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

bookmark

楊儀沒有任何抵抗的機會,只好束手就擒,他和一幫被懷疑是幽州奸細的人捆住手腳在一起,被士兵們押送到了武鄉縣城。

他以爲自己會在縣城吃幾天牢飯,等進入大牢後再考慮脫身之策,但沒想到這些人竟然十分簡單粗暴,直接把他們押到了空地上,然後叫來一隊劊子手挨個兒砍掉腦袋。

其他人都被老老實實地砍掉了頭顱,等輪到楊儀時,他驚懼交加,又不甘心地高聲喊道:“沒想到我楊儀一心自救,竟然落到如此田地,如今天下紛亂未定,你們就要這樣錯殺英雄嗎?”

也許這句話和某些人的話很相似,在現場負責監刑的一名校尉突然擡手喊停劊子手:“且慢!”

校尉揹負雙手踱着步子走過來,冷笑着對他說道:“如今天下確實是大亂紛爭,不過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夠自比英雄的,你何德何能,也敢這樣自況,莫非是在譁衆取寵,垂死掙扎?”

楊儀雖然被捆縛着肩膀,依然傲氣地仰起脖子說道:“我本是燕帝東宮史朝義麾下的太子賓客兼行軍主薄,因見燕軍中多爲倨傲烏合之衆,不能擔當平定天下大任,特來投誠朝廷大軍。只是沒想到北邊南邊均是一丘之貉,看來天下真正的希望仍在大唐,仍然在江東。”

校尉聽楊儀的說話不但言辭激昂而且有理有據,肯定不是一般的草包,大聲反駁道:“你這話就有失偏駁了,我們雍王從來都是求賢若渴,二公子崇豹將軍也素來敬重人才,你若有真才實學,我現在就可以將你引薦給將軍。”

楊儀還有些不太相信,一個小小的校尉如何能夠通到李崇豹面前?

但這位校尉說到做到,親自帶着他進入縣衙李崇豹的行轅中。這時候李崇豹正躺在榻上睡午覺,無關人等不能上前打擾,兩人只好耐心等待。

等候了片刻之後,李崇豹悠悠醒轉過來,看到地上站着兩個人,其中一人臉上已經浮現出不滿之色。他揉了揉額頭對校尉問道:“你身邊的是什麼人,爲何站在我的帳中。”

校尉連忙上前解釋:“主公,這是燕軍史朝義麾下的賓客兼行軍主薄楊儀先生,因棄燕來投將軍,我特地帶他來見您。”

李崇豹拍了拍腦門反應過來說道:“你這小子,該當何罪!剛纔爲何不叫醒我,讓楊先生在帳中等待這麼長時間?”

楊儀知道李崇豹這麼說是有意爲之,但也感覺很高興,立刻上前躬身叉手說道:“楊儀參見李將軍。”

李崇豹來不及更衣穿上外袍,立刻對門外的親衛說道:“來人,命我的伙伕做些下酒菜上來,我要與楊先生開懷共飲。”

楊儀深知與這些武人交往不能矯揉造作假裝客氣,便大大方方地叉手道:“多謝李將軍盛情款待,楊儀欣然奉命。”

校尉感覺自己站在這裡有些不合時宜了,朝李崇豹說道:“將軍,請容屬下告退。”

李崇豹仰頭灌了半口酒水,才擡手喊住他說道:“等一下,你酒量不錯,也留下來與楊先生共飲。”

校尉一聽大喜過望,連忙喊了一聲喏,急忙去帳外般酒肉和案几,親自伺候李將軍和楊儀飲酒。

兩碗酒水灌下去之後,李崇豹主動與楊儀攀談以拉近關係:“我觀先生儀表不俗,氣度斐然,莫非是弘農楊氏之後?”

“確是弘農楊氏,而且,在下與故去的楊貴妃也尚未出五服之外。

“原來如此,”李崇豹無心去深究楊儀身爲弘農楊氏卻與叛軍爲伍,自從楊家在馬嵬驛被滅族之後,地方上居官的楊氏子弟也紛紛被罷免,這位楊儀也該是其中的一員。

他笑着說道:“眼下我父正在謀求平定叛亂,恢復大唐社稷清平,正需要楊先生這樣的人才出謀劃策。先生此番前來相投,莫非是有良策要教我?”

