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是對不起韞儀良多,甚至再讓韞儀因他而死,就算死後下了地獄,他的心也難以安寧。
“劉某明白,骨肉相殘,乃是古今大惡,殿下不願擔此惡名,但眼下是他們加害殿下在先,殿下只是爲了自保,天下人都會理解;再說,只是兵刃相向罷了,並不見得就要殺了他們,殿下若當真不忍,事成之後,將他們囚禁起來就是了。”
“我明白,我……”李世民臉色連番變化,停頓片刻之後,他重重一拳捶在花梨木桌案上,盯着太極宮的方向,咬牙道:“好!一切依先生所言!”
在這生死存亡時刻,他終於下定決心,用盡所有手段,去保護自己身邊的人,亦去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
正如李淵他們忌憚的那樣,大唐是他打下來的,這片大地上有他踏過的腳印,有他灑下的血,他纔是最應該承繼大唐天下的那個人!
見李世民下定決心,劉弘基的心落了一大半,他最擔心的,就是李世民難以逾越心中的那個坎,錯失大好良機。
當他們在秦王府中密謀之時,李建成再次送上了一份厚禮,一份足以徹底壓斷李淵對李世民僅存的那點父子之情的厚禮。
七月二十五日,太史令傅奕求見李淵,後者正因夏候端二人一事在氣頭上,不願見,但傅弈一直候在殿外不肯退去,甚至說有關乎大唐江山的要事,一定要見李淵。
見他說得這般嚴重,李淵終是見了他,不等傅弈行禮,便冷聲道:“說,究竟什麼事?”夏候端二人已經被押入掖庭之中嚴加看管。
“啓稟陛下,臣昨夜夜觀星象,發現太白金星從東南方劃過,往西北方落去,據臣多年觀星所知,此星相是預示……預示……”
李淵不耐煩地道:“預示什麼,快說!”
傅奕嚥了口唾沫,小聲道:“太白見秦分,此乃預示秦王當有天下!”
聽到他的話,李淵眼眸頓時眯了起來,呵呵……看來他這個好兒子,還當真對這大唐天下惦記得緊,連上天也預警了!
在打發傅奕離去後,李淵思忖片刻,道:“高陽,立刻傳秦王覲見,不得耽擱!”
“奴才這就去。”做爲李淵的貼身內監,高陽知道,一場腥風血雪已經開始了,很快,就會將捲入其中的人撕扯的粉身碎骨。
秦王府中,李世民與劉弘基還有被隨後喚來的長孫無忌等人緊張的商議被初一的叩門聲所打斷,“殿下,高公公來了。”
李世民眸光一沉,吶吶道:“來得真快!”
“高公公此來,必是傳殿下入宮,殿下只管去,後面的事情交給劉某處理,若是日落之前,殿下還不出來,劉某與長孫大人就會照之前商議的,調集所有可調之兵,包括巡防營,強攻入太極宮,大多士兵都在城外,一時之間,不論是陛下還是太子都來不及調動,我們應該有很大的勝算。”
“好,那就一切拜託你們了。”這般說着,李世民大步走了出去,待得見了高陽後,事情果如劉弘基所料的那般,是奉李淵之命,傳李世民即刻入宮覲見。
李世民也不多問什麼,當即隨高陽前往太極宮,在前往太極殿的時候,一名宮女匆匆奔來,不慎與李世民撞在一起,她顧不得肩上的疼痛,慌忙跪下請罪,“奴婢不是故意衝撞秦王殿下的,請殿下恕罪!”
高陽斥道:“你是哪一宮的丫頭,行事如此毛燥,幸好秦王沒有大礙,否則你死上一千次一萬次也賠不起。”
“奴婢……奴婢……”宮女彷彿被嚇壞了,連話也不知怎麼說,只是不停磕頭,高陽待要再斥,李世民已是道:“我沒什麼事,別爲難他了,快走吧,以免父皇久等。”
被他這麼一說,高陽也想起來李淵還等着,連連點頭,瞪了宮女一眼道:“往後仔細一些。”
在宮女連連應聲中,高陽快步離去,李世民隨之跟上,不過他比高陽落後了一步,趁着高陽不注意之時,他伸開從剛纔起,就一直緊緊握着的右手掌,裡面有一張折起來的紙條,是剛纔那名宮女趁着相撞之時悄悄塞到他手裡的。
在打開紙條後,李世民瞳孔倏然一縮,裡面只寫了八個字,卻比八百個,八千個字還要聳人聽聞——李建成與德妃有染!
他認得這個筆跡,是萬貴妃,只是他不明白,萬貴妃爲何選在這個時候,特意派人來告訴自己這件事,難道對自己此行有助益?
在這樣的疑惑的中,他隨高陽來到太極殿,一進大殿,便看到李建成與李元吉都在,想必也是李淵傳來的。
李世民只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恭聲道:“兒臣參見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待得起身後,他又朝李建成行禮。
李淵居高臨下地盯着面色從容的李世民,“看你的臉色,病應該好的差不多了。”
“多謝父皇關心,兒臣只是小病罷了,歇養了兩日,已經沒有大礙,只是不知,父皇急召兒臣來,有何吩咐?”
李淵盯了他片刻,涼聲道:“傅奕夜觀星象,發現了一個重大的秘密,你可知是什麼?”
李世民沒想到,李淵一開口,並非興師問罪,而是談及星象,不過他並不敢有所放鬆,小心翼翼地道:“兒臣愚笨,不知傅奕發現了什麼秘密。”
“這個秘密與你有關,世民你應該知道的。”說話之時,李淵的目光一直落在李世民臉上,試圖從他臉上尋到一絲慌亂或者恐慌;可惜他失望了,李世民始終沉穩從容,至少表面看來如此。
“兒臣確實不知,還望父皇明示。”事實上,李世民的心跳得極其激烈,但他明白,越是慌張害怕,越是不能表露出來,故而一直強裝鎮定。
“傅奕說太白金星劃過天空,推斷出,天下將歸你所有,世民,你當真是這麼想的嗎?”
一聽這話,李世民連忙跪下,“兒臣冤枉,兒臣絕無此念,請父皇明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