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諸將共推爲留後的段贏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待孤山鎮中盛傳李茂將出任孤山鎮城主後,他就主動向李師古上表請辭孤山鎮留後一職,並舉薦李茂自代。辭呈擺在李師古的案頭,李師古看也沒看,和它擺在一起的還有一份沒有署名的表報,其中詳細記述了於化隆走後孤山鎮發生的一切,這份奏報全文只用白描手段如實記錄,敘事平實詳盡,無任何主觀傾向。
身居高位多年,李師古已經極少親自去看這麼長的文字,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費眼,遇到軍州上報的事項,他多半會讓掌書記或幾個參謀先看,擇其精要稟報,但這份表章他必須得親自去看,這是銅虎頭對孤山鎮事件前因後果的調查報告,不論是掌書記陳靜生還是參謀李公度,甚至是判官高沐都不宜先看。
李師古只花了一盞茶的功夫就看完了這份表章,卻花了近一個時辰來思考對策,孤山鎮和清海軍一直是他的心頭大患,海州未平之前,他騰不出手來解決,對於化隆和他的清海軍只能以籠絡爲主,儘量予以鉗制。
一年前他接受趙菁萊的建議,暗中資助雀易在海州作亂,再以平定匪亂爲藉口趁機出兵海州,經過一番較量,海州已經成功地被他從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兄弟手裡奪了過來。三個月前,他接受李公度和高沐的建議,利用沂州刺史杜軒的貪腐案再下一城,拿下沂州。海州、沂州討平後,李師道的勢力就被他緊緊地限制在了密州一隅,乘勝追擊拿下密州是不明智的,淄青節度使是他李師古,淄青的十萬大軍和十二州七十三縣卻不都是唯他李師古馬首是瞻,李氏宗族中有人對他咄咄逼人的態勢很是看不慣,叔伯長輩們紛紛出面勸他收手,他的異母兄弟李師道也突然開了竅,不再跟他擰着幹,他從密州跑到鄆州主動請罪,聲稱願意辭去本兼各職在鄆州讀書。
讀書,讀個屁書,這分明是以退爲進之計,他李師古果真答應密州刺史辭官來鄆州賦閒,一個不能容人的惡名是鐵定逃不掉的,有了這個藉口,李家宗親中那些跟他不對付的人不知道要做出多少篇錦繡文章來。
李師古退了一步,他沒有接受李師道的辭呈,厚贈金帛美姬,打發他回密州去了,李師道心滿意足地走了,暫時穩住了,至少一兩年內不會再大肆折騰了。
沒有了後顧之憂,李師古便將目光投向了孤山鎮,此刻不拿下於化隆實在是對不住老天爺的恩賜。清海軍中有他預先埋設的暗樁,孤山鎮周圍也都在他的掌握中,這盤棋只要開始下,於化隆的敗局就是註定的。王志邦在曹州跟刺史米如龍鬧了點不愉快,這讓李師古很感意外,他沒想到的是一貫老於官場的米如龍會如此折節巴結一個卵毛沒長齊的混賬小子,這老兒肚子裡究竟打的是什麼算盤,李師古已經沒有興趣知道了,曹州是淄青的西大門,欲取孤山鎮,必先拿下曹州。
你米如龍不是跟王志邦有過節嗎,好啊,我來爲你報仇,不過報仇前先借你人頭用用,想必你也不會太介意,於是米如龍的人頭就到了汪洵和樑成棟的手裡,曹州發生兵亂,清海軍有義務出兵平亂,你於化隆出兵還是不出兵,出兵,我分了你的勢,不出兵,我出兵。總之,曹州這個西大門不能讓外鎮駐了兵。
兩萬大軍往曹州一擺,於化隆明白過來了,李氏宗族裡那些跟他過不去的人也明白過來,在於化隆尚未有什麼不滿前,他們這些人倒先鬧了起來,他們鼓動他立即與於化隆決戰。孤山鎮城高池深,清海軍四千大軍乃是百戰精銳,要一口吞下去談何容易,欲拿下於化隆只能溫水慢燉,慢慢耗盡的他的精氣神,等他精疲力竭了再一口吃下。
李師古忽然面臨着巨大壓力,肢解清海軍符合淄青李家的共同利益,但是方法有所不同,李師古一直主張軟硬兩手,其底線是解決清海軍不能大傷自家的元氣,他還要與鄰道爭雄,還要對抗朝廷,還要鎮壓內部形形色色的反對者,絕不可以因爲清海軍而大傷元氣。
但他的軟硬兩手在李家宗族老輩們看來就是軟弱,他們的理由是清海軍與平盧軍實力懸殊巨大,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平盧軍完全沒有必要和於化隆媾和,大丈夫做事應當乾脆利索,不趁機一股蕩平孤山鎮,滅了清海軍,終將是淄青李家的大患。
持這種論調者多和密州李師道走的比較近,他們巴不得李師古跟於化隆在戰場上幹一仗,最好是兩敗俱傷。李師古識破他們的險惡用心,頂住壓力,一面向孤山鎮施壓,一面讓趙菁萊安排趙和德帶話給於化隆,要他主動交出孤山鎮,解散清海軍。
