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九章 把朕的意大利炮拉過來

bookmark

瀾江東岸,一個明軍千戶看着河對岸的前頭部隊被盡數勸進,甚至連渡江的鎖鏈都被斬斷了後,心情跟被狗譁了一樣。

這些僞唐賊軍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剛纔不是說僞唐賊軍的偵騎纔剛剛抵達嗎,怎麼一會功夫就冒出來了一千多號僞唐賊軍了?

這個時候他根本不用猜,因爲事實已經擺在了他面前,那些僞唐賊軍肯定是早早的就抵達瀾江渡口,就埋伏在後頭等着自己派人過去送死呢。

一百多人啊,連片刻功夫都沒能堅持住就盡數崩潰了,甚至都沒等到自己派遣渡江的部隊增援。

現在該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等着唄,反正繼續渡江就是送死,他自然不會讓手底下的士兵去做無所謂的死亡,不過這前頭損失的一百多人得找個好藉口,免的拖累自己。

回頭就向上峰說,是領隊的副千戶輕敵冒進,本來只是派幾個人過去偵查一番就可以的,但是那傻逼沒有發現人家僞唐賊軍埋伏在一邊就執意要繼續渡江並冒進,以至於被僞唐賊軍伏擊,後續哪怕自己拼盡全力救援也沒能救回來。

只是責任容易推脫,但是接下來該怎麼打卻是難事。

這瀾江渡口的對面已經是被僞唐賊軍搶佔了,而且鎖鏈也被斬斷了,後續己方的大隊人員如果想要渡江,只能是就地製作木筏然後強行渡江。

而這樣渡江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別的不說,人家僞唐賊軍上千人在江邊站成一排,然後朝着渡江的己方打排槍,那都會死傷慘重。

不過,也許後頭主力部隊從府城搬過來的那兩門碗口銃應該能夠給予僞唐賊軍重創,從而扭轉危局,自家大軍的碗口銃可是真正的大火銃,一銃打過去,那簡直是天崩地裂,聲勢之大堪稱天地鉅變,豈是僞唐賊軍的那些小小的手銃所能相提並論的。

這裡得注意,這個時期裡明軍口中的火銃是一個通稱,所有金屬管型射擊火器都可以這麼稱呼,因此甭管是火炮還是火槍,在這個時期的明軍口中,都是火銃。

而具體下來,明軍把中大口徑的火器稱之爲碗口銃,盞口銃等,至於單兵用的小口徑火器稱之爲手銃。

所以別認爲此時這個明軍千戶說僞唐賊軍的火銃是手銃,就以爲這是個傻逼,認爲僞唐賊軍裝備的都是手槍了,人家可是知道僞唐賊軍的火銃不是那種短管的手槍的。

這只是一個稱呼上的差異而已!

不過這種稱呼上的差異,在大唐新軍裡不存在,大唐新軍裡沒有火銃這個稱呼,只有火槍以及火炮等稱呼,連相關的兵種都是稱之爲火槍兵、炮兵,有些明顯的區分。

這個稱呼習慣自然是千古聖君李軒所帶來的,身爲一個現代人,總不能玩復古非得把自己熟悉的火槍該成火銃不是。

至於其他人會不會習慣,大唐王朝了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文盲,還沒高大上到講究什麼習慣問題的時,李軒叫什麼他們就叫什麼。

而此時,李軒並不知道明軍主力裡還帶上了兩門碗口炮,如果他知道的話,估計來之前他就會把還在黃竹山裡,現在都還在試驗製造當中的火炮也給拉出來和明軍比試一番。

然而認真的看看這明軍的火炮是不是和史書上記載的一樣厲害,一炮打出去就可以糜爛敵營數十里,殺傷無數。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他回頭就把黃竹山那些研究造炮的工匠們全都砍了,尼瑪搞了一年半載了,造了好幾次樣炮出來,兩次第一炮就炸膛不說,而且有效射程達到五百米後,死活就上不去了。

射程再遠一些倒是可以,但是準頭基本就沒了,一炮打出去最後炮彈會落到那裡,那隻能靠蒙!

興許都能飛到外天空去!

總之到現在,黃竹山的那些工匠們都沒能搞出來有效射程超過五百米的火炮,至於弄大仰角追求最大射程,那玩意沒實戰意義,而李軒向來都不喜歡這些華而不實的數據。

更關鍵的是,能打出五百米的有效射程的火炮實在是太重了,由於造炮工藝實在太差,爲了避免炸膛,那炮管都是非常的厚,爲了增加準確度便於瞄準增加有效射程,炮架更重。

這麼一搞,竟然搞出來了重達差不多近千斤的火炮,這個重量如果是放在二戰期間,都能夠搞出來有效射程七八公里以上的七十五毫米火炮了。

即便是不考慮年代以及技術因素,但是這樣的火炮對於大唐新軍而言還是太重了,比起人家明軍仿製的佛郎機都不如。

李軒想要的可不是這種死重死重的火炮,作爲營級支援火炮使用,重量應該只於幾百斤,最好是控制在五百斤以下,然後有效射程自然是越大越好。

因爲大唐新軍目前的活動範圍是在正泰縣或者放大了說就是興泉府,而退一萬步說,哪怕某一天大唐新軍牛逼大發了,拿下了大半個中國,他們的活動範圍還是在地形複雜,山地衆多的南方地區。

因此,對於李軒設想中的營級步兵支援火炮而言,重量就是一個大門檻,超過五百斤就很難讓人接受了。

至於說更重,射程更遠的火炮,等那天大唐新軍有好幾萬人了再說。

現在,沒必要!

