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

該來的終究還是要來,皇帝儘管不願意也不敢相信,他依舊要面對現實。來自河南三個方向的急報於十一月十五日再次到達了長安城。

李隆基急召右相楊國忠和左相韋見素入宮商議對策。

當楊國忠得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謀反的消息時,他一個骨碌從胡牀上爬起來,高舉起手臂揮舞着大聲說道:“我說什麼來着,安祿山果然是逆賊!聖人這下總該相信我了吧!”

兩位宰相騎馬並肩而行前往南內,楊國忠擡頭挺胸,自信滿滿。韋見素低頭沉思,憂心忡忡。

楊國忠扭頭對滿腹憂慮的韋相說道:“見素可是在擔憂逆賊起兵謀反一事?你大可不必擔心,安賊雖執掌幽燕十三年,但他不過一介番將武夫,怎及陛下三十年太平天子施給百姓的恩德,他蠱惑三軍將士逆反,其勢必然不能持久。”

韋見素皮笑肉不笑說道:“楊相這些話,一會兒還是留着勸慰陛下吧。”

“那是自然,聖人正需要你我爲他分擔國事。”

他們在宮門內下馬,進入勤政樓的二樓大殿中,憂愁滿面的皇帝從陛階上走下來對兩人招手問:“兩位愛卿,安賊率大軍十五萬南下逆反,兩位可有什麼對策?”

韋見素剛準備上前說話,楊國忠面帶得意之色上前開口:“陛下無需憂慮,策劃謀反者不過安祿山父子親信幾人而已,臣相信所部將士皆不願意跟隨其反叛,只要他出戰失利,進攻受挫,要不了幾天就會士氣衰退而敗亡。”

李隆基贊同地點了點頭:“國忠所言正合朕心中所料,只是中原腹地長久沒有屯兵,京師又無兵可派,就算現在向各邊鎮調兵入朝,恐怕也遠水救不了近火,眼下當如之奈何?”

“陛下,”韋見素上前進言道:“朝中有右羽林大將軍高仙芝賦閒在家,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因感染風疾臥病在長安,來曜將軍之子來瑱也在朝中。臣建議先令高仙芝領旨意前往洛陽募兵,以迎擊安祿山叛軍。命來瑱擔任汝南郡太守前往募兵以抗安史軍。再派人立刻向朔方節度使安思順,隴右行軍司馬田丘良,河西、北庭、安西節度使李嗣業派快馬傳信,命他們篩選精幹兵馬,安置留後,前往中原誅逆平叛。”

“見素思慮問題確實全面,你的這些提議朕一一照準,立刻派人召各鎮兵馬準備入朝。”

“等等ꓹ ”楊國忠叉手上前打岔道:“召安思順、田丘良率兵入朝可行,但召李嗣業率大軍入朝ꓹ 臣有些異議。”

李隆基和未見素愣了神望着他,楊國忠挺胸擡頭道:“陛下難道忘了最近長安城四起的流言麼?李嗣業擁兵三鎮,麾下也有十幾萬兵馬ꓹ 他率兵入朝可帶十萬甲兵。若他真如流言所說居心叵測,欲與安祿山勾結顛覆我大唐天下ꓹ 無異於引虎狼入關中,則社稷危矣!”

“流言豈能可信?”韋見素平時對楊國忠順從忍讓毫無主見ꓹ 但如今關係到國家危難ꓹ 也終於忍不住要爭論出個正確答案:“陛下,李嗣業素來忠心耿耿,毫無異心。況且他擔任河西節度使不過四載,根基也遠不如據平盧范陽的安祿山穩固,想來他也不會做這等違逆之事。”

“知人知面不知心,陛下,安祿山之前也自稱對陛下忠心不二ꓹ 可他卻違背君恩叛逆起兵!陛下不可不察,不可不防啊。”

韋見素:“安祿山在幽燕整備鐵騎數萬ꓹ 兵勢浩蕩ꓹ 如若佔據洛陽ꓹ 叛軍非西涼兵不能制。”

楊國忠出言相拒:“陛下ꓹ 李嗣業軍功極盛,若再讓他入朝領兵作戰ꓹ 陛下當以何封賞?如今形勢不明ꓹ 安祿山兵威雖浩大ꓹ 實則外強中乾,若能憑藉京畿宿衛各軍將其擊敗於潼關之前ꓹ 又何需驅虎吞狼,反而貽害自身。所以臣建議暫不必召李嗣業率兵入朝,另外命隴右軍守住蘭州黃河浮橋東岸,以防備不測。”

楊國忠所說的防備不測,自然是防備李嗣業。李隆基坐在陛階上的胡牀上,雙手婆娑着扶手,目光猶疑地在楊國忠和韋見素之間來去,左右相意見不統一的時候,能夠做出影響社稷安危決定的,只有他。

