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

bookmark

打仗能使人富足,這句話可不是吹的。兩次戰役以及對佔領區的搜刮讓李嗣業麾下的安西軍獲得了一萬匹阿拉伯馬和兩萬匹駱駝,至於各種金銀,香料更是不計其數。

李嗣業尤爲看重馬匹,他將這些繳獲的馬匹一部分交給負責後勤的寧遠國,一部分給了葛邏祿,其餘多數暫時分配到各個士兵手中,讓他們進行餵養的同時,又增加了機動能力。

要照這個速度發展,安西軍遲早要迎來全騎兵時代,李嗣業琢磨着,到時候可以嘗試把成吉思汗玩過的魚鱗陣給拿出來,全面探索一下對付步兵方陣以及對付騎兵方陣的辦法。或者回到安西后把火炮和火槍搞出來,以騎兵爲矛,以步兵方陣爲盾。

站在平頂屋的房頂上思維發散的時候,身後下方的軍營中正在分配駱駝和馬匹。對於這些鉅額財富的分配,衆人吵鬧了三天。田珍、王正見、馬磷爲代表的騎兵派,主張在安西軍中再擴充出五千人的騎兵,以段秀實等人爲主的後勤派,認爲應該把這些馬平均地分配到唐軍的各團各隊各什,增加攜帶給養情況下的長途奔襲能力,這纔是翻越沙漠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舉措。

李嗣業最終做出最終拍板,可以將駱駝分配到底層士兵手中馱運給養,但是阿拉伯馬不行,這可是世界上第二大優種馬。他允許將軍們把阿拉伯馬暫時分配出去,但只能是以借的方式,等戰役結束回到安西后必須交出來,由都護府安排,專門在伊利河一帶開闢馬場來餵養配種。

他還下發佈告警告這些分得馬匹的什長們,不能把馬給我餓死或弄丟了,所有人都登記着名字,回到安西后交不出馬匹,扣除同等價值的軍餉和獎賞。

要知道阿拉伯馬從來都是有市無價,大食人對自家的馬匹管理很嚴格,如同某大國保密級別的對外軍售。這些馬是從來不賣到外國去的,即使有例外,在康居,龜茲、等地的市場上的估價在九萬錢以上。要知道同爲突厥敦馬,它的價格纔剛九千四百錢,之間整整相差十倍。

他們若是丟一匹這樣的馬,就只能傾家蕩產來賠了。本來將士們對分馬的事情還頗爲期待,但一聽馬不是自己的,發生了意外還得自己賠償,彷彿當頭被澆了一盆冷水,感覺這是給自己分了一匹祖宗,需要盡心盡力伺候着。

……

他又將目光投向了康居城的一側,突然不知從什麼地方涌出幾百個人,手中拿着火把和長短兵器,浩浩蕩蕩往城西的一座清真寺廟奔去。

守在官邸門口的唐軍如臨大敵,以爲是百姓暴動要造唐軍的反了,紛紛抽出橫刀,端平了弓弩。

還好這些百姓的攻擊方向不是唐軍的營地,而是大食人在這裡修建的寺,他們衝進了寺廟中,把裡面的人都拖了出來,將手中的火把沿着窗戶扔進去,很快那座壯觀高大的大食寺燃起了烈烈的火焰,將整個石殿都吞沒了。看起來真讓人惋惜。

燕小四沒見過這種景象,連忙帶着人衝出了大門,跑到了街道上。他回頭眺望屋頂向李嗣業徵求指令:“大夫,該如何應對,要不要我帶人過去彈壓一下!”

李嗣業饒有興趣地擺擺手:“不必,不必,這是教派衝突,是拜火教和大食教之間的矛盾。你們不必從旁干涉,可以帶人過去守着,不要造成更大的騷亂,也不要攻擊教民們。”

燕小四懵懂地點了點頭,帶着一隊人馬到達了現場。看到唐軍到來,教衆們一度縮手縮腳,但唐軍只是圍在一邊看戲,他們狂熱的情緒又點燃了起來,對幾個大食教徒進行社會性的毒打。

大食籍教徒早已經跑光了,捱打的這幾個不過是在本地發展的教衆。這個可以理解,因爲大食軍佔領康居期間,大力推廣大食教,對拜火教進行打壓,通過向非大食教徒們徵收重稅,軍事佔領的同時也要把教義給宣傳開來,這種強迫性的宣傳方式,當然會引起當地人和拜火教徒的反彈。

拜火教在大唐很流行,是所有粟特人的最基本信仰,它也是三大宗教誕生之前,中亞地區最古老最具影響地位的宗教。歷史學者們以此宗教的創始人稱呼它爲索羅亞斯德教,教徒們信奉的是智慧和光明之神阿胡拉·馬茲達。至於它爲什麼被叫成拜火教,是因爲教義中認爲火是馬茲達的兒子,是被創造出來的人類唯一的朋友。

拜火教在呼羅珊地區受到了壓制,但在廣袤的河中地區,它的影響地位不容動搖,即使大食人進來也沒有改變。念頭想到這裡,李嗣業的腦海中有了一個明確而又清晰的想法。

拜火教的一些教義和儀式都很正義,祭祀火神辦社火儀式,基本上還符合他的三觀。除去天葬讓禿鷹啄食屍體讓人難以忍受外,好像幾十年前這個規矩也發生了改革,聽說只有教內的薩寶和最虔誠的信徒纔有資格享受天葬,他實在是不明白,這玩意兒竟然還有人搶着去享受的。

在聰明人的眼裡,一切宗教一切信仰都是爲政治而服務的,如果有了現代知識的話,還知道它是替統治者管理民衆的工具。有的只是表達一種政治主張,或者向某種勢力靠攏,比如說寫日記的不正經人就受洗加入了基督教,那只是爲了討好他的金主而已。

所以李嗣業思來想去,要在越過沙漠進攻木鹿城之前,挑一個隆重適合的日子,前往康居城中最大的祆寺參拜一下馬茲達馬神爺。

他把此事吩咐給負責搞對外關係的岑參,反正這小子腦子聰明,過目不忘,一學就會,他在西域這幾年已經學會了粟特語,正好可以跟這些拜火教的薩寶祆正們進行交涉。

岑參一聽說李嗣業要去祆寺拜神,當場表示不能理解:“爲啥呀,你可是個漢人,怎麼能拜胡人的神?”

李嗣業立刻反問他道:“那釋迦摩尼還是胡人的佛祖,爲啥玄奘還要西去求經,咱們漢人還要修建佛寺,吃齋唸佛。”

“那不一樣,唸佛是真的信仰,你根本不相信這個。”

“誰說我不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入鄉隨俗,到了哪裡,就要拜哪裡的神。況且自高仙芝劫掠石國以來,我們唐軍在這些河中九國胡中的威信跌到了低谷,要不是大食人逼着這幫粟特人改信大食教讓他們抗拒,他們早就幫助大食人一起跟我們對着幹了。”

“你想錯了,因爲我不相信,所以我纔要加入拜火教。”

“這什麼意思?”

李嗣業笑着斜睨了他一眼:“連這個都不知道,還敢自稱是讀書人,我給你說得更明白一點,用信仰來對付信仰,本身就是我最大的信仰。你仔細想,自己琢磨去吧。”

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一百九十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