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把丹麥也搬到非洲去

bookmark

作爲一個長期在海外服役的海軍將領,喬浩忠海軍中將和世界各地的土著都是打過交道,早年在南洋,後續是在印度,非洲,前些年他則是在西亞、東北非一帶服役。

各種各樣,甭管是已經開化,建立了國家而且實力還算不錯的奧斯曼帝國、薩菲王朝、西班牙人又或者是那些沒有開化,還處於部落狀態的各種土著,喬浩忠都和他們打過交道。

因此和土著打交道的經驗那是相當的豐富。

只是以往的時候,喬浩忠和土著們打交道,更多的還是用艦炮說話,其他方式說真的他還真不怎麼擅長。

嗯,不僅僅是他一個人,實際上大唐帝國裡的人,就沒幾個擅長用其他方式和土著打交道的。

因爲大唐帝國和土著們打交道,往往是槍炮先行,然後纔是各種談判,而談判的時候也是手段低劣的很,說是談判呢,但往往就是提出條件問土著答不答應。

答應的話接下來就沒什麼事了。

不答應!

好,再打一遍!

然後打完再問土著服不服?

從這也可以說明大唐的外交政策簡單而粗暴,連帶着外交官員也都是沒有什麼發揮的餘地,很多精英學子都是不太樂意報考進入外務部的。

要到海外呆着不說,而且完全沒有發揮出才能的空間。

在丹麥羣島這個問題上,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自然是直接派遣一支艦隊,搭載幾千的地面作戰部隊過去,直接找丹麥王室要這三個島嶼。

丹麥王室大概啦是會拒絕,但是拒絕後大唐陸海軍就會登陸作戰,到時候丹麥王室答應大唐的條件是百分百的,就算不答應,大唐的登陸部隊也不介意直接滅了丹麥王師,然後佔據這個無主之地。

只是這樣直接動手搶的話,負面影響太大,會讓歐洲的一票小弟心寒的。

直接動手不行的話,那麼來一個故意放水,比如說施加壓力讓協防的瑞典軍隊撤出這幾個島嶼,然後再把封鎖海峽的瑞典的戰艦也掉出去,隨後他們大唐海軍也不派遣戰艦過去巡弋。

這樣的話,韃靼人就會看到機會,然後發起渡海作戰。

韃靼人在海上的優勢雖然不大,但是打一個苟延殘喘的丹麥王國還是不成問題的。

韃靼人幹掉丹麥人,大唐就可以含着對抗韃靼人的口號,出兵登陸丹麥羣島了,到時候甚至都不用自己派遣多少兵力,直接找瑞典王國要兵力,只需要自己出動艦隊以及部分陸戰隊就行了。

只要把海峽一封鎖,前期登陸上島的韃靼人遲早就是個死字。

到時候,丹麥羣島就能夠落入大唐手中了。

只是大家都不傻,這種事大唐一旦做了,有心人肯定是看的出來的,到時候還是免不了會寒心。

最近幾年,歐洲的這一票小弟也不是一門心思跟在大唐身後對抗韃靼人的。

尤其是幾個抵抗韃靼人的主力,比如奧斯曼帝國,最近幾年他們實際上已經是和韃靼人停止了大規模的戰爭,只是小打小鬧而已,要不然偌大一個巴爾幹半島早就打起來了。

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倫三島、那不勒斯等外圍國家,他們雖然也派兵參戰,不過戰火畢竟沒有燒到他們境內,所以派兵參戰,更多的還是防患於未然,同時也是爲了應付大唐帝國。

真正拼命抵抗的還是法蘭西、瑞士地區的歐洲領主,因爲韃靼人殺入了的是他們的地盤,有着切膚之痛所以對抗的也是最積極的。

只是抵抗的勇氣在持續的戰爭中慢慢的流逝,加上韃靼人也是逐步改變了政策,沒有和早些年一樣直接採取大殺特殺,抓到貴族就一刀砍了,而是採取了懷柔政策,對一些投靠過來的領主會採取優待政策,比如說封爵什麼的。

這就動搖了不少抵抗聯軍裡的貴族們。

這種時候,如果大唐吞併丹麥的話,估計不少人能夠直接轉身投向韃靼人,從而對歐洲局勢造成不好的影響。

想來想去,喬浩忠海軍中將還是放棄了直接吞併的方式。

甭管是武力奪取還是借刀殺人,都是不太可取的。

那麼還能怎麼辦呢?

思索了好幾天後,喬浩忠最後把目光投向了非洲。

是不是能夠效仿南洋諸國,直接幫丹麥王國搬遷到非洲去呢?

