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舉國轟動的經濟發展會議

bookmark

宣平四十年秋十約,帝國京師內,聖天子召開舉行了一場對後世影響重大的會議,尤其是對於大唐帝國的諸多海外領地而言,影響更是巨大。

在這一次的御前會議上,參加會議的不僅僅有內閣成員,同時還有軍方將領,除了文武雙方外,還有一個雖然同樣由文武官員組成,但是卻一直都是獨立運轉,同時也是爲不少帝國企業所熟悉,並對之不少怨言的進出口委員會的官員。

甚至就連督察院也是派人蔘與,同時還有大唐帝國的數大海外領地的督辦也是專門從海外趕回來參加會議。

而整個天下,有着無數人關注着這一場會議,甚至大唐朝報都是破天荒的連續數天發行特別刊,用以報道這一場註定是要影響後續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全球局勢的會議。

會議的第一天剛結束,大唐朝報當天晚上就是組織報道,並通過大唐帝國的有線電報系統向其他傳遞相關訊息。

大唐朝報在當天晚上完稿的特別刊裡,重點報道的是參加會議的各大重臣,同時向全天下傳遞這一次會議的主旨:聖天子李軒心懷全天下子民特地召開了這一次會議,探討如何更好的提升全天下子民的生活水平,讓所有人都能吃飽飯,穿暖衣,住上房。

聖天子在御前會議上提出,帝國成立已經四十餘載,通過發展農工商業等,已經是做到了讓大部分人能吃飽飯,但是依舊不少地方的民衆存在着吃飯難,穿衣難,住房難的問題,後續帝國的主要精力,將會放在解決民衆的利益上,將會在爲了解決民衆衣食住行上。

並引用皇家理工學院經濟系提出的食物指數,力爭在五年內,把食物指數從現在的百分之五十八降低到百分之五十,進入全民溫飽階段,十五年內把食物指數降低到百分之四十,進入全民富足階段。

大唐朝報在第一天,就是向全天下普及了一個全新的概念,那就是食物指數。

這個指數的意思就是維持生活所需的食物消費所佔個人總消費的比例。

民以食爲天,食物是維持人類生存的基礎,所以談及一個地方的民衆生活水平如何,只需要他們在食物上的消費佔據消費的比例就行了。

簡單來說,如果說一個人一年內,消費了一百唐元,但是在食物方面就花費了五十唐元,那麼這個食物指數就是百分之五十。

而收入越高,可供支出就越高,同時糧食價格越低,那麼在糧食上花費的錢就越少,那麼相對的在其他領域,比如住房,衣服乃至教育、旅行等等消費也就多了。

當然了,這個係數也有缺陷,比如說在松江府,很多中等收入階層的收入不低,當地的食物也不算貴,所以他們的食物指數是非常低的,但是他們的住房卻是昂貴無比,郊區的獨棟公寓可不便宜,再加上往來市區的通勤費用,所以很多中等收入階層的小日子,也沒有想象中過的那麼瀟灑。

這主要是因爲這些人學人家富豪住郊外也就算了,還搞私人馬車,僱上一個僕人,隔三差五就帶着家人下館子去旅行,爲了體面兩個字把自己折騰的要死要活,回過頭來抱怨這郊區的獨棟小洋樓一棟要幾千唐元……

但是,誰讓你買那麼貴的房子啊,市區裡的房子便宜多了,上班還方便,幹嘛非得學富豪們住郊外啊……

你說市區霧霾重,郊區空氣好,不能住市區,爲了身體健康一定要住郊外。

這就矯情了不是,沒看見帝國很多地方的民衆還吃不上飯嗎,讓你吸一下霧霾怎麼了,很多人想住在大城市裡吸一口霧霾還吸不上呢!

真正的窮人,是不會抱怨松江市區郊外的小洋樓一棟需要幾千乃至上萬唐元,他們抱怨的這個月家庭的食物支出有多了一唐元兩唐元!

所以目前的大唐在大多情況下,用食物指數來判斷當地的生活水平還是比較準確的。

會議的第二天,皇家理工學院經濟系的馮勇教授,在御前會議上就帝國糧食產品、食物來源、價格等等做了報告,在初步介紹之後,馮勇教授環視了在場數十名帝國重臣,用着沉重的語氣道:“以帝國本土的可耕地面積、目前的栽培技術來看,帝國本土的糧食產量是難以滿足帝國數億人口的龐大需求的!”

“要想讓帝國數億人口真正過上吃飽飯的生活,把食物指數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乃至百分之四十,我們必須的把眼光放得更長一些,更遠一些!”