他曾經給予安祿山萬分的信任,也給了李嗣業同樣的信任。由於李隆基昔日靠唐隆政變起家,依仗結交的便是羽林軍萬騎中的豪傑之士,所以他對武將有天然的好感,他本人也是歷史上對武將最爲大方,也最爲信任的皇帝。

他把安祿山從敗軍之將提拔成三鎮節度使,毫不吝嗇地給了他東平郡王。哥舒翰死傷萬人拿下了石城堡,皇帝毫不吝惜地給了他開府儀同三司,涼國公的封號。高仙芝在西域屠戮石國,引得大食舉兵東進,皇帝也只是將他調離了安西,仍封開府儀同三司,羽林衛大將軍。還有王忠嗣曾經深受玄宗器重,不惜給他四鎮節度的大權,即使被李林甫誣陷欲奉太子爲皇帝,皇帝也沒有殺他,只是將他貶到了漢陽任太守。要知道當初庶人李瑛等三子只是心懷怨望被武惠妃誣陷謀反,就被廢爲庶人一日之內派人全部賜死。

皇帝對武將的偏愛,也遠遠超過了他的兒子們。只是安祿山的謀反在他的心口上撕開了血淋淋的傷疤。曾經他對他們有多麼信任,現在他內心的失望和冰涼就越嚴重,信任危機已然造成,他的心理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李隆基擡頭冷冰冰地下令道:“傳令給田丘良守住蘭州黃河渡口,切莫讓任何軍隊通過,隴右軍餘部則在二十日內前往內地平叛。安思順與安祿山雖爲表親兄弟,但他曾多次向朕上表警告其謀反,乃是忠心之臣,只是不再適合呆在朔方,回朝擔任戶部尚書。命郭子儀奪情起復代替其朔方節度使之職務,帶兵向東征討收復河東。下旨給李嗣業,命他安心守禦河西,非詔不得入朝。”

“喏。”

楊國忠洋洋自以爲得意,韋見素則惆悵憂心。

……

常山郡臨近博陵,安祿山的大軍到達博陵後,立刻向常山進發,並派高邈和與何千年去招降常山郡太守顏杲卿。

安祿山爲何會認爲顏杲卿會被招降呢,因爲顏杲卿曾任范陽戶曹參軍,是他的直屬部下,後被安祿山委任爲魏州錄事參軍,現在爲檢校常山郡太守。

叛將高邈來到城門下,高呼讓顏杲卿出城到大營拜見東平郡王。

這時常山城中只有一千名士兵,如若硬抗無異於以卵擊石。顏杲卿和長史袁履謙坐在書房中商議對策。

“顏公,你欲聽從安祿山的招呼,爲叛逆作悵,顛覆大唐社稷麼?”

顏杲卿長立而起憤然開口道:“履謙你素知我爲人,我顏氏一族世受皇恩,豈能順從叛逆。只是敵軍勢大,我們手邊無可用之兵。若是隻圖個人名節堅守城池,恐傷害連累百姓。倒不如假意投誠,等安祿山兵鋒過後,我們再散盡家財招募兵勇,從安賊的後方起兵抗賊,光復河北。”

“善!”袁履謙點頭贊同道:“我欲與顏公共往安賊大營,假意投誠以安其心。”

叛軍在城下的呼喊聲沒有多久,常山郡的城門緩緩打開,太守顏杲卿和長史袁履謙聯袂而出,站在叛將高邈何千年的戰馬前,叉手說道:“將軍請引我去見安大夫。”

兩人來到叛軍大營,安祿山親自走出帳外迎接,對他二人好言安撫道:“如今朝中奸佞橫行,陛下深受矇蔽,我們這些邊關將領始終提心吊膽。此番我安祿山絕不再忍氣吞聲,率兵入朝誅殺奸佞,解萬民以倒懸,救陛下於囹圄之中。今日能得兩位投靠,安某心中甚是欣慰。來人,賜兩位熟錦綾金紫官袍各一件!”

顏杲卿和袁履謙心中冷笑連連,卻躬身叉手感激安祿山賞賜,從他手中捧過了紫袍。

安祿山自以爲招撫了顏杲卿,放心地帶着大軍南下,只派部將李欽湊、高邈率五千兵馬留守在土門縣,掌控糧草來往官道。

兩人騎馬返回常山郡,行路上低頭看見自己身上嶄新的官袍,遂放聲笑道:“我們怎麼能穿逆賊賜給的官袍呢?”

袁履謙笑而贊同,他們脫下了紫金衣袍,掏出腰間橫刀攪碎,零散地拋擲在土丘之上。

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護郭子儀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一百零六章 魔鬼城孤守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