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北美三大藩王

bookmark

但是不管是近衛軍還是海軍,他們的總兵力對比陸軍的一百四十萬人而言,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但是即便是有了總兵力一百七十萬的龐大兵力,然而大唐帝國方面依舊深感兵力不夠,難以掌控龐大的本土以及海外領地。

要不然也不會想着擴軍到兩百萬以上了。

按照大唐陸軍方面的預估,爲了保持本土的穩定,確保不發生任何的意外。

陸軍方面必須在本土駐防足夠多的兵力,而且必須是正規精銳部隊。

爲何?

因爲對於大唐帝國這樣一個傳統的帝制王朝來說,尤其是還是在全球範圍內佔據了絕對優勢的龐大帝國而言,它的敵人並不是什麼土著,也不是什麼韃靼人,而只能是內部的敵人。

爲什麼大唐帝國會有翰統這樣的機構,爲什麼會有近衛軍這樣的完全獨立,完全只聽令於聖天子一人的軍隊。

就是因爲大唐帝國自身的特殊性。

沒有人敢保證,大唐不會發生內亂!

所以,不管是陸軍還是海軍,其實他們的絕大部分注意力都是放在了防範本土的動亂上的。

一百四十萬陸軍正規軍裡,有大約四十萬人是屬於一線精銳的戰備部隊,而這四十萬戰備部隊裡,超過三十萬都駐防在本土,並且是集中駐防在東部和中部省份。

另外的十萬精銳戰備部隊,則是屬於輪換部隊,這是陸軍爲了保持這些戰備部隊的戰鬥力,戰爭經驗,會把他們輪換派遣到西亞地區、其他海外領地和韃靼人以及其他土著作戰。

把他們派遣到海外打土著不是目的,鍛鍊部隊纔是目的。

另外的一百萬人,則是屬於常規正規軍,大部分部隊都是屬於不滿編的部隊。

戰備部隊裡,一個步兵師往往都是滿編的一萬八千人,極少數戰備步兵師甚至兵力常年保持在兩萬人以上。

比如大名鼎鼎,駐防鄭州這個中原核心鐵路樞紐,帝國陸軍王牌部隊第三步兵師,常年都是保持着兩萬人以上的規模,從戰鬥兵員再到輔助兵員,甚至文職人員都是一應區全,常年保持戰備狀態。

然而普通的步兵師,往往只有一萬人出頭規模,基本上只保持軍官以及一線戰鬥兵員和技術骨幹。

比如說戰鬥步兵、炮兵裡的炮兵、騎兵、但是其他的伙伕、輜重兵、彈藥運輸兵、馬伕等諸多輔助兵種,基本只保留技術骨幹,普通輔助兵員是不會保留的。

這種只有一線戰鬥人員的常規部隊,通常來說,緊急調用也可以,不過要想發揮全部戰鬥力,尤其是機動能力,持續作戰能力就需要進行動員,把輔助兵員補充完整。

而一旦補充完整,那麼就是瞬間能夠變成滿編一萬八千人以上的主力部隊!

這將近一百萬的普通正規軍,其實大部分也是駐防在大陸本土地區。

相對來說,其實大唐帝國在海外駐防的部隊並不算多,北美洲地區都算是多的了,有大幾萬人。

其次是南洋地區,有五六萬人分別駐防。

再過來是印度地區也有幾萬人、

西亞和北非等地區不多,加起來也就一萬多人。

非洲那邊也不多,總數也就一萬多人而已。

然後歐洲地區有一萬多人。

南美洲少一些,只有萬人不到。

大唐帝國在海外地區部署的正規軍兵力,其實是嚴重不足的,比如說在印度地區,當地土著好幾千萬呢,僅僅是依靠幾萬人是很難掌控當地的。

北美洲就更不要說了,大幾百萬人口的維穩任務也很重,幾萬人其實也是不夠的。

軍方一直都是想要在保持本土有足夠的兵力之餘,有一定的餘力在海外地區駐防更多的兵力,尤其是北美洲這個帝國重點發展的海外領地,帝國方面可是非常的重視,而要維持這樣龐大地方的穩定,也是需要足夠多的兵力的。

畢竟大唐的軍隊就算再能打,數量上不去也難以爲繼。

這,就是軍方一直在爭取持續擴軍的重要原因。

只是,擴軍那也是未來的事情了。

現在嘛,帝國在北美地區的駐軍就這麼多,很多任務都是需要依賴當地的民兵部隊的。

但是在金陵方面的部分高層看來,當地的民兵部隊同樣是不穩定因素,而且是比土著更加危險的不穩定因素。

因爲民兵部隊都是長期駐防當地,由當地移民組成,時間一長的話,這些移民對帝國本土的向心力不可避免會減弱,而由當地移民組成的民兵部隊同樣也會出現對帝國本土向心力減弱的情況。

