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第三十一師

bookmark

得益於大唐最近多年來的鐵路發展,應易康一行人從金陵城出發,只花了兩天時間就已經是抵達了中原鐵路樞紐鄭州。

到了鄭州後,他們換乘西北鐵路的火車,然後抵達洛陽。

第三十一步兵師的駐地就是在洛陽!

隨着鐵路陸續建成,同時蒸汽輪船的普及,大唐在國內的部隊部署,大部分也是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基本原則就是一線、二線部隊沿着鐵路線、內河、沿海線等交通便利的地方集中駐防。

而各省的地方守備師,則是在各州府以及一些交通不便利的地方駐防。

這樣的兵力部署,在偏遠地方爆發動亂的時候,駐防當地的守備師可以第一時間在各地方的民兵部隊的配合下進行彈壓,如果動亂規模過大,當地的守備師以及民兵已經無法應對的話,則是可以迅速通過鐵路、輪船運輸的方式調集主力部隊前往彈壓。

這樣的部署核心,就是利用便利的交通,來壓縮和平時期的主力部隊的數量,控制軍費。

如果沒有大規模的鐵路網以及內河、沿海交通,其實以目前大唐帝國目前的主力部隊來說,是遠遠無法在維持外部戰爭的同時,還能對國內保持高壓的。

到目前爲止,大唐帝國的主力部隊,也就是隨時能夠拉上戰場的部隊其實並不多。

至少相對於大唐帝國的龐大本土以及海外殖民地而言是非常少了。

其中陸軍方面常年保持滿編滿員,也就是常備部隊的有二十個的步兵師、十二個騎兵師、八個騎兵團以及九個炮兵旅,總計有大約三十萬的步兵部隊(包含約一萬六千名師屬騎兵、師屬炮兵、師屬輜重、運輸等部隊),六萬獨立騎兵部隊(包括騎炮兵、輜重等輔助部隊),獨立炮兵部隊有大約四百門九斤、十四斤、十八斤、二十四斤、三十二斤、四十八斤等不同口徑、身管長度的的野戰炮、加農炮、重型榴彈炮。

上述部隊,也是陸軍部隊裡的精華部隊!

海軍方面的話,基於海軍的特殊性質,倒是幾乎所有部隊都能保持着常備狀態,拋開戰艦以及隨艦的部分陸戰隊不談,只說能夠獨立上岸作戰,發動大規模戰事陸戰隊,一共有八個陸戰團,總兵力是兩萬人左右,以步兵和炮兵爲主,也有少量偵查用的騎兵,每一個陸戰團都是能夠拉出去獨立作戰的。

然後就是近衛軍了,近衛軍的大部分部隊都是處於常備狀態,目前一共有三個近衛步兵師,兩個獨立的重騎兵團,一個獨立重型重炮兵旅

但是包括大名鼎鼎的近衛軍第一槍騎兵團以及後續成立的近衛軍第二胸甲騎兵團。這兩個騎兵團不管是人員還是裝備以及馬匹,都是屬於整個大唐裡最頂尖的。

此外,專門負責皇宮值守、部分京畿安保任務的近衛軍侍從團,負責軍政要員、科學家等安保的近衛軍警衛團這兩支部隊,雖然掛着近衛軍的名頭,但卻是專門的安保部隊,野戰能力一般般,說白了就是樣子貨,其具體指揮也不歸屬近衛軍,而是嫡屬於翰林院侍從科。

因此外人一般也不會把這兩個團規劃爲近衛軍部隊,哪怕是他們掛着近衛軍的名頭。

近衛軍的三師兩重騎兵團一重炮兵旅,加起來總兵力約位八萬人。

上述陸軍、海軍、近衛軍加在一起,其常備部隊也就五十萬人!

這五十萬人看起來很多,但是卻是要分別駐防本土以及海外本土、海外殖民地啊,比如說北海省,爲了彈壓當地的局勢,常年都是有一個主力師駐防北海省的。

再有呂宋省以及萬丹省、馬六甲州、澳洲這些南洋地區,雖然分散駐防,但是陸軍也是總共駐防了個兩主力師的。

再有印度以及西亞地區那邊,加起來也有一個半的主力師。

北非也有半個師。

南非洲也有一個主力師。

北美洲也是有半個師的部隊。

全部加起來,大唐陸軍光光是在海外地區就是駐防了八個常備師!

