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 聲望的巔峰

全場的目光落始作俑者王進業身上,這讓王進業有種坐立不安的感覺,要是地上有條縫,恨不得當場鑽下去。

前面是自己把鄭鵬推到懸崖邊,現在可好,鄭鵬把自己架在火堆上,就是一向包容的蔡嘉,也不失時機在下面多添了一把柴火。

“某年紀上來了,腦瓜比不上年輕人,不服老是不行羅。”王進業開始倚老賣老起來。

鄭鵬擺擺手說:“舞文弄墨又不是上陣打仗,那是姜越來越辣,老爾彌堅,王主簿就不要藏私了。”

“不敢,鄭將軍才高八斗,某甘拜下風。”

王進業一邊說,一邊尋找外援,希望有人替他發聲,把這一關捱過去,沒想到以前那些同僚,包括李問平和孫耀州,一個個都躲避他的眼光,沒人敢發聲。

鄭鵬臉色一變,突然大聲質問道:“剛纔王主簿質疑本將,說我的人格品性不配站在這裡說話,現在本將軍要反問一下王主簿,不知王主簿是什麼出身?”

剛剛還是笑臉相對,在王進業再三推搪下,鄭鵬終於不忍他了,直接開口質問。

你不是質問題我嗎,現在輪到我質問你,鄭鵬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是有人來犯,雙倍奉還,這種人不能給他臉。

“某是聖曆元年進士。”王進業咬咬牙,開口應道。

“三甲?”

王進業的老臉一抽,有些不自然地說:“讓鄭將軍見笑,某隻在同榜進士中排第二十七名。”

二十七名?

鄭鵬嘴邊露出一絲冷笑,據統計,有唐一代取士約一萬人,和明清二代大約三年舉行一次科舉不同,其間或因事停舉外,唐代一般每年都設科取士,平均下來每年取士大約在三十人左右。

難怪王進業不自信,二十七是排在後面了。

出身名門卻還止步在主簿一職,原來是底子很一般。

“從那麼多進士中脫穎而出,進入國子監,想必王主簿有過人之處,正如王主簿所言,站在這裡說話,也得看看夠不夠資格,要在這裡爲人師表,想必要求更高,不知王主簿有什麼大作或功勳呢,不妨也在這裡分享一下。”

王進業一下子傻眼:自己的進士只屬於末等,能有今天的地位就靠舉薦,國子監主簿也就是國子監裡一個有身份的打雜,不用寫詩也不用作詞,哪裡需要寫什麼大作?

要知道王進業的詩寫了不少,可沒一首拿得出手的。

至於功勳,領着俸祿幹着活,都是一些瑣碎的事,誰敢說自己有多大功勞?

想說有,可沒有拿得出來的東西;

想說沒有,曾經質疑過鄭鵬的王進業,哪裡還有臉面站在這裡?

王進業的臉色越來越難看,身子開始有種小幅度顫抖,額上全是冷汗,此刻他又是悔恨又是害怕,這次搏弈自己輸了,輸的不僅僅是名聲,還有這些年的努力。

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王進業想到自己很快一無所有,還要被人針對,這麼多年努力付諸於流水,臉色越來越紅、呼吸越來越急促,張張嘴想說些什麼,突然眼前一黑,身子一軟,暈倒在地。

或許對他來說,這是最好的選擇。

現場一片譁然,蔡嘉也嚇了一跳,連忙上前察看,看到王進業只是簡單的暈倒,鬆了一口氣,擺擺手說:“王主簿經歷不了大場面,暈倒了,擡下去吧。”

一旁的李問平猶豫一下,最後什麼也沒說。

蔡嘉還真把王進業記恨了,鬱悶得當衆暈倒,本來就是丟人的事,蔡嘉還說什麼經歷不了大場面的話,分明是在背後捅王進業一刀。

要是剛纔,李問平肯定爲王進業抱不平,但此一時彼一時,自保都難,哪裡還管得了別人。

等雜役把王進業擡下去後,蔡嘉走上臺上,環視一下衆人,突然大聲地說:“諸位,鄭將軍這首詩做得好不好?”

