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四十六章 沒啥可追求的聖天子

bookmark

聖天子李軒的諸多想法,別說愛德華無法理解了,就算是大唐帝國內部的人也是無法理解的。

比如大唐帝國的全球藩王體系,其實很多人都不理解李軒爲什麼要搞出這麼一個隱患這麼大的藩王體系出來。

宣平四十二年,李軒正式冊封皇十三子爲魏王,賜紅海事務衙門下屬的埃及省爲其封地。

這還不算,這兩年還陸續把皇長子齊王、皇次子趙王、皇三子秦王的封地進行了調整。

以前齊王的封地可是在北海省呢,這地方距離本土太近了,早些年的時候齊王還覺得一旦事情有變,可以迅速殺回大陸本土呢,但是後來就是覺得距離本土太近了,一點也不安全,這些年一直在活動,爲的就是換個封地。

不要北海省這種臨近本土的封地,遠一點好,比如說美洲啊,歐洲乃至西亞都可以。

再加上這幾年李軒也是一門心思要把北海省以及整個南洋地區都打造爲本土腹地,而本土腹地自然是不能搞什麼封地的。

所以陸續調整了三位皇子的封地。

皇長子齊王移藩印度泊木州,這個泊木州面積挺大的。

皇二子趙王移藩北美地區的北灣省。

皇三子秦王移藩西非省,這個西非省不僅僅只有一個休達城,實際上現在的範圍已經包含了整個西北非地區已經部分沿海島嶼,整個摩洛哥王國都是屬於其中。

目前算上皇十三子在內,已經是先後有十位皇子就藩各地。

皇長子齊王就藩印度泊木州,皇次子趙王就藩北美北灣省,皇三子秦王就藩西非省,皇五子晉王就藩北美金山省,皇六子鄭王就藩北美五湖省,皇七子宋王就藩北美南河省,皇九子魯王就藩南美普拉洲,皇十一子寧王就藩非洲南非省,皇十二子吳王就藩印度戈河州,皇十三子魏王就藩北非埃及省。

另外還有十四子、十五子、十七子、十九子雖然年紀都還小,還沒有冊封親王爵賜給封地,但是這也是遲早的事,而且地方李軒都已經選好了,十四子以後去南美,十五子以後去中美洲,十七子以後去西亞。

十九子比較特殊,此子乃是聖天子和西班牙公主,智利女大公伊麗莎白所生,以後會直接繼承智利公國以及伊麗莎白的其他部分封地,財產外,同時他還擁有對整個西班牙王國、葡萄牙王國等諸多亂七八糟的封地的繼承權,只不過繼承順位比較靠後。

從李軒對這些皇子們的冊封也就可以看的出來,都是把兒子們冊封到了美洲、非洲以及印度、西亞等地區。

而在本土,包括南洋本土地區,甚至澳洲在內都沒有冊封藩王了,同時歐洲地區也沒有冊封藩王,但是後續如果再生多幾個兒子的話,估計歐洲也會分封出去。

李軒這麼幹,其目的是太子無法理解的。

你說要讓這些藩王們在外頭獨立建國造反之類的,也沒見李軒答應,反而是限制衆多。

同時呢,李軒也沒說把藩王們的權力限制的太死,對藩王們自己掌控王府衛隊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別說還直接給了藩王封地俸祿,這玩意雖然比例少了點,但是也能讓藩王們掌控大量的地方財政收入。

怎麼說了,李軒是給了藩王們軍隊和資金,也允許藩王們組建王府幕僚團隊!

三位皇子移藩的時候,李軒甚至允許他們原封不動的帶着整個王府幕僚團隊以及好幾千人的王府衛隊遷移。

但是又不允許藩王們搞的太過分。

這種方式,就像是種下了種子,澆水施肥讓種子發芽,但是死摁着不讓種子長高長大……

但是,十幾個海外藩王,還是手底下要人才有人才,要軍隊有軍隊,甚至還有錢的藩王啊,這簡直就是給大唐帝國埋下了十幾個巨大無比的地雷,說不準什麼時候就爆炸了。

但是其他人不理解沒事,李軒又不用他們理解。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和李軒一樣,知道工業化後會帶來一系列的意識覺醒問題,進而帶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問題。

