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

bookmark

海貿是要發展,但是也不能無節制的開放沿海,要不然的話,以大唐王朝目前落後原始的統治能力,很容易會出現亂子的,李軒是準備着以後再多開放幾個沿海港口,但這是以後,不是現在!

發展海貿以及工商業,這是大唐王朝,或者說是李軒的既定國策,但是怎麼發展卻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首先通商後,會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和洋人往來衆多後,就會發生摩擦、矛盾,甚至發生後世的那種殖民行爲。

而現在,李軒從一開始就要杜絕這種!

至於說葡萄牙人不願意離開,還要打,打就打唄,怕個屁啊!

明王朝早幾十年都能夠把葡萄牙趕跑,沒道理大唐王朝就不行啊,至於說葡萄牙人船堅炮利,海上打不過!

這也是不值一提的問題,我大唐海軍現在連隨便一股中等規模的海盜都打不過,打不過葡萄牙人那是很正常的事,一旦葡萄牙人來了,我大唐海軍都不削於和他們交戰。

再說,大唐海軍本來就沒有控制廣東沿海,明軍水師可是一直控制着珠江口沿海呢,這本來都有一個甚至更多個打不過的敵人了,再來一個葡萄牙人也無妨。

但是隻要他們敢登陸,大唐海軍的老大哥,大唐陸軍分分鐘就教他們做人!

至於說海上封鎖,明軍水師這麼牛逼,照樣封鎖不了大唐王朝和南洋地區的海上貿易,再說了,封鎖了大唐王朝的海上貿易,這些葡萄牙人和誰做生意去?

兩敗俱傷的事,葡萄牙人要是敢幹,李軒也就奉陪了,反正這年頭海貿也只是錦上添花,如今的大唐可=不靠海貿吃飯呢。

等哪天大唐王朝的工業化成了規模,需要從海外獲取大量工業品傾銷市場以及原料產地的時候,那個時候海貿纔是不可或缺的。

而這一天,估計沒個十幾年乃至更久是等不到了!

結束了這一天的內閣會議後,李軒如此大動干戈,甚至雷動風行的處理方式讓一羣內閣重臣們是頗爲意外,同時也是深感,這和洋人打交道,怕還真不是什麼好差事,一個搞不好就會捱了陛下的責罰,就和大學士王文華一樣。

不過這些事和他們也是屁關係都沒有,因爲他們又不是負責這些事務了,而負責這些事務的將會是今天新成立的外務部,讓新的外務部頭痛去吧!

今天的御前內閣會議剛結束,原來的禮部右侍郎,負責藩務的鄧崇清是稀裡糊塗的升官了,被李軒任命爲新成立的外務部左侍郎,但是這個新成立的外務部,李軒卻是沒有第一時間任命尚書,所以現在外務部的所有事務都是落在了他這個左侍郎肩膀上。

如今,外務部的事務都是亂七八糟的,讓他有些不知所措!

外務部初立,所有人手都是之前的禮部的藩務司裡的人手轉移過來的,但是這剛成立,連外務部的機構駐地都還不知道在哪呢,就是需要開始着手處理佛郎機人非法侵佔濠鏡一事了。

今天的內閣會議上,已經是給濠鏡一事定了性,非法的,廣州府一羣地方官員的做法是私自勾結佛郎機人,現在都被一股腦革職查辦了,但是後續這事的處理,卻是需要外務部這個新生部門來處理了。

所以匆忙上任後,鄧崇清在第一時間就是請求面聖,爲啥,就是爲了向陛下探討口風,這後續外務部的事情到底該怎麼處理。

見到李軒後,鄧崇清就是委婉的請求陛下訓示,主導外務部開展工作。

對此,李軒也不客氣,當即道:“外務部今後的工作,重心有二,一是藩務,一是洋務!”

“藩務一事,你們以前做的不錯,可以照舊!”李軒如此說着,鄧崇清也是豎起耳朵聽着!