“好!”衆人異口同聲地說。

就是最恨鄭鵬的王進業和李問平也挑不出毛病,誰也不好說什麼,免得跟王進業一樣抱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蔡嘉有意無意地瞄了李問平一眼,李問平根本不敢跟蔡嘉叫板,腦袋朝下,頗有一種眼觀鼻、鼻觀心的感覺。

“諸位”蔡嘉大聲說:“鄭將軍這首詩作得非常好。”

說到這裡,蔡嘉轉頭問鄭鵬:“鄭將軍,這首是什麼詩?”

“就叫《勵學詩》吧。”

反正都抄了,不如一抄到底。

蔡嘉點點頭,很快繼續對聖賢堂裡的師生大聲說:“本祭酒決定,在國子監入門處把這首《勵學詩》銘刻,讓所有學子都能看到,讓所有學子都以此爲鑑。”

現場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不少學子更是大聲叫好。

掌聲剛剛停歇,蔡嘉繼續大聲說:“鄭將軍爲了分享他的經驗,自己不光彩的事也說出來,還帶給我們一首這麼好的勵學詩,爲鄭將軍鼓掌。”

話音剛落,蔡嘉率先帶頭鼓起掌來,接着博士、助教、直講和各科生員紛紛鼓起掌來,一時間掌聲雷動,掌聲經久不絕,也不知誰帶頭的,無論是國子監的先生還是學生,一個個站起來給鄭鵬鼓掌。

這一刻,鄭鵬在士林裡的名望達到巔峰。

能進國子監講話,這已經是一個成就,鄭鵬在重壓下完成了奇蹟般的救贖和反擊,作出一首無可挑剔的勵學詩。

出現在國子監的教程上,已是無上的殊榮,蔡嘉還要把這首詩銘刻在國子監的入口門,如此一來,不僅僅是國子監的師生可以看到,就是來國子監參觀的客人也可以看到。

不用說,這首勵學詩肯定會最快的速度傳遍大唐每一個角落,也會激勵着每一個心懷夢想的讀書人。

鄭鵬無意中發現,很多學生看自己的眼神帶有崇拜的色彩。

......

走的時候,鄭鵬不僅獲得蔡嘉承諾的二個國子監的學籍,還得到蔡嘉親率國子監高層送到大門口。

無形中奠定鄭鵬在士林中的特別地位。

“姑爺,你出來了,要不要喝碗蜜水潤潤嗓門,對了,還有小姐親手做的糕點。”守在門外的崔二,有些驚訝地看鄭鵬在國子監官員蔟擁出來,好不容易等鄭鵬上了馬,小聲翼翼地問道。

鄭鵬擺擺手說:“不用,在國子監已經用過,對了,你怎麼來了?”

聖賢堂分享完經驗後,鄭鵬成了國子監最受歡迎的座上賓,不僅蔡嘉和一衆高層陪鄭鵬參觀這座大唐最高學府,還有好酒好茶好茶招待,現在鄭鵬飽得想打嗝,哪裡還吃得下。

早上來的時候,只有自己跟阿軍一個人,李白又是宿醉沒醉,沒想到出來後,崔二也在門外候着,讓鄭鵬有些意外。

不會出什麼事吧?

“小姐看到姑爺遲遲未歸,怕姑爺餓着,讓小的帶些糕點供姑爺享用。”崔二恭恭敬敬地說。

“嗯,晚些再品嚐吧,現在真吃不下。”鄭鵬噴着酒氣說。

崔二打量了鄭鵬一眼,笑逐顏開地說:“看姑爺一臉高興地樣子,想必是兩位小郎君進國子監的事辦妥了吧。”

“不錯,辦妥了”鄭鵬點點頭說:“有些小波折,不過總算辦成,一會到家就給我四叔寫信,讓他安排小萬和小裡進進長安。”

崔二眼裡閃過一絲冷厲,很快就恢復正常,恭維地說:“姑爺出馬,肯定馬到功成。”

以鄭鵬的聲望再加上博陵崔氏的臉面,要兩個學籍還有小波折?不行,一定要轉告郎君,看看哪個跟姑爺過不去。

跟姑爺過不去,就是跟博陵崔氏過不去,到時看看是哪個有這個熊心豹子膽。

看到鄭鵬沒說話,崔二小聲問道:“姑爺,現在,回家?”

