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詭異的發展

bookmark

李軒爲此還直接發出了訓令,要求國資和皇資各企業,必須保持市場穩定和就業穩定。

也就是說不得無故大規模開除女工、童工等,同時也不允許短時間內大規模漲價!

一切以穩定爲重。

至於說這麼做會導致利潤降低。

那就降低唄,國資企業和皇資企業,賺不賺錢並不重要。

反正這些都是勞動密集產業,現在競爭又大,就算賺錢也賺不了幾個錢。

剛搞沒幾年的石油產業,國企部所屬的各大石油公司上繳的利潤就超過了紡織企業的三倍之多。

所以,不賺錢也沒啥,穩住就行。

只要國企部所屬企業和皇室資產企業穩住了,那麼就代表着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紡織企業穩住了。

如果那些民間資本的紡織企業不知死活非要搞漲價,國企部和皇室所屬的紡織企業會讓他們知道市場競爭有多麼的殘酷!

他們可以拍着胸脯保證,前腳民間資本的紡織企業剛漲價,後頭他們就能搶走所有的紡織業市場。

換用男工不行,漲價也不行,那麼怎麼辦?

直接破產倒閉?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雖然人工成本上漲了,導致利潤降低了,但是好歹還賺錢不是,只是以前能賺一百,現在只能賺八十。

爲了已經損失的二十,再把還有的八十扔掉,他們可不會這麼幹。

商人嘛,是不會這麼意氣用事的,賺錢發財纔是他們的重點。

所以他們一邊叫苦一邊又是不肯放棄,最後沒辦法,還是隻能接受兩大福利政策。

至於說直接抵抗政策不施行,他們還沒膽子這麼幹。

大唐帝國的商部等機構,對企業的管理雖然鬆了一點,但是不還是有一個稅部嘛!

他們稅部倒是不介意你怎麼做生意,但是你如果不遵照兩大福利政策走的話,那麼只能是偷偷摸摸的來,比如說賬本什麼的就得作假啊,銀行那邊的流水也得作假。

但是你這一作假,就意味着有大量的非法收入,而既然是非法收入,也沒幾個人有膽子光明正大去交稅,如果不交稅,那麼稅部就會找上門來。

可別指望能夠瞞過稅部的耳目,隱藏非法收入。

如果老老實實交稅,工商也會找上門來。

畢竟就算管理鬆懈,各地的工商部門也不會看不到這麼大一個漏洞啊。

因爲稅部過於強悍,所以目前的大唐帝國,正規的企業機構其實是很難作假的。

倒是一些大規模實行現金交易的小商家,小作坊之類的成爲了偷稅漏稅的重災區,只是稅部雖然牛逼,但是也沒牛逼到隨時監控民衆的現金交易,他們頂多也就是監控銀行賬戶而已,一般也是監控企業機構的公用賬戶,或者是士紳商人們的私人大額賬戶。

對普通的私人賬戶一般也是不搭理,畢竟普通人也沒幾個錢,收稅也收不上來多少,而稅務官員也是要發薪水的,稅務工作也是有成本的。

也就是說稅部大規模監控這些普通人的賬戶或稅收問題,收上來的稅都還不夠多出來的稅務人員的行政開支,屬於得不償失。

但如果你是士紳商人之類的角色,怎麼說呢,稍微出名一點,其財務狀況大多都是受到了稅部的監控的。

至於企業,那就更別指望了,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屬於稅部的重點監控對象。

倒是普通人不用怎麼擔心這個。

因爲電報的緣故,兩大福利政策幾乎是短短几天內就是傳遍了本土各地,然後各大省道開始根據金陵開始制定本省的最低薪資指導方案。

然後各州府又是根據本省的指導方案,制定各州府的詳細方案。

松江府很快就完成最低薪資方案,根據該方案,最低薪資爲每個月三元兩角。

松江府的最低薪資應該是整個帝國內比較高的水準了,即便是承天府,其最低薪資的標準也只有三元而已。

其他州府也是陸續完成詳細方案,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最低薪資標準要低很多,普遍只有兩元左右。

但是即便是這樣也很不錯了。

在這個標準制定之前,儘管松江府地區裡製造業的男性工人的平均薪資已經是達到了四元到五元之間,但是男工的比例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高,整體上只佔據了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比例。

剩下的是什麼人?

都是女工以及童工,而他們的收入遠遠不及成年男工。

松江府地區裡的紡織工廠女工,普遍月收入只有兩元五角左右,如果童工更少,早期童工的薪資是非常低的,他們一個月甚至拿不到一元,這點錢哪怕是全部用來買食物,也只能勉強讓他們餓不死而已。,如果按照最低薪資標準來看,那麼月收入差不多能夠增加一元。

這也是爲什麼每年帝國都有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移民海外或者邊疆地區的重要原因。

他們在家鄉里無法獲得足夠的土地耕種,到城市裡工作也很難養活一家老小,還得讓老婆和孩子去工廠裡工作。

當代的大唐帝國,工人們的生活狀況,其實比農民更加悽慘。

沒田種,打工又養不活一家老小,他們除了移民依舊別無他法!

