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 臨高要辦工業區

bookmark

瓊州府作爲島嶼,雖然說瓊州海峽並不大,但是說到底還是隔了一條海峽,而且島嶼上的人口不多,而且其中很多一部分還是黎民,他們很多人都是生活在瓊州島的身處,基本不和瓊州島沿海地區的人來往。

人口總量不多,而且農業發展的也不算好,所以地方經濟自然就不怎麼好,收稅都是收不上來多少,這沒有稅收,地方財政就沒錢啊!

瓊州府幾個縣,一年稅收全部加起來也就十來萬兩銀子左右,而其中的瓊州府城就是佔據了大半,因爲府城那邊靠近瓊州海峽,同時也是瓊州道上主要的港口,會有過往的船隻靠岸,繼而帶動了經濟,所以狀況好稍微好一些。

但是其他幾個縣全都是窮的叮噹響!

偌大一個瓊州府,一年稅收也就那麼十幾萬兩銀子,其中大半還得上繳國庫以及省財政,留給他們瓊州府地方財政的也就那麼幾萬兩銀子而已。

這個數字,和其他經濟比較好的地區比起來,那簡直是差距大了,江南那邊隨便一個府,稅收都能夠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而松江府的稅收,更是能夠達到三百多萬。

可想而知,瓊州府當發現可以對二九漁業公司收稅的時候,是有多麼的激動!

一個二九漁業公司,貢獻的稅收就能夠和以往整個府的稅收比肩!

臨高縣令馮凱隆看呂平方的眼神,那就是跟看財神爺沒有什麼差別!

這可是十幾萬稅收的,更不要說二九漁業公司還會直接、間接的帶動地方上的就業,乃是帶動整個臨高縣的經濟發展。

這要是趁機把臨高的經濟盤活了,再搞多幾家工廠的話,對於他馮凱隆而言,那就是巨大的政績,升官那是分分鐘的事。

如今的大唐王朝,雖然還沒有喊出什麼經濟掛帥的口號,但是對於地方官員們而言,民生經濟依舊是非常的重要,做好了就是一大政績。

目前大唐王朝,對地方官員,尤其是縣令,知州、知府這三個級別的地方一把手,要求可是相當高的,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維持地方穩定!

這一點和歷代王朝差不多,誰的地盤上如果民不聊生,鬧出什麼亂子來,地方官員可是要完蛋的。

再次,則是教化,何爲教化?四個字來形容:忠君教育!

具體就是培養士紳以及普通民衆們對朝廷的認同感,對萬古聖君的忠誠!

當然了,還有什麼孝道、文風昌盛之類的細節。

而穩定和教化再過來,那就是民生了!

民生,說白了就是讓百姓安居樂業,不管是發展農業也好,發展工業也好,總是就是要讓民衆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讓百姓們穩定生活。

人們活得下去,乃至生活的更好了,自然不會有事沒事就進山當土匪,玩造反,畢竟能好好的活着,誰也不願意去冒險造反啊。

因此,發展民生經濟,其實也是有維持地方穩定的作用!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唐王朝花錢的地方多了去,對稅收的依賴是非常嚴重的,而要想收稅,地方經濟就得上去啊。

比如說臨高縣,如果沒有二九漁業公司,撐死了也就一年收幾萬兩銀子稅收,但是現在呢,有了二九漁業公司,馮凱隆琢磨着,一年的稅收有希望突破二十萬兩銀子。

這可是二十萬兩銀子呢!

除了那些上等富縣,可沒幾個能夠達到這個數字,甚至是江南那邊的傳統農業大縣,也不是說能夠達到就達到的。

到時候臨高縣就能夠獲得大量的地稅收入,哪怕經過國稅、省財政、府財政三級扣除後,臨高縣這裡所剩下的地稅,估計也能有一兩萬銀子。

有了這個錢,能辦很多事了。

比如說把縣城裡的道路翻修翻修,再比如說補貼農戶開荒,再比如說再扶持扶持,爭取能不能再搞幾個工廠出來。

送走了呂平方後,馮凱隆在縣衙門裡把下屬的官員們都是給集中了起來,幹什麼,開會!

開會幹什麼,就是琢磨着怎麼花錢!

