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糾察官

bookmark

一個多月後,小松林刺殺案宣佈告破,受這場案子牽連而被處死的不下千人,有名有姓有官職的也有三百多人。都虞侯嚴紈和李府家廚朱三被當做元兇首惡明正典刑,刺客倪忍雖死依舊難得安寧,屍體被斬首後又遭亂斧剁爲肉醬。

節府押衙、清海軍兵馬副使李茂因爲救護節度使有功,擢升爲節度押衙、內院軍兵馬副使,同樣是兵馬副使,內院軍兵馬副使的含金量卻是遠遠高於清海軍副使。和清海軍兵馬副使一樣,李茂的內院軍兵馬副使也只是帶職,他的本職依舊是節府押衙。

節度押衙統管府內庶務,事無鉅細都有權過問,在淄青一道非節度使心腹親信不能充任,這其中又細分爲帶職押衙和專任押衙。帶職押衙常作爲親近大將的帶官,表示親近之意,實際並不在府中管事,李茂在任孤山鎮鎮扼使時便帶有節度押衙,那時他不要說在府管事,甚至連節度使府的大門都沒進過。

而專任押衙則不同,他們根據分工在府內各管一攤子事。

節度使府究竟有多少位押衙,對李茂而言還是個謎,他能知道的有十六人,其中的十二個是帶職押衙,連他在內的專任押衙共有四人,都押衙薛英雄、李長山和李雅城。都押衙名爲諸押衙統領,實際只有帶頭幹活的權力,諸押衙只聽命於節度使一人。

李茂卸去小松林管事一職,接替高沐充任節度、觀察、支度、營田、押藩等幕府糾察風紀官。糾察軍中風紀的是軍內虞侯,糾察地方官吏的風紀的,在縣有主簿,在州有錄事參軍,在道一級有巡官。朝廷亦定期或不定期地派遣監察御史分巡諸道,淄青的獨立性很強,朝廷御史的威風抖不到淄青官吏頭上。爲此早在李正已執政晚年就創設了糾察風紀官一職,代替監察御史糾察淄青十二州七十二縣官吏風紀並在得到授權的情況下查辦重大惡性案件。

糾察官(糾察風紀官)因爲權責與監察御史相同,因此凡出任此官者例由各府府主奏請頒授御史職,視資歷深淺授侍御史、殿中侍御史或監察御史。

李茂本官是左金吾衛右中侯,正七品下,此番又立有大功,李師古爲其奏請頒授侍御史一職,侍御史爲從六品下,算是對李茂救命之恩的回報。

升了官,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有所提高,但在幕府中糾察官的地位卻並不高,勉強只能與巡官等下佐同座同席,不過地位和權力很多時候並不完全同步,糾察官地位雖低權力卻很重,李茂的前任高沐在軍府排名第五,權勢卻蓋過副使、行軍司馬、都知兵馬使、都押衙等,成爲淄青節度使府實際上的二號人物。

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他兼着糾察官的職位,小松林刺殺事件發生後,都押衙薛英雄,都虞侯嚴紈和內軍兵馬使、副使都有權查問,但李師古卻授權高沐主導案件查辦,其原因除了高沐是他的心腹外,主要是高沐兼着糾察官的職務,地位獨立而超脫。

高沐借查辦小松林刺殺案的機會,大肆清除異己,鞏固自己在節度使府內的二號地位。現在看來他的地位無比鞏固,整個淄青根本找不出第二個人來替代他。

高沐因辦理小松林案有功而升任諸軍巡閱使,躋身淄青軍政核心決策層。此刻再兼糾察官無疑權力太重,他不想給對手以詆譭的藉口,遂主動請辭,同時鄭重地向李師古推舉了李茂。

李茂根底淺,背景清,能力強,又立有救主之功,已經得到李師古的充分信賴和賞識,將來必得重用,高沐這麼做既是賣了李茂一個天大的人情,藉此鞏固二人之間業已形成的秘密聯盟關係,又能避免核心要害職位落入政敵之手,而給自己帶來威脅。可謂一舉兩得。

而對李師古來說,有功不賞自是大忌,李茂捨命救主已經傳的沸沸揚揚,若不重賞將來誰還肯爲他賣命?而且以李茂的資歷、能力既堪出任糾察官,又不至於尾大不掉成爲隱患,以高沐的謹慎,肯鄭重其事地向他舉薦,說明二人之間的關係尚不十分密切,因此也就順勢答應了下來。

李茂一身兼五幕府糾察官,卻無值房,糾察官例由其他幕職兼任,高沐兼任糾察官時,就在判官房辦公,李茂在小松林有值房,軍府卻無存身之地。李師古讓掌書記陳靜生給他收拾幾間屋子出來,陳靜生對高沐借小松林案大肆清除異己十分不滿,對高沐舉薦的李茂態度也很冷淡,他讓人把儲藏雜物的幾間屋子收拾出來,粉刷了一遍,砌道圍牆和書記房隔開後就交給了李茂。陳靜生因才學而入幕府,在幕府中地位超脫,是各派都能接受的人物。