只是,即便是丹麥王國答應了,帝國的海上運力一時半會的也疼騰不出手來啊。

據他所知,南洋諸國已經是有好幾個國家都開始搬遷了,擠佔了大唐帝國大量的海上運力。

南洋諸國前期的部隊大多已經登陸非洲,接下來就是大量的民衆乘坐前往非洲了。

按照南洋事務衙門的報告,他們預計會在三年內完成南洋諸國的初步搬遷,五年內徹底完成。

南洋諸多的搬遷,是由北往南,靠近大唐的地方最先搬遷,比如說安南北朝、暹羅這兩個地方就是第一批,兩國總數十多萬的民衆已經是乘坐船隻前往了。

前期的這一批搬遷,大唐國內的十多家航運公司都是參與了其中。

爲了滿足南洋各國的龐大移民運輸需求,大唐國內的造船業還特地推出好幾種廉價客輪。

滿載排水量大多一千噸到兩千噸之間,不過雖然噸位可能不太一樣,但是都有着幾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普遍採用老式舊款而便宜的蒸汽機,因此導致航速比較慢,同時爲了加大乘客的數量,船隻的重心往往比較高,抵抗風暴的能力比較差。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期內的客艙非常的密集,這種廉價客輪,其載客數量是通噸位普通客輪的三倍,通噸位豪華客輪的五倍以上。

三倍、五倍這對大唐諸多普通的遠洋客輪而言,載客大的多!

只不過這種廉價船隻剛出來,大唐帝國交通部就是明令禁止上述若干船型不得作爲搭載帝國子民的客輪使用,違者重罰,一方面是這玩意重心比較高,抵抗風暴的能力比較差。

同時載客數量過多,有限的救生艇根本無法滿足這麼多乘客的需求,一旦發生船難難以逃生。

同時因爲搭載的人數過多,會導致船上的衛生狀況堪憂。

不過就算是官府不命令禁制,國內的航運公司也不會用這種廉價船隻運輸國內旅客的。

第五百二十二章 王越的梧州大捷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陳立夫風波再起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們的鏡子爆炸了……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盛大的表演第八百零二章 陳立夫的寒竹圖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英使團赴唐記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江南大鐵路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他們瘋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成功了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一槍一個洞第九百零九章 你確定這是商船?第兩百零五章 恐慌的明軍第兩百四十八章 大唐王朝的未來第兩百九十二章 內閣的改革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太子之位穩如山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司法改革章程第四百零四章 不服就殺第一百九十四章 數不勝數的傾國之戰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這些大唐人太野蠻了第兩百一十五章 這個老大好牛逼第六百九十三章 張嶽的果斷第五章 有女低泣第五百六十四章 騎兵在衝鋒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開啓大航海時代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被堵死了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英使團赴唐記第七章 這是要私定終身!第一百五十八章 秦淮河啊秦淮河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甘心的俞大猷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第一份電諭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打葡萄牙好處多多第四百零八章 乘龍而出第五十一章 珠兒望風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換回來那麼多黃金幹嘛用第九百二十四章 百艘戰列艦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齊備刀槍隨時殺敵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陳立夫的宣平盛世(一)第九百一十八章 文官的戰略勝利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康長寧的大器晚成之路第二千一百七十章 丹麥全面唐化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進北上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這城,沒法守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南洋糧食產區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一度尷尬的近衛軍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唐城管!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和平使者:大唐西洋公司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沒了張屠夫,帶毛豬也吃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艦隊進攻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流口水的左成生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用不起的後裝炮第六百五十章 願她們找個老實男人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懼的幼軍營第五百七十七章 超級無敵大將軍炮第四百五十九章 陛下你好壞(第四更)第六百三十六章 越粗越好,越長越好(第三更求月票)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兩百九十五章 伴君如伴虎第一百九十三章 這又一場傾國之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進北上第三百六十章 第五步兵團第兩百八十三章 把他綁起來,燒死他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燧發槍變白菜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新式榴彈引信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日爲賊終生爲賊第六十五章 千鈞一刻第六百七十八章 李春景期待的驚喜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見過傻的,沒見過怎麼傻的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田平一生的痛第六百六十章 大唐第一戰艦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大唐的自由貿易政策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米尼步槍初登場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給面子的老天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海外忠君教育第三百零四章 激戰三號渡口第二千一百二十章 戰地指揮車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敲打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大唐人的雅第一百九十八章 明軍的陰謀第七百零六章 明朝練軍第七百五十章 大唐子民格德斯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熱情好客的摩洛哥人第七十九章 曾子云的驕傲與不屑第九百九十七章 你有錢,你任性!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南洋上的棱堡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鎮江迎聖駕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白送更吃虧第八百零一章 膽大包天的海盜第二千八十二章 黑海海峽談判第二千一百四十一章 非法移民問題第十二章 上天欲亡我乎第八百零四章 聖駕北上秦淮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能造嗎?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震驚的宋丸子第五十九章 不好了,官兵來了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一點也不體面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爭論和妥協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大唐帝國的精英教育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南林堡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