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鬆墨

流內銓本在御街同潘樓街相接處的內街上,一走出去便是繁華鬧市,除卻商鋪酒肆,也有不少小販或挑擔或鋪布在街邊叫賣。

郭安南本就心中煩悶,聽著街上的煙火嘈雜聲響,更覺難受。

方纔在流內銓中聽得那等不入流的官員議論,他雖是當著傅令明的面做一副嗤之以鼻的樣子,實際上耿耿於懷。

郭家一個武門世家,他是嫡系長子,跑去學士院中做官,今日已是看到了職事,實在不是什麼拿得出手的,眼見就要報道,屆時左右都是甲次極高的進士,上峰更是狀元出身,對自己這個並非科舉出頭的,又會如何看待?

比之文學一道,便是同僚不說,郭安南也難免自慚形穢。

父親的安排沒有同他細細解釋,只在臨行前匆忙交代過一回,說朝中此時形勢微妙,叫他好生在學士院埋頭讀書抄書,將來再行科考,不要惹事,也不要想著冒頭云云。

郭安南先入爲主,就總覺得這說法莫名其妙。

明明他已經蔭庇得官,前次還說要現在江南西路做官攢資歷,立下幾個大功,將來好行轉官,本是外放、回京、部司、外放這般輪番轉官晉升的路徑,怎麼眨眼之間,就又要重新去科考了?

如此做法,由不得郭安南不多想,覺得這是父親郭保吉對自己失望透頂,已是放棄扶持。

只他又不能去細問,更不能表露自己的心虛,只好老實應下。

傅令明卻不知道身邊這同齡人在想些什麼,他只同郭安南說些京城軼事,又引他說話,看他談吐應對,越看就越覺得此人不行。

他覺得郭安南心不在焉,雙目無神,看著既不精神,也不機敏,談論事情時沒有半點真知灼見也就罷了,畢竟不是進士出身,也只在外做了一年不到的縣官,可與之說話,也毫無志趣可言,實在乏善可陳。

只是再想到其人郭家的背景,郭保吉如此一員大帥,又兼家中並無正經主母,只有一個繼母,妹妹嫁進去就能當家做主,郭安南又是嫡長子,好似又勉強算得上不錯。

世上總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婚姻既看人,更看家世門第,爲著郭保吉同樞密使郭駿,傅令明也願意再多給幾次機會。

他往前走了小半里地,見得邊上不少小攤販擺了一地的書畫,便指著同郭安南道:“京城裡頭,除卻大相國寺外每月萬姓交易時有小書攤子,這潘樓街上也時常有人出來擺坐,有拿家中私藏的,有在外收了來此處做倒賣的,時不時就能淘到一兩樣好東西,聽聞劉翰林就常來此處逛,你那學士院中不少人都喜歡聚集於此,將來若是有意,可以過來看看。”

傅令明做這一番提醒,已經算得上是好心了,畢竟郭安南初來乍到,又不是文士圈子裡的,如若能借用一兩樁由頭同衆人拉近關係,未必不能融入。

他說這話,就是想看看郭安南如何反應,如果這一位曉得借勢而上,倒也不算沒救,可要是連這樣的杆子都不知道順著爬,那也沒甚前途可言了。

傅令明一面說,一面轉頭去觀察郭安南,欲要等他回話。

然則郭安南卻是一下子站在原地,眼睛直直看著路邊一個小販的攤子,半晌沒了聲響。

傅令明循著他的目光望去,卻見得那小販正笑呵呵說話,道:“姑娘倒是好眼力,這兩錠墨乃是我家中傳下來的,聽聞是前朝開國皇帝李附在潛邸時親手所做,當年我有個先祖在他身邊伺候,因功得了賞賜,一直就將此物供奉在家,我原也不想發賣的,只是而今手頭實在緊,不得不拿出來換一二銀錢養家餬口,姑娘若是看上了,我也不同你胡亂開價,二十貫錢,兩塊一併拿了去!”

小販對面的小几子上半坐著一個少女,正低頭彎腰去看地上擺著的兩塊墨錠,她手上隔了一層帕子,正輕輕翻撿查看細節,笑道:“如若單買怎麼算?”

聲音清柔,十分好聽。

小販爲難了一下,勸道:“若是單買卻不合算,這兩枚乃是一對,拆開就不好賣了,拆開我要收十二貫。”

那女子手中捏著兩錠墨,一時也沒有說話,只低頭看著,彷彿有些猶豫。

傅令明一下子就認了出來,這應當是自己方纔在流內銓門口遇到的兩兄妹當中妹妹。

潘樓街上的買賣舊物的小販確實很多,可其中假貨更是不少,多有人拿新物做舊行騙,傅令明對這兄妹二人印象倒是不錯,此時見得妹妹好似要受騙的樣子,很有些不忍,不過他一向不是個多事的人,只皺了皺眉,沒有說話。

然則他不動,邊上的郭安南卻是走了上去,招呼道:“沈姑娘。”

