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南洋糧食產區

bookmark

宣平三十六年的秋天,大唐帝國的高層颳起了一陣陳立夫風暴。

陳立夫入值御書房所帶來的政治動盪以及影響,遠遠要比以往的任何一個大臣入值御書房。

這些年來,大唐帝國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新的大臣入值御書房,新入值的大臣們也總會搞新官上任三把火之類的把戲,通過自己主張的部分理念,試圖在帝國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做出政績來。

但是還沒有一個人和陳立夫這樣,上任不過半個月就是先後推動了多項政策。

爭論最大的三大改革還只是明面上的,但實際上陳立夫做的事遠遠不止這些。

一些牽制比較大的改革,還需要值班會議上討論,但是一些中小的政策,尤其是經濟發展方面,影響沒那麼大的事務,這是屬於陳立夫的本質工作,陳立夫根本就不用考慮其他值班大臣們的意見,只要相關的方案獲得了聖天子的首肯,那麼就能夠直接實施。

八月中旬,中秋來臨之際,陳立夫提交的肥料扶持方案獲得了批准,該方案將會對大陸本土地區進口的鳥糞等肥料採取免除進口關稅政策,並對經營鳥糞的企業採取稅收優惠政策,用以降低鳥糞的成本,擴大使用範圍。

而帝國的工商稅之類的,一向來都不低,因此該政策頒佈後,直接意味着從太平洋以及南美等地區進口的鳥糞肥料成本降級了至少百分之三十以上。

成本的降低,直接刺激了企業開始大規模從太平洋的其他島嶼或者南美等地區開採、運輸鳥糞回國,進而擴大使用範圍。

爲了獲得更多的鳥糞來源,以增加本土地區的糧食產量,解決民衆溫飽問題,陳立夫還和陸海軍進行了商議,支持軍方在南美的部分鳥糞產地進行有限度擴張的。

軍方對這種事自然是歡迎無比的,既然是支持那麼肯定就會軍費啊。

只要有軍費,只要是擴張,軍方都歡迎。

這一項政策看似不起眼,甚至都沒有引起太大的反應,但是效果卻是卓越的,陳立夫給李軒的報告書上現實,未來三年內,從海外地區進口的鳥糞數量將會迅速擴大十倍以上,反應到糧食產量上,陳立夫很樂觀的估計,在部分大規模應用鳥糞肥料的地區,比如說幾個沿海地區的主要產糧區以及湖廣地區等,糧食的畝產量在三年後能夠提高百分之五左右。

別看只是五個百分點的提高,但是這可是放大到整個沿海以及中部的主要糧食產區啊,其增加的糧食總量可是非常龐大的。

增加了這麼多的糧食產量,官府所付出的不過是部分稅收而已,而且這部分稅收其實依舊能夠通過其他環節補充回來,比如說糧食產量增加了,自然也能夠相應的增加農業方面所貢獻的稅收。

仔細一算,官府的財政收入非但沒有虧,反而還會有小賺。

肥料扶持方案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看到陳立夫搞這個肥料,李軒也是提示了陳立夫,說是皇家理工學院那邊已經是把好幾種化肥給合成出來了,目前正在尋找大規模量產的解決辦法。

陳立夫一聽,直接找到了皇家理工學院,然後大手一揮,直接甩出去了數十萬元的科研扶持基金,以幫助幾個化肥的科研小組繼續研究,尋找大規模量產各種化肥的工業解決方案。

同時陳立夫還在本土地區鼓勵進行糧食種植,鼓勵海外本土、海外領地種植經濟作物,通過本土生產糧食,海外進口經濟作物的方式,來平衡農作物的生產,並優先保障本土的糧食供應。

畢竟現在的糧食價格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而跨洋運輸的費用又比較高昂,如果只是在美洲等地區大規模種植糧食,然後再運回本土的話,哪怕是免關稅但是運費依舊過於昂貴。

但是換成了畝產量比較低,單位價值比較高的經濟作物的話,運輸量就會小很多,這樣運費也就可以接受了。

然後又向聖天子建議,開始新一輪的大規模水利設施興建!

