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大唐利益階層

bookmark

大唐王師主力幾乎傾巢而出,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引起城內衆多人的注意,關心着大軍此行的成敗,而有意思的是,城內諸人對於此戰的勝敗所期盼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那些心向明王朝,尤其是那些士紳地主等大部分上流階層,絕大部分人都是巴不得僞唐賊軍慘敗,官軍反殺回來邵陽。

這樣,他們以後就不用交稅了!

麻蛋,這僞唐竟然絲毫不給他們這些士紳體面,敢膽大包天地向他們也徵稅,玩1什麼士紳一體納稅,這種與民爭利的事簡直是大逆不道,有明一朝從未聞之!

當然了,即便是上流階層,也不是所有人都期望着大唐王師慘敗的,不少人可是還期盼着大唐王師獲勝的,這一部分,主要以家中有子弟在唐爲官以及在大唐王朝的一系列中改革中所獲益的人。

比如說邵陽趙家,他們雖然是糧商,但是在外頭也是以書香門第自詡的讀書人家,自然也是上流社會中的一員。

如今趙家成爲了大唐的軍糧供應商,而且因爲大唐王朝扶持工商業的發展,同時還大力引進湖廣糧食進入兩廣地區,大幅度削減了商路的各種稅收關卡,大大降低了行商的成本,而這也是讓趙家獲利頗豐。

而類似趙家這樣的家族其實在大唐治下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少,而且大唐王朝統治時間越長久的地方,這樣的家族也就越多,因爲生活在大唐治下,這些士紳地主階層如果還想要保持榮華富貴的話,那麼不可避免的就需要接受大唐的統治,從而和大唐聯繫密切。

而這些大唐王朝有着密切關係的商人乃至士紳家族,不管他們之前願不願意,但是如今既然上了大唐王朝這架馬車,斷然就沒有能夠輕易下來的道理,他們自然也是期望着大唐王師能夠連戰連捷,要不然的話,等明軍反殺過來的話,他們的性命不保!

而這一點,在邵陽這邊還不太明顯,但是如果是在兩廣貴州地區,尤其是如今的廣東地區,體現的更加明顯。

廣東作爲目前大唐王朝的大本營,各種政策都是執行的非常徹底,在大唐王朝的引導下,不少地主士紳階層都是把資金從土地等傳統行業抽調出來,然後投入到工商業,尤其是最近剛剛興起的工業之中,一個個都是賺的滿嘴流油。

這些地主士紳們爲何會把錢投入到工商業當中啊,自然不是因爲他們覺得李軒很好,心甘情願聽李軒的話把錢投入到工商業之中去,而是各種政策使然。

一方面是大唐執行嚴苛的土地政策,士紳一體納稅、統一農業稅、以租代購令、屯墾令這幾個專門針對農業的政策一出,讓大唐王朝緩解了土地兼併,並獲得了大批農民支持的同時,也是讓那些大地主們在土地上的收益不復以往。

地租比以往降低了,現在又要交稅,這田地裡的產出沒有往年多了,但是地主階層也是要吃飯的啊,也是要養一家老小的啊,那些大家族哪一個不是有着數十數百口人的,養這麼大一家子,而且還是每天都山珍海味,壓力也很大的好吧!

窮則思變,這句話放在這些地主士紳身上也是可以用的。

土地裡產出少了怎麼辦?

武裝抗稅,反抗僞唐,這是最直接的辦法,不少人都幹過,但是最終他們都是落了一個被抄家滅族的下場,剩下的人學聰明瞭。

這反抗不了,土地裡的產出又少了,那就投資其他行業唄!

而對此,大唐王朝是歡迎甚至是保持了扶持態度的,各種優惠政策一大堆,有實力的人開始籌建大規模的工廠或者是開設大型商行,甚至投身一本萬利的海貿當中。

即便是實力不濟的,也能夠開個小作坊或者小商鋪,從而獲得不菲的利潤。

然而當參與其中的人越來越多,並且都從中嚐到了甜頭後,自然是不願意現在的格局出現變化。

不願意發生改變,那麼很自然也就希望大唐王朝能夠獲勝啊,甚至不少人都是想着,等大唐王師打到江南去的時候,自家的商隊就跟在大軍後頭,搶佔市場!

