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鶻汗國是由許多遊牧部落聯盟構成的一個鬆散的聯合體,居於主導地位的回鶻人自身內部也分作許多部落,作爲草原霸主,這些部落佔據着草原上水草最爲豐美的地帶,且無條件享受其他部落的供奉。
除了回鶻人外,草原上還分佈着許許多多的異民族中小部落,這些部落飽受回鶻人的欺壓,非但不能享受豐美的草場,還要無條件地將自己的財富貢獻給回鶻人,回鶻可汗當初答應他們,會保護他們免受吐蕃和唐人的欺凌,並充當公正的仲裁者,調解部族間的糾紛,並在黑白災難降臨時伸出援助之手。
美妙的諾言悅耳動聽,但若不能兌現,就變成了可恥的謊言。
強盛了一百年後,強大的回鶻可汗疲憊了,他深居簡出,把大權交給貪暴、短視的宰相們,仲裁者的墮落徹底葬送了草原上的公平,公平即逝去,信任全無。現在的草原就如長生天初創時的一樣,只有弱肉強食和血腥殺戮,沒有公平,沒有信任,沒有溫暖和明天。
那些曾經是回鶻汗的忠實追隨者們,現在也機靈地變成了投機者,牆頭草。
他們的心裡不再有信仰,甚至沒有了廉恥,他們只認利益和勢力,誰強倒向誰,誰給好處幫着誰。當年大唐強盛時,他們成羣結夥趕去長安朝覲,獻上一份薄薄的土儀,換回一車車厚厚的賞賜,他們只須付出廉價的俯首稱臣,就能換回大唐皇帝實實在在的保護。
他們就像吸附在大唐帝國身體上的水蛭,一口一口地吸吮着大唐的血液,直到大唐血盡見骨,他們見無利可圖,便立即呲牙相向。
寇邊,掠民,助紂爲虐。
大唐衰落,回鶻崛起,回鶻人沒有大唐皇帝的好脾氣,三十萬天狼軍橫掃草原之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牆頭草們稍有不順從,鋒利的馬刀立即奔脖頸劈來。
滾滾人頭落地後,他們的膝蓋軟了,於是轉而向回鶻王庭朝覲、獻媚,獻上肥羊、美女,以換取在回鶻汗的庇護下繼續做奴隸。
後來吐蕃崛起,他們趁勢掙脫回鶻汗的庇護,奔赴吐蕃贊普的懷抱。
吐蕃贊普喜歡好馬,他們就獻上草原最好的馬,吐蕃贊普喜歡美人,他們就搜遍每頂氈帳,選出最美貌,最健康的美人遠赴雪域高原送入贊普的寢殿。
再後來大唐、吐蕃、回鶻都衰落了,三國勢均力敵時,他們左右逢源,挑撥離間,吃了東家吃西家,吃了西家吃北家,誰也不得罪,三面討好處。
眼下卻是他們日子最難過的時候,大唐深陷內部危機,自顧不暇,沒有多餘的血讓他們吸允。回鶻國內政變頻發,戰亂不絕,當政者或鼠目寸光,或貪婪暴虐,對他們這些中小部落橫徵暴斂,敲骨吸髓,令衆人苦不堪言。
這一路聽,一路看,李茂獲益良多。
在復任鴻臚少卿後不久,李茂便交給陳數一項秘密任務,挑揀精幹,向回鶻、吐蕃滲透,重點是回鶻王庭、吐蕃所佔據的河西和唐、回鶻、吐蕃三家交界的陰山以西地區。
第一批五名精幹已隨李茂的使團進入大漠,按照李茂的安排分別潛入大青山附近的五個較大的党項人部落。
這五個人李茂本來是要帶到回鶻王庭去的,沿途的所見所聞讓李茂改變了主意。
回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大,天狼的子孫和大唐的權貴們一樣已經喪失了血性和進取,他們對臣屬部落的控制日漸削弱,其行政的不當和經濟上的橫徵暴斂,使得即便是最忠誠的擁護者也開始離心離德。
橫亙在回鶻心臟和大唐心臟之間的這些部落將來的倒向至關重要,李茂須提前布子。
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
過陰山一千里後,呈現在李茂面前的完全是一個嶄新的世界,風俗自不與大唐相同,也與李茂腦海中儲存的任何有關草原大漠遊牧民族的信息迥異。
回鶻的文明程度遠不及大唐,這一點毋庸置疑,卻遠勝後世的遼、夏、金、元,這個判斷如果產生誤差的話,那就是李茂對後世那幾個少民政權的信息錄入有誤。
李茂這一路上故意慢慢的走,一面是他要深入探索、收集沿途的地理、氣候、民俗,一面也是不想讓回鶻王室那麼快的從混亂中掙扎出來。
可汗的名分一日不定,回鶻的混亂就不會結束,內訌的結果只會耗費國力,這顯然對大唐有利。