陸軍方面留在本土的,其實也就只有十二個常備師而已!

對於大唐帝國的龐大控制區而言,目前的常備部隊的數量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大唐帝國也不可能無節制的增加常備部隊的數量啊,這些常備部隊的花銷可是不小。

人員薪資、裝備替換、訓練開支都是非常龐大的數字。

陸軍的軍費再多也是不夠花的,所以這纔有了二線部隊的出現,所謂的二線部隊,就是特指在和平時期保持骨幹編制,戰時進行動員,進而達到和主力部隊一樣的滿編滿員,進而奔赴前線參與戰鬥。

這樣一來,陸軍就能夠用有限的經費,維持更多的部隊構架,在戰爭來臨的時候,只需要短短几個月時間就能夠組織一大批具備一定戰鬥力的部隊參戰。

而和平時期的話,那麼所這些直保持了骨幹編制的普通二線部隊,也能夠彈壓地方,維護地方穩定。

任務的彈性是比較大的。

正是因爲這些好處,陸軍纔是一口氣組建了足足四十個,大部分是以以往戰鬥力比較不錯的守備師,或者是獨立部隊等改編而來。

不過這四十個師都是二線部隊,但是哪怕是在二線部隊裡也有強有弱,比如說西北那邊的二線部隊,人員和裝備都是要強於其他地區的部隊的。

第三十一步兵師,也是屬於戰鬥力比較好的二線部隊,要不然的話也不會成爲第二批掉入西北的部隊。

當應易康他們抵達洛陽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奔赴第三十一步兵師的駐地,應易康接管部隊後,畢志安也是隨同他一起接管了自己的部隊:第九十二步兵團第三營。

接管部隊後,他也是詳細瞭解了第三營的大體情況。

整體來說,第三營的情況不算好也不算差,算是二線部隊裡的中等水平,其兵員只有滿編的半數多一點,裝備的數量也不是很充足,不過軍官比較充足,同時士兵裡的士官比例比較高。

這也是二線部隊的特性,那就是優先保障軍官和士官的數量,因爲這些人才是部隊的骨幹,只要他們在,那麼隨時都可以補充足額的新兵,訓練幾個月後就能夠上戰場了。

而畢志安也沒有等太久,因爲第三十一步兵師早已經是被確定下來增援西北了,所以裝備和兵員早已經是開始準備。

畢志安到任後的第三天,就是接受了一批士兵以及部分軍官,這些士兵裡也不是全都是新兵,只有半數是新兵,剩下的半數乃是重新徵召服役的退役士兵,軍官的話,也有部分是退役軍官,或者是其他部隊調來的現役軍官,也有一些是分配來的新手軍官,基本什麼人都有。

人員補充完畢後,他的這個第三營瞬間就是從之前的不足七百人,變成了一千人出頭,滿員的步兵營了。

此外,他們還接受了一批新裝備。

也就是二十六年式燧發槍,這種十八毫米口徑的新型步槍,兩年前就已經是被確定下來作爲陸軍的新一代制式步槍了。

不過前期的產量有限,新步槍的產量剛開始都是被近衛軍給拿去了,等近衛軍換裝的七七八八後,去年纔是輪到陸軍。

那是輪到了陸軍,但是陸軍的規模龐大,經費也是有限,所以部隊的換裝持續時間是比較久的,前期的產量基本都是優先滿足有戰備任務的前線部隊,比如西北那邊的部隊,還有部分駐防海外,有頻繁作戰任務的部隊。

而沒什麼戰鬥任務的第三十一步兵師之前自然是得不到這種新步槍的。

如今第三十一步兵師即將奔赴西北作戰,高層自然也是優先給這支部隊換裝新式步槍了。

拿起二十六年式的步槍,畢志安雖然不是第一次把玩這種槍了,但是對二十六年式步槍依舊是感到非常的滿意。

在保證威力的前提下,還能夠嚴格控制重量,做到單兵使用,這可是非常難得的。

相對比之下,以往的十四毫米步槍和十八毫米的重型火槍就是差的太多了,十四毫米的步槍雖然重量輕,精度也算不錯,但是威力頂多算是中等威力,對付遠距離的重甲單位有時候力不從心,而且口徑比較小,裝填也是比較麻煩。

