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一章 百里之地十萬之民

每一個王朝的建立過程中,總會是有諸多的野心家圍繞其中,他們賣力的造反,也許是爲了心中的理想和不甘以及其他各種原因,但是大部分人都會有同一個目的,那就是博取一場榮華富貴。

他們想要與國同休的王侯之爵,爲子孫爭得延綿數百年的榮華富貴。

因此你可以看見大多王朝在建立初期,甚至是剛開始起兵造反的時候就會大肆許諾各種好處,甚至是直接頒佈各種王爵,一點都看不見統治者的心痛。

這是爲什麼?

因爲剛造反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而且失敗的可能性極大,統治者把爵位之類的先一步封出去,就等於是拿未來不確定的東西作爲獎勵封賞羣臣。

要想把這些爵位變成名副其實的爵位,這就得需要這些元老們一起努力了,要不然的話造反被鎮壓後,在這些爵位也就化爲泡影,成爲一場空。

李軒決定給方東全等元老們封爵,也是處於這種考慮,如今給予他們爵位,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頭銜而已,要想把這個頭銜變成真正的實權貴族,就得需要他們自己努力了。

這種過程有點像是創業公司在創業之初,給諸多一起創業的元老們股權,以激勵他們更加賣力的工作,爲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樣等公司上司後元老們就會一夜之間暴富。

李軒如今打算授爵了,同樣也是不心痛,如果可以並且有必要的話,王爵之類的頭銜他能按照人頭髮下去,封他個萬八千的。

不過如果想要保持爵位的尊貴性,並且讓羣臣們爲了一個爵位而努力造反,這就得需要保持爵位的稀缺性了。

這一次,李軒是吸取了之前大肆封官的教訓了,深刻知道了什麼叫做物以稀爲貴,這爵位在他自己看來那是想要封多少就封多少,但可不能真的這麼幹,他必須限制爵位的數量和級別。

這就好比一個女人,哪怕已經是動情到了極點,那條溝溼的跟長江決堤一樣洪水氾濫了,但是也得夾緊雙腿,口裡還得說着不要不要。

保持矜持,這是極爲重要的。

因此這一次的封爵,李軒是準備悠着點,只給少數幾個人封,而且爵位也不會太高,他可不會和之前封官那樣一次性把高級官位都封出去了,這樣的話以後可就不好辦了。

這才掌控了一個正泰縣而已,就封侯了,打下一個興泉府豈不是得封王,然後打下了大半個中國的時候,他豈不是要把皇帝的寶座也給封出去?不封的話怎麼辦,那就只能學朱元璋殺功臣!

當一個功臣的爵位什麼的封無可封的時候,皇帝唯一能夠給予他的封賞就是一杯毒藥。

所以爲了避免這種情況,李軒決定從一開始就悠着點!

就和之前授軍銜的時候一樣,爲了讓後續這些將領們有繼續提升軍銜的空間,他愣是壓着不給將軍的軍銜,只給校官,而方東全和王單旭他們也是很聰明,上校不要,中校也不要,只要了個少校。

而這一次,他準備玩同樣的調調!

中秋剛過,趁着瀾江渡口這邊持續保持平靜,而且正泰縣內也沒有什麼波瀾,李軒在瀾江渡口那邊召集了文武高級官員召開御前戰略會議,並且準備在這個會議上正式確定爵位制度。

如今正泰縣城內比較平靜,正是他處理這些瑣事的時候。

不過在正式封爵之前,他們還得先把其他事給處理了,比如說怎麼把正泰縣徹底納入大唐王朝的統治之中。

蘇家康他們是老老實實的待在正泰縣城以及龍華鎮內,甚至爲了鞏固正泰縣的城防,蘇家康還主動放棄了龍華鎮,把原先駐守龍華鎮的大部分兵力都抽調到了正泰縣城。

如今龍華鎮那邊知剩下老弱殘兵數十人帶着百來青壯把守而已,和不設防已經是沒有什麼區別了。

倒是正泰縣城那邊的防守兵力大大加強,總兵力估計有七八百人。

蘇家康他們龜縮在縣城裡不出來,而大唐新軍也只是在正泰縣城外部署了百來人監視正泰縣的情況,但是一直都沒有準備進攻正泰縣城的打算,甚至爲了防止正泰縣城內的明軍狗急跳牆,大唐新軍甚至都沒有徹底封鎖正泰縣城,讓正泰縣裡的數千民衆和民軍還能夠得到來自外界的補給。

