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

第二日勁風亂吹,連旗幟都嘩啦啦啦作響,雍軍的陣列後退在襄陽城牆三百步之外,突然前軍的盾牌陣向兩邊打開,讓出一條可供人行走的廊道。

氣氛頓時變得非常凝固,李嗣業騎在馬上擊掌,一個顫顫巍巍的老婦人拄着柺棍在萬軍之中走出,緩慢地走到城牆前站定。

城牆上的唐軍兵卒們還在納悶敵軍派出一個老太婆是什麼意思,守將張巡頓時緊張了起來,趴在牆垛上仔細看了看,吃驚地大聲喊道:“娘!”

“娘!孩兒不孝,讓你身陷敵營之中。”

老婦人腳步蹣跚地來到了城牆前,她的身影越踉蹌,張巡眼睛裡就如同進了磚頭,恨恨地揮起拳頭砸在了牆垛上。

郭子儀惱聲說道:“下作!即使作爲敵對雙方,也不能做出如此下作的事情,李嗣業罔顧人倫,可謂畜生!”

他身後的僕固懷恩哼聲說道:“一個叛賊不是畜生是什麼?”

老夫人瘦弱的身軀站在兩軍之間,擔當了本不該擔當的使命,聲音沙啞地說道:“兒啊,娘不該在這個時候來到這個地方,可是咱們蒲州張家的人都被李嗣業綁到了襄陽城前來,以他們的生命爲威脅要娘勸說你投降,娘也是沒有辦法。”

她說罷這番話後,整個襄陽城頭上顯現出死一般的寂靜,有人偷悄悄地把目光轉向了張巡,郭子儀也憂鬱地看了張巡一眼。他倒是不擔心張巡真的爲了宗族投降李嗣業。當初決定將張巡叫來守襄陽之前,郭子儀已經瞭解了他的所有個人經歷,也可以斷定此人是個大忠大義在前的漢子,絕對不會背棄朝廷。

但這種行爲會很噁心地對軍心造成影響,讓軍中將士們擔心張巡會不會爲了救家人的性命而賣掉他們。

“娘,忠孝不能兩全,兒子無法……”

老夫人突然開口道:“娘豈能不知道忠孝不能兩全的道理,我這身殘軀也好,張氏宗族也好,豈能與大唐社稷相比?但是娘若不借助這個機會前來,如何能夠見到你安然無恙,能看自己的兒子一眼,我就心滿意足了。”

“娘雖老眼昏花,但豈能不知道大義,我兒忠心爲國守城抵擋叛逆,我也不能拖你的後腿。”

老婦人心底一橫,突然抽出了髮髻上的步搖準備往脖子上戳,站在她身後的兩個兵卒大驚,慌忙上去拽住了她的手臂。也是她實在年老了,行動緩慢不再敏捷,被他們抓住手臂取走了簪子。

“快快!”李嗣業連忙高聲阻止:“別讓她自殺,快把老夫人帶回來。”

兩名兵卒攙扶着老夫人回到軍陣之中,張巡望着母親消瘦的背影,心臟難受得都快被攪碎了。

李嗣業用親人來脅迫張巡的方式失效了,他不但不能挾制對方,反而讓張巡對他更加仇視,堅定了守城的決心。

他不得不停止了今天的攻城,命人將蒲州張氏的族人和張母遣走押解回了北方。

李嗣業的手段當然不是隻有這些,他又在襄陽城前打出了郭晞這張牌,讓郭晞以御史大夫的身份出去勸降。

如今的郭晞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少年,也沒有了當初的意氣風發,不懼生死。當初他被俘虜之後一心求死,但被李嗣業派人押送到長安後,對方沒有殺他的意思,反而贈予高官厚祿,同時爲其修建高樓豪宅,從各地選拔美女充塞其中。

郭晞剛開始還堅持不受,但眼前鶯鶯燕燕亂花迷入眼,被李嗣業派來的美女們想方設法與他親近,最終郭三公子在奢靡生活和肉慾的雙重打擊下,拋棄了底線開始享受,他本人也向李嗣業妥協,算是最終被腐化墮落了。

俗話說吃了人的嘴軟,拿了人的手軟,投降後的郭晞不得不按照李嗣業的要求向自己的父親郭子儀去信,在話語中隱晦地勸說投降,遭到郭子儀回信斥責。

李嗣業對他的要求當然不止於此,此次率兵南下便將郭晞帶上,命他勸降其父郭子儀。

他單獨騎馬來到城池前,對着城頭上高聲呼喊道:“父親!朝廷從來就對你毫無信任,多次暗中掣肘,不然怎麼會敗退到今天這個地步。雍王對父親你推崇備至,只有棄暗投明我郭氏才能夠發揚光大。”

“住口!”

郭子儀氣得鬍鬚抖動,將手掌拍在城牆上,駙馬郭曖從背上解下長弓,雙手拉滿對準城下的郭晞射了過去:“呸,無恥叛徒!你給列祖列宗丟臉丟到家了!我真想一刀宰殺了你這個畜生,免得讓你繼續爲郭家抹黑。”

郭晞滿面羞愧,只能牽着馬撤回來,來到李嗣業面前叉手道:“主公,郭子儀和郭曖頭皮很硬,不肯就範,卑職實在無能爲力。”

李嗣業冷覷了他一眼,擺手讓他退下。

他們繼續用大炮進攻襄陽,城牆在炮火中搖搖欲墜,白天被炮火炸塌的堡樓,晚上張巡便組織人手加班加點砌牆。攻城戰越到後期城內的物資也愈發貧瘠,他們也找不到糯米來給青磚填充縫隙。

攻城三個月之後,李嗣業發現想要在短時間內攻克襄陽不太可能,可能會陷入曠日持久的圍城戰,恐怕圍城戰也是拿下洛陽的唯一方法。

襄陽後方的荊門關正在暗中源源不斷地給襄陽提供糧草、磚石等物資,要想拿下襄陽必須完全切斷他周圍的交通,使其真正變成一座孤城。

他命李懷仙率五萬兵繞過襄陽,進攻荊門。郭子儀提前得到消息,命令僕固懷恩率部鎮守荊門,以保護襄陽和後方的物資通道,並且準備出城作戰給雍軍以殘酷打擊。

李嗣業進一步向襄陽城周邊集結軍隊,總兵力已經擴充至三十萬人左右,大軍過境浩浩蕩蕩,行軍時旗幟遮天蔽日。

李懷仙所率的不過是其中的一支,他調集大半的玄武炮營,對準荊門關的城牆上進行炮擊。由於荊門沒有經過戰爭準備,城牆也沒有經過修繕,很快被李嗣業攻破,從荊州和江城通往通往襄陽的通路被阻斷,襄陽徹底變成了一座孤城。

李嗣業決定把田承司,段秀實和李懷仙等三人留在襄陽附近,留下十五萬兵力,命他三人將襄陽城圍得水泄不通,不允許一顆糧食進入城中。他將其餘兵力分散駐紮在江北沿岸,自己則回到了長安。

李嗣業回到長安的原因有多種,但最主要的是,他對北方的統治還不算穩固,特別是中原地區,許多官員還思念南唐朝,新舊官員雜陳,山東大姓氏蟄伏在野,不願意出山持觀望狀態。

在眼下這個節骨眼上,分派至邊疆的各節度使很容易被某些人拉攏,他這個看似即將一統的穩固政權下依然藏着許多暗流。 шшш_ tt kan_ ¢O

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一百零六章 魔鬼城孤守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