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

對於即將到來的戰役,李嗣業很早就開始做準備,他帶領麾下長達半年的時間訓練跳蕩兵衝鋒作戰,加強刀盾兵與長矛兵之間協調配合,同時還有弩手的進攻配合。

他又讓左右兩個旅之間進行對抗演習,爲此還花了一筆錢做了批木刀木槍,儘量防止兵卒們在對抗中受傷。

他們的另一個訓練科目是登城作戰,唐軍中有攀城牆用的錨爪鉤和蜈蚣梯。這些都是方便攜帶的夜襲攻城設備,李嗣業將其改造了一下,把錨爪鉤和蜈蚣梯結合在了一起。但這對於身負重甲的唐軍士兵來說,無異於增加了難度,單靠臂力難以將錨爪扔到城牆上。

他試着把錨爪鉤與加長的弩箭結合在一起,第一次試射便投上了城牆,經過不斷改造,總算形成了成品。

徵調令不日便到達了撥換城,李嗣業命令團中火頭軍開始製作醃肉,壓縮餅乾等軍糧,他親自手把手教學,並不斷調整面粉,黍米粉,青稞粉的比例,在其中加入餳糖和食鹽;醃肉的風乾技術也正在不斷調整,兩種戰備乾糧的保質期逐漸加長。可惜他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弄包裝的技術,不然壓縮餅乾和醃肉的保質期還能提高到六個月。

等到即將出發的前一天,第八團的軍士每人攜帶有一個月的乾糧,並且做了防水隔離,每人一個牛皮水袋,每人一卷棉被,當然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有私馬。

第二日清晨,任承嗣的第三團搶先向城外開拔,然後是李嗣業第八團,最後是趙元韋的第十二團。道路中央旌旗飄蕩,三支隊伍緩緩向勃達嶺方向而去。

唐軍的指揮中樞向下行令,隊是最基本單位,也是最小的授旗單位,隊中有專門打旗的旗頭,隊旗名爲旆,其意是尾巴有穗的旗幟,色澤淡藍非常醒目也非常容易辨認。左右旅各有一面旗幟比隊旗稍微長一些,第八團的旗幟有兩杆,一杆枿旗表明這是一個團的編制所在,另一杆飛豹旗標明瞭這個團的兵種爲跳蕩。

一個團兩百多人就有八面旗幟,若是列陣成軍,一萬人列陣沙場僅旗幟就有四百多面,當大軍出行時,不就是旌旗蔽日麼。

行進中三個團間隔不得超過一箭之地,相互之間用旗語來聯絡。而且即使是小部隊出發,也必須臨時設立用來偵查的塘騎隊,不斷探索前方敵情和地形。

等他們帶兵進入頓多城中時,已經是第二日下午了。城中原本就駐紮着一個旅的兵力,旅帥親自迎接遠道而來的袍澤長官。

頓多城遠不如撥換城的規模,城中只有一座驛站,一座貨倉,一個馬廄,幾囤糧倉和幾十座土坯房和城樓一座。

三名校尉和旅率席地而坐談論駐紮問題,任承嗣提出要在城內靠近一座城門處駐紮,守軍的旅率卻笑了。

“如果我是各位,就不會選擇駐紮在城內。”

任承嗣這個傻大黑粗校尉不明就裡地問道:“爲什麼?”

旅帥對着三位比他大的軍官,不敢有絲毫的脾氣,只耐心地解釋道:“三位校尉你們想想看,這個地方將來要駐紮的不只是你們三個團,左右虞侯軍,左右廂軍,還有蓋中丞的中軍,都要駐紮在這裡。”

剩下的話不必往下說了,任承嗣要再不明白就是真傻。頓多城將來總共要集結一萬兩千多人的唐軍,城中不過屁大的地方,能駐下幾千人?到時候蓋嘉運的中軍一到,必然會把城中的軍隊往外趕,到時候城外的風水寶地已經讓人佔完了,只能在風口上喝西北風。

李嗣業拍了拍任承嗣的肩膀說:“走,到城外佔一個背風距離河水近的營地。”

