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

bookmark

龍尾道兩側的宮門大開,官員們魚貫而入,幾十根巨柱支撐着大殿的結構,可惜他恰好站在門外的位置上,僅僅能看見巨柱排列到深處,至於陛階上是什麼樣子,皇帝穿的是十六旒明黃袞冕,還是大裘冕,這他就不清楚了。

他這還算是幸運的,多數官員只能站在蔓延的龍首道上,或在長長的直道上遙望,從他們所站立的位置到大殿中央也不過短短几百米,但就是這短短几百米,卻需要用一生的時間來攀爬。

宮殿彰顯了皇權的博大威嚴,也誇張了官吏們的渺小,在這如日之升,如在霄漢的宮閣下,他們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自己的微弱。帝國皇帝的威儀,僅僅次於九天之上的凌霄天宮。李嗣業這帶着不同目光來看,也能夠感受到一種被俯視的壓力。

“行拜禮!”

宮殿內的聲音通過交替喊了出來,官員們開始做那套動作,邁左腿,擊掌,邁右腿,擊掌,然後俯身下拜。

“稽首!”

萬人齊聲高呼:“恭祝陛下萬壽無疆,吾皇萬歲!”

“起居拜舞禮!”

不知從何處傳來編鐘和號角的聲響,也到了最讓人羞澀的環節,但他前排的十幾人絲毫不覺得尷尬,低頭看着自己的腳開始跳動,左右搖晃着身軀,然後還要三百六十度轉身跳。

“禮畢!”

“天降靈寶,改元履新!百官上表朝賀!”

當然要先請三師三公呈送賀表,但本朝還沒有活着的三師三公,品階最高的是太子,然後是各路親王,接下來是太子太師太傅,可惜簫嵩已經退休致仕。文武百官中品階最高的是中書令和侍中,所謂的中書門下三品。

接下來三省六部開始上表,賀表的數量估計能堆一尺多高,只有中書令和侍中的上表會在朝堂上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念出,李嗣業在殿外能聽到的,也只是像蒼蠅一般微弱的聲音。

賀表的內容不用想也知道,是最沒有營養的吹捧功績的詞彙,右相會在表上增添一些聽了讓人高興的的數字來增加說服力,比如全國增加了多少戶,人口增加了多少,糧食產量多少,絲綢產量多少,等等不一而足。

百官賀表之後,聽到裡面有太監高聲喊:“諸州進貢品。”

貢品不必擡到大殿上,早已經入了皇家內庫,只挑選出幾樣有代表性的貢品來搏皇帝眼球,比如說越窯青瓷、三彩、波斯琉璃盞、吐蕃犛牛、回鶻白駝、高昌進貢葡萄酒、于闐羊脂玉、還有南方的珊瑚,廣州進貢的崑崙奴。

天下六百三十一州,羈縻州八百,每州都有進貢,每州都要進去將清單念出來。紅日逐漸升到了當空,李嗣業只站得雙腿發酸,肚子餓得前胸貼後心,整整兩個時辰都在報貢品,聖人聽這些寶貝估計耳朵都聽出繭子了。

大朝會總算進行到第三項,賞賜升遷過去一年來立下功勳的文官武將。這個程序進行了簡化,不需要官員們一個個上去謝恩,宣讀完畢後統一跪謝皇恩,嗯,還要跳一次舞。不然這大朝會開到下午都開不完。

一個嗓門大的宦官站在御階旁,展開密密麻麻的黃稠紙,開始宣讀升賞。

中書令李林甫改爲右相兼尚書左僕射,牛仙客爲左相,兼任兵部尚書。十二衛大將軍各有任免,北衙六軍也各有財物賞賜,節度使任用,各州刺史升降……

李嗣業隱約聽到了自己的名字,然而時間又過去了一個時辰,已經過正午了吧,他連自己升賞都提不起興趣去聽。

然後聽到宮門內有喊聲:“謝皇恩!行稽首禮!”

所有升官賞賜的沒有賞賜的都俯身下拜,然後站起來跳拜舞,這次的拜舞更激動,手舞足蹈的幅度更大了些,以此來表現出臣子對皇帝封賞的感激涕零。

“羈縻州使節、諸道採訪使、諸州刺史、皇子貴孫、升賞功臣、賜宴麟德殿!”

宴會羣體剔出了大部分京官,但剩下的也有三千多人,浩浩蕩蕩朝着內朝麟德殿而去。

麟德殿位於大明宮內朝,在翰林院一側,乃是國宴場所,面積規模遠勝含元殿,有前中後三殿兩重檐,三殿之間有建在高臺上的樓廊連接,碧瓦蜿蜒而上。

李嗣業在隊列中遙望,這龐然大殿東臨太液池,重檐頂倒映在水中,綠瓦遮蔽半面湖水,密集排列的廊柱宛如繁星點綴。

這次他們進入的是麟德殿中面積最大的中殿,立柱有百根,頭頂是藻井,數丈長的宮紗垂落在地,近千名宮宦侍女站立伺候。殿間星羅棋佈排列着可供十二人對坐的硃紅長案,官員們按照列隊的次序依次入席,這次李嗣業排到了四百多位,跟他同桌而坐的是幾個羈縻州的使者和折衝都尉。

他擡頭遙望,大殿朝北的高臺上擺放着黃綢案几,皇帝跪坐在案前,手捋青須滿意地看着眼前這些嗷嗷待哺的臣子們。聖人心裡一定在想,只要把飯給吃好了,這大朝會纔算辦得成功。

他們這一桌上,兩個宦官合力把主食擡上了長案,柳編的簸籮有三尺長,裡面堆疊着酥黃色的胡麻大餅,如小山一般高。然後兩人擡着門板一般的木盤,裡面堆滿了切成薄片的羊肉,然後是恭桶一樣的大木桶,裡面放着馬勺。緊接着又擡了一門板涼菜,好像是他敬獻的涼皮,可誰見過涼皮用幾尺長的容器盛放?李嗣業看到這個東西,就看到了餵馬的馬料槽。

不愧是大唐啊,連盛飯菜用的器具都如此……大氣。

宮女們抱着盤和碗還有盞給每個人發放,每人一雙筷著,有點兒自助餐的意思。衆人誰都沒有動筷子,只是高仰着脖子擡頭望向坐在高臺上的皇帝。

李隆基已經脫下了身上臃腫華貴的大裘冕,換上了明黃常服,頭戴金蓮冠,後插子午簪,眼帶睥睨望着下方衆官,突然開口問:“翰林院可有賜宴日應景詩文”

席中一人手擎着酒盞站立而起,朝着李隆基敬獻詩,李嗣業低聲指着那人對身邊的人問道:“這人是誰?你認識麼?”

“李白,新近入長安的翰林待詔,才華橫溢,在聖人面前非常受寵。”

“豈止是才華橫溢,他……”李嗣業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神往地盯住了李白,對方穿着淺綠色朝服,頭戴進賢冠,在無數冠冕的人頭攢動中。他獨有風骨而飄逸俊灑,這個身影把無數人都變作了背景板,即使是富麗堂皇的麟德殿也不過如此。

他知道這不過是種心理現象,如果這個人不是李白,或者不知道他的名字,他也不會有如此迥異的感官。李白正在捋着長鬚念出自己的詩作,似乎引起了身旁諸人的稱讚,也獲得了聖人的讚許,他聽不清他到底唸了什麼。

高力士站在皇帝身旁,高聲喊道:“開宴!”

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一百九十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二百零八章 發餉(感謝林林鴻起來、書友201……8974飄紅打賞)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