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肇慶新風貌

bookmark

十二月份的肇慶雖然不如北方那樣已經大雪紛飛,但是卻也是寒氣逼人,街面上的行人大多已經是棉襖加身,不過此時的肇慶和諸多城池不一樣的就是,在這個大冬天裡,城內卻是沒有出現凍死在街頭巷尾的乞丐、流民等可憐人。

甚至在此地,連一個乞丐都是看不見!

而這一切,都源自於今年秋天大唐王朝頒發的一項新政策‘以工代賑法’!

這部並不算是法律的行政制度,最開始的目的只是爲了賑濟災民,來源於今年上半年廣東西部所遭到的大規模颱風洪澇災害,當時各地產生了不少災民,甚至爲此還鬧出了民變。

當時的李軒一邊是動用軍事手段強勢鎮壓,一邊也是調集衆多的資源進行救濟,開始向災民免費發放救濟糧食。

但是後來發現,這樣的耗費過於龐大,而且人性本惡,當官府開始大規模免費發放救濟糧食後,是個人都可以去領取一碗粥果腹後,竟然是很多人都是不願意就此離去,每天就待在施粥點等待免費的糧食,甚至搞的還人越來越多,乃至一些普通人都是開始去領取免費的糧食。

當這個情況反應到李軒這邊後,李軒直接大筆一揮,直接提出了以工代賑的方式,杜絕了任何不勞而獲的可能性!

受災地區的災民如果沒有口糧,那麼他就可以來到官府這邊報名,然後,男的官府會組織他們去開荒官田,此外還於修路、修橋、修渠以及其他各種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程;女性則是組織讓她們紡紗織布縫衣,給工部下屬的紡織廠做外包。

災民們可以從中獲得糧食或者金錢作爲報酬,雖然說報酬非常低,甚至都不如普通百姓平日裡打零工做賺取的錢,但是這種本來就是救急不救窮,大唐官府只是需要確保他們餓不死,不出現大規模的饑荒乃至鬧出民變來而已。

而後,這種以工代賑的方式被各地官府廣泛運用,成爲了戶部在解決各地災情的首選方法。

不過,這種以工代賑的方式只是對於那些具備勞動力的人有用,但是很多衣食無着的人是缺乏勞動力的,對此大唐官府自然也是不能不管。

一方面是組織地方士紳開設善堂,用以收養孤寡老人以及孤兒,這種事對於地方上需要名望的士紳們而言,除非是那些鐵公雞,不然的話一般人多多少少還是會出錢出力的,畢竟這些孤寡老人以及孤兒,實際上也就是他們的當地人。

另外一方面,李軒也是指示各地官府開始量力而行,開設官辦的孤兒院、養老院。

對於災民的救濟,大唐官府也算是上了心的,其中的‘以工代賑’雖然無法徹底解決災民問題,但是也算是極大程度的緩解了一部分。

而後續,這個以工代賑也是被各地的城池引入,專門用來處理流落在城市裡的乞丐、流民等。

其中最先施行這種政策的自然是肇慶,在秋冬之初的時候,肇慶開始集中整治,把城內的乞丐、流民一股腦的給集中了起來,那些尚有勞動力的一律送進各大工廠,要麼就送去開荒修路等等。

而且這還是強制性的!

有勞動力的人啥也不幹,就知道當乞丐,這是對勞動力的極大浪費,而這對於人口缺乏的大唐王朝而言,這是無法忍受的。

至於說那些沒有勞動力的乞丐、流民以及兒童,則是送入官辦的養老院、孤兒院等。

不過其實這些官辦的養老院、孤兒院,其實也不能算是完全免費的,因爲真要完全免費供養這些人,各地官府的財政也是撐不住,所以這些養老院以及孤兒院裡,也會有一些輕鬆的活計讓他們做的。

哪怕只是最簡單的工作,但是至少也能夠讓他們做到一部分的自食其力啊!

當然了,在這個過程裡,免不了會順帶清理了一邊當地的黑社會勢力,比如說什麼丐幫之類的,而對於這些非官方暴力組織,大唐王朝的態度向來都是堅定而唯一的:殺!殺!殺!