回鶻新可汗的最有力人選現在危機四伏,他急切地需要得到大唐的支持,李茂手中的冊封文書便是對他最有利的支持。
他派親密助手宰相庅啜都遠赴千里之外,來迎接李茂的車駕。
李茂向庅啜都提出要去鐵箏峽谷祭拜舊日被室韋人殺害的大唐弔唁使團人員。
庅啜都對李茂的這個要求感到很爲難。舊日長壽天親可汗以骨咄祿毗伽公主爲迎親使,率各族大酋夫人約百人與宰相躞蹀一起遠赴長安迎接鹹安公主來草原完婚,使團在振武軍北邊大青山下遭遇室韋人伏擊,宰相躞蹀在激戰中被殺。
宰相躞蹀遇襲時,大唐邊軍反應遲鈍,接到使團求援後遲遲沒有動作,致使陷入重圍的躞蹀寡不敵衆,血戰三日夜後力竭被殺。
當日唐國皇帝李適因在安史之亂中爲回鶻人所辱,一直對回鶻抱有成見。長壽天親可汗遣使求和親,李適本不預允准,是宰相李泌說服他以大局爲重,聯合回鶻對抗吐蕃,緩解大唐西部邊境壓力。
李適對李泌一向信任,在回鶻人開出向大唐稱臣,絹馬貿易維持一定定額,使團進京限制人數等條件後,這纔不情不願地答應了下來。
時人揣測皇帝並非真心和親,之所以做出妥協主要是宰相李泌的力勸,且所勸之言句句有理,讓他無法推拒。
做這樣的揣測是有根據的,和親雖然答應下來,皇帝的心裡卻並不情願,事事拖延,以至於使團滯留在長安不上不下達半年之久。
那些慣會看上面眼色的邊境大將或者一早就號準了皇帝的脈,室韋人膽敢越境襲擊回鶻求親使團,據說背後就有振武軍的影子,甚至還有傳言說,根本就是邊境將領假扮室韋人襲殺了回鶻宰相躞蹀。
類似的傳言給剛剛和解的唐和回鶻的關係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一年後,長壽天親可汗病逝,大唐北上吊唁使團路過鐵箏峽谷遇襲,包括副使鴻臚少卿孫杲在內的三十八人被一夥自稱室韋馬匪的人虐殺。
此中真相和振武軍被回鶻使團被襲的真相一樣,湮沒於大漠戈壁漫天的黃沙中。
在李茂的一再堅持下,宰相庅啜都只得答應陪同李茂一同前往,路上卻是磨磨蹭蹭,五百里路足足走了五天。
鐵箏峽谷本無名,因使團被圍後,夜晚常有人彈箏明志,因此得名。
這處峽谷偏離主道約二十里,至於使團爲何會誤入此谷遇襲,回鶻人給的解釋是當日大雨磅礴,南北主道被洪水沖毀,使團不得已而改道,又因大雨之後,草原上的路標皆被雨水抹平,使團因此迷失了方向,不慎誤入鐵箏峽谷。
至於說接近回鶻王庭的腹心之地爲何會有大股室韋人流竄行兇,回鶻人的解釋是大漠太大,草原太遼闊,即便是天縱聖明的回鶻可汗也不可能阻止兇頑流竄過來侵害他的盟友。
“事發後,我大可汗遣三萬天狼軍進剿山北室韋部,擒殺了墨隆部首領阿布。”
通譯轉述庅啜都的話,李茂連標點都不信,山北室韋墨隆部首領阿布在使團遇襲前一年因墜馬受傷而死,跟回鶻人的懲罰沒有半分關係。
鐵箏峽谷裡一夜之間崛起三十八處新墳,舊日大唐使團遇害後,回鶻人收集殘肢,拼接成三十八完整的屍骨,統統土葬於鐵箏峽谷中,稱之爲唐冢,派差給附近部落,令其派專人守護,但這樣的待遇沒能持續幾年,因爲回鶻與大唐之間的磕磕絆絆而結束。
三十八座墳就此湮沒於荒草之中。
這次因爲李茂要來,庅啜都連夜派人搶在李茂入谷前把三十八座唐冢給盤了起來。
爲了掩蓋潮溼的新土,回鶻人鏟了一些草皮覆蓋在新盤起的墳堆上,因爲養護不善,草皮半死不活,反倒是欲蓋彌彰。
李茂率使團隆重祭拜了長眠於此的英靈,禮儀之隆重,讓那位在胡地生活了十幾年的嚮導也不覺潸然淚下。
自安史之亂後,大唐對這些長眠於大漠草原上的英靈亡魂就再也沒有顧惜過,對流散在草原上的漢家子民更是不屑一顧,甚至爲了所謂的邦交大局,不止一次出兵協助草原部落圍剿流民建立的堡寨。
唐廷的所作所爲讓流民們對大唐僅存的一點眷戀也蕩然無存。
不說那些流民,便是長眠於谷中的這三十八位被異族侵害的公家人,爲了所謂的大局也沒能落葉爲根,魂歸桑梓,而是悽悽慘慘地長眠於千里之外的風沙地,與枯草、頑石爲伴。
記憶中,在李茂之前,尚無一個大唐朝廷官員來此祭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