到那個時候,錢還不是嘩嘩的來!

所以到了現在,以往對大唐王朝都保持反對態度的士紳地主商人階層,其實已經是出現了分化,其中雖然不少人還是一口一口僞唐、賊軍的叫着,但是不少人也是叫着大唐、王師了。

而這,從每年參加大唐科舉的讀書人越來越多就是看的出來了!

古代的讀書人,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獨的羣體,而是廣泛利益階層的代表!

如果說大唐治下的這些上流社會的羣體只是出現了分化的話,那麼在大唐治下的普通民衆,尤其是人數最多的農民羣體,甭管是自耕農還是佃戶,那麼對大唐的擁護可是超出衆多人的意料的。

大唐王朝的一系列農業政策,受到打擊的自然是那些中大地主了,但是小地主以及普通的農民,卻是其中的受益者。

士紳一體納糧、統一農業稅、屯墾令、以租代購令,這四項政策給社會中低層的農民們所帶來的好處是實打實的。

士紳一體納稅,表面上看似和農民無關,但實際上卻是依舊減輕了他們的負擔,因爲如果士紳不納稅的話,那麼財政負擔就會全部壓在這些農民身上,到時候他們交的稅就遠遠不止現在的數字了。

統一農業稅,由於實行了攤丁入畝,沒有了人頭稅,有多少田交多少稅,這代表着什麼?這代表着在大唐治下的佃戶,也就是無地農民就不用交稅了!

佃戶們連土地都沒有,自然不是農業稅的徵收對象!

僅此一項,就是足以讓大唐收穫無數無地農民的擁護了!

而即便是對於那些自耕農,小地主來說,因爲統一徵收農業稅,沒有了以往亂七八糟的各種苛捐雜稅,也是極大的減輕了他們的負擔。

以往的時候,他們所需要交的正稅是沒多少,但是各種苛捐雜稅卻是名目繁多,負擔可是相當的沉重,而現在,雖然農業稅也不少,但是和以往比起來,依舊是減輕了極大的負擔。

屯墾令這個倒還好,開墾荒地免稅,這種事很多朝代都幹過,不算什麼。

但是以租代購就不一樣了,只要連續租種官田十年,這土地就變成自家的了,這種好事簡直是聞所未聞。

上述諸多政策,也是讓大唐治下的衆多農民對大唐王朝的擁護幾乎是發自內心的。

爲啥?

因爲那些村官們總是時不時的對他們說,如果僞明打回來了,大家分來的官田可就沒有了,各種苛捐雜稅又來,佃戶們又要重新交稅了。

這種情況下,農民們用着最簡單而最直接的方法來表達他們的利益訴求:參軍!

現在大唐治下的各地農村地區,貧寒子弟的參軍熱情是非常高的!

當然了,其中也不乏參軍分田、參軍吃飯管飽等因素!

邵陽雖然說納入大唐治下的時間也不算太久,而且前期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是處於軍管時期,並沒有施行很多的大唐治下的內政政策,但是即便是這樣,邵陽城裡的衆多普通民衆,對於大唐王師的勝敗依舊是很關心的。

他們期待着王師能夠擊敗僞明軍隊,不要讓僞明軍隊殺回來,奪走他們的土地!

不管是涌進工商業的士紳地主商人還是那些農民們,其實都算是大唐王朝的既得利益羣體,他們自然不希望大唐失敗!

對於身後邵陽城內的輿論動向,郝柏年自然是沒有心思去搭理的,如今的邵陽城內的事務自有大唐委派的湖廣巡撫以及一羣地方官員們處理,而他郝柏年的任務就是帶着第一軍去長沙。

郝柏年在今天早上,又是收到了來自第二軍李春景的書信!

李春景請求第一軍方面能夠在宣平四年正月十二之前抵達長沙,同時阻攔衡陽之敵北上長沙!

而現在已經是春節前夕,大年二十八了,算算時間的話,距離約定時間只有半個月左右,從邵陽城去長沙,一路兩百多公里,這代表着大軍每天都要行軍二十公里以上。

而這個行軍速度,對於一支數萬人的大軍而言,尤其是這一路上的道路條件不太好的情況下,是挑戰性不小的!

