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

李嗣業連忙揮手製止提着長槍的兵卒,朝高仙芝走過去笑而叉手:“高將軍,你怎麼會出現在這撥換城,怎麼會是這身打扮?”

高仙芝淡然地笑了笑:“新任磧西節度使蓋嘉運已把我降職爲于闐鎮副使,我這是前往任職的路途中,反正時日尚早,索性繞了個遠道,把安西各城先遊覽一遍再說。”

“將軍既然來了我的一畝三分地上,我自然要請你喝酒,盡地主之誼。”

高仙芝擺手拒絕:“喝酒倒是不必,不如跟我在撥換城的街道上逛一逛,正好我有東西要送給你。”

李嗣業吩咐田珍繼續監督比武,他自牽了馬匹,與高仙芝一起走出校場。

城中客商來往頻繁,許多敦煌,蘭州等地的漢人商販駱駝隊準備前往大食販售絹布,高仙芝摘下頭頂斗笠,指着城頭說道:“撥換城是西進樞紐,前往碎葉和疏勒通道的必經之地,所以是兵家必爭之地。你帶着第八團駐在此處,不愁撈不着戰功。”

聽他說這個李嗣業還有些頭疼,第八團確實是不錯,聚攏了一批百戰老兵,但這些人因爲受到不公正待遇,思想有了問題。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帶一支沒有統一思想的隊伍上戰場,連後背的安全都不能保證,又何談打仗。

高仙芝看穿他的憂慮,苦笑着說道:“你和我算是同病相憐了,我不爲蓋嘉運所用,你卻帶了一支與蓋嘉運有仇隙的團,所以嗣業你今後行事,一定要謀定而動,切莫入了絕境。”

高仙芝的話確實令李嗣業警醒,他不但要提防八團的人因怨而滋事,更要避免引起蓋嘉運的注意。

“哦,”高仙芝從懷中掏出一個布包,遞送給李嗣業說道:“我聽說你兵器練得不錯,但這還不夠,帶兵者不止要勇猛善戰,更要知兵法善於取勝。這兩本書送給你,一本是孫子兵法,一本是衛公兵法。孫子是兵家聖典,許多道理讀過之後,細細咀嚼,將可融會貫通。衛公兵法卻是我大唐將帥必讀,從掌兵到用兵再到戰法陣法,事無鉅細,一一羅列而出,若想真正掌握貫通用兵之道,非衛公兵法不可。

高仙芝說的沒錯,孫子兵法是軍事理論,衛公兵法卻是結合唐軍實際的戰鬥指南。李靖李衛公創作此書時正是貞觀年間平定突厥後。其中有專門針對遊牧民族騎兵的戰陣,敵騎兵衝鋒至一百五十步時,弩隊拋射箭矢,敵軍衝至六十步時,弓箭手開始射箭,等敵人衝至二十步時,重步兵以長槍阻敵,減緩敵人衝勢。這個時候就輪到陌刀隊出場了,結成一線陣型如牆推進劈砍,前方進攻若不順利,跳蕩、奇兵和馬軍迂迴衝出,如敵軍潰敗,騎兵趁勢衝鋒掩殺追擊。

這戰法及軍事思想在初唐已經定型,歷經百年幾乎沒有變化,所有唐軍將領都奉行的是衛公兵法的戰術思維,當然,現在又多了個李嗣業。

李嗣業手中捏着這兩本書笑着說道:“孫子兵法是理論,衛公兵法便是實際操作了。”

“說的沒錯,你若能融會貫通並加以應用,日後遭遇敵人才能氣定神閒。”

兩人牽着馬來到西城牆下的驛站附近,突然聽得門外的一聲疾喊:“前方急報!快快開城門!”

城牆上慌忙探下頭來,對城門處的兵卒喊道:“快開城門!”

城門卒連忙鬆開手中的長矛,三四人連忙將門檔擡下,城門緩緩打開。騎馬之人竟然沒有減速,戰馬如一梭光影中城門中穿出。那信使身後背三面三辰旗,奔至驛站時迅速勒停馬匹,馬蹄在地上剎出一道印記,霎時塵土飛揚。

“換馬!”

信使大吼一聲,這是他發揮權力的時刻。

驛丞不敢怠慢,迅速命人將一匹青馬牽出馬廄,同時另外兩人分別安裝馬鞍馬鐙,另一人將信使的馬牽回馬廄。配合熟練默契,讓李嗣業想起了方程式賽車場上的修車工。

他朝着那信使高聲問道:“前方出了什麼事情?”

信使扭過頭來,瞧見問他的是一名穿缺胯袍的軍官,臉上帶着興奮之色回答道:“突騎施內訌,蘇祿可汗被殺!”

信使翻身上馬,揮動馬鞭擊打着馬臀,朝着東城門疾馳而去。

高仙芝聽聞後,也是滿臉喜色:“局勢真是的瞬息萬變,讓人難以想象,蘇祿可汗昔日稱雄庭州安西兩地,轉眼間就被部下給端掉了?”

李嗣業也感嘆:“又要打仗了。”

高仙芝笑問道:“嗣業爲何這樣說,蘇祿乃西域兵禍之根本,蘇祿一死,戰事不是即將平息嗎?”

“高將軍有所不知,突騎施私下爲黑姓和黃姓兩支,黑姓奉車鼻施蘇祿爲正宗,黃姓奉娑葛可汗爲正宗。蘇祿遇刺便是黃姓對突騎施大汗權力的爭奪,如今黑黃二姓正式決裂,相互進攻,必然要向外求援。蓋中丞豈會放棄千載難逢唾手可得的功勞,必然要出兵扶持一個,打殺一個。”

高仙芝聽得津津有味,雙手合掌讚道:“善,想不到你竟對突騎施情勢如此瞭解,看來平時沒少下功夫,嗣業郎,你總是讓我刮目相看。”

李嗣業謙虛地笑了笑:“哪裡,我只是記性好罷了。”

高仙芝只以爲他能將打聽到的消息牢牢記住,便沒有再追問。

兩人將馬匹扔在城牆下,沿着階梯道走上城頭,遠望西北方向天色澄藍,雪山連綿不絕,似乎有青或黑色煙帶升起,或許是炊煙,或許是兵戈征塵。

高仙芝沿着臺階走下城牆,對着李嗣業抱拳說道:“今日撥換城一行,受益匪淺,希望你我他日都有乘雲振作之時,再會。”

李嗣業一路將高仙芝送出城外,站在風乾的岩石上舉目相送,對方把自己隱藏在斗笠中,身邊只有一個老僕、一匹馬和一匹駱駝

想起剛纔的信報,感覺真是時間不等人。他還打算花幾個月時間,慢慢收攏第八團的人心,但現在看來,蓋嘉運很快就要帶兵前往碎葉征戰,撥換城裡的幾個團自然是首當其衝。

他正準備回校場,遠處的東城城門處,一支身穿白衣的大食商隊緩緩進入,爲首的白駝脖子下掛着金色鈴鐺,商隊首領騎在上面,手持着象徵着倭亞馬王朝的新月白旗,下方是羊毛做成的節杖。

李嗣業眼睛一亮,這是大食哈里發家族豢養的官商,相當於後世所謂的皇商。他們大概還不知道突騎施已經內亂了罷,既然如此,半路上遇襲丟失點兒貨物,也是極爲尋常的事情。

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六百三十五章 楊宅荒唐酗酒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