按照馮凱隆的預估,到時候留在縣裡的地稅收入,少的話估計有一萬五千兩,多的話興許能夠有兩萬兩銀子。

別看一兩萬的不起眼,但是對於這麼一個窮縣而言,卻是一筆大款了,這筆錢不能亂花,必須用到刀刃上!

嗯,實際上他們也不敢亂花,更不敢貪污,督察院的人一年到頭都是盯着這些地方官員呢,對於督察院的官員們而言,平時對普通案件提供公訴,除非是大案要案,不然的話,對仕途的幫助有限,因爲那是他們的本質工作,幹好了是應該的,幹不好就得完蛋了。

要想快速的升官?

根據督察院內部的經驗,有三個捷徑可以走:

第一條,上面有人,這一條不用說了,不管是在督察院還是在其他機構,那都是潛規則了,背靠大佬的話,升遷總是更容易的,甭管背後的這個大佬是因爲你是人才賞識你,還是說因爲親友關係對於特殊關照,效果都差不多,然而背後有人的,總是少數,大部分還是要靠着自己爬上去的。

第二條嘛,是辦大案要案,這種大案要案影響力一般都是非常大,有時候甚至能夠登上大唐朝報,那麼不是上的全國版,但是隻要能夠上省版,那也是能夠收穫大把的威望,升官那是板上釘釘的,但是這種大案要案哪能這麼容易碰上啊!

第三條,也是最容易實現的一條,那就是抓貪官,督察院內部的御史們,最喜歡乾的事就是抓貪官,甭管是京師裡的督察院,還是說臨高縣裡的縣督察院,甭管是都御史,還是小小的普通御史,他們最喜歡乾的就是抓貪官,只要能夠抓到併成功定罪,那麼升官加爵那是百分百的事。

所以督察院裡的御史們,天天有事沒事就盯着其他機構的官員,在臨高縣裡,縣督察院的幾個御史,那可是天天都盯着馮凱隆他們,要是敢把這財政亂花,明天督察院的御史們就敢給他們扣上瀆職的罪名。

如果馮凱隆他們膽子大了敢直接把這些錢弄進自己腰包裡,他們都敢直接捅到府督察院裡去,然後申請軟禁調查,而一般有比較明顯的證據的話,上級的督察院通常都不會拒絕申請,相反還特支持!

而貪污官員一旦查出來,丟官去職都別指望了,最輕的也得判刑被流放,重一點的就是斬首抄沒資產,更嚴重的還會牽連家人,那可就不是抄家了,而是滅族了!

當貪腐官員被流放,被抄家,被滅族的時候,御史們也就升官了!

所以不管是在金陵城裡,還是在地方上,甭管是省級還是府級又或者是縣級,督察院和地方官員都是天生對立的。

馮凱隆身爲內閣文官的一員,自然是知道督察院的那些傢伙有多難纏,別說貪腐了,連瀆職都是需要絕對避免的。

所以這錢,得考慮好怎麼話,還要花的好!

開會的時候,衆人也是各抒己見,有的說補貼農戶,估計開荒,有的時候返修縣學的校舍,然後給入學的學生髮放一定的補貼,爭取培養更多的人才。

還有的說返修官道、修建水利設施,總之說什麼的都有。

而其中一個提議讓馮凱隆很感興趣,那就是效仿那些商貿大城市,在咱們臨高也搞一個工業區?

搞工業區?這個想法不得不說,很大膽!

誰都知道工業區好,但是真正敢搞的,或者說能夠搞起來的卻是沒多少城市!

目前搞工業區,搞的最好的自然就是五大通商港口了,然後還有其他次一級,但是有工商基礎等各種優勢的城市。

比較大型的工業區,其實沒多少,也就那麼十幾個而已,全都是在大城市裡。

而中小型的就多了,因爲大唐王朝對工業區這種東西,基本上是保持鼓勵態度,地上上有實力,有信心,甚至都不用經過申報,你自己就可以搞了。

當然了,你想要獲得上級財政的補貼就別指望了。

但是,從來都沒有單純的某個縣自己搞工業區的,基本上都是府級衙門主導,甚至省/道級衙門主導的。

哪怕是上海縣這個通商港口,雖然上海工業區就在上海縣城的城郊,但是這個工業區可不是上海縣的縣令帶和一票上海縣的地方官員搞的,甚至都不是松江府、江南道的衙門負責的,那是內閣那邊直接主導建立的。

