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戰,情況的發展比他們預料的還要更樂觀一些,不僅僅只用了兩個時辰不到的時間就順利拿下黎平府城,而且更關鍵的是,這一戰的傷亡極其有限,原本傷亡最慘重的攀登城牆階段,因爲有着火炮以及火槍的支援,重甲刀盾兵的傷亡是很少的,唯一比較多傷亡的就是在城頭上的近身作戰了。
哪怕前期登上城頭的士兵都是身披重甲的刀盾兵,但是依舊不可避免會出現傷亡。
但是這個數字依舊是有限的。
至於入城後的肅清作戰,同樣會出現零星的傷亡,不過整體而言數字也不大。
以至於等郝柏年他們進城後,聽到了初步統計出來的傷亡數字後,都是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此戰,大唐新軍戰死者不足二十人,傷者不過五十人。
這個數字對於一支人數達到四千多人的部隊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尤其是他們打的還是一場攻堅作戰。
至於城內明軍的傷亡,那的可就大了,根據大唐新軍這邊不完全的統計,至少殲滅了超過三百人的明軍,其中明軍大部分的死傷都是發生在城頭上,被刀盾兵們所擊殺。
很多參戰的重甲刀盾兵一場戰鬥打下來,幾乎渾身都是敵人的血跡,很多人都是斬殺了兩個人以上的敵軍,一些勇猛無比的更是能夠殺傷十多名敵軍。
剩下的明軍不是脫下了軍服逃到了城內民宅,就是當場投降成爲了俘虜。
此戰,光光是俘虜就是抓了五百多人。
郝柏年和李春景入城後,發現這城內的明廷官員們和興泉府那邊的官員們一樣,都喜歡自殺。
知府、同知等高級官員很多都是在破城的那一刻就通過各種方式自殺身亡,沒有自殺的也是化妝易服逃到不知道哪裡去了,而投降的官員只有一些低品級的小雜魚。
這讓郝柏年他們是相當的失望,他們原本以爲拿下黎平府後,能夠抓住一個大官呢,但是沒有想到得到的只是他們的屍體。
靠,這些明王朝的官員怎麼一個個都是死腦袋啊,寧願自殺也不投降!
郝柏年他也不想想,這些官員們自己也不想自殺啊,但是爲了整個家族以及師友等,他們是絕對不可能投降的,甚至連棄城逃跑都是不能的。
城破的那一刻,他們就只剩下一個選擇了,那就是以身殉城,這樣他們才能夠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
至於投誠僞唐賊軍,那就更不用想了。
這些官員可都是有見識的,也許普通鄉野小民會以爲這些僞唐賊軍很厲害,會被一日三餐所吸引去當兵,但是這些官員們卻是知道,這僞唐賊軍也就現在囂張一些,但是等朝廷大軍一來就蹦躂不了多久。
投誠僞唐賊軍從賊,這都不僅僅是找死了,毀掉自己的一世清名不說,而且整個家族都會被自己帶入深淵。
造反啊,那可是誅九族的罪名。
他們寧願死,也不願意揹負這樣的罪名!
不過一些低品級的官員,尤其是那些八品、九品乃至不入流的官員們就是沒有太多的顧慮了,他們的很多人都是黎平府這邊的本地官員,家人都是在這邊的,投降對於他們而言就沒有太大的心理壓力了。
至於歸順大唐王朝,成爲大唐的官員,也不是沒人這麼幹,當初在興泉府有人這麼幹,在黎平府這邊自然也是會有人這麼幹的。
所以在郝柏年他們入城後不久,就是看到了七八個已經表示要歸順大唐王朝的明朝低級官員了。
對於這些投誠的明朝低級官員,大唐王朝歷來都是抱着能用就用,用不了就踢到一邊的態度。
大唐王朝真正需要的是那些明朝高級官員的投誠,而且需要他們投誠也不真是因爲他們的能力出色,而是因爲高級官員的投誠能夠帶來極大的政治影響力,尤其是在讀書人階層的影響力。
這一點,是能夠直接體現到大唐王朝能夠招攬多少人才爲之效力的。
雖然說大唐王朝並不需要文學大儒,不需要他們做什麼詩書文章,但是大唐王朝需要的人才,最少也得識字啊。
不管是內閣那邊需要的諸多文官,還是說大唐新軍這邊需要的軍官,都是需要大量讀書識字的人。
大唐新軍這邊的軍官雖然都是自己培養的,但是這個培養也得有底子才行啊,武學堂那邊可不負擔啓蒙教育,直接教授的都是天文地理,軍事學科的理論,讀書識字了才能夠聽得懂學的入啊。
所以如今的大唐王朝雖然不需要大量那些科舉小能手,不需要那些八股文章寫的好的人,但是大唐王朝卻是需要大量讀書識字的人,尤其是年輕士子。
而一旦有明王朝的高級官員,尤其是科舉正統出身的進士官員,而且還是身居高位的官員投誠大唐王朝,所帶來的附加影響是相當大的,因爲這個時代的高級文官從來都不是隻代表他一個人,他身後還有親朋好友,還有同窗師生,他身後站的是一大羣人。
如此也這代表着,士林階層將會對大唐王朝開一個口子,讓大唐王朝有更多的理由和底氣去招攬那些年輕讀書人爲之效力,乃至引起後續更多的明王朝官員投誠。
畢竟投誠這種事,是需要有人帶頭現身說法的。
可惜的是,現在還沒有哪怕一個人願意投誠,併爲大唐王朝站臺。
雖然說李軒也是假冒蘇家康的名義發佈了一些文書,試圖營造出來蘇家康是真心投誠大唐王朝的假象,但是大家都不傻,從蘇家康一直都沒有公開露面就可以猜測的出來,恐怕蘇家康雖然被俘了,但是依舊沒有真心投誠。
以至於很多人,尤其是興泉府那邊的讀書人都是在觀望!
高級官員寧願死都不願意被俘虜,更別說是主動投誠了,剩下的少數低級官員雖然主動投誠了,但是作用並不大,所以郝柏年也是懶得跟他們多廢話,承諾了一番他們今後只要跟着大唐王朝的步伐前進,少不了會有一番榮華富貴外,就是把這些人給打發了。
當然了,實際好處也是會給他們,比如說升官!
他們在明王朝那邊興許只是八品、九品乃至不入流的官員,但是大唐王朝很爽快的給他們來了一個升官發財,八品的升到七品、乃至六品,九品的也升爲七品等。
比如說投誠之人裡頭,官職最大的是一個八品縣丞,雖然此人看起來是心不甘情不願,只是爲了保住自己以及家人的性命投誠的,但是隨軍而來的吏部官員也是很大方的把他晉升爲正六品的通判。
讓那人意外的無所適從,這一投誠就從正八品到了正六品,這可是官升四級啊!
當然了,如果他知道,在大唐王朝裡,隨便一個讀書認字的人都能夠輕鬆混到一個六品乃至五品郎中的話,也不知道該作何感想。
大唐王朝別的沒有,就是官帽子多,下到九品村長,上到二品尚書乃至內閣大學士,李軒隨時都能夠拿出一大堆來。
真有什麼有才華,或者具備重大政治影響力的人來投靠,李軒立馬就能甩出去一大堆官帽子,任君挑選。
官帽子多,就是這麼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