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局部本土化

bookmark

爲了解決庫裡造船廠的產能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也是看到了造船業所帶來的龐大效應,比如說工作崗位,稅收等等。

不用庫麗州衙門出面,海東巡撫衙門就已經是自行出面向金陵方面請求財政援助了。

這個請求,自然不是說向內閣方面請求援助,這區區一個造船廠,還上升不到需要內閣出面的程度,他們只是尋求了國企部的幫忙而已。

國企部下屬可是有好幾家大型造船廠呢,技術和資金都是不缺的。

如今西海那邊的戰略地位比較重要,而國企部也是帝國官方機構,考慮事情的出發點自然也是從官方層面考慮,因此他們也是有意扶持庫裡造船廠。

所以,國企部直接行政干預,讓國企部下屬的幾家全資控股的造船廠企業對庫裡造船廠進行投資,這種投資不僅僅能夠給庫裡造船廠帶來資金,更重要的是還能帶來技術。

有類似江南造船廠這樣的老大哥幫忙,小小一個庫裡造船廠瞬間就能壯大起來。

一時間,衆多的機械設備是通過鐵路運輸發往庫裡,同時幾家大造船廠也是組織了數百名的技術人員前往庫裡支援。

庫裡造船廠正在發展,只是雖然發展速度會非常快,但是再怎麼樣也得一年半載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

現在嘛,自然是隻能慢騰騰的造船了。

同時考慮到了如今軍方還沒有發起新一輪西征戰役的意思,所以海東方面也是頂住了海軍的壓力,先把庫裡造船廠的產能用早建造普通船隻上。

反正現在西海艦隊現有以及未來幾個月裡服役的大約十多艘的內河戰艦,其實也能夠封鎖韃靼人從伏爾加河進入西海了,乃至掌控整個西海了。

海軍的西海艦隊百艦計劃,並不是說爲了掌控西海,而是爲了後續掌控伏爾加河,更準確的說是參與新一輪的西征行動。

因此一時半會的也不着急。

海軍也是得到了承諾,一年後庫裡造船廠的絕大部分產能都會優先滿足海軍,所以也是暫停了對庫裡造船廠的壓迫。

這也就意味着未來一年內,將會有衆多的民用船隻陸續進入市場,並和現在的盛源號等現有船隻進行競爭。

這讓西海貿易公司的左成生等人意識到了,未來的競爭會越來越大。

這也是迫使了西海貿易公司加大了貿易量,同時對銷售的渠道進行加固,甚至是捆綁。

西海貿易公司的發展,乃至整個西海的發展,對於龐大的大唐帝國而言,其實也就是一件小事。

甚至最近幾個月的內閣會議裡,都是沒提高過西海。

對於帝國高層而言,中亞雖然重要,但是這個重要是針對性的。

只要把韃靼人趕出了中亞,帝國掌控了中亞並設立海東省之後,其實很多帝國高層對中亞地區的其他事務已經是沒什麼興趣關心了。

反正已經設立了海東省,那麼接下來的事就是順其自然了,該有的扶持都會有,不該有的也絕對不會有。

就和當年的遼東省,東北省,河豐省等省份一樣。

帝國高層關心的是拿下來,至於拿下來之後,自然是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畢竟帝國的高層官員都特別的忙,偌大一個帝國,事情多的很,什麼事都關注那麼這些內閣大佬們也別指望着能夠幹多少事了。

帝國的官員們都很忙,倒是聖天子李軒最近幾年閒得很。

李軒如今已經是很少什麼事都親自關注了,尤其是雜七雜八的事情已經很難吸引他的關注。

隨着時間的過去,現在的李軒除了統一全球外,對其他的基本都不怎麼關心。

沒辦法,現在的李軒也就只剩下這麼一個人生追求了。

人活在世,不外乎名利。

這利嘛,不管是錢還是權力什麼的,李軒基本上都是達到了巔峰。

如今能夠追求的也只有名了。

甚至這個名他基本上也是做到了華夏數千年曆史來的極限,統一華夏,並對外大大擴張。

只是他還想要更多,他要統一全球,給後人立一跟無法跨越的標杆。

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不容易!

