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再下雲南(三)

到了天津第三天,李漁戲班租了一個露天場地開臺表演,還沒演一半就有來收“孝敬費”的了。他們的這場演出仁義班的人只有冰兒、雪兒和青兒三人來觀看。冰兒是想在這裡聽聽坊間的百姓怎麼議論朝廷撤藩的,還有這裡的知府老爺有什麼重大政績和突出人才、民間冤情的。

“嗨嗨嗨,你們是哪兒來的草臺班子,怎麼不懂規矩?嘛?鯉魚戲班?好傢伙,夠嚇人啊,還鯉魚,不是草魚、鮎魚黃花魚啊?不管什麼魚都得交孝敬費知道嗎?嘛?沒錢?沒錢就敢開鑼?誰是班主?”

李漁班主剛想上前搭話,冰兒就攔在了他的身前。這老頭也是六十來歲的人了,能跟地痞無賴抗衡嗎?

“這位兄臺,在下便是班主。聽說兄臺是來收孝敬費的,不知孝敬哪位?好像大清例律的條款裡沒有這一項吧?”

“嘿!嘛條款?老子說的話纔是條款……哎呦喂!誰呀,怎麼掐人哪?喲喲喲,是個漂亮姑娘啊,別急別急,大爺我收完孝敬費再和你親熱,啊!”話還沒說完就慘叫了一聲,整個人被青兒舉了起來,掄、掄,掄圓了,飛出去了。場子外面有一棵千年老槐樹,雖然不是太高,可也有兩丈多了,那人直接就上樹了,然後沒影兒了。從樹梢上掉進枝繁葉茂的枝杈間。

好多人都在叫好。被扔出去的那位自然是有同夥的,一看他們大哥給一個姑娘扔出去了就全急眼了,上來就要揪扯青兒。冰兒的發動了毛毛蟲攻勢,這幾位,就開始撕扯自己的衣服,渾身亂抓起來,醜態畢露,這個場景比看戲還熱鬧。邊抓還邊叫喚:“嘛!我怎麼滿身都是蟲子在爬,癢癢死了!”

李漁班主很納悶,原以爲今天的戲砸鍋了,結果收孝敬費的也不用孝敬了,這幾個人到底怎麼了?

冰兒在李漁班主耳朵底下說:“沒事,跟他們開個玩笑,讓您的演員該怎麼演還怎麼演?”

李漁班主就明白是仁義額駙弄的了,對呆愣在臺上的演員高聲喊道:“接着唱、接着唱!”

掉樹裡的那位好半天才從樹棵裡爬出來,頭上的辮子也成了毛毛蟲,身上的衣服被掛得都能做拖布了,一條一縷的。臉上、胳膊上都是傷。他知道,遇上比自己硬氣的了。腳底抹油,溜吧。

李漁戲班的經濟損失降到了最低,李老頭千恩萬謝,非要請冰兒三人吃飯。冰兒說:“不必了不必了,您這個班子有二三十號人呢,別浪費錢財了。也不知道這幾位是什麼來頭,見面就要錢。怎麼好意思張口?”

“您是不知道這些人,那臉皮不是人皮做的,根本就沒有不好意思的想法,敲詐勒索當本事。”

冰兒把這個情況寫成密信讓雲兒給搬運回去交給了皇上。皇上派官員到天津衛的巡撫衙門把巡撫大人給好頓訓斥,並勒令他在十天之內整頓好治安,不許地痞無賴盤剝民間藝人,如有違反,就拿巡撫大人頭上的紅頂子交換。可把巡撫大人嚇壞了,來傳皇上口諭的是皇上身邊的貼身侍衛魏東亭。誰不知道魏東亭是智擒鰲拜的布庫少年之一?那功勞,大着呢,以後的官位也會扶搖直上的。沒用十天就把天津衛的治安整頓好了,到李漁戲班來鬧事的三位直接抓進大牢。