“回吧,這一天挺累的。”鄭鵬打了一個呵欠,有些懶洋洋地說。

受人所託,忠人之事,一件很簡單的事,偏偏碰上不知趣的人,弄得鄭鵬也變得無趣,人還差一點點就陷了進去。

心累。

“人呢?”鄭鵬回到宅子,四下打量一下,靜悄悄的,綠姝、林薰兒、蘭朵和小音都不在。

四女都在時,一天都有說不完的事,還經常笑得前仰後合,每到這個時候,鄭鵬只能苦笑,可突然都不在,好像一下子少了很多生氣,宅子也變得空洞起來。

“東家”這時李白從裡面走出,一邊行禮一邊說:“夫人、林姑娘她們去了勝業坊的宅子,說先熟悉一下環境,還要看看房間的擺設,現在就太白一個人在候着,要不要派人把夫人她們喊回來?”

勝業坊的新宅子,已經進行最後的打掃,很快就能入住,幾個女按捺不住,趁着鄭錦倫還在這裡,正好看看擺什麼傢俱合適。

鄭鵬微微一笑,搖搖頭道:“算了,由她們去。”

幾個女住在這裡,並不是看中這小破宅子,是奔着自己來的,一邊是華麗的大宅子,一邊是簡陋的小破房,閉着眼也會挑華麗的大宅子。

能讓身邊的人吃好、住好,這是鄭鵬的責任和義務。

正當鄭鵬想回房給四叔寫信時,外面突然傳來一聲尖銳地聲音:“聖...旨...到”。

228 趨炎附勢469 質疑與努力367 元城鄭家的轉變271 被看輕了261 訓話708 窩裡橫498 名門望族的牌面043 都是馬的錯793 嘎隆拉山845 故技重施?671 金山228 趨炎附勢235 逗逼的售賣666 西門四軍373 衣錦還鄉173 高力士演技炸裂164 皇城溜龜383 聖旨到740 目標,邏些城522 衣錦還家041 你糊塗啊(求收藏,謝謝)494 連過兩關721 因果報應250 下馬威224 求畫107 不解風情的鄭鵬398 不歡而散787 兩份大禮674 白色的金山322 大唐忠骨,姚家敗兒617 狐狸尾巴389 又要坑人了131 分工合作607 戲弄李顯城260 立信501 可憐天下老人心365 驛站,又是驛站142 皇上駕到266 一封機密情報307 大殺器369 妹妹的呼喚562 猛虎千騎營231 大靠山256 接收虎頭隊042 鄭大忽悠814 皇恩浩蕩879 大獲成功824 誰是白眼狼382 鄭程的惡夢365 驛站,又是驛站412 論功行賞280 風紀委員蘭朵300 吐蕃人的遠見370 兔子不吃窩邊草?871 安祿山初見鋒芒756 致命的葉子牌779 危機來襲010 郭氏書院089 博陵崔源是也794 好的不靈壞的靈063 出坊294 這一仗,是大仗!104 夢迴長安567 遲來的戰報603 英雄遲暮252 宴無好宴518 又被掂記上了383 聖旨到194 勝負已分030 撞上鐵板628 血戰369 妹妹的呼喚733 是你先開玩笑265 挑戰與改編986 薰兒尋親372 特殊的來客726 赦免令453 盛世大唐,上元佳節(七)468 魅力太大223 走進宮廷的鐵板燒242 還是副的189 恬不知恥的鄭鵬800 蓬萊殿設宴441 新年的苦與樂338 討價還價729 邏些城的烽煙658 流放中的流放505 誤會156 風來儀和涼得快697 年紀大脾氣爆534 蒸餾酒183 郭可棠的擔憂325 漏網之魚315 火燒連城006 賣身的小女孩068 吃不消的禮節840 麻煩找上門719 烏倫呷瑪的自我救贖342 博陵崔氏433 歡度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