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

安西都護府的兵曹公廨的大院內,已經有三十多人揭了告示榜文,前來簽署個什麼驛站建造使用協議。這是李嗣業將軍創造出來的新鮮事物,叫起來倒是有幾分拗口。

李嗣業依舊呆在屋檐下,鋪着羊氈盤膝就坐,手中端着茶碗對衆人高聲說道:“簽字按手印兒之前先仔細看看協議,看看裡面的條條款款能不能做到,一旦簽了字按了手印兒,你們將來若是違背了上面的條款,都護府可是要追究你們的責任,收回驛站的。”

一名圓臉商賈手中捏着協議來到李嗣業面前,躬身叉了個手,陳懇地問道:“李將軍,這其中有一條鄙人不太清楚,特來求問。”

“但問無妨。”

“協議上面的第六條規定,商建驛站必須在左右路線上樹立長達十六裡指路標杆,並在上面寫明裡程數,並標明下一處驛站的名字,兩裡樹立一杆,那十六裡就是八杆,這些指路的杆子由我們來建,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啊。”

“建這些指路杆,不就是爲了方便你們這些商旅麼夜晚行路,只需沿着杆子箭頭所指放向,就能夠找到驛站,出這麼一點兒的錢,值得!”

“但絲綢之路中道上還有許多官建驛站,它們之間並沒有這些杆子……”

李嗣業打斷他的話說道:“你放心,過不了多久,整個安西的交通要道上,都會有這種東西,你們按照協議上前十六裡、後十六裡進行埋設。看見這個要求了吧,杆高五丈,上面標明上一站及下一站箭頭方向,標上里程。區域內若有什麼特殊危險,還必須埋設警告指示牌,比如說大蟲出沒路段,山匪出沒路段。”

商人又問:“你看,這下面還有一條,于闐道大漠戈壁灘上,不但要有指路標杆,還必須標明最近水源點的方位距離,每個戈壁中的驛站內,必須有十二時辰之內可供百人及牲畜飲用的水井。”

“這水井可就不好挖了,一旦找不對位置,就算挖個百尺休想見到水,更何況要有一天供百人飲用的水量,都護府這一點兒就有點兒太苛刻了。”

李嗣業乜着眼睛指着上面道:“這有什麼苛刻的在大漠戈壁修建驛站,最關鍵的就是水源,沒有水建驛站有什麼用你看看這個,在驛站的選址方面,都護府已經給了你們格外的寬鬆條件,戈壁灘上的驛站無需嚴格按照三十里一驛的間隔,可以放寬至四十里,就在這十里的範圍內,選擇有水源的點或者有地下水的點,都可以。”

商賈無奈地點了點頭,連忙去找胥吏簽署協議。按照安西都護府的規定慣例,越早簽署協議的人,是有優先選擇驛站方位資格的,比如說羯飯館驛站和莎車驛站之間就有六十多裡的空當可修建一驛,這裡可是與中道和南道之間的交匯點相距很近,相當有地利之便,能夠選址到此處的人,多半是要發大財的,可惜被敦煌張氏給搶先盤了下來。

張氏在絲綢之路于闐道上選擇建驛站自有其目的,他們一口氣吃下了五座驛站的建設經營權,平均分散在大漠上,是爲了其中的永久貨棧。他們家主營天竺的胡椒生意,深受流竄在大漠上的沙匪之苦,每年幾乎有一半貨物落在沙匪手上,運貨夥計們的死亡率也高的嚇人,能在大漠上有五間依託朝廷驛站的貨棧,可使得運貨的風險大大降低。

只是近年來由於小勃律國成爲吐蕃臣屬,蔥嶺以西二十餘國不再向大唐進貢,香料的商路也被阻隔,每年運過來的胡椒不足往年兩成,根本無法滿足長安達官貴人的口腹之慾。

他張氏也只能想辦法降低在半路上的損耗。

所有的協議都是一式兩份,一份留給商賈,一份由都護府保管。張歸懷揣着其中的五張,來到李嗣業面前致謝。

“你弄的這個協議,看上去要比我們商人之間互相簽署的憑證要周密的多,只不過這裡面的甲方乙方,看得我有點頭暈,幸虧本人念過幾天私塾,不然還真搞不明白。”

李嗣業笑盈盈地點點頭,面朝張歸,還有這些站在院子中的商賈們說道:“協議已經簽署,各自可以回去,立刻籌備人馬和材料,只要手持協議,可以在安西各關卡順利通行。所需圖紙和建築規格也已經交到諸位手上,你們還有什麼要求,只要都護府能辦,便可一併給你們辦理。”

