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

bookmark

騎馬的漢子嘶啞地喊着打馬上坡,來到父子面前翻身下馬,跪倒在地上啼哭道:“國主,吐蕃人從坦駒嶺攻了過來,他們殺了族中的男兒,劫掠了族中的婦女、牲畜,現在正朝着蔥嶺而來!”

伽羅從雙目眥裂,噩夢竟然變成了現實,這是讓他多麼恐懼而痛苦的真相,這位霜鬢的識匿國主眼前一黑,身體向後倒去。

“父親大人!”

“國主!”

查失干連忙上前抱住父親,與前來報信的族人一起將他送到了守捉使的草廳中。

李嗣業伸手去掐伽羅從的人中,使得他悠悠醒轉過來,一想到被殺害的族人,被劫走的妻兒,他不禁悲從心頭起,扯開了喉嚨嚎啕大哭:“我的閼氏!我的女兒阿蘭達!我……我要……!”

“大人!”

他險些又要昏過去,被查失幹搶抱住。剛加入守捉城唐軍的小兒子若失羅的哭聲及遠傳來,他踉踉蹌蹌地跑進草廳,跪倒在地上,父子三人抱作一團痛哭流涕。

李嗣業站在旁邊無法安慰,只好詢問前來報信的識匿部屬:“吐蕃人何時來襲的?來了多少人?”

這名部衆可能也有親人被俘,悲傷到難以自持,啼哭到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索元玉和李十二孃也站在草廳中,女兒家心腸柔弱如水,被伽羅從父子的悲傷情緒感染,也提着羅帕擦拭眼角的淚痕。

李嗣業固然也能感受到憤怒悲傷,但現在是啼哭的時候嗎?吐蕃人來意不明,去向不明,不想辦法補救,組織力量把人給搶回來,只是一味啼哭有什麼用處?

他咆哮地吼出聲:“別哭了!”

部衆肩膀打了個激靈,手背揉着眼眶,嚎哭聲瞬間剎車停止,伽延從父子停止哭泣,回頭望了李嗣業一眼,老國主繼續啼哭,只是聲音底了很多,不妨礙他們說話。

李嗣業立刻命令門口站崗的兵卒跑去將田珍、藤牧二人喚來,又朗聲對廳中衆人說道:“吐蕃人襲擊了識匿部,你們悲傷是應該的,但現在這個時候合適嗎?你們再哭一會兒,吐蕃人已經把你們部族的妻兒帶回到小勃律,到那時候你們才真正該哭了!”

伽延從翻身從地上站起,拽住李嗣業的衣袖道:“李使君!你趕緊派人向疏勒鎮報信,叫他們派大軍來救!”

李嗣業不爲所動,冷靜地分析說:“疏勒鎮距離守捉城這裡,比坦駒嶺距離這裡還要遠,等快馬前去報信,疏勒鎮使再派軍隊過來,已經是五六天過去了,大將軍,你的妻女族人等不了多長時間。”

“那怎麼辦?李使君你快想想辦法!”

李嗣業轉身問報信部衆:“吐蕃人何時來襲的?他們有多少人?”

“嗯啊,昨天夜裡,不,後半夜,當時天黑看不清楚,他們的火把如夜間繁星,有上千人之多。”

“上千人!這麼多!”伽延從驚懼加重,心中更加絕望悲涼:“就算是最近的鉢和州娑勒城,也只有一個團近三百人而已,還是趕快派人到疏勒搬救兵吧!”

李嗣業心中凜然,這吐蕃一隨便出動就是千餘人,而大唐在安西總兵力不過兩萬,分散在四鎮各州各城各守捉。在整個廣袤的蔥嶺地區,總兵力不超過五百,按理說早該被淪陷了纔對。真正實力不應該是這麼算的。

“搬救兵也來不及了,他們正朝着蔥嶺而來!”

