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萬法善變

風凌雲幾人在妙山休息了一晚,便打道回府。轉眼又是一日過去,明月高掛,灑下銀輝,白日裡的炎熱,正在慢慢的消弭。

是夜,李府燈火通明,風凌雲卻是獨自走進了一座亭子。這座亭子坐落在李府偏僻一角,燈光照不到這裡。夜風吹來,風凌雲頭髮有些凌亂,他深深了吸了一口氣,不由擡頭望向天空。只見那不遠處的幾點星光,在月光之下頗爲失色,有些蕭索之意。就在這時,一道聲音傳來:“你怎麼不去前院與他們玩?”

這聲音渾厚卻又帶着溫和之意,風凌雲識得正是李善長的。他轉過身來,只見李善長一身儒衫,面帶笑意,雙手負在後面,正朝亭子踏步走來。

風凌雲起身,道:“李叔怎麼到這裡來了?”

風凌雲同李祺的關係進一步改善,成爲生死兄弟,加上與李晚晴的關係,他同李善長的關係當然也是進了一步,所以才稱他爲“李叔”。

李善長道:“你呢,你爲何來這偏僻的亭子中?”

“我有些時候喜歡安靜一些!”風凌雲同李善長都坐了下來。

李善長聞言,頗是詫異,道:“你同其他的孩子有些不同的地方!”

“農村的孩子與城裡的是有不同的地方的!”風凌雲笑道。

“哦?不知道他們有什麼不同?”李善長的眼中閃過幾縷精芒。

風凌雲道:“農村的孩子早當家!”

李善長聞言頓時一愣,然後便是哈哈一笑:“好一個農村的孩子早當家!”

風凌雲卻是神色如常,李善長又道:“有沒有興趣陪我走走?”

風凌雲站起身來,行禮道:“李叔要求,小子怕是不能拒絕了!”他說話時臉上帶着笑意。李善長再次大笑,頗是高興。

兩人七轉八拐,再走過一條長廊,便來到一處樓閣。風凌雲看了一下四周,這院子中只有幾株大樹分居幾個角落。由於月漸西斜,樹影被拉得老長,有幾分古靜清幽之意。李善長在這時打開屋子上的大門,引着風凌雲走了進去。

風凌雲一走進大門,便聞到一股濃濃的古木沉香夾扎着墨香之味。風凌雲心中一驚,敢情這裡是李善長藏書的地方?

李善長號稱當世蕭何,精通儒、法、兵三家之道,他的藏書,定然可貴,他爲什麼會帶自己進入他的書房?風凌雲心中滿是疑惑,不過疑惑歸疑惑,風凌雲對於這當世蕭何的藏書倒是頗有興趣。

李善長點燃了放在這裡用來照明的燈,整個屋子都在這時明亮起來。風凌雲心中不由一驚,因爲有了光亮,他纔看清楚這屋子裡的狀況。這是一間奇大的屋子,裡面擺滿了書架,每個書架上,都貼有書籍類別的標籤。

風凌雲走向書架,呈現在他眼前的是儒家經典。在儒家這些經典之中,有細分的經、傳、記等分類,均屬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先賢之作。除卻這些儒家經典,還有後代儒家的經典之作,包括了程顥、程頤、朱熹等人的著作。

儒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由孔子創立,戰國時候便有不凡影響。後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家遭受重創。西漢時期,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再次登上政治舞臺。之後便是迅速蓬勃發展,後來“儒者”更是成爲了讀書人的稱號。

儒家學說包括了五倫、十義、四維、八德。五倫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關係,以忠、孝、悌、忍、善爲準則。十義是指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慧、幼順、君仁、臣忠。四維既是“禮、義、廉、恥”。而八德便是忠、孝、仁、愛、信、愛、和、平。

風凌雲講這些經典一一翻閱,其中有一部分是他以前看過的。走過擺放儒家學說書架,便是看到前面標明的“法家”二字。法家也是諸子百家之一,其源頭可追溯之夏商周時期的理官,在《漢書·藝文志》中被列爲九流,代表人物有管仲、吳起、申不害、商鞅、韓非等。法家是中國歷史上研究治國方略的學派,提倡富國強兵,依法治國的理念,涉及範圍頗廣。

在諸多法家代表人物中,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而慎到卻是主張君主握法處勢,無爲而治天下。後韓非集結衆法家思想之大成,將“法”、“術”、“勢”三者融合爲一,將法治理論系統化,提出了君主集權,設立郡縣的主張。

風凌雲翻開法家典籍,從春秋時期管仲等人代表的著作,再到戰國時期商鞅、韓非等人的著作,一直延續到秦漢、魏晉南北朝皆是有獨立的法家學說。隋唐以後,卻是不得見,他心裡不由生出疑惑,莫非到了這個時代,法家的思想便消亡了麼?

