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郭英傑並非戰死在隴右鄯州,然而,作爲郭知運承襲爵位的長子,在隴右又聲名赫赫,在人事紛爭終於告一段落之後,杜士儀便命張興授意郭建,將郭知運昔年老宅改成英靈堂,將郭氏這些年來戰死,或是早年有戰功而後病故的子弟牌位全數供奉其中,擇日舉行祭典。除卻軍中將校士卒之外,也容百姓前往祭奠。
對於這一點,郭建原本是有些不情願的。他數月以來一直在郭家扶助親善自己的勢力,打壓郭英乂那一系,順便就連和郭知運親緣關係較近的,也暗中加以遏制,爲的就是樹立起自己作爲郭氏新核心的地位。杜士儀要將郭知運老宅改成英靈堂,首先郭知運和郭英傑父子便會供奉其中。若是祭典的時候,那些受了他不少磋磨的郭氏子弟在其中鬧出什麼事情來,他必定會顏面掃地。
可是,杜士儀節度隴右,又通過連番人事變動,樹立起了相當的威信來,這種事他不可能拒絕違逆,否則就會被郭家人乃至於隴右百姓的唾沫給噴死。故而無奈之下,他只能照辦。果然,隨着祭堂漸漸完工,郭氏之中果然有某種暗潮涌動的跡象。他一面暗自惱火派人查探,一面又親自到杜士儀面前陳情,可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杜士儀非但沒有授意他繼續整頓,反而說出了另外一句話。
“三日之後,便是宜祭奠的日子,屆時我會親自前往英靈堂的祭堂,拜祭郭大帥和郭將軍,你預備一下吧。”
郭建違拗不得,只得領命而去,他前腳一走,王忠嗣後腳就來了。兩人名爲臨洮軍正副將,但王忠嗣畢竟初來乍到,平日練兵之餘,常常往來鄯州都督府,看似是幫助操練府衛,實則是在陳昇馬傑這兩個鄯州人的幫助下,在臨洮軍中建立自己的班底。儘管這種步驟進行得很慢,但卻穩穩當當,連月以來,憑藉他的威望,陳昇馬傑的引介,他已經能掌握相當一部分臨洮軍的兵馬。
此刻王忠嗣一進鎮羌齋,便直截了當地問道:“據說郭氏英靈堂是大帥授意而建的?我這幾日打探得知,郭氏有幾家人頻頻有信使往來於長安,顯見是和郭英乂有所聯繫,倘若在祭典之上出什麼幺蛾子……”
“郭英傑戰死,朝中撫卹優厚,甚至因此惠及本該獲罪的郭英乂。而我雖然對郭氏那些不肖子弟極其嚴厲,但郭氏之中有才具勇武的,我也從來沒有吝惜過任用,這全都是鄯州軍民人盡皆知的。反倒是郭建急功近利,藉着我賦予他的權力,對族人分化籠絡打壓,無所不用其極,他纔是擔心郭氏中人對他恨之入骨。舉行祭典,是我代表朝廷,對郭家滿門忠勇的褒獎,縱使到時候鬧出借哭靈鬧事的事情來,反而更能夠看出人心向背。不瞞你說,就在昨日,長安那邊剛剛又送了一個消息過來。”
王忠嗣見杜士儀如此說,不禁有些狐疑,可下一刻,他就聽到杜士儀冷笑了一聲。
“郭英乂被調回長安爲郎將,最初一直混跡酒肆買醉,頹廢得醉生夢死,但最近卻突然振作精神,慷慨解囊結交十六衛將卒,你覺得,倘若不是因此而有什麼契機,他會至於如此?”
王忠嗣儘管和郭英乂只見過幾面,最後一次便是見證了此人真正倒臺的那樁案子,但在他眼裡,郭知運無疑等同於那些驕橫的將門子典型。所以,杜士儀既然說郭英傑突然一反常態振作了起來,他就若有所思地說:“郭英傑父兄已死,還有一個次兄卻是不放在他眼裡的,長安也沒什麼親朋故舊,老僕相勸也絕不會聽。既然如此,他這轉機必然是因爲有人許諾,抑或是挑唆,總之確有可疑之處。”
“沒錯,堵不如疏,而若是疏仍然不成,便索性賣個破綻給他。”
杜士儀示意王忠嗣跟着自己來到靠牆地圖處的沙盤旁邊,用手突然在其中一個點上重重一指:“我準備擇日前去赤嶺界碑處巡查。”
“什麼日子?帶兵多少前往?”
杜士儀輕描淡寫地答道:“到時候祭典之日,我會在小範圍內公佈一下,至於隨行,則是在府衛之中抽調半數隨行。”
王忠嗣登時凜然一驚。赤嶺界碑可以說是比石堡城更靠近吐蕃,倘若吐蕃那邊真的因此聞風而動,那轉瞬之間就會遇到大危險!
“忠嗣,吐蕃使臣那囊氏尚青已經從長安折返,大概近日就會抵達蘭州了。”見王忠嗣有些意外,杜士儀又補充道,“而據前去承風戍互市的商人傳來消息,積石山一帶駐紮的吐蕃兵馬,其中有將領對於兩國議和甚爲不滿,認爲應該傾盡全力奪回石堡城,也就是振武軍,所以一直在竭盡全力打探鄯州這邊的消息。”
王忠嗣見杜士儀盯着自己,他登時醒悟了過來:“大帥既如此說,我立時便去準備!”