說的不好聽,說不準啥時候,大唐人就開始玩革命了……

爲了避免以後出現各種問題,李軒是未雨綢繆,先把雞蛋分別放在不同的籃子裡,而且不是兩個三個,而是十幾個甚至更多。

李軒的很多想法,對於這個時代是超前的,所以他做的事情其實外人並不怎麼理解,但是這並不重要。

就和要搞經濟發展,降低糧食指數一樣,愛德華這樣的人完全無法理解李軒爲什麼要這麼幹。

這種事在愛德華看來純粹是吃力不討好,費那麼大心思讓賤民們吃飽飯了,估計那些賤民們還更加折騰呢。

但是李軒卻是覺得,讓全體大唐人吃飽飯,並且生活富足這種事,是一件能夠極大的滿足自我的事情。

當皇帝當到李軒這地步,其實已經沒啥可追求的了。

現在的大唐帝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在全球各地裡都有廣泛的領土,大半個美洲都是成爲了大唐領地,同時最近這些年大唐還在持續和西班牙人接觸,準備把西班牙手中控制的其他美洲殖民地也是給弄到手。

而且不用絲毫懷疑此事的成功機率。

只要大唐想要幹這事,就不可能不成功,以前大唐只是懶得幹而已!

也許過了不了幾年,整個美洲都將會成爲大唐領土。

如今印度和非洲以及歐洲等地區,雖然土著衆多,但這也純粹是大唐帝國懶得打,現在的大唐帝國的領土就夠多的了,大唐帝國除了軍方外,其他其他人基本對擴張領土已經沒啥興趣了,他們更加註重自己的生活質量。

然而真要打起來了,其實拿下整個歐洲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開疆擴土之類的,對李軒已經是沒啥吸引力了,倒是對提高大唐子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大唐的科學技術水平依舊保持着比較大的興趣。

怎麼說呢,他就是想着能不能在有生之年裡重新看到現代社會!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陛下駕到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出使歐洲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第二次遠征印度第八百九十二章 炮轟開封第三百三十三章 殺進興泉府第兩百九十二章 內閣的改革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遇上哄擡糧價怎麼辦?抄家!第八百一十七章 海軍也要開疆擴土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遺產稅第三百六十章 第五步兵團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姚亮親至第十章 夜深了,歇息吧第五百六十九章 本官要補個覺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一切都是爲了吃飽飯第八百七十七章 他,正德,不允許!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次子們的成家立業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步三回頭的明軍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全民守城第五百八十一章 擲彈兵,前進!第一百二十二章 近衛軍初登場(月票加更)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白水保鏢公司第九百七十九章 堅持移民一百年不動搖!第四十章 危險寶藏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新任松江府知府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蒸汽戰艦不是夢第十五章 董芸芸病重第六百零三章 殘酷的跳幫戰第兩百三十一章 王志嘆的決心第九百五十四章 抓進去容易放出來難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襲擊艦隊的風暴第七十章 曾子云的俘虜生涯第四百七十一章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第二千零九章 一望無際的農田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唐的精英教育第二章 殿下,不可自爆啊!第六百九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二千二十四章 陸軍丟不起那臉!第一百六十八章 請先生教我第二千一百八十一章 經濟綁架第九百二十九章 換不到馬匹就去搶啊!第六百九十八章 這就殺進去了?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帝國全球化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畢志安赴前線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耿右華在上海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大唐宮廷:狼多肉少第五百六十三章 真男人用刀不用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兵發呂宋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創業難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揚帆美洲第一百一十二章 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無能爲力的法律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好到用不起的步槍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柳八苟的價值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換回來那麼多黃金幹嘛用第七百零八章 李春景又要冒險了第七百一十七章 皇權的空前集中第二十四章 生活就像那啥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就算死也要死在大明的土地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其實明軍也是很牛逼的第六百四十章 大唐紅夷大炮第六百七十三章 戰艦出動第一百七十一章 曾子文震驚記第二千一百二十一章 採購裝甲車第一千八百章 英勇的南越王室衛隊第十六章 美好時代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龐大的帝國內部市場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鐵路大躍進第七百三十章 不要臉的張嶽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這河套我們不要了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 爲了人類早婚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死也不走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扶桑問題的最終解決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什麼都可以投機,唯獨糧食不行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欽賜皇家教授學士第五十三章 牛逼哄哄的大唐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沒人就去抓啊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大唐宮廷:狼多肉少第一千零九章 要這麼多銀子幹嘛?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期待的變局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貴族的戰爭第一百九十九章 凌亂的楊秀才第五十七章 擒拿李逆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陳立夫面聖述職第七百四十一章 小祖宗,輕點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鳥糞是個寶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大有深意的謝一衛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陳立夫的宣平盛世(二)第九百一十八章 文官的戰略勝利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天子號召:工業化 (第四章)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多拿幾個,反正也不值幾個錢第九百四十五章 張嶽會跑嗎?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追求幸福自由的宋丸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脫褲子放屁!第兩百七十五章 全軍衝鋒第五百三十一章 靖江王智鬥桂林官員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比海軍還值錢的大唐西洋公司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鐵路沿線局部本土化第六百七十七章 勤快的小蜜蜂:明軍第二千一百四十一章 非法移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