但是十八毫米的重型火槍,威力是有了,精度也有,但是重量太重,普通士兵是比較難使用的,只有身強力壯的士兵才能使用。

這也是爲什麼之前大唐陸軍都是同時裝備這兩種步槍的緣故。

而現在,有了二十六年式步槍後,就可以統一裝備了,簡化了後勤。

畢志安稍候的半個月,一直都是帶着部隊進行戰術訓練,同時適應新槍。

畢竟雖然都是燧發槍,大體結構變化不大,但是細微的不同還是有的,所以也要進行適應性訓練。

如此訓練了半個月後,畢志安正式接到了上峰的命令,讓他率領部隊前往火車站,然後乘坐軍列前往西北前線。

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大一點再大一點第兩百二十一章 說屠城就屠城第四百三十章 殺,衝上去第九百八十八章 張嶽亡命狂奔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葡萄牙求和第九十五章 有女葉氏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同尋常的‘知道了’第兩百一十六章 這下要完蛋了!第七百二十章 殺進嶽州第七百五十八章 海軍出擊南澳島第二千七十八章 煤炭戰爭第七百六十五章 秦志福遊商貿區第一百五十章 禍在於天第一千八百章 英勇的南越王室衛隊第五百七十四章 御駕親征廣州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風箏戰術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半個大唐人喬恩第三百零六章 明軍主力出現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殺入黑龍江流域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陳立夫的風頭被搶了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澎湃發展的美洲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一百毫米前裝線膛炮第四百三十一章 銀子和女人都是我們的!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一點也不朦朧的上頭村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想移民大唐?下輩子投個好胎第二千二十九章 御書房會議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葡萄牙人的震撼第五百五十四章 強大無比的讀書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韃靼定都歐洲第四百二十章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陸軍的野心第兩百三十七章 擴軍擴軍!第二千一百二十八章 松江汽車展覽第八百二十七章 借錢度日的大唐第二千二十六章 全民富足的希望第六百九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兩百六十二章 新手開車上車請刷卡第一百五十八章 秦淮河啊秦淮河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大唐尊嚴不容冒犯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無處不在的派系第五百七十九章 王越的底牌第兩百九十五章 伴君如伴虎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六萬大軍兵發河套第四百九十二章 規模龐大的南遷第六十六章 大唐興廢,在此一戰第十九章 敵軍來襲第二千二百章 全新的時代第九百九十一章 大人快走!第五百七十二章 焦頭爛額的張嶽第二千零八章 正統之爭大過天第八百八十六章 一統天下第兩百五十七章 少和柳八苟混第一百四十六章 脫產職業軍隊第四百一十七章 決一死戰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大唐人的雅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風箏戰術第二千一百七十二章 殘暴的韃靼人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新航線第九百一十六章 二九牌鹹魚第六百五十三章 難兄難弟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地球一個帝國第二千一百五十五章 放棄治療的韃靼人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一百五十章 禍在於天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六百九十章 攻敵所必救第八百三十三章 挺進揚州第五百五十八章 這下麻煩大了第六十八章 一臉楞逼第三百二十五章 瀾江東岸美景第八十一章 鐵匠尚書第八百二十五章 騰飛的肇慶機械公司第九百六十九章 杜丹清的防守反擊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大膽國賊老夫抽死你第三百五十六章 炮轟城塌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大一點再大一點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 全民富裕第四百一十八章 不能再打下去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仁孝治國的大唐帝國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期待的變局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都像你這樣,我大唐早完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人心惶惶的金陵城第一千零十章 黃金計價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哦,我明白了第一百七十章 敢不從命(求月票)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大唐扶桑相親大會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無恥的大唐騎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城門的一聲驚雷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版本的高考第一百八十二章 這場大戰將會是一場豪賭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不一樣的葡萄牙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康長寧的大器晚成之路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傻眼的陳立夫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巴庫協議第八百零四章 聖駕北上秦淮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前無古人聖天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平開海旨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西海石油公司第八百一十四章 挺直了腰桿的內閣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蒸汽艦隊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