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

bookmark

李嗣業渾不在意地和兄弟們打招呼,並且承諾升官發財之後請大家吃飯,這讓千牛們很是受用,看來他不是那種一往上升就飄了的主,這種人大家都討厭不起來。

他還要向他們討教些問題呢,他想了解各個王府隊的具體實力,到時候設賭的時候,就可以有目的地押注。

這些千牛們都是太子李瑛的馬球隊成員,已經跟着李瑛出戰了無數次,誰家的隊伍強,誰家的隊伍弱一清二楚,而且這種差距和規律變化不大,這對他來說,就有很多可操作的餘地。

“忠王李亨的球隊不行,每次上場都是輸,不是輸給太子殿下,就是輸給壽王。其實所有的球隊中,有希望奪冠的只有兩支,就是我們東宮的馬球隊和壽王的馬球隊,其餘諸王不足掛齒。”

“唉,李嗣業,你已經是太子的紅人了,還打聽這個做什麼。”

李嗣業不妨把自己設賭的計劃和盤托出,多一個人進來,就多一個人承擔風險,就算太子不喜追究起來,大家也能夠共同擔責。

“我想在油灑地場外設賭,吸引這些長安的富豪們加入進來,你們也不妨也參加,我們一起賺他一筆,如何?”

千牛們紛紛拍手稱讚,他們本來就好賭成性,遇到如此大的賭局,更要上手一試。況且衆人還有先天優勢,那就是對各王馬球隊的實力都瞭解得很透徹。

李嗣業找個機會溜到府廳內,找副率要了張紙,又借了一支小篆筆,把各個馬球隊的實力通過排序列了個清單,只等着明天派上用場。

第二天清晨,太子進大明宮朝參,臨行前讓李嗣業全權負責賽場的事情。他帶着內率大部分人到達了靖恭坊油灑地,沿着馬球場周圍散佈開來,維持秩序。

長安城的富豪們陸續到達,這些人可能預料到了場地內沒有坐具,多數人都帶了胡牀。李嗣業立刻安排人檢票,並且宣佈了觀衆席不得喧譁騷亂等規矩。

貴賓通道和普通通道上方都掛着橫幅,只要稍微認字的人就不會認錯,兩名主仗拿着剪刀開始檢票,每個人拿出邀請帖後都要在上面剪一下,表示入場即作廢,不得重複使用。

李嗣業和擔心們長安百姓會衝撞了各王府的家眷貴賓,結果這擔心是多餘的。貴賓們都是跟着球隊姍姍來遲的,而大多數百姓都早已通過帷幕通道進入了觀衆席。

他站在高臺上向觀衆區域看了看,嗬,簡直是站無虛席,人挨人,人擠人,這些帶着胡牀來的幾乎都派不上用場。他還是把場地面積給高估了,也幸虧觀衆們看比賽的積極性高,不然誰能受得了這樣站着。

李嗣業暗自慶幸,他把觀衆席和賽場之間也用帷幕和短欄杆圈出了緩衝區域,不然比賽時發生意外,馬匹失控很容易發生踩踏事件。

觀衆們開始耐心等待,李嗣業也焦躁地等待着。他也沒辦法去催,因爲參加比賽的選手馬球隊都是大爺,他這個經理人可不敢招惹他們。

觀衆席上的長安百姓們似乎也沒有抗議,也沒有不耐之色,他們還沒有消費者的覺悟,更沒有觀衆是上帝的想法。這樣樸實的觀衆到哪裡找去?想想後世的那些比賽,或是演唱會現場,主辦方若是敢推遲時間,觀衆們早就把礦泉水瓶子扔得滿場都是了。

太子殿下和各位親王終於姍姍來遲,他們身後是全副武裝的隊員和馬匹。觀衆們對於期盼中的明星球隊到來,並未發出激烈的歡呼和鼓掌聲,反而先前嘈雜的聲音變得靜默了,就像一堆躲在暗處不敢做聲的羊羣。

李嗣業感覺這氣氛很詭異,但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再正常不過了,階級之間的差距就體現在這裡。

壽王和壽王妃楊玉環騎在馬上,夫妻笑談着從帷幕進入馬球場,咸宜公主和駙馬楊洄騎着馬帶着幾名隨從跟在不遠處,他狐疑地看着被帷幕圍出來的油灑地,不知太子這是搞的什麼鬼。

貴賓席的球場那邊兒有涼亭和長廊,可供豪貴們休息。廊中鋪着波斯地毯,擺放着十幾架翹頭案,上面盛放着西域進貢來的葡萄酒和瓜果。親王們坐在長廊內各自聯絡感情,相互攀談,王女貴婦們紮成了一堆,發出百靈鳥般的碎語聲和嬉戲聲。這不是十九世紀歐洲貴族的交際酒會,而是大唐貴族的交際,人類的社會活動形式總是相似並一脈相承的。

壽王李瑁的交際能力並不算強,他身邊只有咸宜、楊洄和王妃楊玉環。其餘王爺則各自成堆,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小圈子。當然最屬太子李瑛的圈子最大,除了死黨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外,還有兩位王子在旁邊攀交情。

李瑁吃驚地望着對面黑壓壓的人羣,皺着眉頭問道:“太子從哪兒找來這麼多的人?”

楊洄在旁邊冷笑道:“太子喜歡虛名,故而沽名釣譽,邀請長安百姓與諸王同樂,豈知他這樣做,愈發會引起陛下忌憚。”

壽王點了點頭,不再說話,似乎對太子的行爲不以爲然,

李嗣業看到了一個落單的人,他不屬於任何圈子,獨坐在長廊的邊緣,身邊只有幾名侍從和一名宦官。

他指着那獨坐的人問劉子午:“那是哪個親王,獨自待在亭邊的那個。”

“那是忠王李亨。”

就在他望向李亨的同時,對方也同時擡起頭來,看到了球場對面高臺上的李嗣業,並對身邊的人悄悄耳語。

“你可認識高臺上的壯士,今天這場比賽,太子今天就是靠此人維持現場,能想到用帷幕來隔斷,確實是有點兒才能。”

“奴婢不清楚。”李輔國低頭在一旁低聲說道:“不過前一段時間聽說,有個武夫給聖人進獻了一道用來夏季解暑的涼菜,受到聖人賞賜,進了太子內率。”

他在心中猜想李亨對自己的好奇從何處來,他應該如何面對。如果歷史不變,這位纔是真正的潛力股,上蒼選中的大唐皇帝。他是不是應該脫離太子,趁着他未上位前,先把隊給站好了?

李嗣業終究不是太過功利的人,現今在太子身邊,離開也得經過太子同意。況且他身爲太子近臣,不能表現出對一個親王有興趣。就算李亨有意招攬,也得堅持九字方針: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後面換一下,應該是不跪舔。

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龜茲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六十五章 太極宮馬球賽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壓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賺錢的纔是英雄(祝鼠年大吉,鼠你最帥)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六十五章 太極宮馬球賽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