時間太緊迫了,李軒已經是不願意繼續等待下去了。

趁着中亞那邊的戰事結束,未來一兩年會進入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後,李軒是準備徹底解決南洋諸島的本土化問題了。

南洋諸島就是呂宋省、萬丹省、馬六甲州以及澳洲四地,基本上包括了南洋所有的島嶼以及半個馬來西亞半島。

帝國已經是在上述地區建立了多年的行政統治,哪怕是最少的馬六甲地區也有差不多十年了。

期間一直在推動本土化。

尤其是之前推動的土著勞務政策裡,讓當地的本土化進程得到了大幅度加速。

目前的南洋勞務公司,已經是從南洋各島嶼上僱傭了超過一百多萬的當地土著青壯,這些廉價的勞動力都是用來在當地修建各種基礎設施。

而這一百多萬的青壯,基本上已經是把目前大唐實際控制的諸多島嶼上的土著青壯一掃而空。

因爲勞務政策,棉老島繼呂宋島之後,成爲了第二個百分百完成本土化的島嶼,這也是給予了帝國高層,以及當地的地方官員極大的信心。

目前呂宋省的官員們,正在費盡心思在其他島嶼推動這一政策,爭取半年內徹底完成本土化,然後申請成爲帝國本土省份。

這一點非常重要,所有人都是在關注。

移民、商人、官員們都是翹首以盼呢。

甚至爲了加快這一進度,很多企業都是直接捐錢捐物給南洋勞務公司……

就是爲了早日完成本土化,然後跑過去賺錢。

呂宋省有望在半年內完成本土化,萬丹省以及馬六甲州的話,估計也能夠在兩年內完成這一計劃。

澳洲的話,如果只是說澳洲島,其實早就完成了,因爲澳洲島上本來也沒多少土著,過去的這些年早就沒有了,如今整個澳洲島上只有帝國子民。

他們剩下要做的乃是新西蘭,那破地方還有着大量的土著,而且還挺兇殘的,食人族都不少。

爲此,他們還特地引入了不少南洋半島上的土著,以勞務的名義引入,然後給他們發放一定的冷兵器和火繩槍,並給予一定的獎勵,讓他們幫大唐剿滅這些食人族。

估計穩紮穩打的話,用不了幾年也能夠清理乾淨。

整個南洋諸島,有望在兩年內完成大半地區的本土化,五年內就能徹底完成。

爲了激勵當地官員的決心,李軒也是放開了一個小小的口子。

以往帝國在南洋地區,本土化的完成目標都是一整個省,比如說呂宋省,需要在全省範圍內完成本土化,才能夠成爲本土省份。

現在嘛,李軒打算放寬條件,來一個逐步進行,好歹要給那些官員以及企業甜頭啊,讓他們繼續努力啊。

於是乎,呂宋島以及棉老島就是成爲了這個逐步本土化政策的第一個收益者。

宣平三十五年冬,帝國官方正式宣佈對呂宋府實行局部本土化,呂宋省下屬的呂宋府、棉老府將會直接納入本土進行統治。

這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上述兩地,將不會受到進出口委員會的限制。

因爲進出口委員會的限制只針對帝國本土以外的地區,甭管是海外領地還是土著控制區都是屬於管控地區。

至於本土,那自然是不屬於限制地區了。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就是直接刺激到了衆多企業!

