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都交給了大哥。”這般說着,他疑惑地道:“怎麼問這個?”
“沒什麼,妾身隨口問問罷了。”在嫣然笑意的背後,是重重心事,李淵對李世民果然是起了戒心,之前是薄施恩賞,這會兒則是偏向太子,擴充太子的實力。
尹、張二人……太子真是下了一步好棋!
李世民未曾多想,在叮囑韞儀好生歇息養胎之後,便去來儀殿看望同樣身懷六甲的長孫氏。
在他離去後,韞儀一直默然坐在椅中,不知在想些什麼,吉祥悶得難受,想要說些什麼,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如此不知過了多久,如意帶着一個年約四旬,塗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婦人,想必就是杏花樓的嬤嬤。
“公主,人帶來了。”說着,如意朝旁邊的婦人低喝道:“還不趕緊見過公主?!”
那婦人聽得她喝斥,又慌又忙,手也不知往哪裡擺好,惶恐地道:“見……見過公主。”
“免禮。”在示意如意退到一邊後,韞儀對那婦人道:“你擡起頭來。”
婦人忐忑不安地擡起頭,雖然脂粉並不能掩住她因爲年輕時,夜夜陪客人喝酒尋歡而長出來的皺紋,但五官還算精緻,年輕時候,應該是一個標緻的美人。
韞儀溫言道:“你叫什麼名字?”
婦人低聲道:“我……我叫杏娘。”
“杏娘……”韞儀喃喃重複了一句,道:“這杏花樓就是你開的?”
杏娘點頭道:“是,奴家在煙花之地混跡了半輩子,臨老也不知能去哪裡,就用攢下的銀子,頂下了一家轉手的青樓,改名杏花樓。”
韞儀微一點頭,道:“你可記得尹銘煙,張浣繡這兩個名字?”
杏娘臉色一白,連忙垂低了頭,慌亂地道:“奴家……奴家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兩個名字,不知她們是什麼人。”
“不知?”韞儀涼聲道:“可你樓裡的姑娘卻不是這麼說的,她們說,你十年前,買了兩個長相標緻的小姑娘,一個姓尹,一個姓張,你對她們極好,請專門的師傅來教她們琴棋書畫,還給她們取了銘煙與浣繡這兩個名字。”
杏娘臉色越發難看,結結巴巴地道:“奴家……奴家確實不知道這回事,定是……定是公主聽錯了。”
吉祥冷聲道:“一兩個字尚有可能聽錯,這麼長的一段話,豈有聽錯之理,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招了的好,免受皮肉之苦!”
一聽這話,杏娘頓時嚇壞了,連忙跪下道:“不要,公主不要啊,奴傢什麼都不知道。”
韞儀肅聲道:“杏娘,只要你如實說出尹張二人之事,我必不會爲難你,否則……不止你要受皮肉之苦,杏花樓……你辛苦了半輩子的心血也會毀於一旦。”
杏娘苦苦哀求道:“不要!奴家只是混口餓吃,求公主放過奴家吧。”
“是否放過你,不在於我,而在於你自己。”不等杏娘言語,她又道:“我給你一盞茶的時間,你慢慢想清楚。”說罷,韞儀讓吉祥沏了一盞薄荷茶,慢慢飲着,任由杏娘惶恐不安地跪在那裡。
待得將一盞薄荷茶喝盡之後,韞儀擡起眼皮,涼聲道:“如何,想好了嗎?”
杏娘飛快看了她一眼,旋即低了頭,咬牙道:“奴家……真的什麼都不知道。”
“好。”韞儀徐徐吐出這個字,旋即對如意道:“去告訴殿下,讓他即刻下令封了杏花樓,裡面的人一個不漏地抓回來,慢慢的審,我就不信審不出什麼來。”
如意一怔,旋即已明白這是嚇唬杏娘之語,當即道:“是,奴婢這就去稟告殿下。”說着,她對跪在地上的杏娘道:“你可想好,這一封,不論結果如何,杏花樓都別想再開了。”
杏娘一邊死死拉着如意的袖子,一邊不停地求韞儀開恩,然不論她怎麼哀求,後者都無動於衷,之後再叫吉祥去傳話。
萬般無奈之下,杏娘只得道:“奴家……奴家說!”
韞儀示意吉祥停下腳步,冷言道:“那就好好的說,莫有半句謊言或者遺漏,我剛纔的話,依舊算數。”
杏娘怯怯地點頭,“十年前,有販子帶了一羣女娃給奴家挑選,雖然一個個都髒兮兮的,但奴家一眼就相中了她們兩個,花錢買下了她們,然後就好吃好喝養在閨閣之中,還請來各家師傅悉心教授,毫不誇張的說一句,跟那些個大家閨秀沒兩樣。她們也算爭氣,小到品茶煮酒,大到棋琴書畫,無一不精,無一不曉;奴家原想着等她們十六歲的時候,一起露臉接客,哪知道……”
韞儀接過吉祥重新倒滿的薄荷茶,徐聲道:“哪知道什麼,說下去。”
杏娘瞅了她一眼,低聲道:“哪知道就在去年之時,突然來了一位貴公子,不知怎麼的就知道了銘煙與浣繡,張口就要見她們二人;奴家不敢得罪,便安排着見了,那位貴公子看過後,當即就說要爲銘煙她們二人贖身,奴家自是不肯,結果他說願一人出三千貫。”
“三千貫?”如意驚呼道:“那兩個人豈非六千貫?”
“不錯,就是六千貫,奴家想着,她們二人就算接客,往後賺的,差不多也就這個數,再加上那位貴公子看着來歷不凡,要是拒絕了,不知會有什麼禍事,所以奴家答應將銘煙二人交給他。”
見她止住了話語,吉祥追問道:“後來呢?”
“後來奴家就再沒有見過銘煙二人,有人問起,也只說是有人替她們贖了身,去享榮華富貴了。”
韞儀朝如意看了一眼,後者會意地自袖中取出兩張紙,正是尹氏與張氏的畫像,她將之遞給杏娘,“你仔細看清楚,可是這兩人?”
杏娘纔看了一眼,便道:“不錯,就是她們。”
韞儀睨了她,涼聲道:“你確定沒有認錯?”
杏娘很肯定地道:“奴家養了她們整整十年,別說是現在的樣子,就算化成灰也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