不過正泰縣城內的很多人都是看出來了正泰縣城危在旦夕,衆多士紳地主們都已經是逃出了正泰縣城,有的到鄉下躲避戰火,而有的更是逃到了府城等其他地方。

對此,大唐新軍也是沒有進行過多的阻攔,畢竟大唐新軍要的不是這些地主富豪們,他們需要的是正泰縣十萬普通民衆而已,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十萬農民,而那些生活在城市裡的小市民以及士紳階層,說實話大唐新軍並不怎麼需要。

這些人一不能種田提供糧食,而不能充當士兵打仗,他們唯一的作用就是當官了,而大唐王朝的官他們又不肯當,李軒能夠把鄉下的那些士紳地主們的子弟強迫着拉過來當官,但是總不能把所有人都拉過來當官啊。

所以這些人除了白白浪費糧食外,他們對大唐王朝沒有太大的用處,要逃走躲避戰火的話,李軒也是懶得阻攔。

蘇家康他們龜縮在縣城內,自然也就無法阻攔大唐王朝把正泰縣的廣闊鄉野地區納入統治了。

柳八苟派出的衆多村官們也是在大唐新軍的刀槍支持之下,迅速的在整個正泰縣的廣闊鄉野地區建立村級行政點。

按照大村一個行政點,數箇中小村共用一個行政點,每個行政點大約管轄一千到兩千人的規模,大唐王朝在正泰縣城內迅速建立了大約六十多個行政點,治下人口突破到了八萬人的規模。

如此一來,除了龍華鎮以及正泰縣裡的人口外,整個正泰縣的其他人口絕大部分都已經處於大唐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由於村級行政機構過多,大唐王朝無法全部直轄,根據柳八苟等人的建議,李軒重新設立了鎮一級的行政機構。

按照地方區域,在正泰縣建立了八個鎮,分別管轄各自區域內的各村,以徹底掌控正泰縣的百里之地十萬之民。

鎮一級別的行政機構,同樣效仿之前的村級機構,設立了鎮長、鎮財務官、鎮治安官,各村的村長、稅務官、捕盜官直屬鎮一級的官員管理,併成立單獨的機構,彼此間不相互統轄。

換句話說,鎮長是沒有權力管轄下面各村的稅務官以及捕盜官的,他有的只是民政權力。

而鎮治安官也只負責治安事務,其他的也不能管。

至於鎮財務官,他負責各村的稅收徵收以及提供公共支出。

這三個相互獨立的體系,一共構成了大唐王朝下屬各鎮、各村的基本行政構架。

而鎮以及村一級別的官員裡,鎮長以及村長一部分是內閣挑選的人所負責,而有些則是直接任命當地一些主動對大唐王朝效忠的地主,當然了,這些地主家庭是不會傻乎乎的直接讓家主或者嫡系子弟去當這個村長的,他們會找一些看似和他們自己沒有什麼關係的代理人,不過這沒有關係。

最重要的是,有了他們的加入,大唐王朝對基層的統治會更加順利。

不過,讓當地人任職,這是限於民政事務,而稅務和治安這兩個系統的官員,清一色是大唐王朝下派的人,稅務的官員都是由稅部直接派遣,而治安系統裡的捕盜官以及治安官,則是大唐新軍裡直接派遣退役士兵乃至軍官擔任。

比如八個鎮的治安官,清一色由大唐新軍裡的現役軍官抽調過去擔任,各村的捕盜官也是大唐新軍裡的現役士官抽調過去擔任,乃至部分普通的捕快,也是有一部分退役士兵所擔任。

而這些人,大多是傷殘退役軍人爲主。

大唐新軍大戰小戰已經經歷了十餘次,雖然每次戰鬥中的死傷不算大,但是累積下來的傷亡還是不小的,其累計下來並且無法恢復的傷殘軍人少說也有兩三百人。

之前的瀾江渡口一戰,大唐新軍就死傷了上百人,其中至少半數傷員都已經無法迴歸部隊繼續其軍事生涯。

怎麼安排他們,這對於以前的大唐新軍來是個麻煩事,這些因傷退役的人,要麼是傷勢過重導致的身體繼續虛弱,要麼是乾脆就是殘疾了,直接把他們扔下不管太讓人寒心,但是大唐新軍也是不可能持續供養着他們。