而明軍的火炮步兵沒有讓李軒等待太久,傍晚時分,隨着後續明軍主力的抵達,李軒也是終於看到了明軍的帶來的火炮!

“這就是火炮?”李軒看着河對岸的明軍搬擡着的大鐵疙瘩,那玩意和自己影響中的火炮不太像啊。

怎麼說呢,這玩意就像是一根管子,嗯,還是屬於比較粗短的那種管子,如果不是別人提示李軒,李軒隔着這麼遠,還不一定能發現並看出來這玩意就是火炮呢。

看到這火炮的第一眼,李軒的第一感覺就是,這炮太LOW了,把它稱之爲炮,那簡直是侮辱‘戰爭之神’這四個字。

還是自個在黃竹山的試造的火炮看起來帥氣!

不過既然明軍都把火炮拿出來了,自己要是不拿個火炮出來,豈不是顯得小家子氣?

當即他大手一揮就是道:“立即派人回黃竹山,把朕的大意大利炮拉過來!”

第一百七十一章 曾子文震驚記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工業標準化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不服,一炮打過去!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葡萄牙求和第二千九十四章 煤炭戰爭下的英格蘭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放眼全球,無一合之敵第兩百五十一章 三千明軍來襲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康長寧的大器晚成之路第二十六章 近衛軍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第六胸甲騎兵團的危機第八百二十九章 實力強大的第三軍第三百零八章 主力決戰第四十六章 假戲真做第六百七十五章 李春景的野心第七百一十一章 沒有計劃的李春景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十萬人大轉移第兩百五十章 山雨欲來第八百四十三章 偷懶的禮部官員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唐商律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帝國的南非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總攻第三百四十八章 時刻不忘跑路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讓扶桑男人玩蛋去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殖民地交易第一千零五章 駙馬是個老實人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九百九十二章 張嶽血書控訴僞明第六百四十一章 重型火槍和胸甲第兩百一十二章 爲陛下殺出一條血路第四百七十九章 快看,那肯定是個僞明大官第一百七十八章 規模浩大的戰役!第七百六十章 壓倒性的大捷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這城,沒法守第四百零七章 快看啊,僞唐官員投降了!第二千二十九章 御書房會議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修堡壘上了癮的大唐第二千八十六章 不想裝備機槍的陸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比壯丁更好用的俘虜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流口水的左成生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履帶拖拉機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高麗問題第十五章 董芸芸病重第二千零一章 普通人到了古代也能當科學家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名留青史的仕女號首航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第三十一師第八百二十二章 格德斯的豪邁之心第二千一百五十九章 大唐人最憎恨的機構:稅部第九百七十五章 王文華被貶第七十一章 公侯王爵皆可賜第九百一十五章 和大唐平分天下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動盪的帝國第九百零六章 陛下果然是仁君啊第六百九十六章 進退不得的第四混成團第二千一百一十六章 一個地球一個帝國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 爲了人類早婚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它就是我們的未來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登陸馬六甲第一百一十二章 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貴族封地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俺答汗的孝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從不退縮的稅務稽查隊第三章 荒唐登基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皇家理工學院的勸退生第三百二十四章 沉默的宋志文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懼的幼軍營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進京不易第兩百四十九章 彪悍的慧塵公主第八百零八章 奢華高調有內涵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 舉國工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唐第一忠臣(求訂閱)第二十五章 糧食緊缺第九百一十八章 文官的戰略勝利第六百四十三章 兵臨衡陽城下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盛大的表演第一千九百零五章 卡爾頓伯爵:我是個體面人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土著國家不算他國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鳥槍換炮的南越人第一千九百一十章 身爲一個大唐人要時刻保持體面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奇葩的全球貿易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王杉西覲見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振興農村經濟計劃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破產的大唐地方衙門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懼的幼軍營第四百一十四章 這是要殉國的節奏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七十萬大軍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流口水的左成生第二千一百七十九章 措手不及的航運業第三百四十四章 可是正泰董氏?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宋丸子拜訪鄰居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爭論和妥協第二千八十九章 先進信息作戰指揮系統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鋼鐵水泥大爆發第九章 洞房花燭夜裡的鮮血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海軍誓死不從第二千一十三章 穩住基本盤第二百四十七章 今晚睡在那個房間?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天子號召:工業化 (第四章)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比正規軍更可怕的民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還有誰能夠阻止他?還有誰!第二千二百零二章 汽車全民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