李嗣業話音一落,衆人便啞了聲音齊齊呆立在當場,他們其實是有要求的,但這條要求安西都護府定然不能答應,反而會讓李嗣業尷尬。

“怎麼了”李嗣業站立而起,疑惑地問道:“張歸,既然有要求,提出來便是,爲何都不說話了”

張歸身體站得筆直,朝李嗣業躬身叉手道:“其實我們是有要求的,于闐道上沙匪橫行,我們若要在大漠上修建驛站,需時刻提防沙匪來襲。僱傭刀客會增加成本,起到的作用卻微乎其微,我們只希望朝廷能派出一支數百人的軍隊進行剿匪,給我們修建驛站提供保障。”

這個要求……眼下是有點兒困難,田仁琬調集了一萬九千餘人遠征小勃律,留在安西等地駐守的唐軍不過四千人,分散在安西四鎮和各城各守捉,幾乎抽調不出兵力進行剿匪。雖然周圍的城池中有負責管理治安的官捕,但這些人維持秩序還行,但要在大漠中與沙匪纏鬥,估計是起不上多大作用的。

別說是現在這個時候,就算安西沒有戰事的時日,都護府對於活躍在大漠中的沙匪也無能爲力,沙匪在分散爲小股武裝在沙漠中流竄,想把他們找出來一個個消滅掉絕非易事。

李嗣業猶豫片刻,對衆人說道:“雖然田中丞遠征小勃律,安西四鎮無兵可用,但李嗣業可以向夫蒙都護請求,並願意親自帶一支勁旅,到大漠戈壁剿除匪患。”

“若是如此,我等謝過李將軍!”

衆商旅齊齊躬身下拜。

……

夫蒙靈察跪坐在案几前,驚訝地擡起頭來:“你要到圖倫磧戈壁中剿匪”

“于闐道上的商賈們修建二十三座驛站,需要動用到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些人的性命時刻受到沙匪威脅,若不能消除威脅,驛站也遲遲無法建成。”

夫蒙嘆了口氣道:“田中丞遠征小勃律,帶走了安西四鎮大部分兵力。不說別的地方,就連這龜茲城中,如今總共只剩下六百餘人,其它地方也是一個蕨菜一個坑,我無人可調給你。”

李嗣業早就預料到是這樣的答案,但他心中早有決斷,叉手毅然對夫蒙靈察說道:“末將身邊有二十多人,從撥換城開始就一直跟着我。請都護下令,我願意帶這二十多人遠赴大漠,清剿沙匪。”

“二十多人!你不要性命了!”

夫蒙靈察重重地伸手拍擊在案几上,伸手指着他,訓斥的話卻說不出口,只好無奈地說道:“等田中丞帶大軍搬師歸來,你可直接帶你麾下的跳蕩營前往圖倫磧。”

“都護,如今已是七月底,田中丞遠征歸來,恐在十月之後。磧西一過十月,便會天寒地凍,不再適宜修建,沙匪也會龜縮起來等待明年,這一等可就是一年。”

夫蒙靈察可能還不知道,明年與今年是一個分水嶺,是一個時代向另一個時代過渡,長達二十九年的舊曆開元盛世即將結束,而新的年號“天寶”將昭示着大唐開始步入一個頹廢奢靡,逐漸走向衰落的時期。

這是李嗣業心中的危機感在作祟,天寶元年,所有危機的苗頭都已經開始茁壯成長,李林甫權傾朝野,安祿山開始成爲節度使,楊家開始炙手可熱,他也必須有所成就。既然田仁琬遠征小勃律不會成功,那他必須在別的方向有所建樹,所以今年安西的驛站必須建成,沙匪也必須被剿滅。

“你說的對,一等就是一年。”

夫蒙靈察提筆,在紙張上籤署下軍令,命李嗣業帶親兵一干人等前往于闐道上剿匪,爲商修驛站保駕護航。

“多謝都護,”他接過軍令,轉身退到書房門口,剛把隔扇門拉開。

“等一下!”夫蒙靈察擡頭惱聲說道:“堂堂的四品中郎將,身邊怎麼能只帶二十人奔赴大漠,我把親兵旅調給你,白孝德由你調遣。”

“這萬萬不可,都護,親兵旅是你的親衛,如何能夠離開都護府?”

“你不必操心這個,即使沒有親兵旅,龜茲城中還有三個城防團。帶着我的魚袋作爲憑證,去吧。”

李嗣業躬身叉手,上前接過魚袋,才又緩緩後退,轉身推開了隔扇門,大步離開了府堂。

夫蒙靈察推開書房窗扇,望着遠去的背影哼了一聲道:“堂堂的中郎將,手執九尺陌刀去剿沙匪,這不是殺雞用牛刀嗎?”

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