風凌雲隨後又微微搖頭,後代若是如此,又怎麼會有李善長這等精通儒、法兵三家之道的傳奇人物。在這時,李善長走了過來,看着風凌雲疑惑的樣子,便問道:“有什麼想不明白的麼?”

風凌雲隨即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善長聞言,卻是一笑,道:“法者,在約束、制衡、規範,萬物運行之規則也!每一朝每一代,都會見有自己的法度,治國有國法,治軍有軍法,甚至是煮一鍋粥,用的的方法不同,煮出來的味道,都會不一樣!”

“這就是老子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麼?”風凌雲問道。

“不錯!”李善長眼中滿是讚賞,同時也有些遺憾,李祺這人雖然自己的兒子,可是同自己一點都不像,是沒有可能繼承他這一切了。李善長又接着道:“法家自成一家以來,便有很多知名的代表人物,如管仲、申不害、慎到、商鞅、韓非等人!他們對於法家思想都有着很大的貢獻。但是其中最爲厲害的,恐怕要數商鞅,秦孝公重要商鞅,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秦國才強於其他六國,纔有後來秦始皇滅六國,四海一統。只是因爲他制定的法太過嚴酷,秦孝公死後,他最後也死在了自己的法之上。後來韓非將法、術、勢三者糅合爲一,真正的法家思想才得以體現。只是啊,治理國家,絕不是唯獨哪一家完全能做到的,諸子百家,各有所長啊,到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改朝易代也在進行着,法家、儒家等思想,均是互相參透,互相影響,自隋唐之後,法家的思想也被融入到儒家之中,德刑並用,沒有獨立的法家學說,直到如今!”

風凌雲的父親風浩天雖然也算是有才之士,但他志於詩酒花茶,琴棋詩畫,多的是對於人生的思考。對於治理國家,兼濟天下比之李善長卻是相差甚遠。機緣巧合,風凌雲竟然能得到李善長的指點,使得他的視野更加開闊。不過他心裡終是有許多疑惑,他問道:“既然如此,爲何不是儒家融入法家,而是法家融入儒家呢?”

李善長聞言,嘆息一聲,道:“儒家之道,當真是博大精深,人類終究是有思想的動物,禮樂、仁義、忠恕、德治、仁政、倫理關係,哪一方面的理論不直指人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有誰又不想做這樣的人?”

風凌雲點頭,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可是聽李叔說來,法家不別親疏,不分貴賤,在法律之前,人人平等,這不是說法家的思想,更能得到民心麼?”

李善長道:“你說的不錯,可是人終究思想動物,哪會真正的沒有親疏之別呢?加上歷史的限制,你說的人人平等或許千百年後會有,但當世恐怕是行不通的了!”

風凌雲心想:“看來這一切都只是理想中的,這也許是儒家遭受焚書坑儒之後,才又會有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原因吧!因爲儒家思想,更有利於統治者的統治。”

風凌雲又想到:“歷朝歷代,每一位法家的著名人物,均是在改革舊法,頒佈新法,也就是說,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法度,只有適宜的法度,才能富國強兵。韓非子亦是說過,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也是主張事異則備變。儒家又何嘗不是如此,多個學派的出現,便是最好的變的證明。兵家也說,兵者,詭道也!一切的一切,均是旨在變化!變或不變,都可用法家的一個‘法’字來概括,也可用‘道’字來總結。”

風凌雲想到此處,他隱隱間似乎抓住了一些什麼,此時他忽然想到了橫澗山的奇觀。“世間無水不朝東,唯有橫山水西行!”。往往常規只見也會出現例外,這一切不是都是在說,世事無常,萬法善變麼?