之前有人建議過,讓李軒建立一些專門的農莊用來安置這些退役傷殘軍人,但是李軒卻是沒有批准,他不想讓這些傷殘軍人最後落得一個只能接受他人施捨的地步,他要這些退役傷殘軍人們一個安穩的生活,甚至是一個比較體面的社會地位。

如今的各鎮各村的行政點,正好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來安置他們,他們雖然都是傷殘軍隊退役的,但是即便是受傷的瘸子,他們的戰鬥力也是足夠威震尋常盜匪了。

第四百七十一章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第十二章 上天欲亡我乎第二千一百五十四章 東歐移民第六百零五章 損失慘重的第二艦隊第三百五十五章 悲催的宋志文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澳洲的狗頭金第二千一百五十章 無語的瑞典王國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天子看望第九百零七章 大唐稅部就是這麼牛逼!第一百五十四章 高科技武器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不怕你仿製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埋葬了夢想的休達第四百二十一章 關本官屁事第一百四十章 大人英明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因爲李軒不願意第七百九十五章 洪福見聞第三十九章 人口數破千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軍方福利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亞設省第二千三十九章 大唐禮儀文化第三百一十八章 冒險方案第兩百七十章 三千虎賁渡瀾江第七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新航線第九十七章 不許亂動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苦逼試航三人組第三百六十章 第五步兵團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理論超前的大唐第八百四十八章 前途遠大的陳立夫第二千一百五十六章 莫臥兒的覆滅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抄襲大唐的葡萄牙人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楊成的空手套白狼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風箏戰術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做生意前先打一仗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誰敢冒頭就打誰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下第一戰:懷遠第三百五十八章 不像屠夫的陳屠夫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軍事貴族:畢家第一百九十二章 都是一羣廢物第五百四十一章 死都要搞蒸汽機第七百三十八章 遠征萬里滅佛郎機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這玩意不會散架吧第三百八十二章 送君千里之外第八百八十三章 這絕對不可能第三百八十八章 半截炮管第兩百四十三章 送銀子送女兒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朝廷重臣的羣毆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 煤氣馬車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聯合國海盜軍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 多層次火力支援體系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軒是個神經病第五百二十七章 皇家軍醫院第一千零一章 援兵來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炮轟巴庫第九百九十五章 朕心甚慰第三百三十八章 兵力破萬第一百六十八章 請先生教我第三十八章 誤入深山的弱女子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蘇伊士小規模武裝衝突第九百零二章 文官們的選擇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軍好樣的!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開發美洲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第八百五十四章 燧發槍初登場第一千七百章 憂心的吳老三一家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鉅艦時代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從現在開始,你就是一個大唐人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將風範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吏治爛透了的江北道第二千零五章 平衡構架第九四十一章 火力優勢碾壓第二千一百零八章 價值五千萬的戰爭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暴利的海外貿易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鐵路大爆發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大上海第一百八十章 陳屠夫出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登陸扶桑!!!第二千二百零一章 飛機時代第一百零四章 整合第兩百一十一章 我們去府城請救兵第八百七十八章 閉上眼睛的正德第一千零三章 慧塵公主要出嫁第二千一百五十七章 人在官場身不由己第九百五十五章 風暴的旋渦中心第八百九十二章 炮轟開封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陳立夫去上海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第三百九十四章 全軍衝鋒第三百二十六章 奔襲興泉府城番外:李軒遊秦淮(一)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肉爛在鍋裡第二十九章 備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火炮纔是核心戰力第兩百六十五章 生死大戰將至第七十九章 曾子云的驕傲與不屑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想移民大唐?下輩子投個好胎第二千一百九十九章 四十萬公里鐵路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北方劇變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馮氏汽車的野望第七百三十章 不要臉的張嶽第八百四十二章 奠定江北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