人就是這樣,往往喜歡把敵人的敵人當成是自己的朋友,雖然這個“朋友”可能是自己的心腹大患。李師古在對待清海軍和於化隆的問題上,最終還是背離了初衷,他接受了於化隆的輸誠,答應只要於化隆和尹牧離開孤山鎮,清海軍接受改編,則往日的恩怨一筆勾銷,於化隆舊部不僅可以保全身家性命,有功有德有能者還可以得到重用。
話通過趙和德傳了過去,於化隆立即兌現了他的承諾,帶着尹牧來到了鄆州,他主動留在鄆州風風光光地做起了階下囚,又打發尹牧離開淄青隨天使進京,此時已被派往蜀中,在驕橫跋扈的節度使韋皋麾下苟延殘喘。李師古也在兌現他的承諾,身爲三軍十二州的主帥他不能言而無信,但是他現在心裡又有些後悔,後悔自己對大勢的判斷和對於化隆和清海軍的放縱,因此當趙菁萊向他報告銅虎頭中有人意圖資助尚何來發動譁變,控制孤山鎮時,他告誡趙菁萊聽之任之。
放任的後果是什麼,李師古不願去多想,銅虎頭中那些人藉此想達到什麼目的,他也懶得去揣測。在淄青他自認已經可以做到一手遮天,既然如此,又何必再去管天底下發生了那些狗屁倒竈的勾當呢。
“讓他們折騰去,看看他們能搞出什麼花樣。”李師古曾跟他最親信的三個人說過這樣的話,李公度、高沐、李長山聽完表情各異,但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孤山鎮折騰了一圈,清海軍實力未見得大損,但軍心士氣卻受到了嚴重的挫傷,因爲尚何來的譁變,清海軍中原本就有的派別之爭更加表面化,現在的清海軍名義上還是一軍,實際已經分崩離析分成了互不統屬的若干股,此刻就算把於化隆放回去,想再回到從前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了。
放縱的好處出乎意料,一切都在他的絕對掌握之中。
“李茂這個人倒是有些意思,你們議議,這個人可以栽培嗎?”
李師古召集李公度、高沐過來議事。李長山是他的貼身衛士,無權議論政務,卻可以全程旁聽,有時李師古也會徵求一下他的意見。
李公度擰了下眉頭,語氣一如往常般的嚴肅:“此子在海州東海縣以糧料院使的身份參與攻打東海城,且在張叔夜重傷後親自率軍破了城,回到孤山鎮,他說服於化隆把孤山鎮的閒置土地統統收歸城局,借曹州水旱災變之際,大造輿論,把一片片荒地變成了銀庫裡沉甸甸的現錢,短短數月時間就給於化隆籌集了十年的軍費。在孤山鎮他任用成武縣老吏組建四面街偵緝處,耳目遍佈全城,以嚴苛手段鎮壓奸惡,孤山鎮雖是新城,民心卻稱安定。此番他聯手監軍院在春陽樓誘捕了尚何來,說服駐軍在軍院伏殺首惡,再追回城防營回城平亂,樁樁件件都表明他有資格有本事做這孤山城主,不過……”
李公度頓了一下,又道:“據我所知,他是隨薛戎來的淄青,迄今爲止尚未在軍府聽過差,把千辛萬苦奪過來的一座城交在這樣一個人的手裡,能放心嗎?”
李師古笑了笑,見高沐不吭聲,便問李長山道:“你以爲如何?”李長山笑道:“我聞他手上功夫不錯,又膽識過人,這樣的人與其留在外面領軍,倒不如調入節度府做侍衛。”
高沐道:“長山這個建議好,不妨調他來軍府做幾年侍衛,若果真是塊好料,也不至於埋沒了他。”
李公度聞聽這話撫須微笑,也是贊同的,李師古哈哈一笑,忽問:“曹州境內匪亂四起,諸位怎麼看?”
冷不丁這麼一問,衆人卻也不驚,李師古的思維總是跳躍不定,萬不可以常理測度。李公度的資歷老,節帥問話,一般都由他先回答,這一回他卻示意高沐先說,高沐也不推辭,便道:“數萬大軍只爲剿匪而去,荼蘼軍費而已,收拾一羣宵小之輩,非但達不到練兵的目的,反而可能把將士們弄疲沓了。我以爲大軍應該即刻班師回營。”
李長山忽然插話問:“大軍若撤,誰來鎮撫地方?難不成坐視他們繼續鬧下去?”
李長山這話問的巧妙,高沐愣了一下,頓時明白了李師古問這話的用意,再看李公度,他已經撫須在那笑了。高沐一拍額頭,道:“我好愚鈍,竟未聽出相公的弦外之音。”
李師古哈哈一笑,拍板道:“那就這麼辦吧。”
孤山鎮兵亂平息後半個月,曹、兗、濮三州招討使李振可宣佈曹州境內匪亂已經平息,駐紮在成武縣境內的數萬大軍旋即拔營東去。在此之前,孤山鎮留後段贏崖因功升任鎮海軍使,清海軍理所由孤山鎮遷往鄆州,段贏崖與掌書記陳仍共常駐鄆州理事。
節度隨身(隨軍)、清海軍孤山鎮城局使李茂升任節度押衙、清海軍副使兼孤山鎮鎮扼使,清海軍糧料院使文書丞改任淄青節度隨軍兼孤山鎮行軍司馬,曹州州軍十將李英曇升任清海軍都虞侯,淄青節度使府孔目官肖成禮兼任清海軍軍料院使。
在此之後,清海軍監軍使周陽升任淄青監軍院監軍使,判官周弘繼任監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