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

bookmark

經過蔥嶺守捉郎和娘子們一個冬天的忙碌,李嗣業在庫房儲存那二十多萬斤的棉花終於通過附加值給賣出去了,在這個冬天裡,軍戶包括孩子們在內,共生產縫製了兩萬多套棉被、棉襖,平均每人每天能夠做兩套,共計獲利八百萬錢。

除去付給軍戶們的收購棉花錢和工資,這些算是成本,刨除成本李嗣業獲利四百多萬錢。

買甲冑的錢財,大部分都是從兵卒們的勞動費中扣除的,他自己只用了小部分,除去這些,李嗣業手裡也有三百多萬錢了。

他不太敢把自己獲得的利潤宣佈給蔥嶺守捉的軍戶們,因爲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接受得了被剝削剩餘價值的事情,只因雙方的付出與獲利相差得太大。

但是於構很清楚,他這個主薄把每一筆賬都算得很通透,自然也知道李嗣業通過這些棉被棉襖掙了多少錢。所以於主薄看李守捉使的目光也稍顯炙熱,就像呂不韋看見了秦異人,哥倫布看見了新大陸,偷渡客看見了女神像。

他以爲李嗣業賺了這麼多錢,就可以心滿意足消停一陣子了,每天躺在草廳裡數錢,用手指撥弄那一枚枚的外圓內方的通寶,獲得無限的成就感。

可李嗣業不是那樣的守財奴,陽春三月,草長鶯飛之時,他又開始發動羣衆,開挖磚窯砍伐樹木,教大家夥兒如何燒磚,燒製成磚之後衆人都以爲他會用來加固城牆,誰曾想他竟然從疏勒鎮請來了建築工匠,在城中主街道旁邊的空地上,修建了一座中原與西域風格所結合的酒肆。

這些還不算,他還請來了龜茲女當壚賣酒,從波斯人蘇赫那裡引進了釀三勒漿和葡萄酒的技術,甚至大家夥兒還聽說,他要從康居買五六個漂亮的美女回來,讓她們在這酒肆的樓板上大跳胡璇舞!

從此蔥嶺守捉的軍戶們生活發生了變化。他們從田地種棉或磚窯燒磚回來後,都會鑽進酒肆中,美美地沽一碗三勒漿,盤膝坐在地毯上,對着沽酒的美人兒遙敬舉杯,這可真是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又可稱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軍戶們對李嗣業的盛讚和溢美超過了蔥嶺守捉任何一任守捉使。

其實蔥嶺守捉使不過兩任而已,從開元初年設立以來,第一任守捉使皋四方一直幹到死,李嗣業算是第二任守捉使。

當所有人都在這熱烈氣氛中暢想日子無限美好時,另一個對數字非常敏感的人卻在冷眼旁觀。

於構於主薄是個合格的觀察者,自從李嗣業從棉花中獲得巨利後,他就在觀察並學習他的行爲模式,從中總結出道理。他觀察酒肆每日的客流量,注意酒肆的收入,來尋找他自認爲逐漸接近的真相。

酒肆開起來沒多久,李嗣業又從龜茲把蜀錦和絹布、葛布引到了蔥嶺守捉,並且僱傭人開了一間布鋪。蔥嶺守捉軍戶的娘子們非常之興奮。

過去她們每逢元正前夕,都要翻山越嶺,爬百里的山路到疏勒鎮買過年所需的布料,爲家人縫製衣服,爲自己做一件穿得出去的羅裙。

現在布鋪開在了家門口,樣式豐富還色澤多樣,她們無需長途奔波就可以買到布料,爲此心中十分感激守捉使。

……

於構緊揪頭頂的襆頭,站在遠處望着進出布鋪的娘子們,腦袋中猛然驚醒,終於領悟到了某些真相。

真相就是,蔥嶺守捉的軍戶男女們,無論從守捉使的手上賺多少錢,最後都還會悄悄流回到守捉使的口袋裡,只要他們不離開守捉城,就永遠脫不出這個循環。

所有的人都在給他幹活攫取錢財,無論是護送商隊,還是種棉花,抑或是燒磚,他們看似表面上賺到了錢,其實只是替李嗣業保管一會兒,很快就會揮霍到李嗣業開的酒肆和布鋪中去。尤其是最近酒肆中新推出了一個叫做火鍋的吃法,每吃一次都要花費幾十近百的錢財,這些人居然樂此不疲,甚至有些人月初發放的餉錢和勞動工資,熬不到月底就在酒肆中花光了。

這樣的結果是李嗣業手中的錢財越來越多,而這些軍戶們卻依然很窮。但是這些人的勞動積極性卻一天比一天強烈,護送商隊的任務踊躍參加,兵卒們爲了能夠進入護送名額,每日加強練武。就算選拔不上的人,也增加了開荒面積種植棉花,農閒的時候可以去磚窯中燒磚賺錢,也可以運磚到城中加固城牆賺錢,有些手裡有積蓄的人,甚至扒掉了版築房,買來磚修成了磚房。

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開元通寶從李嗣業的口袋裡流到軍戶們的口袋裡,軍戶們勞作創造了價值,勞動結束後他們吃喝享樂,錢又回到了李嗣業的口袋裡,看似軍戶們完全是吃虧白費力氣,但他們樂在其中,也得到了滿足。蔥嶺守捉也在這樣的循環中愈漸繁華。

軍卒們披的是上等甲,手中武器精良,每人橫刀一把,強弩一把,腰掛蹀躞帶。李嗣業爲守捉城購買了大批軍馬,能夠保證兵卒們每人一匹馬,一個牛皮水袋,壓縮餅乾和醃肉等作戰乾糧隨身攜帶,皇帝的龍武軍也不過如此了。

於構終於領會到其中的秘密,並且心中對李嗣業愈發崇拜,他知道對方不會永遠呆在這個小地方,遲早要升遷調走。然而蔥嶺模式會不會延續保存下來?新來的守捉使能夠領會到前任的良苦用心嗎?

後來者會不會是個敗家子?會不會是個只懂打仗的武夫,會不會把繁華的蔥嶺守捉打碎,變成以前那個斷壁殘垣的守捉城。

街道上不僅有酒肆,還有布鋪,更有席地擺攤的小商販,附近識匿部落的牧民們都牽着牛馬羊,抱着罈子裡的羊奶來集上叫賣,儼然是一個繁華小鎮。

“我不過離去一年時間,蔥嶺守捉城的變化竟然這樣大,李使君可真算得上一位能者、智者!”

於構站在一旁捋須而笑,對他說道:“別說是你了,就連我天天跟在守捉使身邊,也能夠感受到這日新月異的變化。”

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九百一十二章 效仿蘇定方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護送商隊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三百一十七章 家有閨中損友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