呂宋礦務公司立即就是宣佈,該公司將會對呂宋島以及棉老島上的多個礦區進行開發並投產。

人家公司其實早就佔有了當地的部分礦區,只是一直沒開發這些普通礦產,主要是開發金礦。

沒開發這些普通礦產的原因也簡單,以前這地方根本就不能輸入各種設備,只能是依靠傳統的手工開採,而很關鍵的是,連運輸都難以運輸。

沒有鐵路連接礦區和港口,這礦產開採出來都沒辦法運出來。

呂宋礦務公司準備投資開礦了,其他企業自然也是不會落後。

比如說大唐鐵路總公司,就是宣佈正是成立南洋鐵路公司,將會在呂宋島上建設一條鐵路,用以連接多個重要地區和港口。

有了鐵路解決交通問題,其實剩下的就很簡單了。

至少當地的很多農產品,尤其是經濟作物就能夠順利外運了。

之前的呂宋島,經濟上主要是以農業爲主,帝國先後往呂宋島移民了數十萬人,基本上清一色的都是農民,來這裡就是屯墾的。

他們種植出來的糧食產量其實很大,至少他們自己是吃不完的,之前很多一部分就是運回了本土銷售。

除了農業外,剩下的頂多也就只有手工業以及服務業了,工業什麼的不存在的。

哪怕是一個碾米廠之類的都沒有!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很多商人都已經是準備在當地直接建立加工廠,就近收購併加工各種農產品然後對外銷售。

儘管呂宋島的人口就那麼一點,哪怕是本土化後其經濟總量也沒多少,但是依舊讓不少人找到了發揮的機會。

而這也就更讓其他人期待着整個南洋地區的本土化了。

第三千三十七章 看傻了的阿克頓伯爵第八百七十二章 紙糊一樣的空心方陣第八百零五章 陳立夫面聖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唐的錢好借難還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這破廠能造汽油機?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大隅縣籌備特使第二千一十九章 提前一步的馮氏航運公司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奇葩的陸海軍軍備競賽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尷尬的步槍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這他媽不合理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葛成斌上校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太子之位穩如山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錢不是問題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糧新思路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上海商報第四百二十六章 僞唐賊軍主力來了第九百零九章 你確定這是商船?第兩百九十七章 瀾江堡壘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印度洋決戰方案第九百三十九章 軍中轎子第八十四章 沒人能阻擋大唐的崛起!第一千零八十章 陰險的大唐騎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好,中埋伏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今天我們創造了未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家康的作用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聯合二型步槍第二千一十五章 有償監管第七百二十六章 被堵住的明軍第九百七十七章 費勤祥的艱難選擇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天堂和地獄並存的城市第三百二十二章 全軍進攻第八十六章 能吃能用第二千五十九章 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汽車第七十六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南洋交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銅鼓衛城血戰第六百九十九章 啊,騎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靠譜的計劃第八百零四章 聖駕北上秦淮第五百一十六章 慘烈無比的攻堅戰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公平的休達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版本的高考第兩百一十四章 明軍的反攻第九百五十四章 抓進去容易放出來難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第二更)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進京不易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軍官候補生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產能過剩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自己豎起靶子自己打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要修鐵路怎麼辦?拿錢砸第五百七十一章 養家壓力大啊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學聰明瞭的海盜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士子們最喜歡的‘伴遊’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你們海軍就是這麼不要臉的?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汽油自行車的轟動第一百三十九章 捅馬蜂窩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有錢人都喜歡住農村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平西南入遼東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爭論和妥協第八百七十七章 他,正德,不允許!第二千一百二十五章 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河封省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唐城管!第四百七十八章 爲了榮福富貴衝啊!第四百四十五章 衝鋒的騎兵第一百章 九部制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海軍戰車第二千一十七章 本土沿海等於西太平洋第二千一百五十三章 黑海實彈演習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你們陸軍不要太過分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災後民亂第九百四十八章 第一槍騎兵團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激進或保守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全它嗎是貪官第兩百一十九章 陛下不可投降啊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韃靼主力第二千零三章 宣平四十年十一月十六日第四百六十六章 舉旗誓師伐唐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翰統鷹犬在美洲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燧發槍變白菜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雷霆出兵第八百七十七章 他,正德,不允許!第二千一百九十五章 太子薨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下第一戰:懷遠第二千五十七章 要讓更多大唐人買得起車坐的汽車第六百四十六章 虛張聲勢的僞唐賊軍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西屬美洲轉讓協議第八百零七章 盛大的入城儀式第一千零二章 大唐不需要和親第三百一十九章 前景不樂觀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唐帝國領土:屋久島(開疆擴土求訂閱)第兩百零八章 擅自攻城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大唐人在印度第二千六十七章 注目禮第二千一百五十八章 四萬稅務武裝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一合之敵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扯着蛋的海軍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宣平十八年新型蒸汽巡邏艦第五百零四章 我宋志文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