鉅額的投資超過半數都是中央財政出的錢,江南道財政負責了剩下的一部分,松江府財政又負責了一部分,上海縣財政,人家就只出了一小部分而已。

臨高也搞工業區,能夠得到上級財政的支持嗎?興趣瓊州府財政能夠支持一二,但是省級財政別指望了,中央就更別指望了。

臨了,能夠擠出那麼兩三萬兩銀子就撐破天了,這些銀子不僅僅要用來平整地形,修建道路,擴建港口,修建基本的廠房,甚至都還要擠出錢來進行稅收補貼。

這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第六百九十八章 這就殺進去了?第七十二章 柳八苟的蠱惑第八百三十九章 趴下,都趴下第九百四十章 老子就是比你更牛逼第八百九十五章 販私鹽你也得交稅!第八百二十四章 大唐士紳格德斯第兩百四十章 全新的大唐王師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她等,他娶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大唐尊嚴不容冒犯第五百八十三章 王越的選擇第五百七十八章 全軍總攻第五百七十九章 王越的底牌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進京不易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陳立夫要面聖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陳立夫的宣平盛世(二)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穩賺不賠的買賣第二千一百七十二章 殘暴的韃靼人第二千八十一章 埃及省亞歷港第八百九十四章 主持正義的稅部第一千八百章 英勇的南越王室衛隊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放飛自我的韃靼人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公司艦隊纔是主力第一百七十七章 讓人震驚的馮家莊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登陸錫蘭島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陳立夫的雄心壯志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千米海戰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亂石陣絞肉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零傷亡作戰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舊船當新船賣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煤氣機掀開的內燃機時代第三百二十一章 弄假成真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企業需要社會責任感第七百五十五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海軍(求月票)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大唐的僞劣產品:出口型板甲第一百九十三章 這又一場傾國之戰第八百六十三章 僞明衆生像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一點也不朦朧的上頭村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沒有誰是無辜的第三百六十四章 破城而入第五百六十七章 做人得謙虛第四十六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賜官和賜毒酒第四百一十三章 身在山中的明軍第六百零二章 炮聲隆隆第一千二百章 時不待我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第四百二十一章 關本官屁事第二千二十七章 交州雜交水稻第兩百七十章 三千虎賁渡瀾江第二千零七章 坐擁半個美洲的美洲礦務公司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歐洲第一臺蒸汽機第六百零八章 另闢蹺徑的擴軍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 大唐人發飆第四百一十八章 不能再打下去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聲勢浩大的撤退第九百零八章 大唐沒有國界第一千章 自力更生:種田養豬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馬六甲號戰列艦第二千六十五章 再接再厲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帝國全球化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微服私訪秦淮河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大膽國賊老夫抽死你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這玩意不會散架吧第三十三章 柳八苟獻策第七百六十七章 借錢過日子的大唐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潤滑油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唐西洋公司做慈善?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齊備刀槍隨時殺敵第五十八章 看'夜景'第八百九十五章 販私鹽你也得交稅!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罰款外國企業第二千一百三十章 金陵堵車第二千一百七十八章 土著各國大殖民第五百五十八章 這下麻煩大了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史無前例的遠征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大唐南洋事務衙門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想要補救?遲了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他們瘋了第兩百九十四章 龍體欠安第五百五十章 蔡二虎當將軍第六百四十二章 宋志文起復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鐵路沿線局部本土化第三百七十五章 賊軍已敗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新興市場第九百五十一章 驚天大案第八百八十章 勝利屬於大唐王師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平息衆怒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奇葩的全球貿易第三百六十章 第五步兵團第二千二百零三章 金陵城大堵車第三章 荒唐登基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太子李暠初登場第二千二十二章 文明的曙光:火炮第一百八十八章 說五分鐘就五分鐘第三百七十七章 命裡註定的對手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貴族的戰爭第六百七十五章 李春景的野心第九十七章 不許亂動第一百七十八章 規模浩大的戰役!第六百二十六章 宣平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