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

bookmark

從疏勒到龜茲沿途三十里一驛,衆人每過兩驛便歇息一次,走了十三日,終於在十一月進入了龜茲城。

李嗣業安排親隨們在城中館驛住下,自去都護府去見夫蒙靈察,順帶在其書房拿了一張從長安沿驛路捎來的邸報。

這是各地藩鎮留後院抄送給朝廷官員內部發行的報紙,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報紙了。李嗣業粗略地看了一下,確實是今年發生的時事總結。譬如太子的大舅哥江淮租庸使韋堅修建廣運潭,引江淮水至長安禁苑,雖然引得民怨沸騰,卻獲得了皇帝的獎賞。這件事情的唯一好處就是,玄宗皇帝不需要每年去巡幸東都洛陽,就能夠吃到從江南運來的新鮮物產。

邸報的另一條內容是突厥發生了內亂,葛邏祿、回紇、拔悉蜜三家聯合起來反攻後突厥,殺掉了可汗聯合自立。突厥餘部的左右剎又扶持了阿史那烏蘇米擔爲可汗,相互之廝殺不休。雙方各向朝廷求援,長安朝中決議之後,傳令王忠嗣趁機出兵,聯合三家加緊進攻突厥。曾經三代輝煌的後突厥汗國看來已經危在旦夕,只剩下一支狼衛苦苦支撐。

從突騎施的衰落,再到後突厥的衰落,李嗣業突然想明白一個道理,不管是草原政權還是中原政權,打敗敵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旁邊候着比誰先爛掉,大唐內部雖然也矛盾重重,但幸運的是它的敵人們一個比一個先垮落。真是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幾乎所有強大的堡壘都是內部自我垮塌,這沒什麼好辯駁的。

下邊還有一條,海匪吳令光在臺州、明州、泉州一帶的海上大肆搶劫商船,許多沿海商戶深受其害,導致前往南洋、印度海上商路受阻。

李嗣業默默地吐槽了一句:“看來長安香料的價格又要漲上一漲了。”

夫蒙中丞看起來心情很好,李嗣業倒是很好奇,卻也不便相問。當官當到鎮守使的地步,也該知道閉嘴比張嘴好,知道得越多越容易受擺佈。有些東西,你就算不想知道,有人也會主動告訴你。

果不其然,夫蒙靈察輕鬆寫意地坐在羊氈上,邊撥弄着茶鍑的蓋子,對在座的高仙芝、程千里和他說道:“右相如今已經執掌中書省、尚書省權柄,左相李適之完全被架空,聖人對右相的恩寵也是前所未有。如今河西節度使王倕即將告老卸任,這次我們入長安敘功,若能得右相在聖人面前保舉美言,某有望兼任河西節度使一職。”

三人一聽,連忙向夫蒙靈察提前道賀:“中丞,可喜可賀吶。”

夫蒙靈察捋須欣慰地說道:“可惜我年歲也不小了,恐負聖人和右相的託付。”他隨即話鋒一轉:“你三人皆是我的心腹,此次入京,當同心戮力,夫蒙自有厚報。不過安西不能沒有人坐鎮,我準備帶程千里和李嗣業同去,仙芝你留下來。”

高將軍恭敬地向前叉手:“喏。”

沒成想此次不能與高仙芝一同入京,李嗣業不免有些遺憾,他到底和程千里不甚相熟。再加上有他家女子那檔子事情,李枚兒雖仍然與程琬素有書信往來,李嗣業多少是有些芥蒂的。

夫蒙靈察素來都比較內斂,不能打包票的事情決計不肯說出來,既然說出來了,說明這河西節度使的位子十有八九是坐定了。

他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整個磧西都是李林甫的班底,不止是因爲李長久以來遙領安西大都護,更是因爲磧西這些年來所有的用兵及政策,都是李林甫在主持拍板。

結合史書上那些虛虛實實的記載,近年來多少官員被李林甫排擠擅殺,還有以立仗馬爲喻恐嚇諫官的事情,也是確確實實發生過的。他作爲磧西的鎮守使武官,也就等於完全籠罩在一代奸相的眼皮子底下,也就預示着他今後的路途,需要步步謹慎苟且前行。

前路雖有險阻,且行且珍惜吧。

見過夫蒙中丞後,三人先後從都護府正堂中走出,高仙芝突然停下腳步來等他。

“嗣業,我們可否在這裡都護府中走走。”