傅令明愣了一下,暗想:這女子不是姓裴嗎?只好也兩步跟了上去。

對面那人正是同裴繼安出門的沈念禾,她聽得人聲,轉過頭來,見來人是郭安南,頓時也十分意外,站起身來,客氣地迴應了一聲,又道:“不想在此處偶遇。”

她看了看郭安南,又看向一旁站著的傅令明。

“這是傅侍郎家的長子。”郭安南隨口將傅令明簡單引薦了一回。

又對傅令明道:“這是沈姑娘。”

沈念禾一下子就記了起來,問道:“原是前科一甲的傅官人,常聽人議論才名。”

她大大方方地行了一禮,話雖然說得雲淡風輕,聽起來卻叫人十分順耳。

傅令明心中暗暗點頭。

郭安南引薦他,只說他是傅侍郎的兒子,這女子叫他,卻稱呼他姓名,又贊他才名。

按道理郭安南自己就是世家子弟,應當最曉得高門之後,最討厭的就是被旁人誇時只誇出身,可輪到他說話的時候,還會如此不討人喜歡。

不過這一番引薦,並未解釋對面女子來歷,也沒說出身,叫傅令明有些疑惑。

他轉過頭,本以爲對方會再做補充,誰料得郭安南已經把他扔到一邊,就看著地上擺著的東西,還同那姓沈的姑娘指著墨錠道:“你要是喜歡,也不差這十貫八貫的,我送予你罷。”

一面說,一面伸手要去掏荷包。

傅令明的眉頭登時就皺了起來。

他也正當年齡,旁人或許看不出來,可郭安南如此殷勤,在同齡同性人冷眼旁觀,又怎可能毫無痕跡——分明是對這女子有意。

這倒是罷了,左右男子三妻四妾也不是什麼大事,只此人眼光如此差,明明那攤販一看就是在售賣假貨,他竟也湊上前去,如果是已經看穿了,只想在女子面前賣好,那便顯得不成氣候,如若是沒有看穿,被個小販騙得團團轉,就更不值得去理會了。

傅令明其實是想多了,郭安南壓根沒去看沈念禾究竟瞧上了什麼,也沒工夫探究那墨錠究竟是真是假,十來貫錢於他而言,當真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順手就掏了,哪裡會管這麼多。

沈念禾只笑了笑,攔道:“實在不必,我只看看罷了。”

可她在此處攔,郭安南卻是不信,那荷包已是掏了出來。

在外頭推推搡搡的,難看得很,沈念禾不願生事,卻更不願受下郭安南的禮,價也不講了,忙丟了一小塊銀子下去,指著其中一枚墨錠,道:“我要這個,煩請主人家幫著包起來。”

她見郭安南猶不肯放棄,忙又指著自己說不要的另一錠墨低聲解釋道:“那錠不是前朝墨,只是做舊的,墨質也尋常,我實在沒看上,郭家大哥如若想要買墨,不妨去邊上的寶墨閣看看。”

沈念禾聲音壓得低,奈何郭安南當即詫異問道:“你既然看出這不是什麼真古物,還買來作甚?”

他中氣足,一張口,遠的人不說,近的人卻都聽到了,就連邊上的小販同客人都轉過頭來看。

傅令明離得最近,先前已經隱隱約約聽得沈念禾說話,本還覺得十分好笑,可越品其中意思越是驚訝。

他上前一步,掂起據說是“做舊”的墨仔細看了看,只覺得入手沉甸甸的,墨錠古蹟斑斕,上頭刻有古樸花色,輕輕摩挲外表,平滑冰涼,用指甲刮下一點在指尖試色,也是正經老墨跡,原還以爲是做舊,可此時來看,居然有幾分像是真的。

倒是邊上沈姑娘選的那一塊,通體墨黑,在陽光下居然還發著亮,被磨得十分光滑,上頭雖然刻了紋路,可那紋路簡單粗糙,倒像是作假的一般。

只是再轉頭去看那小販,對方一副驚疑不定的樣子,手中捏著沈念禾說想要的那一錠墨,猶豫了一下,竟是好像有些拿不定主意,不過最後還是咬一下牙,拿細布包了起來,遞給沈念禾,又勸道:“姑娘說笑了,兩塊都是真真的,既是買了一,不如把二也一起帶走吧。”

再對郭安南賠小心道:“官人還請莫要誣陷好人,這都是小的家中真物,哪裡有假了?官人若是喜歡,這一塊一併拿去,只給八貫錢便是。”

沈念禾只笑了笑,問道:“當真是李附親手做的墨錠,你肯兩錠二十貫賣我?”