“有忠嗣你在,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祭典這一日,從一大早開始,英靈堂前就陸陸續續有人趕過來,雖說大多數是軍中人,可尋常鄯州百姓也很不少。當張久這些老卒結伴前來的時候,郭建安排在門口的郭氏子弟頓時心情各異。這些都是當年郭知運最信賴的親衛,可郭知運一去就遭人排擠,郭英乂更是對他們棄若敝屣,之前因此獲罪的那幾個郭氏子弟甚至還膽大囂張到打算去燒人家的房子。即便和他們搭不上關係,但這實在不是一件長臉的事!
因此,當張久三人在那衆多排位前祭拜之後,張久突然痛哭失聲的時候,四周竟是鴉雀無聲一片安靜。
“大帥昔年在世,統轄三軍,上下文武,無不服膺,三軍之中也不知道多少軍官都是大帥親自提拔起來的!可大帥仙去之後,大郎君轉任他地,這鄯州郭氏就再不復大帥在世時的盛況了!嫉賢妒能,驕橫跋扈,大帥幾十年戎馬沙場打下來的聲名,被那些不肖子弟敗壞了多少!”
這種指着和尚罵賊禿的哭訴,讓一衆郭氏子弟當中不少人都怒容滿面,就連今日一早就來了的郭建也同樣面帶尷尬,總覺得自己也給罵進去了。然而,張久如今儘管仍是一介老卒,可卻是能夠自由進出鄯州都督府的,據說就連節度隴右的杜士儀都對其相當禮敬。於是,郭建只能當成沒聽見,心裡卻將這個不通情理的老傢伙罵了個半死。
倚老賣老之輩,怪不得郭英乂容不下!
然而,哭過郭氏不肖之後,張久一擦眼睛,又磕了一個頭,這才繼續說道:“好在大帥在天有靈,知道只靠昔日餘蔭,郭氏只會漸露頹勢。如今郭氏不肖子弟盡皆革退,而有才能昔年卻被冷落擱置的,眼下卻得任用。從臨洮軍正將,到莫門軍副將,到積石軍副將,再加上林林總總的裨將偏將旅帥,不出三五年,郭氏必定又能夠出幾個讓河隴軍民津津樂道的名將!如今杜大帥改大帥昔年老宅爲英靈堂,祭祀郭氏英靈,惟願大帥英靈在上,佑郭氏一門武運昌隆!”
如果說前頭張久那些話是人人慍怒個個暗惱,那麼,他後頭這些話無疑讓每一個人心裡都很舒服。郭建今天帶過來的,都是如今正當任用之輩,張久既是說他們中間能夠出幾個聲震河隴的名將,他們誰不因此暗自得意?至於請郭大帥保佑他們武運昌隆的話,他們更是暗自欣喜這老頭兒實在是太識時務了!
“杜大帥到!”
還不等張久幾個人相互攙扶從地上爬起來,外頭就傳來了如是一個聲音。郭建一時也顧不得這幾個鄯州老卒了,慌忙親自招呼了人出去迎接。等到恭恭敬敬地將杜士儀迎了進來,又眼看着這位新任隴右節度拈香行禮,在場的郭氏諸人大多都覺得臉上有光,尤其是郭建,更以一副是我請了杜大帥前來的表情睨視衆人,志得意滿溢於言表。然而,正當他得意的時候,背後卻突然傳來了一個聲音。
“杜大帥逼得郭三郎黯然離開鄯州湟水,又辣手將我郭氏子弟三人判了徒刑三年,現如今又來拜祭郭大帥,難道不嫌虧心麼?”
杜士儀聞聲轉身,見門口一箇中年人身穿素服,滿臉怨恨,其身後還有幾個人跟着,他便環視了祭堂上衆人一眼,見大多數人都露出了不安甚至慍怒的表情,他就不慌不忙地說道:“郭大帥仙去多年,而郭大郎又在不久之前壯烈捐軀,因而陛下憐惜郭氏一門英烈,這纔將郭三郎調回京升任十六衛郎將,所謂郭三郎黯然離開湟水,莫非你是質疑陛下此非殊恩,而是貶謫?”
那中年人乃是郭知運嫡親堂弟,郭英乂堂叔郭知禮。挾恨而來的他只不過才說了一句話,就被杜士儀抓住瞭如斯把柄,即便再氣急敗壞,也不敢再吭聲了。眼看自己左右有年輕氣盛的子侄禁不得激,他不得不伸手阻攔,這才一字一句地說道:“杜大帥可敢在郭大帥靈前明言,到任這數月以來,厚待了我郭氏子弟?”
“杜大帥如何沒有厚待郭氏子弟!”這一次,郭建連忙站出來表明立場了。他幾乎照單全抄了剛剛張久的那些話,歷數瞭如今正當任用的家族子弟,當郭知禮一時情急,迸出了一句這些都是旁系時,他登時露出了森然怒容,疾言厲色地說道,“九叔好生荒謬!郭大帥昔日也並非宗房嫡支,如今大家一筆寫不出兩個郭字,哪來的什麼嫡系旁系,難不成我等在鄯州軍中奮勇拼殺多年,你居然視我等如外人?”
杜士儀冷眼旁觀,見郭知禮頓時成了千目所視千夫所指,他哪裡不知道,這些往日自恃郭知運和郭英乂之勢的所謂郭家嫡系,本來就不得人心。這是郭氏家務事,他袖手旁觀眼見得郭知禮遭遇了衆多指責,最終帶着子侄拂袖而去,他便對郭建說道:“郭將軍,等今日祭典之後,你來一趟都督府鎮羌齋。我不日要去巡視赤嶺界碑,有些軍務要和你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