他欣然應諾。

兩人穿過大院,向右走過門廊,這裡是都知兵馬使的辦公院落,高仙芝整個人放鬆下來,閒適地踱着步子說道:“中丞兼任河西節度使,看來已然是板上釘釘了。他日後的重心自然要放在河西,往後的磧西就要靠你我來經營支撐了。”

李嗣業心想,這是在懷慰籠絡自己嗎。

他笑着叉手補充道:“還有程都護,王正見司馬,馬磷將軍。”

高仙芝卻嘴角上翹帶着半分輕蔑笑:“程千里志小才也疏,不是勇進開拓之人。王正見只識只至用馬,哪堪大任,馬磷嘛,到底根子淺薄,還需歷練見識,今後之磧西,非你我兄弟不能主事。”

李嗣業倏然停步,又連忙快走跟上,臉上儘量保持平靜,實則內心已經盪開了波瀾。

難道高仙芝已經看穿了他的想法他扭頭去看對方的臉,看到的卻是似笑非笑的表情,彷彿已經瞭然於胸,實際上不過是以己度人。

“古往今來,單以一人之力不能成事,不管有志也好,無志也罷,當時機來臨的時候,自然會有人把我們推向建功立業的關口,而我們要做的,只不過是提前站到那個位置上擺正姿態。”

這話說得極有道理,但是李嗣業不會附和他,因爲高仙芝已經逐漸接近這個位置了。無論是討伐達奚部叛亂,還是討伐黃姓莫賀達幹,高仙芝都表現出了他的戰術才華。而他自己還因缺少幾步臺階而遠遠未及。

……

三日後,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回京敘功的隊伍正式啓程,隨行人員爲副都護程千里,李嗣業,還有拔汗那國的使者、小勃律國使者、突騎施都摩支部的使者,整個回京隊伍浩浩蕩蕩二百多人,雙旌雙節隨行,六纛伴隨軍列隊煞是壯觀。

值得一提的是小勃律國的使者隊伍,他們只有兩人兩騎,除了打着小勃律王頒下的節杖外,除此身無長物。如果沒有那根節杖,根本沒人會相信他們是使節。

這兩位使節還是偷偷逃出來的,只因小勃律王蘇失利還在吐蕃的監視控制中,連她的老婆都是吐蕃公主。蘇失利想借助唐朝的力量擺脫吐蕃的控制,只能避過吐蕃人耳目派出使節,裝扮爲商販聯繫安西都護府,再由安西都護府一路護送往長安。

聽說之前已經有一批小勃律使臣被送往長安了,中書省還要命令鴻臚寺和工部給他們修使館,這是以前都沒有過的事情。以前過往周邊各國的使節,鴻臚寺都是把他們安排在皇城內的鴻臚會館中。

因爲隊伍中有了使節,所以行進的速度也慢了下來,一旦涉及到禮節的問題,自然是要按部就班。況且使節們來大唐不止要完成外交任務,還負責旅遊,要把大唐境內的優美景點記下心來,回去講給國王和官員們聽。畢竟在那個行萬里路都很困難的時代,一個人的眼睛不止是自己的眼睛,也是所有未能遠行的人的眼。

李嗣業和他的隨從們跟在節度使隊伍的最後,捎帶着也能沾沾光,慢下腳步靜下心去欣賞沿途的風景。

世界上有一個地方能夠將所有的陸地景觀都囊括進去,沙漠和山川,河流與湖泊,丹霞地貌與風蝕古城,遼闊草場和魚米之鄉,那就是河西走廊。世界上有個地方反哺傳承了中原文化,佛教東傳,開通商路,經營西域,每一個彰顯榮光的帝國都離不開它,這就是河西走廊。

李嗣業三次途徑河西回長安,每次都在這厚重而絢麗的歷史河流中無法自己,特別是當他作爲兩世爲人的靈魂,曾經在千年以後親眼目睹它們被時光淹沒的樣子,重新回到這個地方,卻是千年以前,就像親眼見到一個年輕的神祇變成了垂暮老人,這種感知錯位的衝擊如何能不讓他頭皮發麻,鼻尖發酸。

河西早已不是那個河西,但河西永遠還是那個河西。

站在麥積山石窟對面的山丘草木間,望着蒼黃簇擁的對面,那棧道交錯密密麻麻的洞穴和浮雕,心中頓生豪氣感慨萬千。他不是感慨終於不用買門票了,而是趁着無人在身旁,發出了一句慷慨豪言:“此生若不能爲河西節度,功蓋凌煙閣又有何用?”

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