自從統一戰爭結束後的大規模水利設施的建設,已經是過去了差不多二十年了,儘管目前的水利設施比前明時代已經強了無數倍,但是依舊不夠。

每年依舊會有不少地區遭到洪澇或者旱災。

同樣的很多土地也因爲缺乏水源而無法開發,或者是產量有限。

陳立夫建議進行新一輪的大規模水利設施建設,但是這一提案所耗費的經費實在太龐大了,而涉及到經費的問題,就是麻煩事,所以李軒沒有直接批准,而是交由御書房討論。

其他的值班大臣們雖然反對陳立夫的諸多主張,但是對於擴大糧食供應,搞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很支持的,至於經費問題,這裡擠一擠,那裡挪一挪,京畿方面和地方衙門一起分攤分攤也就差不多了。

最後,經過討論之後,最終確定下來了新一輪的水利設施建設方案,預計在五年內由京畿直接投入總數八千萬元的資金,用於扶持各地方進行水利設施建設。

這八千萬只是京畿出資,至於各地方的出資嘛,則是根據各地方的經濟水平以及建設規模有多大不同。

不過大體上還是一起分攤,因此到最後,五年內用於基礎設施的總投資規模有可能超過一億五千萬。

這可是一筆龐大無比的數字!

爲了湊出這一筆錢,未來的五年內,很多項目和機構都要節省開支了。

但是沒有想到陳立夫還沒完,這水利設施建設方案剛通過呢,又是搞出來了所謂的南洋屯墾方案,準備從全國範圍內移民至少一千萬民衆到南洋地區,尤其是暹羅、安南的糧食產區安家落戶,然後進行大規模的屯墾,力爭五年內把南洋半島地區打造爲帝國新的糧倉。

構建江南、湖廣、中原、遼河、南洋五大糧食主產區!

而這麼大規模的官方主導的移民屯墾,花費自然是一筆龐大無比的數字。

陳立夫搞出來的諸多政策,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確保大陸本土地區的糧食供應,解決兩億多人的吃飯問題。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異樣目光第六百六十三章 颱風來襲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北美是好是壞?第八百七十八章 閉上眼睛的正德第三百九十四章 全軍衝鋒第二千七十三章 大唐人第六百七十五章 李春景的野心第七百八十三章 本官就知道李賊狡猾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文豪柳八苟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牢底坐穿第二千一十六章 設備到港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大唐婚姻自由第二千六十章 汽車開回家第三百二十八章 兵臨興泉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鳥糞是個寶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沒錢你問個屁第四百九十六章 上門推銷戰艦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要誅他九族第七百四十八章 目瞪口呆的格德斯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混亂的水面力量第兩百六十二章 新手開車上車請刷卡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聖駕返京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設省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創業難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這城,沒法守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乾的就是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 舉國工程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勞工招募隊第六百零六章 直撲秦淮河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穩定壓倒一切第五百九十五章 擴旅爲師番外:李軒遊秦淮(一)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海盜是沒有國界的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直覺告訴他第七百二十章 殺進嶽州第二千一百三十六章 全民富足第兩百一十二章 爲陛下殺出一條血路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這河套我們不要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懷遠岑家第九百四十七章 皇家理工的瘋子們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打打殺殺的多不好啊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過渡性金本位第一百八十章 陳屠夫出擊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遍地黃金第三百三十八章 兵力破萬第二千零九章 一望無際的農田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這他媽不合理第二千五十八章 工業量產汽車時代第七百零五章 張嶽的裁汰練新第二千二十三章 海軍的戰艦越來越奇葩啊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畸形的地方經濟(三章連更)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農場主何錫華第七百七十九章 江南危矣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煤氣機掀開的內燃機時代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學而優則仕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遍佈全球的第四艦隊第二千三十九章 大唐禮儀文化第六百五十八章 不要臉的僞唐官員(求月票)第三百五十五章 悲催的宋志文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考覈承襲制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有錢人都喜歡住農村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本土和海外領地的利益矛盾第兩百九十二章 內閣的改革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上海商報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海軍護航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家康的選擇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畸形的地方經濟(三章連更)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每一個殖民地安都是代表着一場戰爭第六百九十七章 冒險誘敵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平息衆怒第九百零三章 紹武帝的悔恨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想要繼承皇位,首先要活得久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略重心調整第三百八十章 勝利轉進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國公上表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督導組抵達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些明軍不尋常第九百八十三章 《送石霍赴琉球》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大唐的尚武風氣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三等動員令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陳立夫面聖述職第二千八十五章 打不如買第六十六章 大唐興廢,在此一戰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陳立夫自救第一百六十章 怎麼不按劇本演啊第二千一十章 一點也不帝國第三百零四章 激戰三號渡口第七百八十八章 臣,實在是無能爲力啊!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聯姻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擴大殖民規模第九百七十五章 王文華被貶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陳立夫去上海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震驚的宋丸子第九百二十八章 韃靼人要和談?第二千六十三章 施禮羣買車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斯德爾摩綜合徵第兩百零六章 種蘑菇的土匪第四百一十一章 在風中凌亂的孫亞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