雖然有時候大唐陸軍在行軍的時候,也出現過一天奔襲三十多公里極端例子,但是這種基本只是一天的強行軍而已,如果是要連續行軍的話,第一軍下屬第一步兵師之前在去年的秋冬戰役裡,圍繞着桂陽州、衡陽之間來回奔襲,創造了在連續五天裡,奔襲一百五十公里的極端例子,而且其中還花費了半天時間擊潰了三千多明軍。

這個行軍記錄,乃是大唐陸軍建軍以來的最高記錄,至今尚未被打破過。

邵陽去長沙一路雖然有部分是官道,路況比較良好,但是也有部分的道路路況一般,同時更有部分道路是極差的。

所以第一軍是很難保證每天都走上二十公里的。

第兩百五十九章 把朕的意大利炮拉過來第二十八章 危機依舊第五十二章 有人要搞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絕不放棄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陳立夫當縣令第一百一十二章 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讓人絕望的差距第一百零四章 整合第二十七章 黃竹山的哀嚎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敵蹤初現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內燃機初現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文豪柳八苟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沒有需求創造需求也要搞第二千一百四十九章 擴張東歐第二千一百九十八章 汽車運輸時代第六十章 明軍進犯第六百六十二章 百年海軍(求訂閱)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高速豪華郵輪第九百六十八章 龍興之地大變樣第四百一十三章 身在山中的明軍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埃米爾的貿易區見聞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沒有需求創造需求也要搞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朝局動盪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南非局部本土化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不怕你仿製第四百零七章 快看啊,僞唐官員投降了!第二十三章 搶糧搶女人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七大艦隊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天子號召:工業化 (第四章)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跨行造船的馮氏公司第八百四十二章 奠定江北大局第二千八十四章 真當我們大唐收破爛的啊?第七百二十章 殺進嶽州第七百七十四章 穿越神器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印度洋上的炮聲第六百四十一章 重型火槍和胸甲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翰統鷹犬在美洲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逼急了的韃靼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宋志文起復第七百三十章 不要臉的張嶽第兩百零九章 莫名其妙就打下來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武裝柳州獨立團第七百五十章 大唐子民格德斯第四百九十一章 南下!南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任性的大唐王朝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聖天子發言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無用功第七百八十二章 遲早得被李春景害死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打葡萄牙好處多多第兩百四十九章 彪悍的慧塵公主第三百一十三章 一切都完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地位的象徵,尊貴的體現第一百二十一章 戰場上的小胖龍(求訂閱求月票)第九百八十一章 琉球請求冊封第七百五十二章 抓住未來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重合分封制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異樣目光第二千四十四章 傳統和現代的衝突以及融合第九十九章 官制改革第七百七十章 明可以亡,官不能不當第八百七十五章 讓人流口水的戰利品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第一份電諭第二千一百七十五章 君臣典範:李軒和陳立夫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本土和海外領地的利益矛盾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唐借糧從不還第二千零八章 正統之爭大過天第七百四十七章 格德斯遊肇慶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宣平八年四月第七百八十九章 兵臨金陵城第二千三十二章 南洋沿海鐵路第三十一章 傾國之戰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沒有戰列艦的海軍是沒有靈魂的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暢銷全球的大唐板甲第七章 這是要私定終身!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錫蘭本土化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第五百一十八章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第一百一十四章 珠兒的無奈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電報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天子看望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稅務調查官第二千五十九章 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汽車第二千一百六十九章 領土太多也是個麻煩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戰場上的小胖龍(求訂閱求月票)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來了文選司是龍盤着,是虎貓着第一百零六章 湛藍無雲的天空第二千一百九十章 大學士陳立夫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盛大的表演第九百零七章 大唐稅部就是這麼牛逼!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人不好了,賊軍打過來了第兩百零二章 終於要打縣城了第六百零八章 另闢蹺徑的擴軍第四百六十八章 頭號明奸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尷尬的步槍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懷疑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大唐還是不要臉的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乾的就是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帝國的南非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鋼鐵水泥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