楊儀低頭喝下一碗甜酒,喝到嘴裡自有酸澀滋味:“屬下確實有一策要獻給將軍,以助將軍大破燕軍。我先前在史朝義帳下爲職時,因見其麾下契丹同羅各部互不統屬,這些塞外蠻族狂傲自大,連史朝義也無法節制。這正是燕軍致命的弱點,也是我軍必勝的法寶。”

“契丹首領畢鍥葛和同羅首領高度支各率精銳曳落河與同羅騎兵,他們明爲相助,實乃搶劫,恃權凌弱,驕傲自大,不但想取下太原,還欲拔除將軍所駐守之上黨,必然要先進攻武鄉縣。但武鄉縣不似晉中平原那般一馬平川,縣境內溝壑縱橫,敵軍一旦進入縣境之中,只要沿途設下伏兵,屆時不論曳落河還是同羅騎兵,只要他們一方先通過此處,將軍迅速截斷隘口鞏固防禦,使得兩軍不能相救。先集中兵力吃掉其中一部分,再趁着勝勢進攻其餘軍隊,兩軍皆可以殺敗,屆時將軍再救太原,豈不是易如反掌?”

李崇豹聽罷,立刻端着酒盞站起來,來到楊儀面前雙手捧着相敬道:“請楊先生滿飲一杯,我們通力合作大勝敵軍。”

“將軍請。”

李崇豹立刻把將領們召集進帳中來,端着酒盞每人敬了一碗酒,滿飲之後依次安排任務。

“薛堅,趙元韋,你二人率一萬人在南風溝附近埋伏下來,等敵軍前鋒主力通過之後迅速截斷通路,一面阻擊後續部隊一面加固工事。”

他又對岑參和楊儀說道:“岑夫子,楊先生,你二人就隨同我一起在九龍山兩側的山頭上設下埋伏,助我設下戰法陣型,一舉將來敵全部殲滅。”

“喏!”衆人齊聲叉手。

……

燕軍在祁縣休整不到兩日,便開始出動向武鄉方向進攻。畢鍥葛和高度支商量由誰作爲前軍一直爭執不下,最終兩人達成一致協定。先由畢鍥葛率領兩萬曳落河爲前鋒,等到攻克武鄉縣城後,曳落河在城中一邊搶劫一邊等待,再由高度支率領的同羅騎兵交替成爲前鋒,進攻上黨第五城襄城,兩家每家搶一縣,然後雙方兩路齊頭並進直撲潞州城。到時候誰能先進城搶劫就看各家的本事了。

他們這樣做出長遠的安排,定然是堅信自己能夠勢如破竹成功拿下上黨,燕太子史朝義也對此深信不疑,他就算有疑問現在也無從左右了。自從他們脫離圍城主力,從清徐進攻太谷和祁縣開始,再到準備進攻武鄉,這中間相隔了三四天時間。他本可以利用這三四天的時間,把他們這支軍隊的動向報告給主帥田承嗣。

田承嗣作爲燕軍的老將,話語權和威信其實是遠勝他這個太子的,他無法勸阻這兩個胡人首領停下來安分守己,田承嗣也許能夠做到。他或許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害怕傷及到他可憐的面子才如此不聞不問。

畢鍥葛把搶劫得來的財物糧食囤積在太谷縣,只留一少部分人馬看守,親率一萬九千人進攻武鄉。他們從太行山下的武家隘經過,一路上沒有遭遇什麼抵抗,至此之後愈發猖狂,燒殺沿途的村落。

李崇豹派出的斥候不斷後退,將他們這支軍隊的行蹤斷斷續續報告給九龍山上的主將。

下午未時,從南風溝通過的曳落河最後一支騎兵隊緊隨大部隊而去,他們與後方的同羅騎兵相隔只有九里地,但這九里地偏偏給了唐軍可乘之機。

薛堅和趙元韋兩名將領突然從隘口兩端殺出,徹底封住了曳落河的退路和同羅騎兵的進軍之路,一面列陣阻擊一面在隘口兩端修築工事。

安全通過的曳落河後軍得知被截斷了退路,連忙派人給自己的上級報信,畢鍥葛對此不以爲意,他們騎兵靈活機動,補給全靠遊牧和搶劫,美其名曰以戰養戰,從來不似漢人依靠補給線進行作戰。再說後面不是還有高度支率領的同羅騎兵麼,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衝進來的,隘口的河西軍就當做以盤小菜交給他們處理吧。

史朝義跟隨着同羅騎兵在後軍之中,得知兩軍被李崇豹在隘口切斷後大吃一驚,心中隱隱感覺楊儀的預言就要成真。

楊儀這廝也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他若是在這裡也許能夠想出補救的辦法。

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四百二十章 即將動身入長安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家有閨中損友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