家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奇葩的全球貿易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用不起的後裝炮第七百二十四章 大唐利益階層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自己豎起靶子自己打第一百五十九章 戰爭機器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掌控直布羅陀海峽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軍來襲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震驚的宋丸子第五百六十章 向大唐王師學習!第九百八十三章 《送石霍赴琉球》第三十九章 人口數破千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唐又要遷都了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啓翔牌汽車第八百八十三章 這絕對不可能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前無古人聖天子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搶手的大唐暫住證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三年白頭第二千二十五章 大唐優良傳統:罰款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大隅縣籌備特使第四百五十二章 朕知道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後再說第五百六十一章 以逸待勞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前無古人聖天子第兩百三十四章 練兵十萬,造槍萬杆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履帶拖拉機第六百六十三章 颱風來襲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一億兩財政支出預算第一百五十六章 聰明如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