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

管事附到張獻誠耳邊低聲說:“昨天崔阿郎兄弟已經率領親信連夜逃出城去了。”

“去往何方?”

“我不知曉。”

張獻誠拍了拍管事的肩膀說道:“你救了自己的命。”

他揮手領着幾人而去,先把這消息告知麾下心腹,與他們商議之後決定開城投誠,但首先要做的便是把郭英幹從監牢裡放出來,以站定立場表明態度,然後才方便立功。

張獻誠昔日與郭英幹本來就認識,但仍然對他畢恭畢敬,命下人請他沐浴更衣,又獻上了袍服和襆頭,然後才請他喝酒用飯。等張獻誠吃得飽滿,喝到微醺之時,張獻誠才趁機上前說道:“郭將軍可能有很多疑慮,此刻我爲何會把你放出來,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有疑惑,但我也相信是好事情。”

“說得沒錯,將軍。你的兄長與杜軍使請來了朝廷的援兵,他們此刻就在這成都城外,崔氏兄弟擔心衆叛親離,已於前夜率領心腹三千人出逃。”

郭英乾冷笑一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能夠逃到哪裡去。”

“應該是吐蕃。”

郭英幹迅疾地拍案而起:“不可再耽誤了,趕快迎接大軍入城,迅速追擊崔氏兄弟極其餘黨。”

“好,我這就安排開城門!”

由於時間緊急,他們在傍晚開城迎接大軍入城,臧希晏身披山文甲騎在戰馬上,雙目睥睨地望着四周的放下武器歸順的軍卒,他們叉手躬身跪在地上,只有一人面帶微笑雙手垂立,上前躬身叉手道:“恭迎臧將軍入城。”

臧希晏冷眼看去,擡起馬鞭問道:“既然是降將,爲何不跪迎大軍?”

他身後的郭英義連忙叉手說道:“將軍,這是舍弟,現任西川軍軍使,崔寧圖謀不軌時是他深入虎穴與其對峙,被關押在監牢之中。”

臧希晏神色緩和下來,笑道:“既是郭英干將軍那就進入我軍陣列當中。”

郭英幹叉手謝過,把一名跪在地上的將領攙扶起來說道:“這位乃是團結營的行軍司馬張獻誠,其父乃是原幽州節度使張守珪。”臧希晏一聽肅然起敬,雙拳抱起說道:“原來是忠良之後,張將軍也隨我一同進入節度使府邸。”

張獻誠鬆了一口氣,沒想到故去多年的父親竟然還能給他加分,今後必然要給他老人家長臉,重振張家的門風。

衆人進入劍南節度使的府邸,各自落座在左右,臧希晏坐在主位上。

郭英幹上前來叉手說道:“臧將軍,崔氏兄弟三日前已經挾三千兵馬潛逃,可能是要投奔吐蕃,此人對我劍南川中的兵力部署城防弊端都非常熟悉,若是讓他投降吐蕃人,與敵手聯合起來,對蜀中的防禦將是極大的威脅。”

臧希晏的目光朝着衆將望去,詢問道:“誰願意率一支騎兵追擊崔寧崔密。”

他麾下的將領們紛紛上前請命,表示願意率軍出擊。

張獻誠走上前來,聲音比其餘幾人大了幾分,氣勢也比他們稍稍足一些:“若是臧將軍不嫌棄,末將願意在團結營內選拔四千餘騎,無論如何要將崔寧追回來。”

他的話音剛落,換來的是衆人嗤之以鼻的哼聲,誰不知道你張獻誠是崔寧的舊部舊屬,讓你去追他到底是放敵還是追敵還不一定呢。

臧希晏眯眼略作思慮,問他:“張將軍可保證能將崔寧崔密捉拿回來?”