頓多城位於納倫河與撥換河的交匯處,城外有一處河水衝擊出的三角地帶,臨河處有一座烽燧堡。他們三人雖不懂風水,但也能看得出這烽燧堡前面的草場是寶地。

已經有從大石城出來的三個團駐紮在此地,不過剩餘地方還算寬敞,他們也在河邊並列紮下了營。

由於他們統屬的右虞侯軍及輜重團尚未到達,他們只能簡單地搭設營帳。但紮營可是個技術活,必須做的兩件事就是挖茅坑和搭氈帳。茅坑的選擇位置很重要,首先要辨別季候風向,如果風向不對,茅坑在上風口,營帳卻搭建在下風口,整天聞到的都是被風裹來的臭氣,輕則影響心情,重則影響士氣。

李嗣業派人挖了一個深兩丈方圓一丈的茅坑,上面架兩塊橫板,軍士們自備廁籌,在這荒郊野地裡沒那麼多講究,土坷垃石塊都行。根據他的推測,他們估計要在此地集結到七月底,以全團兩百六十人的造糞量,屆時應該填不滿這個坑。

由於季風的方向是往北,他選擇茅坑的位置就在撥換河邊,但要控制好與河水的距離,使其不至於污染河水,畢竟屆時一萬多人的飲水問題,都要靠這條河解決的。

第八團幾乎每個人都有私馬,所以簡易馬廄也必須搭建,撥換河沿岸砍伐了不少樹木,釘木樁栓馬,搭建棚頂,遇到爛芯的樹幹不要扔掉,可以挖空中間劈成兩半做食料槽。

每名士兵攜帶有兩卷羊氈,其中一卷用來搭建營帳,每隊五十人搭建一帳。所有人的羊氈都用馬尾編紮在一起,上下重合交疊,絕不漏水,這和編甲的道理是一樣的。

他們用木樁在地面上釘出六邊形支柱,搭建輪廓。這其中蘊涵着利用空間的學問,連蜜蜂都說六邊形的房子是空間最合理的。搭建成功之後,全隊頭朝外並排繞圈躺下,中間生以篝火,且氈帳正中心通風無遮蓋,等到雨雪的時候,只要有一人攀上立柱,用兩張羊氈就可擋住這全景天窗。

一什熟練的士兵只需半個時辰就能搭建出全隊的氈帳。而他這個校尉的氈帳,則由親兵隊共同搭建,晚上睡覺也與親兵們睡在一起。

夜間有人負責打更、放哨、瞭望。軍卒們頭枕箭壺,並肩而眠,只要有突發狀況,直接摸出腰間的橫刀,掀開氈帳底部,衝出去就能幹。

李嗣業規定,夜晚每隊只能有一半人卸甲而眠,所有放哨,巡邏的兵都由另外一半輪換,第二天則輪換卸甲睡眠。這樣雖然降低了他們的睡眠質量,卻有效防止襲營,頭一天得不到充足睡眠的人,第二天可以補個囫圇覺,這樣下來,軍士們基本上還算是精神飽滿的。

他們在頓多城外駐紮的第一個夜晚到來,校尉們沒有參加任何體力勞動,只是縱馬在附近的山坡上打了幾隻獐鹿,交給火頭軍或煮或燒烤,最爲肥美的那隻留給校尉旅帥們,其餘的全團分而食之。

李嗣業和任承嗣、趙元韋圍坐在氈帳裡,談論一些戰事的問題,比如說軍隊會在幾月集結完畢,蓋中丞會選擇何時殺三牲祭天祭旗,他們需要在這裡等多長時間。

每當這個時候,任承嗣和趙元韋的目光都會盯着他的嘴巴,等待他的內幕言論。

“你們看我做什麼?我又不是蓋中丞,我怎麼知道?”

任承嗣和趙元韋互相使了個眼色,笑而不言,好像他的一切秘密已盡在掌握中。李嗣業也不至於心虛,也知道兩人可能猜想到別的方面去了,除非腦洞大破天際,才能猜出他是被附身的李嗣業。

“知道你不知,只是叫你預測一下,可能會在什麼時候出兵?”

“若是猜測的話,我認爲在八九月份。”

趙元韋醒悟地點點頭:“如果是這樣的話,八九不離十了,”

他們接下來又扯到了別的地方,關於率領他們左右虞侯軍的夫蒙靈察,聊天中偶然發現他們三個都與夫蒙將軍有過交集,這不是偶然現象。李嗣業隱約嗅到一點兒爲將者的精髓,左右虞侯軍加起來共五千多人,這裡麪包含着二十五六個團,他所挑選的全是認識並有一定了解的校尉,這是從細微之處見功夫了。

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六十五章 太極宮馬球賽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三百一十七章 家有閨中損友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