巡撫大人很奇怪,雖然天津衛離京師不遠,可是讓皇上直接下口諭的時候還是第一次。這裡準有微服私訪的官員,可不能掉以輕心。

天津也是海邊城市,這裡的海貨還是比京師便宜許多的。但是冰兒雪兒都是佛門弟子不能買活魚,買活魚等同殺生。他們發現這裡的很多海魚店都把打上來的海魚分類挑選好了用鹽稍稍滷一遍,這樣就會減緩腐爛的速度,也有曬成魚乾的、做成魚醬的。這些魚不是冰兒等人打撈的,鹽滷的時候就已經死了,死了也是很新鮮。就買了一些,讓小額娘給隔空搬運回去,在太后大酒樓做成菜餚。福晉的手裡有好多好多做魚的配方,嘗試着做了幾種海魚菜餚,一下子就被客人接受了。海魚和江魚的味道完全不同,海水魚類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雖然天津離京師只有二百四十里,那個時候交通不便,用快馬往京師運送海魚也得兩天,兩天時間在冬天還可以,夏天卻是要臭的。所以京師的達官貴人也不常吃到海魚,那個時候的人也不大認海魚。可是雲兒隔空搬運分分秒秒就解決了,別說二百四十里,就是兩千四百里、兩萬四千裡也是一瞬間的事。可以食用的海魚種類很多,比方說黃魚、黃花魚、多寶魚、左口魚、海鱸魚、加吉魚、梭魚、金線魚等,還有烏賊魚、八帶魚、蝦類、海帶等等。海魚的做法很多,可以清蒸、紅燒、清燉、乾燒、醬汁等,住在海邊的人是吃不慣江魚和湖魚的。

雲兒給雪兒的回覆是要大量海魚,於是冰兒、雪兒和青兒以及冰兒的全部人馬都在白天大量收購剛剛鹽滷的海魚,然後半夜讓雲兒搬運回府。府上的冰窖特別大,不但可以儲存大量的冷飲,還有地方儲存海魚。不但供應太后大酒樓的廚房,也臨時開了一家魚店。京城百姓特別歡迎鹽滷的海魚,因爲大清的鹽類很緊張,鹽滷的海魚本身就帶鹽,做菜的時候把鹽都省了。

恰好太皇太后來府上“串門”,她已經習慣來瑞王府了,現在來到這裡不是爲了監視王爺,是爲了解饞。福晉已經試做了上百道的佳餚,太皇太后也成了美食家,隔幾天就來一趟。好在是她再也不敢對瑞王府的貨物有絲毫的覬覦之心,也不敢指手畫腳。試探了幾次王爺福晉到底知道不知道甘霖大師給她放的影像,福晉看她真是害怕了,索性就明白地告訴她他們已經看了。太皇太后老人家覺得很尷尬,以後

再也不敢提那檔子事兒了,多丟人?但是太皇太后會採取其他的辦法不讓福晉把她的事兒說出去,就採取了懷柔政策,明明是比王爺只大了一兩歲,非要以母妃的身份出現,不是給獎賞就是給身份。到現在爲止,王爺已經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身份了。還命令王爺平時也要穿繡龍的衣服,因爲太上皇本身就是皇上,還是皇上的父輩,必須穿龍袍。王爺就以幹活的時候穿龍袍不方便。他對自己憑空就多了一個年輕的老媽,有事沒事就來指導一番真是很無語。

吃了九千歲府上的清蒸、油炸黃花魚,覺得味道比御膳房做的好吃多了,各種做法的菜餚也挨個品嚐,住了半個月胖着回去了。回去也不空手,還要給皇上孫子帶回去一些。

還不錯,雖然是對瑞王府一肚子困惑也不敢多問一句。就帶個嘴巴來吃香喝辣,怎麼叫享福呢?其中一個內容就是吃好的,嚐遍中華飲食!陳夫人的小吃、雲兒的西點也是吃不夠。每天換着樣兒吃,都不想回宮了。

在餐桌上,太皇太后看到了一盤小點心,做得很小巧別緻。拈了一塊放在嘴裡,入口即化。又鬆軟、又香甜。

太皇太后不住地點頭:“嗯、嗯,好吃好吃。這個又是我雲兒的手筆吧?”