“帝國本土的可耕地面積在全球範圍內,只佔據了區區百分之二十不到,這也意味着全球範圍內,還有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可耕地,這些土地纔是徹底解決帝國本土糧食不足的問題!”

“以北美洲地區爲例,僅僅是我帝國治下北美地區,初步估算可耕地面積就達到了將近三百萬平方公里!”

“而整個南北美洲,可耕地面積估計最少也在五百萬平方公里以上!”

“一旦成功開發,意味着帝國將會多出來數十個江南道!”

“此外,在歐洲地區,包括東歐、中西歐地區,也都是平原爲主的可耕地巨大,農業發展潛力巨大!”

“印度半島、非洲等地區,更是尚未開發的天然糧倉,其中我們已經初步開發的戈河州平原、南非平原,面積雖然小,但是卻是極爲圍繞,糧食產量龐大。”

當說完了一連串話後,馮勇教授就是宣告報告結束。

其實他說的很多東西,都是公衆所知道的,並不隱秘,但是在這種重大的會議場合裡說出來,尤其是當一票重臣們聽到美洲至少有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可耕地面積後,一個個都是在盤算着,這麼大的一片地方,到底能種植臭出來多少的糧食。

這些糧食能養活多少人?

依靠這些糧食,食物指數分分鐘就能拉低到百分之四十以下甚至更低的水準。

馮勇教授的報告結束之後,工部下屬地質司就本土以及海外地區的資源分佈和開採等做報告。

第六百七十九章 讓人看不懂的戰爭第一千二百章 時不待我第二千八十章 提前完婚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修鐵路了第九百零三章 紹武帝的悔恨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要誅他九族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橫掃半島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西海石油公司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三萬噸鉅艦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寧可信其有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歐洲艦隊第五百五十三章 幼軍營吊打全球第二千一百九十章 大學士陳立夫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論證萬噸鉅艦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三百零六章 明軍主力出現第九百五十六章 書生和劊子手第五百一十三章 奪梧州搶月票(求月票)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葡萄牙人的震撼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真實的大唐第八百二十三章 格德斯貿易公司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朝局動盪第六百一十五章 釣起來一條大鯊魚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後再說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康長寧的大器晚成之路第二千一百八十六章 着急的西班牙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謝老頭的擔憂第二千五十一章 缺錢的愛德華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十年千萬噸第一百一十五章 美女的特殊'待遇'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第一千九百零九章 暫住民喬治第五十八章 看'夜景'第二千四十九章 有錢了才能玩步球第七百七十四章 穿越神器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通車之日就是西征之時第二千一百七十六章 韃靼人殖民非洲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蘇伊士運河第五百三十六章 遷都前夕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宋丸子拜訪鄰居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遇上哄擡糧價怎麼辦?抄家!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姚亮親至第二千六十五章 再接再厲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棱堡皇宮第八百四十一章 揚州城內的亂象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大唐最尖端的科技產品第九百四十九章 李軒:真是一羣傻貨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它就是我們的未來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應易康去扶桑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大唐銀行家真黑第兩百五十九章 把朕的意大利炮拉過來第二千一百九十九章 四十萬公里鐵路第七百五十六章 難道要當亡國之君?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大唐最慘騎兵團長第十五章 董芸芸病重第三百四十二章 驚恐的董家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上帝都得說一句你牛逼第一章 豬腳他爹是皇帝第兩百零五章 恐慌的明軍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南洋交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聰明如李軒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聖駕返京第六百七十二章 火力兇猛的王文華第二千一百三十八章 陳立夫的野心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帝國海外產業佈局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齊備刀槍隨時殺敵第兩百四十三章 送銀子送女兒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將風範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皇子封國第二千零五章 平衡構架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麗四府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懼的幼軍營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何父在庫裡第八百三十八章 趙東的戰爭(求月票)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 澳洲馬場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前無古人聖天子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帝國的南非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半個大唐人喬恩第六百三十九章 視察兵工廠第三百八十七章 古怪的明軍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英使團的苦難和努力第九百八十四章 吞併,那只是順帶的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敵蹤初現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董錢坤在非洲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奧斯曼賣土地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臭氣熏天的加迪斯第八百四十一章 揚州城內的亂象第七百三十八章 遠征萬里滅佛郎機第六百四十八章 安子河的犀利攻勢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安南遷國非洲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皇家科學院院士第二千二百零三章 金陵城大堵車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不一樣的葡萄牙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要誅他九族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西班牙送女和親第五百一十八章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難以置信第五百零七章 勝利大轉進第八百四十九章 忍辱負重的陳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