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紀譚對着江紫蘇點點頭,很是瞭解地說了一句。
一聽葉紀譚在自己的面前提起葉寒萱,江紫蘇臉色頓時不僵,沒有半點以前的歡喜。
“怎麼了?可是萱兒又任性,惹你生氣了?”
一看江紫蘇的臉色,葉紀譚便板了板臉,眼裡閃過不悅,果然,萱兒任性的脾氣依舊是沒有變。
就萱兒這衝動又倔強的脾氣,若是他讓萱兒與貴人接觸,不得把貴人得罪個遍。
果然,有些事情交給憐兒去辦,更爲妥當。
只是一想到葉寒憐現在只是庶女的身份,葉紀譚又有些着急。
“不是,萱兒很怪,她怎麼會任性惹我生氣呢。”
江紫蘇連忙搖了搖頭,表示自己的女兒最近真的懂事多了:
“侯爺,你可千萬別再誤會萱兒,萱兒是個好孩子。”
“既是如此,你爲何是這副神色?”
葉紀譚並不相信江紫蘇的話,江紫蘇有多寵着葉寒萱,他太清楚了,便是萱兒當真任性犯錯,紫蘇也是絕對不可能告訴他的。
“侯爺,你該多去瞧瞧萱兒,跟萱兒談變心,其實萱兒很是羨慕你跟憐兒相處時的氣氛。”
一說到這話,江紫蘇就心酸得厲害。
萱兒若不是受了她的拖累,又怎麼會羨慕一個庶女呢?
只不過,想到葉寒萱最近的變化,及讓她瘮得慌的眼神,江紫蘇卻覺得,葉紀譚絕對該與葉寒萱多去處處。
“侯爺,你也該知道,這次的事情萱兒受了委屈。萱兒心裡不舒坦,你多開解開解?”
“也罷,你命人備下夕食,今晚本侯留在百草院。”
葉紀譚點點頭,轉身離開。
葉紀譚纔到葉寒萱的春暉院,便看到葉寒萱卻已經似一隻老鼠一般,捧着一碗東西吃得歡:
“餓了?”
看見葉寒萱玉白緋紅的小臉從大碗裡擡起來,如琉璃一般黑溜溜的眸子就那麼俏生生地望着自己,葉紀譚心中一動。
只可惜,葉紀譚的心中動了,葉寒萱的表情也跟着變了。
只見葉寒萱之前還是四月春風一般和煦,但在看到葉紀譚之後,立刻像秋霜一般透着寒氣。
“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什麼事兒,說吧。”
葉寒萱將碗裡的最後一口玉米粥喝了下去,再用手帕抹了抹嘴巴,這才擡起頭正眼看葉紀譚。
葉紀譚果然是個有本事的,在葉老夫人五十大壽上,事情鬧得這麼大。
都小半個月過去了,外頭竟然連一句葉寒憐的壞話都沒有出現。
肯花這個心思、有能力辦到這件事情的人,除了眼前這個葉紀譚,葉寒萱想不到第二個人。
“規矩都學哪兒去了,見到人都不會喊了嗎?”
葉紀譚心中才生起的絲絲親情,在葉寒萱的變臉之下消失得無影無蹤。
葉紀譚吸了一口氣:
“萱兒,你到底是怎麼了,怎麼會變成如此模樣,以前的你,並不是如此的。”
以前的萱兒哪怕再任性,可是在他的面前卻也算是乖巧。
可今天他竟然在萱兒的身上,感覺到了冷漠的存在,這,這,怎地如此?
“以前的葉寒萱已經摔死了,你若想要以前的那個葉寒萱,怕是找不回來了。”
葉寒萱喝了一口茶,盡吃燕窩、鹿茸有什麼用,唯有粗糧才養人啊!
“這叫什麼話!”
一聽葉寒萱說自己摔死了,葉紀譚便一陣心驚肉跳,葉寒萱可是他的親生女兒,也是他養了十四年養大的。
他自然是不希望自己的女兒早夭,比自己走得還早。
因爲葉寒萱這一句話,之前還鎮定自若的葉紀譚心中頓時慌了起來,總覺得有什麼東西在悄悄流走,他怎麼抓都抓不住了。
“人話。”
葉寒萱翻了一個白眼,睨看了葉紀譚一眼。
落下懸崖之下,就算不是她,也是被葉寒憐折磨死重生而來的原主。
但無論是她還是重生而來的原主,都不可能再把葉紀譚當爹看待。
“爲父知道,你對之前的事情怨氣未消,爲父也知道虧待了你,可是爲父已經在彌補了,更何況,憐兒不也得到應有的懲罰了?”
葉紀譚不明所以地看着萱兒,這次他可是爲萱兒討了公道,爲何萱兒反而變得不依不饒起來?
要是以前的話,他只是當着萱兒的面口頭責備憐兒一兩句,萱兒便已經心滿意足了。
“是不是覺得,我跟以前變得很不一樣了?”
一瞧葉紀譚的眼神,葉寒萱就知道葉紀譚在想什麼:
“以前那是我傻,被人欺負了,你不過是動動嘴皮子,葉寒憐一點罪都沒有受到,我卻樂得跟個傻子似的,沒有人願意當一輩子的傻子。”
“你怎麼如此說話。”
葉紀譚發現自己面對葉寒萱的時候,皺眉的時間似乎是越來越多了:
“爲父何曾把你當傻子看待了?”
萱兒是他的女兒,若是他把萱兒當成傻子,他又把自己當成什麼了。
“旁的我也不問,我只問你一件事情。”
葉寒萱喝了一口茶,潤潤嗓子,這才淡淡道:
“聽聞葉寒憐提起,你曾對她說做人必須自強。當年太祖是個拎不清的,縱着庶二爺之子欺負你,最後只是草草幾句寬慰之話,便把你打發了,最後你是怎麼做的?”
“……”
聽到葉寒萱這話,葉紀譚猛的一愣。
這是他對葉寒憐說過的事情,葉紀譚自然記得清楚。
當年,他祖父寵妾滅妻,寵着庶二叔,對庶二叔的子女更是寵愛有佳。
一個庶子之後都敢爬到他的頭上撒野,辱罵於他。
祖父不替他討個公道,回頭,他便挑了個晚時,找了麻袋將其堵下,一陣悶打。
“看來你是想起來了。”
葉寒萱笑了笑:
“你雖然沒有直接教導過我這種事情,可是依你對葉寒憐的教導,我對葉寒憐該當如何?”
“那次的事情怎能與這次的事情相比!”
葉紀譚忍着怒意看着葉寒萱:
“你與憐兒可是親姐妹,該是互相扶持、勉勵互助,不可如此計較。”
所以,兩件事情不能混爲一談,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