而事實證明,任何所謂的暴力組織,在面對國家這家專業暴力機器的時候,都是脆弱的跟沙堆城堡一樣,甚至都沒有那些士紳地主們組織起來的反抗來的強烈。

所以在‘以工代賑’的過程裡,大唐王朝是順帶着剿滅了不少丐幫,甚至是拔出了不少白蓮教各種亂七八糟教派的據點。

殺了一大批以宗教名義行斂財、行兇甚至密謀造反的所謂白蓮教人士。

後來李軒乾脆頒發宗教法,任何沒有在官方登記註冊並得到批准的宗教,都是邪教,一律禁止公開或私下傳教!

在秋冬時分展開的這一項專門用來政治乞丐、流民乃至亂七八糟的非法勢力的行動裡,大唐工部成爲最大贏家!

他們免費獲得了至少五萬人以上,近乎免費的勞動力!

在大唐治下,除非你真的躺在牀上不能動彈或者實在年紀幼小,也就是徹底沒有勞動力的人,不然的話,想要不勞而獲是法律不允許的事,哪怕是當乞丐都不行。

勞動,是千古聖君李軒賜給他們的權力與義務!

而作爲天下腳下的肇慶,自然是整治的最徹底的一個城池,偌大的一個城池,包括城牆內的城區以及城郊,最近兩年已經是擴張到了將近十萬人口,包括肇慶的本地居民,從各地招募而來的工人以及他們的家屬,軍人和官員以及他們的家屬。

但是這個已經是短短兩年內發展到十萬人口的大城市,現在滿城上下,卻是看不到一個乞丐,而不得不說,這得歸功於肇慶府巡警局下屬的城市管理處。

肇慶城市管理處,其核心骨幹都是當初興泉府城市管理處的人,他們當初在興泉府的時候就是戰鬥力強大無比,等到了肇慶後,更是規模迅速膨脹到數百人之多。

每一天帶着‘城管’袖章的城市管理處的人總會出現在大街小巷,監控並打擊着任何有礙市容市貌的現象!

當街大小便,罰款!

隨便倒垃圾,罰款!

商家佔用街道,罰款!

天天罰款,收錢收到手軟!

至於說那些乞丐,更是他們的重點打擊對象,發現了就抓,然後送往不同的地方!

在城池管理處的強大戰鬥力下,肇慶的市容市貌也是重現了當初興泉府的景象!

不少外地人來到肇慶城的第一感覺,那就是乾淨,第二個感覺就是規矩!

乾淨不用說了,大街上隨時隨地都有人打掃衛生,更加沒有人敢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之類的!

而規矩卻也是極多,其中讓外地人感觸最深的就是排隊!

不管幹什麼,但凡是前頭有人的話,就得需要排隊。

一些外地人剛到肇慶城的時候,進城門想要不排隊,而是直接插隊,立馬就會被把守城門的巡警逮捕,輕者罰款,重則直接收監。

在街面上的一些地方,如果有人敢不排隊,旁人一個舉報的話,附近如果剛好有巡警,那麼這個巡警立馬就會跑過來,二話不說,罰款!

而這一點,讓很多人都是極不適應!

也不是沒人非議過大唐官府在城市管理上的諸多嚴苛條例,而且這些嚴苛的條例最後的處罰基本都是以罰款爲主。

但是基本都不了了之,因爲這些罰款通常都是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分賬的,而且地方是拿大頭!

因爲大唐王朝實施的稅收權力全部歸屬稅部,哪怕是稅部最後會把收上來的稅收按照一定的比例給地方財政留下一部分,也就是國稅。

但是地稅的比例比較低,而罰款的話,地方留用的比例可以達到八成!

而大唐官府的各地地方財政困難啊,一個個都是窮光蛋!

尤其是大唐官府的地方財政普遍負擔偏大,比如說官員們的薪資,按照目前大唐王朝的官員薪資制度,中央機構以及派出機構的官員們的薪資,由中央財政負責,而地方上的官員們,其薪資由地方財政按照國定的基準,根據各地不同的財政情況進行一定比例的浮動。

雖然國家制定了標準,但是這錢,實際上還是得從地方財政裡拿出來!

除了官員們的薪資外,地方財政同時還要負擔地方上的基礎建設,教育等等。

所以地方財政的壓力實際上非常大的,各地官府爲了創收也是花樣百出!