那小販一時啞然,半晌才強辯道:“實在我家中拮据,並未騙人。”

口中說著,已是急出了一身的冷汗。

古玩街上自有規矩,沈念禾也不去戳穿他,只問道:“你家中可有其餘文房之物,若有家傳的,一併取出來,我也選一選。”

她來時路上就聽說裴家在京中又不少舊識,其餘退避三舍的倒是可以不用去理,可那等授業恩師,卻不能視若罔聞,十二貫能收一錠古墨,簡直算是白撿,如果有幸遇得好的,能湊成一對,剛好作禮。

那小販卻不想來了個冤大頭,忙從後頭筐子裡取了一小木盒子出來,那盒子不過巴掌大,一看就是老舊之物,破破爛爛的,裡頭裝了慢慢一盒墨錠,顯然他方纔所說“家傳兩錠李附親手所做古墨”,不過話術而已。

沈念禾挑挑揀揀,一盒二三十錠墨裡頭只選了三塊出來,叫那小販一起包了。

郭安南搶著又要付帳。

沈念禾倒沒有同他搶,等那小販將墨錠包起來,她就接了過來,遞給郭安南道:“上回同東娘一同出行,路上說起墨硯之事,她說極喜歡鬆墨,尤其愛老鬆墨,正好今次在此處遇得合適的,我本想自己買了來作禮,誰知郭家大哥果然心疼妹妹,既如此,只好煩請你親自送得回去了。”

因怕郭安南看不出來,她還特地打開外頭的細布,指著當中幾塊墨錠道:“這幾錠倒當真是前朝東西,兩三百年不好說,百來年卻是有了。”

又點了點墨錠右下角的地方,指著上頭的梅花印記道:“這是梅花堂出來的東西,只供自用,不對外買賣,雖不是什麼制墨大家所爲,更不是李附手作,可其中用料上佳,質地粘稠滑膩,半點不滯紙,色放百年如新,墨表也不沾灰土,其餘墨坊不知仿了多少次,也只得其表,不得其裡。”

再補道:“尤其這墨添井水磨開了,得一股松香味,滴入溪流水磨開了,又得一股竹香味,十分易辨。”

這說法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沈念禾話已出口,不但郭安南一臉的驚疑,便是後頭小販也很是驚訝,忍不住道:“姑娘這說法,我倒也是頭一回聽說……”

左右許多攤子同路人都聽得入了神,雖然礙於此處站了兩個身著官服的,不敢圍上來,卻是個個都望了過來。

那小販忍不住道:“這話是真是假?不若在此處試一試?”

沈念禾不置可否,郭安南也好奇得很,卻是點了點頭,一時早有人飛奔去不遠處的水井處接了水來,更有人去賣茶葉的莊子裡討了溪流水來。

兩鉢水平平排開,紙筆都是現成的,有看熱鬧的獻上兩枚“古硯”,小販用墨錠小心分別磨了一點墨,拿十文錢一杆的劣質狼毫筆拿水一溼,沾上墨汁,提筆在兩張紙上各自寫了幾個字。

那字寫得並不慢,原本喧鬧熙攘的潘樓街上,隨著那小販一筆一劃,卻慢慢變得安靜無比,衆人俱是不由自主地盯著他的手,又盯著他的鼻子,想要等一個結果。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311章 如鯁在喉第48章 差了10萬8000裡第168章 晚啦第322章 進門第162章 兄妹與姐弟第251章 怎麼回事第321章 名單第118章 交代請假條第228章 隻1張臉好看第363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292章 相交第149章 搶差請假條第211章 君子第204章 徵召第91章 偷印第262章 對比第381章 龍石第380章 接連第366章 奇怪第180章 3腳貓把戲第180章 3腳貓把戲第341章 陳2娘第86章 瞪得好凶第375章 奇怪第277章 瑞獸第296章 分派第15章 得訊請假條第172章 管人第3章 持的鍍金第191章 木簪第203章 鬧事第132章 辭行第302章 生與逝第28章 從裡到外大好人第257章 落定第80章 含笑第264章 鬆墨第101章 兵分2路第38章 哪裡手抖了第373章 小公子第376章 疥癬第65章 披風第215章 治病請假條第243章 南轅北轍第121章 攢嫁妝第323章 相識第196章 落成第9章 為禍第42章 遝來第276章 銷贓第52章 吃還是做第337章 2廂第293章 拾人牙慧第277章 瑞獸第356章 後悔第330章 清醒第376章 疥癬第137章 做哥哥做上癮第147章 破罐子破摔第168章 晚啦第181章 缺錢第141章 傻乎乎的第58章 沈婆賣瓜第355章 有事相求第318章 嘗試第114章 合情合理第254章 執意第290章 不喜歡第151章 運籌帷幄鄭嬸娘第2章 人中洗澡蟹第347章 酸木瓜第24章 3哥太老實了第47章 躲1時躲不了1世第14章 發問請假條第155章 意下如何第115章 不自信第299章 差遣第353章 我以為不妥第262章 對比第272章 上門第316章 對不住幾句閑話第246章 見不得第368章 意外第190章 關窗第313章 蒸過頭了第373章 小公子第273章 來歷第34章 各得所需第259章 相讓第253章 商議第339章 借力第134章 權衡第57章 出行第6章 癡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