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熔爐是比人還要高的大熔爐,其實,設計的矮小一點也可以,很多冶鐵小作坊的熔爐就很小巧,不過,熔爐越大越厚,所能冶煉的鐵礦石數量越多,產品的質量也越好。

對於產量來說,小熔爐數量多一些也能彌補產量的不足,但在冶煉質量方面,小熔爐遠不如高大的熔爐好用,又高又大的熔爐,可以獲得更高的溫度,而這些是小熔爐所不具備的,所以,冶煉的產品質量自然要次一點。

太過於矮小的熔爐,爐子的厚度肯定不會很大,這樣對於內部的溫度上升自然是不利的,而高大的熔爐,就可以把爐子的壁厚做的更厚實一些,這樣,熱量更加不容易散發,全部都集聚在爐子之中,冶煉的效果自然更好一些。

當然了,要想增加火候,光靠熔爐壁厚的保暖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增加火力,而增加火力的最好辦法,並不是多塞燃料,而是要增加氧氣,也就是所謂的鼓風,把更多的風鼓入熔爐,可以讓熔爐內部的火頭變得更大,內部的爐溫自然也就更高了。

而把空氣更多的鼓入熔爐,最好用的辦法,就是使用風箱這種工具,這種工具在大唐之前的幾千年前就已經有人使用了,算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工具了,對於製作風箱,當地人也是會的,畢竟,原理也太簡單了,當地的鐵匠在修理農具的時候,也是需要風箱加大火力,然後才能把農具燒紅,並進行修理。

據說最早使用於強制鼓風的器具爲扇和吹管,古埃及金匠曾經使用帶陶風嘴的吹管,印加人有時以十餘根銅管同時吹煉。稍後,發明了以獸皮製作的鼓風皮囊,囊的兩端分設風管和由操作者控的活塞進風口。此種簡陋的鼓風器在近代仍然被一些地區採用,進風時,操作者用繩索拽起皮囊,隨後踩下,將風鼓入煉爐內,每爐配備鼓風器四具,兩人相向操作。

風箱是一個既簡單又實用的小發明,形狀是方形的,屬於長方形箱子,箱子的兩端各有一個進氣口,用手將長方形箱子拉出時,空氣從遠端被吸進來,當它被推進時,空氣則從近側被吸進來。在向裡和向外的兩個過程中,空氣被吸進箱內,而在這兩種情況下被壓縮部分的空氣被推進到一側室中,並在那裡通過排氣口被排出去,它不僅能鼓風,也能噴射液體。

自古以來,不但冶煉行業需要使用風箱,就算是普通老百姓的家裡,也有使用風箱的,因爲使用風箱之後,家裡的竈火會燒的更旺,對於做飯是大有裨益的,使用是非常頻繁的。

因爲這裡本身就有風箱,所以,風箱是不需要現做的,直接用舊的就行了,而李安設計的風箱自然更加的先進,不過,越是先進的風箱,製作的時候就越是耗費時間,因爲急着冶煉,所以,他們把鐵匠鋪的風箱給搬了過來。

不管是好風箱,還是普通的風箱,只要能用就好,能用的風箱就是好風箱,爲了增加鼓風的效果,他們幾乎把所有能找到的風箱全部都給拿來了,這樣多個風箱一起鼓風,效果自然會更好。

木炭很快就被點燃了,鐵礦石和助溶劑石灰石也放入了熔爐之中,由於熔爐太高大,所以,在熔爐的旁邊設計了一個帶梯子的高臺,以方便講原材料放入熔爐之中。

因爲木炭的火焰太小,幾名壯漢拉動風箱,頓時,木炭的小火焰一下子就飛起來了,火焰的高度增加了很多倍,爐膛內的溫度也上升了很多倍。

接下來就是比較枯燥的冶煉過程了,不停的拉動風箱,時不時的放入合格的木炭,只要如此維持下去,熔爐內的鐵礦石是一定會被冶煉成鐵水,這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這個冶煉過程所需要的時間肯定比較長,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

而李安也能利用這段時間,對這些姜姓族人進行一些基礎的培訓,並指導他們進行工坊的建設。

工坊的土地平整工作,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因爲凡是高出來的部分,全都是堅硬的石頭,而不是鬆軟的泥土,所以,清理的時候非常的費勁,也正是因爲這裡的石頭太多了,所以,纔沒有在這裡種植莊稼,到處都是石頭,根本就沒法種植莊稼,較爲平整的地方也有不少石頭,也同樣有不少石丘,而這些石丘也是必須要清理的,否則,幹活的人會很容易被絆倒,從而導致受傷情況的發生。

