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

bookmark

李嗣業早已在心中醞釀起一個計劃,不,應該是多個計劃,由於腦子的點子太多,他必須找筆記下來,免的這些想法像流星一般消失。

他回到府中以後,也讓僕從燒了熱水,然後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同李十二孃和李枚兒見面,共同吃了一頓下午飯,也算是隆重的家中聚餐了。

用過餐之後,他藉口疲累獨自回到書房中,在十二孃和李枚兒這裡爭取到一點兒自由時間。

他點燃了油燈,鋪開紙張,用最細的毫筆蘸墨,開始在紙上書寫這次視察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無非就是後勤補給能力不足,裝備能力還差點,軍中醫療體系不足。

後勤不足體現在糧食單一上,只有青稞米可不行,至少要有小麥和麪粉。唐軍在磧西也積極屯田,僅疏勒一鎮就屯了七屯,每屯五十頃,解決了多半的糧食供應,少量需要河西供給。但田地裡只有青稞怎麼行,疏勒鎮的畜牧業還算不錯,但許多兵卒一年都吃不到一頓肉……

軍糧這一方面,擴大軍屯的面積,多引種河西的小麥,與青稞形成互補。在疏勒軍中打造圓底鐵鍋來進行炒麪,混合鹽、羊油從而製作壓縮餅乾擴展到全軍,多多醃製羊肉,找出一個適合長時間保存的鹽分比例,要求能在通風良好的壞境下保存一年以上。以上這兩種軍有食物有保質期長,便於攜帶等特點,日後建議設立專門的部門來進行製造和發放。

在疏勒城以及各州城中設立獸醫站,僱傭民間有醫馬經驗者任職。疏勒一帶戈壁灘上岩石裸露多,恐割傷馬蹄,馬蹄鐵這時候也應該出現了,不但要出現,還要推廣到全軍中,讓每一匹馬都釘上馬掌。

設立醫療培訓班,請安西軍中的醫官進行授課,學員則從兵卒中徵募,能得醫療培訓的士兵,比其他兵卒多得一成的餉錢獎賞,這是一種對學習的鼓勵。

還有一項措施,就得花大量的錢了,用補貼的方式鼓勵兵卒購買私馬。最後的標準要求是各城各堡各守捉各城戍守士兵每人必須有一匹馬,跳蕩營,戰鋒隊,城防營等軍中精銳需則要兩匹馬,才符合快速反應部隊的特徵,而僅有的兩個團騎兵,則必須達到每人三匹馬。

擁有一匹馬,是爲了讓兵卒有野外獨立作戰的給養。士兵步行,馬駝乾糧和淡水,可使得士兵擁有無需補給線獨立作戰兩到三個月的能力,這是最基本要求。

這確實需要耗費大量金錢,全讓兵卒們掏錢買是不現實的,雖然這個時期的馬匹價格跌落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一匹西域敦馬的價格九千文。整個疏勒境內唐軍有六千名,還有兩千名當地人組成的蕃軍,如果去做一下調查,估計有近半的人沒有馬匹,就算讓他們疏勒與士兵們各自擔負一半,也需要大概三千多萬錢,折換爲銀是三萬多兩,折算爲黃金就是四千多兩。

歸根結底還是算到錢的頭上來了。

他在蔥嶺守捉還藏着曼蘇爾贈送的一箱黃金,當初這箱金子是幾個大漢合力擡進草廳的,估計在五六百斤往上。當初爲了開闢蔥嶺棉花田,花費了其中一點,這次一旦動用,恐怕要花費其中的一半。

當然還不到非拿不可的時候,疏勒每年的商稅財賦收入,除一部分上繳都護府外,多數都留了下來,當做疏勒地方官員的俸祿和辦公費,一部分用作疏勒軍的軍餉和裝備更換。他需要和裴國良商討一下此事,畢竟對方纔是疏勒鎮名義上的最高官員。

再來估算一下添加一名募兵需要添加多少花費吧,這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兵卒的生活用品也要正規化,倒不如從一開始就提出來並解決掉。

一名唐軍需要的硬性規定個人物品有,羊氈兩塊,寬兩尺五寸,長六尺,厚度不得超過五分,價值在四十錢左右。

牛皮水囊價值六十錢,乾糧袋不足十文錢,蹀躞帶二十錢,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等加起來價值近百錢,當然這些東西無需疏勒鎮來掏錢,每個月給你們發九百多錢的餉是用來幹嘛的?