這也是陳廣慶多次針對北美洲的民兵部隊進行調查,並傳回秘密調查報告的原因。

不是他自己擔憂,而是上層擔憂,讓他進行調查的。

當然了,普通人,哪怕是民兵部隊也是屬於普通人,他們不會無緣無故的對帝國本土反感。

對抗金陵,造反這種事,必然是需要當地的權貴領頭的,要不然的話,一羣普通人根本不會聚集起來反抗,也沒有必要進行反抗。

如今的北美洲移民小日子過的優哉遊哉,這些移民抵達了北美洲後普遍都能夠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一個家庭少則數十畝,多則數百畝土地,足以讓他們成爲一個小地主。

移民的主要羣體是農民,他們有土地基本就能保持穩定。

其中的不穩定因素乃是移民到北美洲進行工商業的商人羣體、權貴等羣體。

因爲他們可不是跑到北美洲來重地的,他們是來發財的,但是卻無法在當地建立工廠賺取更多的利潤。

這也是爲什麼這麼多年來,北美洲那邊一直都有聲音搞本土化。

因爲只有本土化了,他們才能夠建立工廠,賺取更多的利潤。

這是移民到北美洲的工商階層、乃至權貴階層們和本土方面的根本矛盾所在。

但是即便是他們,也會有領頭人。

他們的領頭人是誰?

陳廣慶用腳趾頭也能夠猜得出來,表面上興許是部分官員,比如前任美洲事務督辦以及其他官員,還有少數幾個貴族、商人。

但是,他們的背後肯定是北美三大藩王!

第兩百七十章 三千虎賁渡瀾江第兩百零五章 恐慌的明軍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馮倪的煩心事第六百四十四章 平賊餉第五百三十三章 吃的滿嘴流油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暢銷全球的大唐板甲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陸軍也窮第一百五十三章 核彈一波流(月票加更)第一百零五章 大唐不缺官位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那是朕的牧場,朕的牛羊第二千一百七十六章 韃靼人殖民非洲第八百九十一章 巷戰危機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印度洋決戰方案第四百五十章 李軒是一個好人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 既然你這麼優秀那麼你來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詭異的發展第一百三十三章 瞎貓碰上死耗子(求月票)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建設浪潮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平息衆怒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玩勾心鬥角,你們差遠了第四百六十六章 舉旗誓師伐唐第三百八十章 勝利轉進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造船業大爆發第七百七十八章 人心惶惶的金陵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瞎貓碰上死耗子(求月票)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讓人絕望的實力差距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上帝都得說一句你牛逼第五百零一章 煩惱多多的正德第六百六十八章 耿右華看報第一千零七章 冊封順義王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殖民地交易第六百章 唯死戰爾!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讓人絕望的大阪之戰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帶你看個大玩具第兩百零三章 正泰縣城第兩百一十八章 絕望中的刺刀衝鋒第一百一十九章 陛下有旨(求訂閱)第一百零八章 一刀兩刀三刀第九百四十二章 金陵寒門第六百四十一章 重型火槍和胸甲第六百七十章 從地球掉下去咋辦?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安南遷國非洲第二千三十二章 南洋沿海鐵路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身穿板甲的大唐運動員第三百四十五章 驚喜?這是驚嚇好吧!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同的科舉第八百四十章 本官要在揚州吃晚飯!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追求幸福自由的宋丸子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葡萄牙求和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士子們最喜歡的‘伴遊’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遺臭萬年的呂宋金礦公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北方劇變第六百六十四章 災後民亂第二千二十六章 全民富足的希望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登陸錫蘭島第六百一十八章 伯爵世子的戰鬥第一千九百零四章 在大唐人面前一定要體面第二千八十二章 黑海海峽談判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任重而道遠的大唐專利局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去扶桑剿匪第九百四十六章 海軍表示,錢算個屁!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建設浪潮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沒有需求創造需求也要搞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這太子當的真累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內河拖船第九十七章 不許亂動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遇上哄擡糧價怎麼辦?抄家!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任重而道遠的大唐專利局第八百零五章 陳立夫面聖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危機朝議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放飛自我的年輕教授第九十五章 有女葉氏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下第二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哦,我明白了第八百一十二章 堅船利炮抵金陵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海外忠君教育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美洲:向內陸進發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混亂的水面力量第八百零四章 聖駕北上秦淮第三百六十八章 明廷震動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滿地黃金的上海(第五章)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聖駕親臨視察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僅限於理論上的自願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堵車好啊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大唐帝國的真正危機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北方劇變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陳立夫的雄心壯志第兩百四十二章 制定軍銜和軍服第九百三十一章 撕毀協議直接打啊第三百五十章 誓師伐明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能造嗎?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你丫算個屁第三百四十四章 可是正泰董氏?第六百五十八章 不要臉的僞唐官員(求月票)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金髮碧眼的韃靼軍隊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繁華背後的危機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大唐扶桑相親大會第兩百四十六章 柳八苟出山第四百二十三章 豬從不投降第一百九十九章 凌亂的楊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