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地方經濟,這地方經濟上來了,稅部收的稅多了,分給地方的地稅自然也就多,地方財政也就寬裕了。

其中做的最好的一般都是那些交通便利,工商業發展比較好的城池,廣州、肇慶、梧州、廉州都算得上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是很多地方想要怎麼玩的話成效比較小!

所以除了發展工商、農業,以增加地稅收入外,地方上爲了創收,也是會在罰款這一項上下大力氣!

而具體負責執行罰款任務的,也就是巡警局了,很多地方上的巡警局,每個月可都是有額定的罰款任務,達不成直接扣巡警們的薪資。

不過罰款名目也是不能胡亂制定的,一般都是朝廷制定項目和標準,地方無權自行增減,要不然的話,可以直接到當地的督察院舉報之,一舉報一個準,而且還能拿到舉報賞金!

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唐的精英教育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哦,我明白了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火燒陳立夫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他們瘋了第兩百九十二章 內閣的改革第四百零五章 郝柏年面聖第一百三十八章 跑着跑着就不見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誰埋伏誰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大唐的女主人們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聯合二型步槍第二千三十章 堂堂御書房大佬第九百四十六章 海軍表示,錢算個屁!第一百零八章 一刀兩刀三刀第二千八十三章 大唐看不上眼第三百零八章 主力決戰第九百一十五章 和大唐平分天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歐洲第一臺蒸汽機第七百零六章 明朝練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弄假成真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沒辦法,就是這麼牛逼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不怕你仿製第八百六十九章 唐兵也不過如此第二千六十七章 注目禮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一度尷尬的近衛軍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百一十一章 我們去府城請救兵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意見相左第四百二十七章 他們都該死!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臭氣熏天的加迪斯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移民何錫華第二千一百零八章 價值五千萬的戰爭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軍事貴族:畢家第二千一百八十六章 着急的西班牙人第八百五十八章 俞大猷被俘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難伺候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千俍兵滅僞唐第六百四十四章 平賊餉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造船業大爆發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封鎖金陵城第八十六章 能吃能用第八百七十八章 閉上眼睛的正德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突圍或死守都不行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那是朕的牧場,朕的牛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就像那啥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許開炮,那都是戰利品第五十七章 擒拿李逆第八十八章 分兵疾行第二千六十三章 施禮羣買車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這個世界怎麼了(求月票)第四百五十六章 就是幹,死就死了!第兩百四十五章 臭名昭著的徵糧司第二百二十八掌 蘇大人被俘?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將星閃閃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英勇而絕望的葡萄牙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那裡有大海第一千零七章 冊封順義王第二百二十九章 讓人看不懂的明軍第六十一章 恐慌的黃竹山第六百四十一章 重型火槍和胸甲第二千一百八十三章 大唐金國的先進性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半個大唐人喬恩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移民紅海第九百一十二章 尋訪長生不老藥第四百九十六章 上門推銷戰艦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忙到崩潰的太子第九百一十章 西洋貿易許可證第兩百三十八章 衝破天際的怨氣(求訂閱)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讓扶桑男人玩蛋去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別說門了,窗都沒有第二千三十一章 絕望的大唐鐵路總公司第二十四章 生活就像那啥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第八百五十三章 換裝燧發槍第四百九十一章 南下!南下!第二千一百三十三章 商務車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蒸汽坦克第兩百六十七章 臣想打炮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人不好了,賊軍打過來了第三百四十三章 開門,檢查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陳立夫面聖述職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滿地黃金的上海(第五章)第九百二十六章 好客的南洋百姓第十三章 臣罪該萬死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戰艦大型化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白送更吃虧第兩百五十一章 三千明軍來襲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這破鏡子真能拍賣出去?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宣平八年四月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萬丹危矣,南洋危矣,帝國危矣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槍聲依舊第八百二十五章 騰飛的肇慶機械公司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農場主何錫華第兩百八十八 官軍復正泰李逆身死第八百五十四章 燧發槍初登場第六百三十二章 典型的排隊槍斃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活着就是最大的奢求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直覺告訴他第一百一十二章 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皇家科學院院士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南林堡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