風凌雲心神不由一顫,既然一切善變,那父親所創的“八道真解”同樣可變,該如何變,那當然最好是往最適合我的“八道真解”了。想到此處,風凌雲心中一陣舒暢,八道真氣沿着奇經八脈而運轉,各自走向。風凌雲此時又想到:“既然萬物善變,法家的思想即可融入儒家,那我這八道真氣,是否也能相融呢?”

此時他心中似迷茫,似清晰,有意無意之間控制真氣運行,那八道真氣竟然改變原有的運行路線,其中一道起於長強穴,沿督脈而行,上至風府穴,於巔頂與足厥陰肝經相會。風凌雲只覺腦中嗡嗡一響,神識有些模糊,但是真氣的運行卻未終止,行於督脈的真氣不僅與足厥陰肝經相會,還在尾骨端與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會和。不僅如此,其他奇經八脈,均是與相應的十二正經會和,通過十二正經的連同,本是行走各不相干的真氣,竟然在開始慢慢的融合,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趨勢。

在這時,由於真氣運行的帶動,風凌雲的手腳均是不由自主的動了起來。李善長正在看書,突然間見到風凌雲在哪裡手舞足蹈,心中疑惑便是叫喚一聲。

可是風凌雲此時內外俱忘,哪能聽到李善長的叫喚?李善長心中擔心,便走到風凌雲身邊,伸出手想要阻止風凌雲。可是在他的手要觸及風凌雲的肩膀的那一瞬間,風凌雲的身子竟然向後一倒,避開了李善長的手,同時一腳踢出,直指李善長的心臟。

李善長頓時一驚,雙手作十字交叉按下,擋住風凌雲踢來的腳。在兩者相碰的那一瞬間,風凌雲的身子卻是凌空一翻,這一腳卻是直踢李善長的面門。

李善長身子微微一斜,再次出招,兩人你來我往,頃刻之間便是交手數十招。風凌雲處在內外俱忘之境,出招全是因爲本能的危險意識以及真氣的融合與運行。而李善長卻是每一次出招均是消耗一分內力,鬥上三百回合時,李善長心中實已震驚無比,他的內功修爲,比風凌雲可是要高過不止一籌。但是鬥了這麼久,他非但沒有同風凌雲分出勝負,自己竟然感覺有些乏累,而風凌雲卻好像越鬥越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善長心中百思不得其解,其實他不知道的是,風凌雲的內功雖然頗弱,可是兩兩融合,相互轉化,卻是形成綿綿不絕,生生不息之勢。每當一股真氣衰竭,便有另一道運行補上,如此循環往復,當然只會越鬥越勇。

李善長不明白其中之理,若是用出全力,怕會傷到風凌雲,但是就這般鬥招,他的內力卻是在不斷消耗,而風凌雲的出招在這時卻是更加快,更加奇了,可以用天馬行空四字來形容。李善長心中掀起滔天駭浪,此子將來成就,恐怕真的是不可估量。

兩人再鬥上百回合,風凌雲逐漸從內外俱忘的狀態中清醒過來,此時他見到李善長滿臉大汗,心中一驚,問道:“李叔,這是怎麼回事?”

李善長不由笑道:“沒事!”

風凌雲先前可以說是無意識狀態,他哪裡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但是從來醒來是判斷,風凌雲不難猜想發生了什麼,他看向李善長,心中暗暗感激。李善長不僅沒有將他從那種狀態叫醒過來,還同他過招,以李善長的實力,要傷風凌雲很是容易,可是他卻沒有。

“走吧,今晚已經晚了,明日你自己來我書屋吧!”李善長給了風凌雲一把鑰匙,變關上門,與風凌雲一起走出了院子。

這一夜風凌雲很難入眠,他的內力修爲可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一切,他要感激的當然是李善長。突然之間,他想起了去世的父親,李善長慈祥溫和的面容,漸漸的與風浩天融合在一起,他嘴角不由掀起一絲笑意,眼睛閉上,夜漸漸的消逝。

就這樣,風凌雲幾乎每日都是待在李善長的書屋之中,有不懂的便去問李善長。李善長很喜歡風凌雲的好學,每一個問題,都給他細心解答。

如此過去一月,風凌雲對於儒、法、兵三家均是有了一定的瞭解,但若要達到李善長那種程度,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沉澱。這一日李晚晴要同陸羽回宗門了,風凌雲等人站在李府門前,目送他們遠去。風凌雲心中不由嘆息一聲,對於李晚晴,他心中的感覺難以說清,看着那遠去的背影,他心裡不免有些落寞。

