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

但到黎明時分,有一支千人的武裝從漢水以東沿着漢江來到了漢中城下,朝着城頭喊話說是皇帝派來的特使。

城頭的兵卒連忙去通知郭令公,郭子儀聽聞後先是大驚,倒也沒有疑心這是李嗣業的賺城之計。只因漢水穿城而過,從北面來的軍隊若不攻下漢中,絕無可能繞到城東去。

“命令三軍列陣,迎接朝廷特使入城。”

郭子儀將東城門緩緩打開,命令兩隊甲兵出城,分別列陣左右兩旁,以防出現什麼變故。他父子二人隨後策馬出城,面朝特使打量一二,才發現是個沒根的閹人,郭晞的臉色頓時黑了下來。

郭子儀神色稍冷掃了兒子一眼,面朝特使笑臉相迎道:“中使請隨我進城一敘。”

誰料這中使卻搖搖頭說道:“聽說李嗣業率領叛軍正在城西攻城,咱就不進去了,免得干擾了郭令公的軍務,我就在這裡宣讀陛下的聖旨吧,郭子儀聽旨!”

郭子儀連忙率領衆將跪地接旨:“臣郭子儀接旨。”

“門下,自關中別過之後,郭愛卿身體是否還康健,朕對你很是掛念。今聞逆賊挾大軍進攻漢中,恐難以固守。愛卿切不可將一己之身置與孤城,應當早謀退路。朕欲使你率軍沿漢水而下退往荊襄。值此國難之際良將唯卿碩果僅存,望你能早日歸朝,與孤共敘君臣之義。敇書如右,請奉行。”

“臣叩謝皇恩!”中使上前將聖旨遞交到他手上,郭子儀艱難地從地上爬起來。

這閹人笑着上前叉手說道:“這字裡行間皆是君恩,陛下對你可是想念的緊,希望你能夠早日動身向東南。”

對此郭子儀也只是回了一句:“臣自當奉行。”

突然間炮聲隆隆自城西響起,大地都發出了輕微的震顫聲,朝廷中使臉色一面,慌忙轉身上馬說道:“咱家這就回去向皇上覆命了,郭令公隨後率軍跟過來吧。”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 衆 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朝廷派來的一千多人一個也沒有給郭子儀留下來,都逃也似沿着漢水朝下游而去。

郭子儀轉回城去立刻登上城樓指揮作戰,河西軍的火炮炸得將士們都東倒西歪,他抱着旗杆爬到垛口上喊道:“敵軍打炮的時候就躲到角落裡,切勿被彈片傷到!”

突然間一顆黑圓球炮彈在他的身邊爆炸,彈片飛濺將他整個人吹倒在地。郭子儀晃晃悠悠站起來,感覺咯吱窩有些生疼,伸手一摸才感覺有血水流淌出來。

將士們將他扶到城樓下,郭子儀坐着感嘆到:“河西軍的玄武炮果然厲害,老夫內穿細鱗鎖子甲,外套明光鎧,竟然也抵不過炮彈的破片。城牆上的兵卒們都多有傷亡,稍後河西軍攻城的時候,又如何能夠抵擋?”

李嗣業在城外策馬高聲下令:“繼續放炮,三軍開始攻城!”

火炮的炮彈繼續在城頭上炸響,河西軍的兵卒們已經架着橋板衝到了護城河邊,將木橋架在了河面上。李嗣業命人把伏遠弩上裝上月牙鏟箭,對準吊橋上的鐵索進行攢射,幾次激射並未取得任何成效。

他們將攻城梯架上了城牆,開始往牆上攀爬,城頭上的炮火纔開始停滯。唐軍也彷彿復活了一般,從各個角落裡鑽出來,開始在城頭上向下投擲檑木,發射箭矢,河西軍剛爬上城頭,便被射中臉面栽倒下來。

李嗣業見城牆久攻不下,連忙命人將空中法寶熱氣球祭出來,可以更精準地用猛火雷對城牆上進行火力壓制。

唐軍兵卒們不但要承受下方河西軍的登梯仰攻,頭頂上還時不時有猛火雷投下來,油脂隨着火焰滾滾翻騰。狹窄的城牆上無處可躲,他們身上燃燒起熊熊大火,抱着衝上來的河西軍兵卒摔倒滾到了城牆下。

郭晞連忙去找郭子儀,坦言城頭上已經抵擋不住,希望父親早做決定。

郭子儀痛思之後,從城樓上走下來讓兵卒們廣告百姓和士紳們,告訴他們唐軍即將放棄漢中城而走,詢問百姓們的意向,若是他們願意跟着唐軍走,就趕緊動身撤退,守在西城牆上的兵卒們最多還能堅持一個下午。

郭子儀初到漢中時,愛惜百姓體恤士紳,百姓感念他的恩德,願意扶老攜幼與他一起前往荊襄。

郭令公感動不已,對百姓們說道:“如果願意跟我們走,現在就回家中收拾細軟,今天黃昏動身,我們離城出走,南下荊襄。”

當天夜裡兵卒們點燃起了火把,郭子儀騎着戰馬從東城門出,命令一部分軍隊護送着百姓先走,其餘人在後方隨時防備河西軍追擊。只是百姓速度緩慢拖慢了行程,當天夜裡才行出四十餘里。這個速度飛虎騎只需要半個時辰就能夠追上。

李嗣業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了漢中,只是城中的戶口逃走了一半多,這對他來說未嘗不是一種損失。在這種戰亂時期,人口是一種最稀缺的資源,而且損失掉的百姓需要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才能夠補充回來。

河西軍追擊抓了幾戶在路上掉了隊的百姓,將他們帶回到城中,押送到了李嗣業面前。

他見百姓的身上都綁縛着繩索,便怒聲斥責士兵道:“怎麼能如此強行捆綁百姓?是去是留全憑他們自願。”

他和顏悅色問這幾個百姓:“跟我說說看,你們爲何要跟着郭子儀下荊襄?”

百姓面面相覷,都不敢說話,生怕說錯了話被砍掉腦袋。

李嗣業笑着安慰他們道:“不必害怕,就算是說錯了話,我也不會怪罪你們。”

一個膽大的孩子突然開口說道:“你們是叛賊,叛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原來如此。”李嗣業料想着一切都是宣傳的結果,這些漢中人從來沒有見過他們河西軍,如何能知道他們燒殺強掠,定然是郭子儀在惡意宣傳帶節奏,才使百姓對他們如此畏懼。

李嗣業這樣一想,心中便有了主意,對這幾戶百姓說道:“郭子儀說的是真是假,你們很快就能知道。本王對百姓素來仁慈,我不但不殺你們,還要有絲綢和錢財賞給你們。

“哎呦,謝謝大王!謝謝大王!”幾個百姓慌忙叩首感恩,李嗣業卻擺擺手說道:“你們先別忙着謝恩,我有事情要拜託你們,只要你們同意做,不但賜給錢財,還賜給大量土地,讓你們一躍成爲漢中的大戶人家。如何?”

幾個百姓不由得警覺起來,低着眉眼問道:“不知大王要我們怎麼做?”

“你們在這裡先等着,稍後便有人來吩咐你們。”李嗣業轉身離開了堂中。

過了很久纔有一個書卷氣很重的官員走到堂中來,每人給他們發了一張紙,負着雙手說道:“紙上面的內容你們記下來,你們是從郭子儀逃跑隊伍中逃回來的,爲什麼要往回跑呢,因爲你們發現郭子儀糧草短缺,他鼓動你們這些百姓前往荊襄,是準備把你們當做糧食吃。”

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六十五章 太極宮馬球賽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