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章 就問你服不服

以至於前往瀾江渡口這邊報告稅收事務的楊秀才看着李軒的表情,都是有些害怕。

和其他人一開始就跟着李軒起家的人方東全不同,方東全他們最早的時候是見過李軒是什麼樣的,所以哪怕現在的李軒已經權勢大大增加,乃是真正擁有了對他們的生死大權,但是從內心上來說,方東全、黃學仁他們對李軒並沒有發自內心裡的那種恐懼。

但是楊秀才卻是不同,,楊秀才一開始可是被李軒強行拉着,甚至以楊秀才家人的性命作爲要挾,這才逼着楊秀才這個讀書人爲大唐王朝效力。

當時的李軒就已經是掌控了大唐王朝的大部分軍權,成爲了名副其實的第一人,因此楊秀才第一次見到李軒的時候,李軒就已經是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如今看到李軒臉色不太好看,他也是頗爲擔心李軒遷怒到自己的身上了,張口辯解道:“回稟陛下,這一次的稅制,乃是根據上一次御前會議的討論結果而確定下來的,臣等人並沒有對討論的結果進行改動,然頒佈之後,卻是引起了兩極化的爭論,臣辦事不利,還請陛下降罪!”

此時李軒還在翻看着手中的稅制章程,然後皺着眉頭道:“愛情依命辦事,何罪之有!”

接着又是繼續道:“愛卿方纔說,對這稅制,那些中小地主,富農貧農之家都比較歡迎,然而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反對,那些商人們也是反對是嗎?”

楊秀才道:“的確如此,我們的稅制裡,對田畝稅以及各種雜稅進行了統一,並且依照陛下提出的攤丁入畝,取消了丁銀,將丁銀融入到田畝稅裡,這個政策受到了廣大農戶以及中小地主的歡迎。”

“各種雜稅一併取消後,諸多稅種都合併到田畝稅之中,雖然看似田稅比以往增加了,但是人們的實際負擔並沒有增加多少,而且我們採用了靈活的徵收政策,對農戶的田畝稅徵收,是徵收所出產的糧食爲主,也可以用銀子直接抵押應徵糧食!”

李軒聽罷略微點頭,將明朝的諸多雜稅捐輸、丁銀全部廢除,統一合併到田畝稅之中,成爲單一的稅種,這是李軒的堅決要求。

推行統一的田畝稅,其核心並不是說減輕農民的負擔,儘管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的確是減輕了負擔。

但是李軒這麼幹的主要原因還是爲了增加稅收,爲何?因爲明朝所指定的諸多雜稅,實際上大部分都是亂七八糟的,而且都被地方中飽私囊了,根本無法算進財政體系當中來。

同時由於稅收清一色由稅部徵收,地方上的各鎮各村的行政機構是沒有權力征稅的,他們要想用錢,只能是從這些稅收中留一部分充當地方財政所用,剩下的部分則是全部上繳到國庫之中。

這麼做,是爲了徹底杜絕地方官員的胡亂整排,並架空他們的財政權力。

避免地方政府擁有獨立的財政大權,從而生產對抗中央的不必要年頭。

一箇中央政府要想控制地方,就必須收攏財政、軍事這兩項權力,如此才能避免出現地方強而中央弱的情況。

統一田畝稅,這個政策是很多人都樂於看見的!

但是接下來的幾個制度就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對了,首先是士紳一體納稅制度,這個制度的核心是什麼?就是取消了有功名的人免稅權力,明朝的稅收體系是很奇葩的,只要有了功名,就可以免除徭役以及其他稅收了,而到了舉人乃至進士,那些免稅的額度就大的驚人。

以至於出現一個舉人名下可能有幾百畝甚至幾千畝土地的情況!

而李軒自然是不會讓這種事出現的,一個大地主擁有幾千畝田地就已經難以讓李軒忍受了,偏偏這些土地還不用交稅?這種事是絕對無法容忍的。

“如今各鎮裡的不少大戶人家都是帶頭抵抗我們的稅收制度,不少人還說我們苛待士紳人家!”楊秀才繼續道。

李軒聽罷後微微點頭:“這些大地主,朕自會處理!”