房屋和更多熔爐正在建設之中,這些工作與平整土地是同時進行的,這樣纔不會導致窩工情況的發生,便於快速將所有工作全部做完。

因爲地面的石頭太多了,所以,建設房屋的時候很費勁,在挖地基的時候,要使用鑿子才行,儘管搭建的都是比較簡易的房屋,但爲了房屋的堅固耐用,必要挖地基,將木頭柱子放入地基之中,這樣搭建的房子才足夠的結實,要是全部放在上面,一旦遇到大風天氣,這些房屋很有可能全部被吹跑,對於如何建設堅固耐用的房屋,當地的百姓是很有經驗的,他們瞭解自己所住區域的氣候特點,知道什麼時候會有大風,有多大的風力,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建設,確保建設的房屋不會被大風吹走。

要想快速建設房屋,最好的用料自然就是木料了,採用木料建設的房屋,可以極大的節約建設的時間,畢竟,木料很輕的,原料來源也足夠充足,幾根木柱子立好之後,頂部再用木頭架子搭好,再在頂部鋪設茅草和黏土,基本上就可以得到一座比較簡易的房子了,而若是建造石頭的堅固房子,那就太耗費時間了,一間房子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建造完成。

這些石頭的永久房子,以後是肯定會建設的,但現在急需很多房舍,所以,只能先建木頭的房子,石頭和磚頭等原材料正在準備之中,待準備充足了之後,肯定要建設堅固的房子。

此處最多的資源是石頭和木頭,因爲是山區,漫山遍野都是石頭和樹木,這兩種資源多的不得了,黏土也有不少,至少,是足夠使用的,石灰石只有一座山擁有,但量比較大,當地百姓建造房屋和石頭城的時候,用的就是石頭和石灰石,石頭作爲基礎,而石灰石建工之後可以得到石灰,用石灰粘合石頭,可以讓城牆更加的堅固,建造的房子還能有防蟲的效果。

當然了,石灰石除了能夠用來蓋房子,做冶鐵的助溶劑,同時,還能用來製造水泥,這種材料對於建築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原材料,而當地的另外一種原材料黏土則可以用來燒製磚塊,有了這兩種材料之後,蓋房子就更加的容易了。

當地並沒有這個技術,所有的房子,好一點的是石灰粘合石頭做的,普通的就是木頭製作的,更差的是黏土和乾草壘的房子,這完全是因爲當地的技術比較的落後,並沒有掌握制磚和製造水泥的技術。

磚塊的技術很早就有了,到了大唐時代造就已經非常成熟了,但西部羈縻區並沒有獲得這份技術,而且,似乎也沒有那麼迫切,至於水泥這種產品,完全就是李安帶來的新東西,當地人不掌握這項技術也是很正常的,其實,李安早就將技術公開給很多人了,但凡是得到技術的人,都不太願意將技術傳給別人,在大唐的內地,由於對水泥有迫切的需求量,所以,某個地區要是產量少了,朝廷就會親自將技術送過去,而羈縻區這裡都沒啥大型建設,對水泥幾乎沒有需求,自然也就沒有人關心這個地區是否掌握這項技術了。

當地沒有掌握製造水泥的技術,這個只能是暫時的,因爲很快大唐就要在這裡修建道路了,而修路對水泥資源的需求量是極大的,而水泥的成本又不高,從遠處運水泥到羈縻區,價格起碼要翻好幾倍,實在是非常的不划算,只有在當地採購纔是最合適的,而當地要是沒有水泥工坊,那對於建設道路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了。

在後世的很多城市,全部都有水泥工坊,就沒有一個建設中的城市沒有水泥工坊的,水泥是建設城市所必須的原材料,而且,非常不利於長途運輸,在運輸的過程中也非常容易造成嚴重的污染,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去考慮,都必須要在當地建設水泥工坊。

哪怕當地沒有石灰石礦脈,那也可以將石灰石運輸到當地,然後,就在當地進行水泥的生產,畢竟,運輸石灰石也比運輸水泥要方便,水泥在路上遇到下雨就廢了,而石灰石卻不怕。

李安對於建設這裡的道路已經有想法了,是沿着河流建設的,而如此一來,就必然要建設很多立柱,這些對水泥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必須要把製作水泥的技術全部傳給當地的部落,讓他們掌握這項技術並試着進行生產,待大唐帝國過來修路的時候,可以大量增加產量,將水泥賣給朝廷,這樣真的能夠掙不少錢。

姜姓部落的人口本身就不多,李安都有些擔心他們的人力不夠了,冶鐵工坊,水泥工坊,制磚工坊,這些都需要不少的人力。

而朝廷一旦要在這裡修路,肯定要徵發部分當地的族人,以加快建設道路的進度,這樣,部落的人力就更加的緊張了,到時候,其餘部落的人力肯定也要一起被徵發,而別的部落的地盤上,是否也會有各種礦產資源呢?對於這一點,李安暫時還不是太清楚,或許別的部落的地盤上也會有不少資源吧!