福晉笑着說:“這是您雲兒的兒子焙世子的手筆。”

“你說什麼?貝貝?這是貝貝做的?快點過來大孫子,我貝貝成了神仙了!皇祖母得了你的濟了啊,要賞、一定要賞!賞什麼呢?皇祖母好好想想啊。這事兒得和皇上商量商量。”

第二天就由皇上親自宣讀聖旨了:“封焙世子爲和碩焙親王。在親王府邸大牆外建“美食一條街”,專門經營各式小吃。”

康熙皇帝是個很有主意的人,不是誰提建議都能得到批准的。是王爺跟他說過,陳夫人自從王爺三人從異域回來,就開始試做各種小吃,只是教會了福晉房裡的陪奉董嬤嬤的兒子十幾種,後來陸續教給焙世子做各式小點心。皇上就記住了,還特地來府上品嚐焙世子烤的小點心,激賞!正想着怎麼鼓勵鼓勵這位堂弟,機會就來了。他哪裡知道這是他皇祖母要封住瑞王府的人那些張嘴。再給他們一個王爵!

太皇太后知道雪兒和冰兒兩口又離開京師了,目的是把外省的土特產買回來,同時把外放的官員情況報告給皇上。這件事把老太太給感動夠嗆,大清朝的固倫公主和額駙再次風餐露宿爲皇上賣命!所以經常來府上就是對九千歲兼太上皇的看顧和榮寵。其實王爺對皇上給自己的各種所謂的爵位根本就沒當回事,一個人再能吃,一天兩斤米足夠了,再穿也是春兩套、秋兩套、冬兩套,還貪多少?如果不是爲了師父給的使命,每年的一萬兩也就可以了。

冰兒和雪兒在天津逗留的時間比較長,買來的海魚把空着的冰窖都裝滿了才繼續往前走。李漁戲班也在冰兒的羽翼之下天天開鑼表演,當然收入也會增加,李漁班主對冰兒已經是五體投地的佩服了。

瑞王府、煊王府的衆位,不管是哪個位份上的,就沒有閒着的,女人們承擔訂貨的加工任務,侍衛、親兵、小廝和太監等男性一部分投入經商事宜,一部分跟着王爺在暖棚、園子和莊子裡忙碌。現在又有了焙親王的爵位,但是王爺堅決拒絕給貝貝配親兵、侍衛、太監、宮女什麼的,他都已經管不過來了。給了俸祿就行了。

因爲王爺是名義上的太上皇,還有先皇的那些密詔。王爺可以隨時坐到龍椅上,太皇太后格外敬重王爺,什麼亂都不敢搗,就是哄着捧着。

太皇太后親眼見府上的一千多號人從九千歲開始到粗使的丫鬟婆子都不閒着。原來還以爲不過是說說而已或者是有那麼個願望,可是她走到哪裡都是一派繁忙。之前去過府上的園子,現在再去就不是那個景緻了。粗大的圓形柱子竟然是種活的花草組成的,還有煊王府的大片玫瑰、茉莉、牡丹和鬱金香,讓太皇太后老人家都看傻了!還有那些花樹,春夏之交落英繽紛,府上的丫鬟婆子們一大早就爬起來到園子裡撿落花,做成玫瑰露、玫瑰醬和玫瑰胭脂、玫瑰花茶,還有茉莉花能把茶葉薰得更加清香。雲兒從異域帶來的凌先生太后也見過了,不但懂得怎樣看護孩子,把孩子給餵養得身體健康、頭腦聰明,還會做各種強身健體的花草茶、還會接生、會看婦女病!

就是福晉和雲兒也是每天從早忙到晚。雲兒從異域不知道帶回來多少的技藝,回來十年了還在陸續教給教習嬤嬤。她自己每天畫畫,訂購雲兒畫作的人已經排到三年以後了。

最讓太皇太后佩服的是煊兒的五個女人就沒有明爭暗鬥的,除了撫養自己的孩子,就是做手工活兒,比宮裡那些皇后、妃子們過得還愜意。太皇太后來到府上就住在逍遙殿,這裡成了皇上和太皇太后的行宮,來了什麼都不用說就安排在這裡住下。老太太自己帶來一班服侍的人,府上根本就不派人,這樣老太太還放心。