還有進食的炊具,這個必須要解決,兜鍪怎麼可以當做飯碗?現在市面上的粗瓷碗才十文一個,黑陶更便宜,六文。但這些陶瓷易碎,顯然不適合來回換防行軍的兵卒,士兵們寧願用兜鍪也不願意用陶瓷也是因爲這個。但爲了廣大兵卒的個人衛生考慮,也必須想出代替品來。

什麼?搪瓷?不鏽鋼?鐵製品?前兩個就當是開玩笑,鐵製品按照現在的工藝水平,是完全能做到的,但不應該考慮成本嗎?用接近橫刀的價格來買一個碗?無論是強逼讓士兵們自己買,還是疏勒鎮集體採購,都無法承受好嗎?

他提起毛筆將炊具這一行勾去,在下面寫上留待解決。

接下來是真正的大頭,讓他這個半吊子鍵盤經濟學家都頭疼的部分,鑌鐵橫刀兩千文,最次等的細鱗鐵甲,疏勒鎮向唐政府內部採購,少府寺軍器監給出的價格是兩萬錢。突厥敦馬九千錢,連同馬鞍馬鐙轡頭長鞭算在一起,價格也直逼一萬啦。

特殊兵種騎兵會用到馬槊,步槊,這兩樣東西是天價不在計算內,就算標準的配備,普通兵卒一般都是三件,分別是刀,槍,弓或弩,這使得每個人的打擊殺傷範圍都從七十步開始算。槍和弩的成本折算下來,也需要近三千錢。

他用手指扒拉着盤算算了一下,除去兵卒的個人用品,再除去特殊兵種,一名唐軍的基本配置在三萬五千文,就算刨除馬匹的一萬錢讓他們自己籌備買馬,也需要兩萬五千錢,還有募兵的餉錢九百,果真是老費錢了。怪不得坐鎮西域五千多裡,掌管着三條商路賦稅的安西都護府只能保有兩萬五千人的軍隊數量,即使有良家子肯參軍,他們也僱不起。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西域貧瘠,無法完全負擔安西軍的軍費以及糧食消耗,人口密度也不足以支撐募兵。他將來可是要以這裡爲根基的,就算僥倖也能如安祿山一般,能從皇帝手中討來北庭、河西兩鎮節度使,三鎮的軍隊加起來也不超過十三萬。話說天寶十九年,安祿山起兵叛亂的時候,可是糾集了十五萬兵馬南下的。

所以他若是想有所作爲,必須改變磧西的現狀,發展農業商業,吸引內地移民,使得糧食產量能夠供養六萬人以上的軍隊,這樣等安史之亂髮生的時候,他也可以舉一支能夠獨立與安祿山叛軍抗衡的武裝。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今日起就把安西四鎮中稍顯貧瘠的疏勒作爲試點,開始他的大計。

這個白日夢做得很美好,可惜現在已經到了晚上。看了看自己手底下的紙張,糊里糊塗寫了一大堆。沒想到這思維一開始發散,竟然就停不下來,如果他想到明天早上,估計把整個地球拿下的方針戰略都有了。

李嗣業揉了揉眼眶站起來,外面有個人影閃進來,卻是李枚兒端着茶盞來到書房中。

“就知道阿兄還沒睡,喝了我這碗解乏茶,能消除疲勞。”

李嗣業端起茶碗,看着門口的格子窗外,似乎有人影晃動,隨口問道:“門外還有人吧?”

枚兒擠着眼睛點頭:“阿兄說的沒錯,我今日到疏勒的佛寺裡求香,在門外遇到一位精通周易卜卦的道人,便特地請了回來。”

“佛寺門口的道人?他是去踢館的嗎?”他隨意調侃了一句,問:“幹嘛往家裡請道人?”

李枚兒一邊說話一邊給李嗣業使眼色,暗示他十二孃也藏在門外偷聽,叫他說話注意點兒。

“今日我與嫂嫂到佛廟燒香,偶遇這位道人,枚兒就想請他來家中,用堪輿術來看看哪裡適合當洞房,怎麼擺置才使得風水好,更重要的是選擇一個適合成婚的日子。兄長若是不反對的話,我就請這位高人進來了。”

“哦好,快請進。”這個事情他絕對不能反對,畢竟是親口承諾的。

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一百九十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