“卑職願意立軍令狀,若不能讓二人甘心歸服,便取他們的頭顱回來。”

“既然如此,我再讓郭英義和郭英幹從東西川軍中各調一千兵馬給你,共六千鐵騎,望將軍能夠早去早回。”

“謝臧將軍信任,卑職定然不負所望。”

張獻誠立刻下去調集兵馬,加緊趕製出半個月的乾糧,騎兵們一人兩騎朝着西北方向而去,他們穿過雅州崎嶇的山地,翻越了兩座雪山,在幾個羈縻州境內來回打聽,終於在大唐與吐蕃的邊境黑水縣沙壩山附近遇上了崔寧的南逃隊伍。

此時的崔寧的狀況也足夠悽慘了,經過幾天幾夜的顛簸,麾下人心的變化,這些所謂忠心耿耿的部將們也逐漸開始不滿,每次夜營的時候第二天早上都會丟失人馬。這些忘恩負義之輩逃跑也就罷了,還要將他們爲數不多的糧食也偷走,使得衆人飢腸轆轆,只得以打獵或殺馬吃肉來維持體力。

此刻他在雪山下滿鬢寒霜牽着馬,手中拄着橫刀腳步蹣跚像是拄着柺杖,看到遠方大隊人馬的追來,臉上浮現出生無可戀的冷漠。

當他看到追來的將領是張獻誠後,心底又生出了幾分僥倖,拄刀上前聲調微弱地問道:“張獻誠將軍,你這是來捉我們兄弟回去嗎?”

張獻誠閉眼遲遲沒有開口,隨後才高聲說道:“是的。”

“我們兄弟素來待你不薄,將軍何以如此薄情?”崔寧的聲音有種說不出的悲傷。

張獻誠面無表情地回答道:“崔大夫此言差異,我來勸你回去,非但不是害你,而是爲了救你,防止你行差踏錯,最終落得身敗名裂,屍骨遠離故國,留得身後罵名。”

崔寧自嘲地苦笑一聲:“如今我已經落到了這般田地,還在乎什麼罵名嗎?”

“將軍可曾想過你的子孫後代,難道他們也要跟着你背棄故土充當蕃臣,不辯華夷,忘卻自己的祖先,讓博陵崔氏的歷代先祖蒙羞,介時你還有何面目去見他們。”

“住口!”崔寧惱羞成怒地冷笑道:“張獻誠,你孃的,別忘了你是誰的兒子,如今朝廷是顧不上追究,若是深究起來你的父親就是這片天下的罪人。他收安賊祿山爲義子,親手把他從偷羊賊捧到了高位,若不是因爲你爹識人不明,天下何來這七八年的浩劫!”

張獻誠臉色微微發青,他抽動的嘴角最終化作了一絲苦笑:“崔大夫說的沒錯,吾父錯在識人不明,誤信了賊人致使天下大亂,他後來雖然遭貶,但也不能贖去他的罪過。我身爲兒子自然要竭盡全力挽回,讓天下儘快歸於太平。崔大夫,你雖然走錯了幾步,但應該給你的兒女贖過的機會。你跟我回去之後,我願意向臧將軍甚至是雍王保全你的性命,保全你子嗣日後能夠做官。”

“哈哈,大言不慚,你以爲你是誰,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團結營行軍司馬,還想上達天聽。鯤鵬扶搖萬里,怎麼能看得見地上你這樣的螻蟻?”

張獻誠坦然說道:“崔大夫說得沒錯,鯤鵬看不見螻蟻,但螻蟻借力攀登大喊發聲,甚至舍上性命。我願意以性命來擔保崔大夫的性命,若是崔大夫信我,就與我一同回去告罪,若是崔大夫不信,那就別怪屬下手狠。“

崔寧知道自己今天無法逃脫這個地方,只有拼死和跟着張獻誠回去兩條路可走,他的兄弟崔密站在旁邊表情也產生了鬆動,用徵詢的目光望着崔寧。

崔大夫無奈之際,轉身朝着數百個眼巴巴看着他的兵卒們說道:“放下武器,歸順朝廷。”

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一百零四章 強與弱,意志的較量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傳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託後事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