太皇太后到雲兒的飛雲樓來過一次,樓下大廳裡的那些貨物早就用完了,木箱裡的錦緞布頭也搬走了。先前的眼線太監給太皇太后送的密信說側福晉的樓下大廳裡有好多木箱可能是裝武器的,結果人家是裝了買來的布頭給府上的丫鬟婆子做手工用的。真是十里地沒準信兒!同時她也佩服王爺和雲兒會過日子。這些錦緞做香囊再好不過,省得把成用的大塊錦緞裁開了。

喝了半個月的玫瑰桂圓茶,太皇太后的臉色都紅潤了。心裡說看人家的日子過的多滋潤!誰象宮裡的那些女人勾心鬥角的……

府上的大小生意從原來的幾家發展到幾百多家了,直隸、奉天、河南、山東等省,每年都能給國庫送進去幾百萬兩的銀子。遇到荒年和疫情,瑞王府都是賑災的先鋒,把豐年裡買來的糧食、種的地瓜、草藥和給災民的寒衣發給乞丐和災民,給皇上解決了多少後顧之憂啊!就連太后也想到了兒子爲什麼要把龍椅交給瑞王爺,這樣的人要是登基坐殿,肯定是仁君無疑!

第二百二十二章 鑰匙風波一第七百五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八百六十一章 再下雲南(十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聖旨之後(一)第四百五十章 水鄉澤國第五百三十七章 過繼風波二第八十六章 大宗購貨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新樣服裝第六百二十七章 姨媽來訪第二百九十七章 布藝加工第七百七十八章 初到昆明一第四十九章 脈象異常第七百四十三章 新婚之喜第一百六十六章 推心置腹二第一百章 大宗購貨七第四百三十八章 縫紉鐵器二第七十五章 再逛京城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返回王府五第七百五十二章 格格受難第七百七十五章 繼續前行第三百九十四章 有意撮合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綢緞帕子第四百一十八章 竊花大盜第三百一十九章 縫紉鐵器第五百二十七章 玉龍布莊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熏製花茶二第四百零九章 青萍之末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異域支出第五百二十六章 內銷商店第一百三十六章 家用電器第八百五十一章 再下雲南(六)第五百零三章 如意掌櫃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湖賣藝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通州碼頭第四百七十六章 安裝鐵器第七百一十八章 小小山民第二百五十六章 玉龍布莊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曹老爺子第五百二十五章 奶孃之子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進宮授藝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漂亮手袋第八百四十九章 再下雲南(四)第七百九十七章 欺人太甚第八百五十五章 再下雲南(九)第一百七十九章 返回王府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雲兒畫畫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奇禮物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八歲王爺十一第十三章 天國神遊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子重逢第五百二十八章 玉龍紙行第三百九十六章 田亮噴漆第六百零七章 編織兔籠第八百四十六章 再下雲南(三)第一百七十章 強行賣貨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八歲王爺十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晌溫馨第四百二十九章 昌平賣布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那峰相親第五百五十九章 誥命進宮二第六百零三章 菜式繁多第八百五十章 再下雲南(五)第六百四十二章 節外生枝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中生有第四百七十八章 眼線嬤嬤第四百七十章 悠哉彩珠第三百三十二章 異域輪胎第六百四十四章 節外生枝三第六百零一章 福晉看戲第三百七十三章 準備冷飲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宗購貨十九第六百六十五章 八歲王爺十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昌平賣布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服裝模特第三百四十章 那峰心思第六百七十八章 總管小妾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眼線嬤嬤第一百三十二章 純棉布頭第七百七十六章 殺人軟刀第四百二十九章 昌平賣布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絨毛動物第五十五章 雲兒發瘋第一百七十四章 意外事件第五十一章 潤玉格格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納蘭小店一第五百五十章 福晉做事第六百三十九章 草莓熟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異域相冊一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湖賣藝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再次拼布第七百零一章 太后壽誕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縫紉鐵器一第四十六章 遣送回家第一百五十章 狂購海貨第六百零四章 蘑菇栽培第八百五十一章 再下雲南(六)第三百零四章 統領夫人四第七十五章 再逛京城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昌平賣布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嫁妝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