怎麼處理?還能怎麼處理,總之李軒是沒有興趣去和這些大地主們談來談去的,他會直接派遣大唐新軍,端着刀槍去處理,服軟就暫時不理,不服軟立馬殺人抄家。

他倒是要看看,是大唐新軍的刀槍硬還是他們骨頭硬!

如今因爲大唐新軍大規模的擴張,軍方這邊還瞅着沒有足夠的田地用來分發給這些士兵呢,殺幾家大地主正好把土地拿來分發!

楊秀才繼續道:“那些商人們也反對,是因爲我們要徵收商稅!”

李軒聽罷後道:“就這麼點商稅,他們還嫌多嗎?做生意不交稅,可能嗎?”

大唐王朝的商稅同樣是全新制定的,商稅就要比田畝稅複雜一些,不過限於他們只佔有正泰縣,地方小,行業也不多,而且連正泰縣城都沒有佔領,因爲商業活動是非常有限的,有也只是圍繞着日常消費品,比如糧食、鹽、鐵、布匹等,,主要是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營業稅,一部分是關卡稅。

營業稅主要是針對店鋪商家等具體營業地點進行徵稅,針對各行各業的不同以及商鋪規模的大小,徵收數量不一的營業稅。

而關卡稅,這也是針對來往商隊徵稅,爲此大唐王朝的稅部在進出正泰縣內設立了八個稅卡。

這兩大主要的商稅,其比例都不算高,加起來的話,稅收佔用商品的售價大約是十分之一的樣子,也就是常說的十稅一。

你要說這十稅一要高,那肯定是比明王朝的商稅高的,因爲明王朝的稅收只有三十稅一。

但是大唐王朝除了這兩個稅種外,其他的卻是不徵收了,而且地方上也沒有徵稅的權力,如此也就基本杜絕了苛捐雜稅,然而明王朝那邊表面上只有三十稅一,但實際上的負擔卻是絕對不小,只是額外支出的這些到不了中央財政,而是到了地方官員的腰包裡。

一年三百萬兩的商稅,而商人們還整天喊着負擔過重,這不是明王朝的商稅過高,而是額外支出過大。

以一個普通商人的經營來看,大唐王朝的商稅總額絕對是要比他們在明王朝的地盤上做生意要低的。

然而爲什麼這些商人們還不滿了?

理由很簡單,不管什麼時代,不管什麼地方的商人們,總是充滿貪慾的人,他們大部分爲了節省成本,提高利潤,會動用各種方法,比如給官員賄賂,走私等等方式。

最好的例子就是大唐王朝的親密合作夥伴孫老頭!

如今他們的這些手段都不管用了,而是要老老實實的繳納十分之一的稅收,他們肯定是不願意的啊。

對此李軒更是不以爲意了!

對於一個以農爲本的政權而言,商人,尤其是那些只懂販賣而不懂生產的商人們,其死活算個屁啊,在李軒的心中,這些只懂得投機倒賣的商人還不如那些大地主好呢。

他要對付那些大地主還多少有些顧忌,只要那些大地主不太過分,他甚至都不會去針對這些大地主去玩什麼土地越多交稅越多的制度,也沒有出臺什麼限制地租的政策,只是他們老老實實繳納田畝稅,李軒也就懶得管他們了。

但是這些商人竟然也敢對抗商稅制度的推行,簡直是活得不耐煩了!

當即他就是道:“你把少數幾個和我們有所合作的商人除開,嗯,把一些從外界販運糧食、鹽鐵等正泰所需物資的商人們也除開,其他的擬定一個名單呈上來!”

拿到名單後幹什麼,自然是挨個抓人抄家了!

李軒得讓他們知道,老子不僅僅是土匪出身,而且現在還是土匪,竟然敢反抗,簡直是找死!

李軒是敢並且是想要這麼做的!

大唐王朝的根基,不在乎那些大地主,也不在於那些什麼商人,而在於正泰縣的十萬普通百姓,而這些百姓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農民,這些農民裡絕大部分又還是貧民。

只要獲得這些貧民的支持,大唐王朝就能夠獲得兵員和支持戰爭的物資!