李軒說他們的藩務做的不錯,但實際上鄧崇清知道,根本就沒有藩務一事,所謂的藩務,並不是指明王朝裡的那些藩王們的事務,而是外臣藩國事務,比如說朝鮮啊,日本啊,越南等地方的藩國,這些國家都是華夏王朝的傳統藩國,大多都是會請求華夏中央王朝的冊封以及進貢的。

但是如今可沒有什麼藩國正式向大唐王朝進攻了,人家所認的宗主國還是明王朝了,可不是這個剛崛起不過一兩年的造反王朝:大唐!

所以藩務根本就不存在!

而土司事務原本也是歸屬藩務司處理的,但是很快李軒就是認爲,土司事務是爲內政事務,並非藩務,所以把這項權利從藩務司裡撤走了,歸屬到戶部下屬,因爲戶部纔是處理民政事務的機構。

但是這洋務的話,藩務司以前也是從來都沒有接觸過啊,大唐王朝和洋人們的有限往來,之前大多都是商部主導的,陸海軍也有參與,甚至廣州、廉州這些地方官府也有參與,唯獨以前的藩務司,現在的外務部沒有參與過。

所以具體該怎麼開展工作,鄧崇清還是有些摸不清脈絡的!

李軒也是看到了鄧崇清眼中的疑惑,因此道:“洋務一事,首重在於溝通,而後外務部可以設立若干司,專門負責和各國洋人的溝通往來,同時主導並負責和各國的各種談判,以後也可以在各國設立外務領事館,派員常駐該國,負責溝通往來!”

“此外,爾等還需要堅守一個底線,那就是一切以國家利益爲重,儘可能的爲我大唐爭取各種利益!”

“比如說前些時候不是有洋人通過廉州府那邊上書,說是請求降低部分商品的關稅嗎?這些就是需要你們去溝通,談判!”

李軒和鄧崇清的交談足足持續了將近半個時辰,李軒幾乎是把自己僅有的一點關於外交事務的知識儲備都是掏了出來,手把手的教鄧崇清怎麼開展外務工作。

而臨了,鄧崇清道:“如果我們和這些洋人達成了某些協議的,一旦以後這些協議對我大唐不利了,那麼怎麼辦?”

李軒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道:“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

聽到這話,鄧崇清略微沉默了會,然後道:“臣明白了!”

李軒微微點頭,他對鄧崇清這個人還是比較看好的,這個人雖然說在之前並沒有什麼實權,算不上是大唐王朝的核心重臣之一,但是能夠在大唐王朝裡,爬到禮部右侍郎這種清貴職務,才華能力都是有的。

和明王朝那邊一樣,在大唐王朝裡,負責禮制、教育事務的禮部,那可是屬於真正的清貴職務,尤其是翰林院已經不是變成了養望之地,而是變成了李軒的私人秘書機構了,這種情況下,負責科舉、教育的禮部就是更加清貴了。

儘管李軒自己不這麼認爲,但是架不住下面的人,甚至是一羣內閣大佬們都這麼想啊,所以很多中層官員都是希望進入禮部養望,然後再進入其他地方任職的。

比如同樣是侍郎,戶部的右侍郎調任禮部右侍郎,那是升官,但是反之,卻就是貶職了。

對於這些官場上的默認規則,李軒也是無意去改變什麼!

這個鄧崇清之前也不是在禮部任職的,他之前是商部右侍郎,去年下半年纔是調任禮部右侍郎,按照慣例,他在禮部右侍郎這個職務過渡一段時間後,以後就會擔任其他部門的左侍郎了。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他現在就是被升爲外務部的左侍郎了。

等鄧崇清離開了後,李軒繼續忙着見人,不過這一次見的就不是文官了,而是武將,他先是把海軍那邊的包義奮以及陸軍的曾子文叫了過來。

說最近有可能和佛郎機人爆發一場戰爭,問海軍和陸軍這邊有什麼想法!

包義奮聽到說要和佛郎機人開戰,而且還是因爲佛郎機人非法侵佔了濠鏡的緣故,他自然是義無反顧的表達了對於此事的憤怒,然後堅決表態,如果開戰了,海軍一定拼死力戰!