當地河流邊上的沙子都是細膩的河沙,質量非常的不錯,完全符合建築的要求,水泥的原材料石灰石也是充足的,只要石頭更是多的數不清,這樣一來,生產混凝土的所有原材料都齊備了,而且,想要多少產量就能生產多少產量。

鐵礦石的充足保障了鐵的產量,而鐵是製造鋼筋的原材料,有了鋼筋之後,製造立柱路墩的所有材料就都齊備了,建設就可以非常順利的進行下去了。

“這些立柱全都是新砍的樹吧!”

李安看到幾名當地族人在建設房屋,立在坑裡的木柱子,上面還有青色的樹皮,很顯然,這些都是新砍的大樹,或許就是在附近砍的。

“是的,昨夜新砍的樹。”

族人說道。

不止一個立柱,周圍所有的立柱全部都是新鮮的樹幹,應該都是昨夜新砍的樹幹,這也難怪,這裡需要建設很多房屋,對木料的需求量很大,除了去山上砍樹,還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放置立柱的所有凹坑,全部都是當地族人用鑿子鑿出來的,因爲這塊土地的下方全部都是石頭,有的地方裸露的全部都是石頭,而有土壤的地方,土壤的厚度也很薄,最後的土壤也不會超過半米,下面全部都是石頭,而按照李安的估計,就是這很少的一些土壤,也是從別處被風吹過來的,常年累月的積累之後,這裡就形成了幾塊有泥土的綠洲,這些泥土雖然都比較的淺,但生長很多小灌木和雜草還是沒有問題的,雜草的生命力足夠堅強,哪怕很薄的土壤下面全是石頭,這些雜草也能很好的生存下來。

野草在石頭縫裡都能生存,何況有一定厚度的土壤,只要當地風調雨順,時不時的下一陣小雨,這些泥土就不會全部幹掉,上面的野草也就不會幹死,就算表面看着好像乾死了,只需要再來一陣小雨,這些看似乾死的野草就會再次吐出嫩綠。

因爲要建設冶鐵工坊,所以,這裡的所有野草全部被剷除了,以後估計也很難再長出來了,畢竟,有大量人員來回的走動,土壤都被踩死了,就算是野草也無法生存。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天譴流言第一百七十九章 金礦礦洞第五百四十七章 說服狼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力研製第五百二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三百零七章第一千六百零八章第九百四十章 兩難第三百八十四章 楊家姐妹第七百九十章 屍山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第九百一十六章 熊孩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洛水大橋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唐運河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比試第九百四十九章 補償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車頭和車廂第三百九十四章 安祿山進京第一百章 南疆妹子教我吐蕃文第一百四十九章 綏靖政策第五百七十二章 火山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第一千一百九十章第二百六十七章 奸臣的無奈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第七百零三章 鬥獸場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硅膠第九百九十章 出發第一百三十章 吐蕃的承諾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第九百五十章 清理花瓣第三百三十三章 鐵路局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飢餓營銷第三百七十四章 混凝土觀禮臺第三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唐運河第三百一十二章 偷看江採萍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扶弟魔第九百六十七章 跑步機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羅越國第一千零八十章 夫君我要第六百一十二章 三千足矣第十二章 寧將曳尾於塗中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第二百八十章 李禕面君第七百四十九章 有人來訪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孫石匠第二百二十三章 貿易激發財富第八百九十四章 冷水澡第二百三十三章 落魄的管家第二百六十一章 玩牌打屁股第一千六百零五章第九百二十八章 進宮第一千五百零一章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第四百五十二章 給衆使臣洗腦第三百五十章 絞吸式挖泥船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第三百二十二章 皇帝的產業第十二章 寧將曳尾於塗中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第七百七十一章 學堂第二百七十八章 李禕相助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太陽能燒烤爐第七百零九章 鬥獸表演第一千零五章 猞猁第一百四十九章 綏靖政策第五百六十一章 睡過頭了第五百章 生財之路第六百九十章 好可憐第五百九十四章 上等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第九百六十五章 面子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第六十五章 陳玄禮第五百三十七章 龍吸水第一千六百章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美味烤肉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谷山洞第八百三十章 去埃及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第二百九十六章 視察黑藥工坊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第八百六十二章 滿嘴沙土第一千二百零四章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別惹老實人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不是好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空降突襲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第四百一十七章 進軍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