至於其他人,愛咋地咋地,支持大唐王朝,李軒舉手歡迎,不支持大唐王朝的話,只要他們老老實實待着,李軒也懶得搭理他們。

但是你要反抗大唐王朝,那麼不好意思,李軒就會賜你一個抄家滅族的待遇!

楊秀才聽到李軒的話,心中不由得爲那些大地主和商人們擔心了起來,那些人是不知道大唐王朝的狠辣啊。

估計那些人認爲,既然李軒已經帶着大唐王朝出山,並且霸佔了正泰縣的鄉野,設立鎮、村兩級制度,這肯定是要走向正規化的,也需要他們的支持的。

但是他們會想到,大唐王朝的本質依舊還是一羣土匪!

而土匪是不會跟你講什麼道理,更不會把什麼仁政王道放在心裡的。

他們遇上反對的人,會用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來解決:拿着刀槍指着你,就問你服不服,不服就殺!

第九百三十章 俺答汗要稱臣納貢?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責任和榮幸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秦淮河花魁大賽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超前的理論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葡萄牙人的震撼第五百六十七章 做人得謙虛第二千一百九十二章 持續敗家的陸海軍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英使團赴唐記第四百五十八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三十六章 遷都前夕第一百八十二章 這場大戰將會是一場豪賭第七百五十五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海軍(求月票)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吏治爛透了的江北道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重建東勝城第二千一百八十六章 着急的西班牙人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身穿板甲的大唐運動員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這雨,太大了!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國家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金陵震動第三百零五章 掉頭就跑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大唐帝國的真正危機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鐵路施工隊第二千一百零三章 順義王大唐見聞(二)第兩百三十七章 擴軍擴軍!第九十九章 官制改革第兩百二十一章 說屠城就屠城第十二章 上天欲亡我乎第六百八十七章 金融改革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進北上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下又震動了:免費分田第二千五十四章 機械化騎兵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鉅艦時代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合約就是草紙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大唐扶桑相親大會第兩百一十五章 這個老大好牛逼第九十五章 有女葉氏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陸軍也窮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難以置信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大唐的老朋友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荒唐的慘敗第六百七十八章 李春景期待的驚喜第一百一十五章 美女的特殊'待遇'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飄揚在馬六甲上的大唐龍旗第六百八十一章 無一合之敵第八十六章 能吃能用第七百四十四章 劃江而治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擅長外交的大唐:能打就 不逼逼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八百四十九章 忍辱負重的陳立夫第九十八章 大唐刀槍所至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肉爛在鍋裡第九百四十二章 金陵寒門第一百九十章 殺敵一人賞千戶第九百三十一章 撕毀協議直接打啊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都靠兩條腿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不一樣的葡萄牙第六百九十七章 冒險誘敵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爭論和妥協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自甘墮落的海軍第二千一十三章 穩住基本盤第二千四十七章 愛德華看球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煤氣機掀開的內燃機時代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光明正大的陷阱第七百一十二章 嶽州困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下第二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登陸馬六甲第七百七十二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異樣目光第二千一百零九章 西班牙長城第二千五十八章 工業量產汽車時代第九百零六章 陛下果然是仁君啊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董錢坤在非洲第九百八十五章 富貴險中求,去琉球算個屁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登陸扶桑!!!第兩百八十六章 行蹤泄露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徐鐵的困局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南林堡失陷第二千一百七十二章 殘暴的韃靼人第九十九章 官制改革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張嘴就是五千第七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七百四十五章 格德斯覲見記第一百三十二章 步兵不打馬賽克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白送更吃虧第一百六十二章 誰埋伏誰第兩百九十一章 屈服和反抗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帝國丟不起這臉第五百八十四章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第五百一十七章 王師勝利在望第五百五十二章 肇慶兵工廠第五百七十一章 養家壓力大啊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陳立夫修官道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汽油自行車的轟動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移民紅海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天子駕十二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帝國的錢,豈是你能夠隨便燒的第九百九十三章 不怕死的皇帝不是一個好皇帝第五百三十九章 黃永祥的科舉路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龐大的帝國內部市場第一百五十九章 戰爭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