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

bookmark

李隆基捻着鬍鬚在殿中徘徊踱步,猶豫要不要把河西節度使給李嗣業,這樣一來中華大地上就會出現兩個大藩鎮勢力。他更多考慮的是安祿山會不會鬧彆扭,三鎮節度使之威一直是他獨享,現在突然多了一個人與他有同等權力,安胖子心裡多半是不痛快的。

他轉過頭來問高力士:“這樣一來,安祿山會怎麼想?”

“陛下,他怎麼想是他的事情,君王應當廣施恩澤,豈能獨寵與他一人。況且以李嗣業的功勳、資歷、人脈、能力都不低於他,他就算心中有怨氣,也沒有理由講出來。既然李林甫臨終前提起了這件事情,這就是一個機會,讓李嗣業升任河西節度使利大於弊,陛下只是順應內心而爲。”

玄宗仔細思慮之後,終於點了頭,遂命令左相陳希烈前來擬定旨意,授給李嗣業河西節度使的旌節。由於楊國忠現在還不是宰相,節度使任命等軍國大事還輪不到他來管。

陳希烈是個毫無主見的應聲蟲,對皇帝的任命採取唯唯諾諾的態度,現在還淪爲了題寫聖旨的高級文書。

聖旨寫就之後,皇帝立刻命人帶着全套旌節印綬前往磧西,不知是怕自己夜長夢多,還是怕朝中有人反對。

等皇帝的旨意從華清宮發出去以後,楊國忠才得知了這個消息,而且這消息還不是從正規渠道得來的。

這要從袁思藝看過李岫代替亡父呈送給玄宗的奏疏說起,這太監看了奏疏中的內容,得知是李林甫推薦李嗣業擔當河西節度使。他這樣無利不起早的閹人每一條信息都要利用上,便想起李嗣業現在是楊國忠的盟友,把這好事提前告知楊能夠領一份便宜的人情。

他來到楊國忠在華清宮的別館,站在側門外求見楊釗,別館的門人見是宮裡的太監,不敢怠慢,立刻跑去找阿郎通報。

楊國忠正在和嬌美的侍妾玩耍,以慶祝李林甫涼掉,這就叫他大喜的日子就是別人的忌日。堂內幾個侍妾嬌喘連連不亦樂乎,門人不明所以站在了門檻外,誰知國忠一雙大手摸了出來,嚇得他不敢動彈。

“這是蓮香?還是荷香,還是杏香呢?”

侍妾們在他身後調笑道:“阿郎,你自己猜啊!”

楊國忠往他胸前一摸,感覺不到曲線起伏,心中產生狐疑,一把將蒙在臉上的絲巾摘了下來,卻見自己的鹹豬手竟然摸在門房的胸脯上,頓時惱羞成怒,飛起一腳踹到當胸將門房踹出兩丈遠。

“狗東西,本官休息的時候不是不讓你們進來嗎!”

門房捂着胸口爬起,連忙以頭觸地在地面上叩了三四個響頭,砰砰砰聽得人心中惻隱:“阿郎饒命,小的再也不敢了。”

楊國忠生氣地擺擺手說道:“算了!你冒冒失失跑過來什麼事?”

“啓稟阿郎,宮中的袁公公求見。”

楊國忠擡頭沉思道:“袁思藝?我與他素來沒有瓜葛,爲何會突然來訪,想必是知道我必任宰相,所以提前來拜碼頭?”

這時他已經有了計較,揮手說道:“請他進來!”

袁思藝低眉順眼地來到了楊國忠的面前,他畢竟是皇帝的內宦,所以不必向楊國忠行大禮,只弓着腰叉手道:“楊公萬福。”

楊國忠將來做宰相,還要和這些宮裡的太監打交道,所以相對比較客氣:“袁公公,不必多禮,某將來還要仰仗你。”

“呵呵,好說,好說。”

國忠將他迎進內堂,揮手驅散了還等着捉迷藏的侍妾們,兩人在案几前相對而坐,拱手問道:“不知袁公公大駕光臨,有何見教。”

“嘿,我一個禁庭中的奴婢,學識淺薄,哪敢有什麼見教,今兒來是特向楊公道喜的。”

楊國忠以爲他說的是當宰相的事情,心中腹誹冷笑,此事已經衆所周知,你才向我來道喜,是有點遲鈍了吧。

他揹負雙手傲然說道:“現在道喜是不是有些早了,等本相獲得陛下任命,授予相印的時候再賀喜也不遲。”

袁思藝愣了一下,知道他是誤會了,呵呵笑道:“楊公榮登相位是應該慶賀,不過有一件事情,也應該慶賀。”

“還有什麼事情?”楊國忠滿臉疑竇地問道。

“楊公不知道?”這太監很會釣人胃口,先拋出一個很誘惑的問題吸引他的注意,然後等楊國忠把目光聚過來才說道:“右相臨終前向陛下上表,推薦李嗣業兼任河西節度使,這樣一來李大夫就是繼安祿山之後第二個兼任三鎮節度使的將領。從今之後楊公你擔任宰相,李大夫身兼三鎮節度使,你們兩個珠聯璧合,今後的大唐天下就多多仰仗兩位了。”

袁思藝期待中楊國忠的笑臉沒有出現,反而是陡然陰沉下來的面龐,楊釗一把揪住了袁思藝的右衽道:“你說這話屬實嗎!陛下同意這個奸賊別有用心的上疏嗎?”

袁公公嚇了一大跳,連忙叉手說:“陛下已經同意他的奏疏,把聖旨發往了河西,要不了多久李大夫就會收到旨意,即將前往武威任職河西節度使。”

“嗨呀!”楊國忠將袁思藝推出幾步遠,心中餘怒難消。怪不得李嗣業離京那日,李林甫會特地去送,原來兩人之間早有勾結,竟把他當做傻子騙得好苦。

袁思藝被嚇得不輕,也顧不上向楊國忠道別,快步逃離了楊家別館。

楊國忠心中越想越氣,他最爲痛恨在他的背後搞事情,這是把他當傻子耍嗎!雖然說現在李林甫已死,但是另一個身兼三鎮的節度使他是不願意看到的。

楊國忠一方面頗爲自傲,另一方面卻有些自卑,他不希望盟友的實力超出他的控制。安祿山對他的輕視就如同一根芒刺扎得他生疼,現在又有李嗣業實力超綱,這個人還能如從前那般對自己表示服從嗎?當然不會。他絕不允許有兩個超出他個人能力的節度使將領。

他本想現在就去找皇帝,勸說他收回李嗣業的河西節度使之位。但現在他還不是宰相,正所謂明不正則言不順。不如先忍着,等到他榮登相位之後,再把這個不知好歹的楊家附庸給擼下來。

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一百九十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一百五十七章 購甲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