李嗣業擡手製止部衆說話,對來到草廳中的田珍、藤牧下令道:“立刻組織守捉城所有士兵都到草廳來,尋找一個與吐蕃人打過交道的兵卒,騎快馬查探敵情,命五人在他後方接應,要把蕃軍的兵員數量裝備情況打探得一清二楚。”

兩人領命而去,開始組織兵卒充當哨探,披甲集結。守捉城難得有這樣一種緊張的戰前氣氛,軍漢們聽到軍令,默不作聲地披掛甲冑,準備壓縮餅乾和醃肉。娘子們看見丈夫臉上凝重的表情,貼心地沒有去詢問,只能默默地蹲在身旁給他繫上綁腿,拴上裙甲。

由於蔥嶺守捉在近半年中兵員超編,儘管有二十人蔘與護送商隊在外,現有兵卒也有一百四十人,除去負責後勤的火頭軍外,可以投入作戰的力量一百三十人。

李嗣業利用雄厚的經濟實力,給兵卒們換裝了精良的鱗甲,左隊裝備優質角弓,右隊裝備勁弩,白蠟杆長槍,青銅盾配橫刀,若不是陌刀受都護府管控,有價無市,他也能弄個十把二十把過來。

衆軍卒聽說即將到來的征戰,心底莫名緊張,卻又有幾分激動,他們這些人駐守蔥嶺多年,已經許久未有品嚐過戰爭的慘烈,他們的刀槍雖然鋒利,但不知心中可還有鋒芒?

李嗣業信步走出草廳,目光在兵卒們的臉上一一掠過,語氣平淡卻又無奈地說道:“我知道汝等在蔥嶺已過慣了安穩日子,但也從未忘記過自己的本來身份,你們是兵!無論是種地,還是護商保鏢,那都是副業!現在纔是你們的正業!”

他語氣逐漸慷慨:“是兵就應該守土,是兵就應該殺敵,我可以給你們買來鋒利鋼刀,堅厚鎧甲,但我無法武裝你們的心靈。”他指着自己的胸口說:“只有這裡足夠犀利,足夠無畏,足夠悍勇,我們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兵卒們舉起了刀槍,喊聲震天響動:“殺!殺!殺!”

李十二孃依靠着門柱,神情略微吃驚地看着李嗣業的背影,她本是不大瞧得慣此人的,身爲一個軍官,卻採買樂舞,聲色犬馬,這是庸官纔有的表現;不過現在看來,他還是有膽色擔當的,至少能夠說出這些豪壯言語。

妻女被俘悲痛萬分的大將軍伽延從,也被眼前這壯烈士氣重新激起了血性,抽出腰間的橫刀,對着李嗣業大聲說道:“李使君,本大將軍今天也帶有五百部衆,雖不及蔥嶺唐軍裝備精良,但我等甘當使君前驅,殺了吐蕃人!”

李嗣業聽得一頭霧水,幸好原來的隊正宋橫瞭解吐蕃的軍隊編制,給他進行了細細講解。吐蕃這種遊牧與農耕結合的奴隸制政權,實行的是全民皆兵式的軍事制度。松贊干布時,創立五茹,也稱五翼,按照區域各領萬戶,茹下設東岱,管理千戶。這些亦農亦兵的兵員被分爲兩類,一類是擁有個人財產武士階層的桂,兵戈鋒利,甲冑堅硬,通常都是騎兵;另一種就是奴從兵組成的庸,武器簡陋,穿皮甲或沒有甲冑。

‘桂’纔是吐蕃軍中的精銳,這種兵損失了才叫損失,至於奴從的庸護持戰鬥力不強,要多少有多少,需要用命填的時候,這些人會被無情地消耗。

李嗣業總算了解了吐蕃軍的真正兵力,聽起來千人相當可怕,但真正鐵甲披掛的不過五十多人,那些未曾防護的奴隸兵雖然基數大,想必構不成威脅。

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六百九十二章 讓簫郎中去查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五百一十二章 伽延從父子同出徵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四百二十章 即將動身入長安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