幸運的是,大唐帝國的海外領地足夠多,哪怕是不願意去海外領地,但是本土的邊疆省份也足夠多,只要你願意遠離家鄉前往陌生的地方安家,基本上不用擔心活不下去。

只是大唐人實在太多,而且因爲盛世太平,這生育率也非常高,哪怕每年源源不斷有人往外移民,但是本土的人口也是連年攀升,戶部那邊預估本土的人口不用幾年,就能夠突破三億人了。

所以本土的工廠裡依舊不缺人,所以企業主們都是不願意給出高薪資。

隨着各地在十月份和十一月份先後制定詳細的最低薪資標準。

等到十一月份的時候,大唐朝報再一次通報全國,從十二月一日開始,所有的國資企業和皇資企業,將會率先全面施行兩大福利政策,爲天下之表率。

而國資和皇資企業,在帝國的工商業裡佔據了大約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經濟總量。

有了這兩大企業羣體帶頭,也就意味着至少百分之二十的工商業已經是率先施行了這兩大福利政策。

接下來,就是民資企業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跟進了!

第三百零四章 激戰三號渡口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這太子當的真累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江南道也要變天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風靡各校第七百三十七章 萬古聖君李軒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登陸扶桑!!!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倒黴的第五十七團第二十五章 糧食緊缺第九百一十九章 讓人羨慕的二九人第七百三十八章 遠征萬里滅佛郎機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地球第一艦第七百二十七章 當縮頭烏龜的僞唐賊軍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陸軍的野心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才子逛青樓被抓姦啦!第二章 殿下,不可自爆啊!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耿右華在上海第六百七十五章 李春景的野心第九百四十九章 李軒:真是一羣傻貨第四百二十五章 難道真是巧合?第一百三十八章 跑着跑着就不見了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西海貿易:巴庫第七百零三章 頭痛的張嶽第二千三十章 堂堂御書房大佬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武裝列車第五百九十八章 渡海登島部隊第一千九百二十章 繼承歐洲第四百六十章 第五步兵團慘敗第二千一百七十章 丹麥全面唐化第三百二十八章 兵臨興泉第五百二十九章 從不退縮的稅務稽查隊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抽一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暴利的海外貿易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給面子的老天爺第三百七十四章 開花彈恐怖如斯第六百八十八章 大唐銀幣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唐的錢好借難還第九百零四章 傳統:通通打包帶走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誰敢冒頭就打誰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應易康去扶桑第一千九百二十章 繼承歐洲第八百五十五章 貨運馬車第二千一百四十章 激進的陳立夫第五百六十三章 真男人用刀不用槍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聯合國海盜軍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全民企業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聖駕抵達上海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農場主何錫華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能造嗎?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大一點再大一點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鳥槍換炮的南越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凌亂的楊秀才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得天獨厚的美洲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松江府的地鐵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就算死也要死在大明的土地上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七大艦隊第四百八十章 唐賊滿萬不可敵第四百章 聽天由命的明軍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沒有誰是無辜的第一百六十五章 堅強而勇敢的土匪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韃靼人異動第四百八十四章 奪柳州迎聖駕第七百二十八章 強攻!車輪戰!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一合之敵第九百六十三章 翰統鷹犬回金陵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的俺答汗第九百零七章 大唐稅部就是這麼牛逼!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成爲了香饃饃的東北戰役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最有見識的扶桑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更符合國情的皇權集中制第兩百三十七章 擴軍擴軍!第七百零一章 進攻南昌第九十八章 大唐刀槍所至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黃河改道計劃第五百三十六章 遷都前夕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創業難第九百一十五章 和大唐平分天下第六百零六章 直撲秦淮河第二千八十二章 黑海海峽談判第八百五十四章 燧發槍初登場第二千一百四十一章 非法移民問題第兩百五十八章 太后娘娘威武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雷霆出兵第兩百六十八章 成立炮兵隊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掃蕩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被一鍋端的上海碼頭公司第九百八十九章 張嶽逃亡記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詭異的個稅改革第九十八章 大唐刀槍所至第兩百五十四章 他們來的好快第二千一百零一章 大規模殺傷武器禁令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和平使者:大唐西洋公司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放飛自我的韃靼人第六百九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五百五十章 蔡二虎當將軍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書中自有顏如玉第七百五十七章 口徑大就是正義第二千九十章 近衛軍空軍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萬丹危矣,南洋危矣,帝國危矣第六百六十七章 朝報刊行天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