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移民紅海

bookmark

錫蘭島碼頭上,董立羣站在頭等艙甲板上,看着邊上同樣緩緩進港的北冰洋號,想着如果不是時間這麼趕的話,他也就不用乘坐這艘只有四千多噸的客輪了,而是可以乘坐太平洋航運公司的跨洋航班裡的萬噸客輪了。

當代大唐人前往海外的時候,尤其是跨洋航行的話一般都是首先那些萬噸客輪。

有錢乘坐二等艙、頭等艙,普通人則是乘坐三等艙,縱然船票的價格要比普通的客輪貴上不少,但是旅行的舒適性卻是好很多。

乘坐萬噸客輪的話,只要不是遇上太大的風浪,那麼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大的顛簸,更不要說多萬噸客輪的硬件設施也比較好,有諸多的娛樂設施。

還有更重要的安全性。

在大海航行,萬噸客輪的安全性比那些幾千噸的小客輪強多了。

不過萬噸豪華客輪的數量還是比較少的,在這一領域最強勢地方太平洋航運公司,麾下目前也就只有九艘萬噸以上的豪華客輪而已,而且也不全是執行環球航線的。

再加上其他航運公司的萬噸以上的豪華客輪,其實總數也就那麼二十幾艘而已,因此往往間隔一段時間纔會有這種萬噸客輪的航班。

時間不湊巧的話,也坐不上這些萬噸客輪,只能乘坐普通的幾千噸的客輪。

目前大唐帝國的遠洋航運業裡,兩千噸到五千噸之間,尤其是集中在三千噸到四千噸之間的客輪數量纔是最多的。

尤其是在本土沿海航線,也就是包括東亞大陸本土、北海省、南洋各省等航線,主力客船還是這些幾千噸的客輪爲主。

同時在印度洋航線乃至大西洋航線上也非常多。

而幾千噸的貨輪也就更多了,其中有一部分也是會攜帶乘客的客貨混裝的貨輪。

大唐的衆多遠洋船隻遍佈全球,從本土出發不管你想要去那裡,大多都能夠找到相應的船隻前往。

董立羣時間緊,是挑選了最近出發的一艘客輪,只不過這艘客輪是前往南非的,途徑錫蘭島之後,董立羣就會換乘船隻。

第二天,董立羣就是帶着一票屬下的官員直接換乘了一艘前往紅海的客輪,這艘客輪並不是專門執行紅海航線的客輪。

因爲當地比較有旅客,航運公司可不會爲紅海地區專門開一票高速客輪的航線,這一艘客輪其實是軍方出資僱傭的一艘運兵船。

隨着紅海事務衙門的成立,大唐爲了在當地建立有效統制,尤其是防止其他地方的土著進入大唐控制區外,也是需要在當地駐防一定數量的兵力的。

前期雖然派遣了一個混成團過去,但是隻靠一個三千多人的混成團兵力還是過少,根據陸軍方面的預計,要想徹底掌控紅海地區,前期至少要維持大約一萬人的兵力。

不然的話,實在安排不過來。

比如說波斯灣北部沿岸的巴士拉地區,這裡乃是戰略咽喉地區,東邊是波斯薩菲王朝,北邊是奧斯曼,而西邊的西亞半島上還有衆多的土著,這樣的地方再怎麼樣,也得駐防一個團吧。

再過來則是西奈半島東北部地區,在臨近奧斯曼地區的邊界線也需要進行巡邏,這個地方估計也得佈防幾千人,免的奧斯曼人或者其他土著腦子犯抽。

然後是開羅爲核心的尼羅河下游平原地區,這裡也得駐防一定的兵力,因爲此地將會是帝國往紅海地區移民的核心區域。

畢竟只有這裡纔有比較廣闊的可耕種的平原,其他地方除了沙子就是沙子。

最後則是最爲關鍵的運河區,在預定的運河區域必須駐紮重兵,後續這裡是會集中大量的土著勞工開鑿運河的,這些土著的數量參考修建巴拿馬運河,至少也得是十萬起。

這麼多土著勞工自然是一個隱患,軍方肯定是會派遣一定數量的部隊駐防,避免潛在的騷亂髮生。

再加上其他地方多多少少也需要駐防部隊。

對此陸軍方面做出的計劃就是,初期在紅海地區的駐軍,至少也需要一個師,如果沒有一個師,但是至少也得上萬兵力。

因此這段時間軍方一直在對紅海地區持續增兵。

只不過考慮到當地不太可能爆發大規模的戰爭,戰爭的威脅甚至比在印度那邊還低,因此派遣過去的都是二線部隊。

這一次和董立羣他們一起前往紅海地區的就是第五十三師的一個步兵團,而後續第五十三師的其他部隊也會前往。

按照陸軍的計劃,第五十三師後續將會進駐整個紅海地區,同時也兼顧東非地區的防務。

船隊從錫蘭島離開後,直奔紅海而去,船隊裡除了四艘滿載士兵以及官員的客輪外,還有六艘客貨混裝船隻,攜帶着大量的裝備以及補給一同前往,海軍方面還派遣了一個小規模的船隊進行護航。