李茂無故被牽連,有苦說不出。李師古聽說陳靜生只給了李茂三間房,呵呵一笑,讓李長山出面把本屬內院軍的一座兩進小院撥給了李茂。李茂這纔有了一個像樣的落腳處。

糾察官署門口不掛牌匾,也沒有其他任何標誌,看上去冷冷清清,李長山專門撥了四名衛士全天十二個時辰輪流駐守,都押衙薛英雄也撥了四名衛士駐門房聽喚。

糾察官非常設職官,而是臨時設置的使職,和其他許多使職一樣,有權招募助手組成幕府行使職責,按照淄青幕府的慣例權責較重的公幕官(所謂公幕官即由節度使等朝廷派遣的使職闢署的幕職,如節度使闢署的節度判官、觀察使闢署的觀察支使等)可以自行闢署僚佐,所聘僚佐俗稱私幕官,雖然不能像公幕官那樣請求朝廷授官,但在幕府系統內也是有數在冊的,等條件成熟一樣可以遷轉,甚至可以轉作公幕官。

糾察官地位雖然不高,權責卻很重,循例可自行闢署幕僚。李茂聘鄭孝章爲掌固,胡南湘爲要籍,青墨和摩岢神通爲驅使官,在淄青的心臟地帶初步搭建起了自己的班底。

官升的太快,李茂的腦子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清晰。上任伊始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用了整整五天時間查閱前幾任留下的案卷,他的目光還不算老賴,卻已能透過重重迷霧尋找到事情的真相。糾察官一職始創於李正已執政晚期,那時淄青的勢力達到頂峰,雄踞十五州之地,擁兵十二萬,戰馬八千匹,爲天下藩鎮之首。

那時長安的朝廷尚未從安史之亂的廢墟上站起來,面對李正已的擴張只能聽之任之,一味姑息,外無敵患,久生內憂,將士荒恬,士氣下滑,官僚隊伍更是弊病叢生,爲了遏制官僚隊伍的嚴重腐敗,李正已仿長安的御史臺設立了糾察官一職。

第722章 伐隴第464章 我來這就是爲了種田第405章 誰說我不貪第552章 弄個郡王乾乾第622章 心情不好你別看第187章 牙軍方第114章 他死或我亡第536章 平定叛亂和大清洗的開端第505章 落水狗,要痛打第663章 代理人起於江南之地第496章 轟上了天第655章 未雨綢繆和突發事件第379章 分家之後我做主第46章 乞丐好瘋狂第183章 詐第719章 鐵壁合圍第270章 奪軍第176章 調虎離山第4章 寶鼎薛家第721章 歷史的長河第15章 誘敵第335章 被困第719章 鐵壁合圍第202章 跨馬閱兵第605章 我無福消受啊第633章 過江龍第169章 好魚不宜亂燉第328章 策反第663章 代理人起於江南之地第63章 李茂就是青墨第125章 分化、擊破第576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66章 功德圓滿第210章 海上遇故人第567章 罵你別生氣第131章 毛太公第700章 不見頭尾的龍第583章 可以做個好夢第261章 說走就走第700章 不見頭尾的龍第691章 要保存火種第388章 有我的就有你的第651章 “換頭術”第258章 風暴前第293章 信不信由你第331章 夜天子第234章 莫擋我路第143章 一對姐妹花第482章 打還是不打第381章 貴妃偷窺我第177章 搶人第542章 何泓之死第364章 天塌下來哥哥替你頂着第138章 以身做釣餌第280章 無題(續)第715章 打打殺殺(續)第179章 請你吃敬酒第520章 煮酒亂侃第362章 長桃花眼的故人第690章 右廂在行動第124章 故事、大棒、金鵝和禁言令第355章 阿熱第13章 爲兄弟兩肋插刀第420章 兩顆糖,一巴掌第149章 鄆州,我來了!第693章 進取的腳步不能停第226章 義子第157章 懷疑你的原因第406章 屁股不疼了第269章 遺詔第9章 富人家的生活你不懂第466章 放金鉤第521章 浮海浪裡行第37章 流民多了也不怕第185章 自投羅網第179章 請你吃敬酒第730章 皇帝該做什麼第477章 第一錠鋼第459章 誰來當老大第215章 折辱第725章 攻堅第243章 跑官記第419章 皆非好人第238章 初會真龍第4章 寶鼎薛家第299章 何去何從第137章 斷指求援第194章 後續的影響第697章 保持距離第273章 褐金吾第497章 孤注一擲了第544章 家奴也有出頭日第169章 好魚不宜亂燉第500章 打他個天翻地覆3第184章 順藤摸瓜第292章 追索真相(續)第393章 砍了他!第588章 天馬騰空終有日第440章 共赴時艱第244章 奏對少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