過去幾日,風凌雲卻是決定離開李府了,李善長同李祺雖然都極不舍他離開,可是他還是走了。

第八十一章 玄機連連洞開(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巢湖水上各顯威第一百九十四章 巢湖水上各顯威第五十四章 喜結連理諫出兵(三)第六十二章 狹路相逢 怪乞丐出怪招(三)第四十三章 九華山設伏敗敵(一)第二十一章 山間放牛郎(三)第一百零六章 陣改波動驚全宗第三十四章 鬥智鬥力心連心(一)第七十四章 捨生取義青史名(一)第六十四章 仇深恨濃 於皇寺禪難參(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郭公來滁誠王危(二)第八十六章 風助火燒連環船(二)第二百四十章 瀟灑放開擁世界第二百六十五章 掌光暗者是主宰(二)第一百零一章 破重圍得驢牌寨(一)第一百零一章 敵蹤隱去何處覓第七十八章 圍魏救趙迫敵退第一百五十七章 佛曰人生有八苦第一百零八章 妙山對風虎雲龍(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平江一戰棋局終第四十三章 萬法善變第五十八章 將士歸心危機解第一百九十章 猛虎出山志高遠第七十章 終是一諾成空言(一)第四十四章 九華山設伏敗敵(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千年寶剎底蘊深(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取橫澗山顯智謀(四)第八十四章 箭法如神射猛將第七十八章 圍魏救趙迫敵退第五十一章 曉以危局勸合作第三十八章 接二連三遇刺客第七十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七十五章 捨生取義青史名(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南宗請客到應天第八十七章 鄱陽赤紅血染成第一百六十三章 連天峰上有人來第一百六十一章 藏經閣中藏秘密(二)第六十五章 有妻如此復何求(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心爲上弱克強(二)第七章 智慧閣門八卦鎖第七十一章 洪都攻防何膠着第八十章 信任緣於是舊識(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一百一十四章 八月秋陽迎客來第一百零八章 妙山對風虎雲龍(三)第七章 智慧閣門八卦鎖第二十五章 深夜遇刺迷離起第五十六章 千載兵家有傳人(一)第五十七章 大局之危如累卵第十一章 勞逸結合學百家第五章 少時亦曾有權謀(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內外俱忘證武學第六十四章 仇深恨濃 於皇寺禪難參(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家常話語暖人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能殺不殺真本事(二)第三十四章 白蓮參無相 明王會蕭何(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尊面目原可憎(二)第四章 琴棋書畫藏玄機(一)第五十二章 少年渾身膽 攔路刺欽差(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揮師北伐戰元廷第六十八章 三寸舌如蓮花綻(一)第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陷死局第三十五章 鬥智鬥力心連心(二)第十三章 天意憐幽草 人間重晚晴(四)第六十章 龍灣一戰堆白骨第二百三十四章 願以我命換卿命第八十九章 開倉放糧贏人心(一)第二百四十章 瀟灑放開擁世界第一百四十七章 白鶴觀裡無白鶴第二百五十一章 何人可擋我來去(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重重阻礙是坦途(二)第七十九章 勾心鬥角紛爭起(二)第四十六章 天災固可怕 人禍亦無窮(三)第六十五章 有妻如此復何求(一)第七章 天台山上顯鋒芒(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以誠相待感降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巧施言語激敵動第一百零五章 百花烈豔蘊奇毒第三十二章 抽絲剝繭近真相第七十四章 老友到來 羣雄齊聚羽山(一)第二百零一章 兵臨城下誰是帥第一百五十章 巍巍嵩山白雲翠(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本性難移已多疑第十五章 映日荷花別樣紅(二)第十五章 映日荷花別樣紅(二)第七十章 終是一諾成空言(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本性難移已多疑第十一章 勞逸結合學百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藥谷爲誘明宗動第一百八十六章 送客出城突變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日月離心如何圓第三章 華山絕頂驚世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下定鼎九五尊第四十二章 濠州亂賈魯圍城(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千年寶剎底蘊深(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巍巍嵩山白雲翠(一)第三十九章 雨夜破連環殺局(一)第一百四十章 真相明時令人狂第一百一十九章 郭公來滁誠王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