不過印度洋都算得上是大唐海軍的內海了,因此護航更多的還是象徵性的,只有一艘巡洋艦以及一艘護衛艦隨同護航而已。

船隊一路北上,很快就是進入了紅海海域,最後在蘇伊士港靠岸。

董立羣帶着一羣隨同來的官員抵達該城後,正式宣告上任。

因爲交通方面的緣故,紅海事務衙門的治所並不是設在埃及地區的傳統行政中心開羅,而是設立在蘇伊士這個紅海沿海城市。

畢竟大唐在開羅那邊並沒有什麼根基,之前在當地連個辦事處之類的機構都沒有,而蘇伊士城的話,之前大唐在此地已經有了一個領事館,畢竟此地乃是之前大唐和奧斯曼帝國貿易的主要港口,因此大唐在蘇伊士城還是有一定根據的,至少辦公設施什麼的都比較完善。

同時如今整個紅海地都是屬於無人地帶,曾經熱鬧繁華的開羅城,現在已經是荒無人煙了……

曾經的土著都已經被奧斯曼人打包帶走,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城池。

但是大唐人從來都對土著人的城市沒有什麼好感,從來也不會直接搬進土著人的城市裡,大多情況下爲了保證衛生都是一把火燒了,即便是不燒,那麼也會進行大面積的拆除重建。

所以對於土著很重要的開羅城,對於大唐而言,一點價值都沒有。

而更重要的嘛,其實還是交通因素,蘇伊士港可以通過船隻聯繫大唐本土,如果設在開羅城或者是地中海沿岸城市,都還得跑一圈陸地呢。

不過現在的蘇伊士和以前的蘇伊士也是不一樣了,之前的蘇伊士城早已經是在戰爭中變成了廢墟,而且這破地方本來也不大,大唐人很乾脆的一把火燒掉以後進行重建。

當然,目前只是簡單設立了軍營和官方辦公建築而已,其他城市建築都還處於規劃當中,以後慢慢建就是了。

大唐在海外領地建設新城市已經是經驗非常豐富了。

當董立羣他們開始辦公的時候,第一支滿載移民的船隊也是正式抵達了蘇伊士港!

第兩百四十二章 制定軍銜和軍服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都比他們強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試射:好!好!好!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亞設省第九十九章 官制改革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爲國操勞第三百二十三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六百四十四章 平賊餉第十七章 朝議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煤油貿易第二千零二章 聖天子全知全能第兩百五十九章 把朕的意大利炮拉過來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你倆都是坑逼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直達天聽第五百九十八章 渡海登島部隊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巨炮:百米內寸草不生第二千一百七十四章 急迫的陳立夫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局部本土化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難伺候第六十一章 恐慌的黃竹山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你們陸軍想都別想第五百六十五章 第四軍遭遇戰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韃靼人脖子上的套索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打掉韃靼人的囂張氣焰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我們大唐人都是很好說話的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虛假宣傳:有黃金有石油第二千二百零四章 禪讓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才子逛青樓被抓姦啦!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徒有虛名的皇家產業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唐朝報的忠實讀者:正德第兩百三十七章 擴軍擴軍!第八百三十章 火力覆蓋攔截第一百二十三章 這個世界怎麼了(求月票)第五百一十六章 慘烈無比的攻堅戰第二千一百七十五章 君臣典範:李軒和陳立夫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你倆都是坑逼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不了就投降唄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農民子弟的掙扎第六百九十七章 冒險誘敵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和大唐帝國做鄰居是一種什麼體驗?第二千一百九十一章 忙不完的皇太孫第兩百九十八章 殘酷的戰爭第五百八十四章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們發財了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王杉西覲見第二千九十七章 大唐訓令第二千八十三章 大唐看不上眼第七百六十三章 反明鬥士秦志福第七百八十八章 臣,實在是無能爲力啊!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馮倪的煩心事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遺產稅第二千二百章 全新的時代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期待的變局第三百一十九章 前景不樂觀第七百三十三章 戰馬的悲鳴第三百七十三章 驚掉下巴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遍地金銀的扶桑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海盜也買軍艦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更符合國情的皇權集中制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欠了一屁股債的何錫華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人,不好了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帝國教坊處第九百二十章 火爆的航運市場第五百二十三章 李軒賜毒酒第六百一十三章 北伐進行中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許開炮,那都是戰利品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仿若昨日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鳥槍換炮的南越人第一千零五章 駙馬是個老實人第五百零四章 我宋志文回來了第九百六十二章 大唐只能有一個聲音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埃米爾的貿易區見聞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北海省徹底本土化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東北征夷司令部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海盜是沒有國界的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唐的最大敵人不是明軍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登陸奴兒干城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誰敢不服就打到他服第八百六十九章 唐兵也不過如此第五百九十二章 陸海生死大決戰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大唐的報復第六十八章 一臉楞逼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巴博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 還要不要臉啊第五百八十一章 擲彈兵,前進!第五百九十八章 渡海登島部隊第三百三十四章 王霸基業已成!第五百五十二章 肇慶兵工廠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傻眼的陳立夫第二千一百六十三章 規模宏大的大唐金國艦隊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三百二十四章 沉默的宋志文第六百零三章 殘酷的跳幫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給老子開炮!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移民一年比一年多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敵蹤初現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家康的選擇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宋丸子拜訪鄰居第七百六十章 壓倒性的大捷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鎮江迎聖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