但是這話剛說完呢,包義奮又是委婉的提出,如今海軍正規的戰艦一艘還都沒有建成呢,最早的三等護衛艦也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服役,現在,就靠着二十來艘廣船、沙船、福船等改裝的武裝商船撐場面呢,連珠江口的制海權都無法掌控,這要和佛郎機人開戰的,怕是力有不逮!

因爲包義奮可是知道,佛郎機人在南洋這邊雖然戰艦不多,但是也是有那麼幾艘的,而武裝商船也不少,這真打起來,船隻有多少就不去說了,但是雙方的火炮差距,那絕對是十倍以上的。

而且包義奮又委婉的提出,目前陸海兩軍都在從佛郎機人手中採購火炮,這要是戰爭爆發的話,火炮交易怕是不能繼續做下去了。

但是包義奮說完這些顧慮後,又是用着堅定無比的語氣道:如果戰爭真的爆發了,那麼海軍絕對是會拼死力戰的,哪怕是所有戰艦戰沉了都絕對不會退縮。

包義奮都這麼說了,李軒也是頗爲無語!

第一千三百章 聖天子到底想要幹嘛?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別說門了,窗都沒有第二百二十八掌 蘇大人被俘?第二千一十九章 提前一步的馮氏航運公司第七百零四章 窮兵黷武的大唐王朝第一千二百章 時不待我第七百一十六章 超大規模的鋼鐵廠第兩百三十一章 王志嘆的決心第九百三十九章 軍中轎子第三百三十章 投降也不叫我第三百九十五章 衝鋒的城牆!第四百六十二章 精通僞唐事第兩百五十八章 太后娘娘威武第二千一百八十七章 東非局勢第二千二十章 大唐從不插手土著內務第三百七十八章 信心爆棚第八百零三章 陳立夫選官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超級散兵陣型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三百五十一章 迎難而上第兩百七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一十八章 伯爵世子的戰鬥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堵車好啊第四百三十七章 升官都不要,你想要幹嘛?第一千零四章 民亂第三百一十三章 一切都完了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修鐵路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龍華鎮依舊在堅守第九百零八章 大唐沒有國界第兩百三十八章 衝破天際的怨氣(求訂閱)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大唐的軍火販子們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近衛軍纔是真土豪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苦逼的中產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招人難?用錢砸啊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即將迎來汽車時代第五十二章 有人要搞事第二千四十九章 步球的廣告效應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楊成經商(二)第五百五十章 蔡二虎當將軍第二千一百零三章 順義王大唐見聞(二)第九百三十一章 撕毀協議直接打啊第七百三十九章 蒸汽機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左成生的大生意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貴族的戰爭第兩百六十一章 當務之急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大唐西洋公司的核心業務:殖民地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天堂和地獄並存的城市第七百八十九章 兵臨金陵城第二千二十一章 田勤雲回國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不甘寂寞的海軍第兩百三十一章 王志嘆的決心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大唐帝國的精英教育第七十五章 宮鬥技能點滿的白太后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鉅艦時代第四百五十六章 就是幹,死就死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將風範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如此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唐繼承人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鉅艦時代第兩百零九章 莫名其妙就打下來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朝局動盪第一千九百零九章 暫住民喬治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三等動員令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唐博士第八百四十五章 正德親征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扶桑問題的最終解決第六百一十八章 伯爵世子的戰鬥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姚亮親至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萬丹被圍第三百六十八章 明廷震動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康長寧的大器晚成之路第二千一百七十九章 措手不及的航運業第二千零九章 一望無際的農田第八十八章 分兵疾行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重量級人物下場了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農場主何錫華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重合分封制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穩賺不賠的買賣第四百六十四章 找誰都沒用第二千二十五章 大唐優良傳統:罰款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風流才子陳立夫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司法改革章程第二千五十一章 缺錢的愛德華第七百九十二章 遷都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攘外先安內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潤滑油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董錢坤在非洲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陳立夫的宣平盛世(一)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有問題,而且是大問題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汽油機第三百章 黎明前的黑夜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柳八苟的價值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帝國丟不起這臉第四百四十章 大唐王朝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將星閃閃第一百三十六章 扮豬吃老虎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帝國的南非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西班牙送女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