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

bookmark

當唐軍攻破饒州之後,他們又接近了建康城所在的丹陽,但是李嗣業的身體也開始每況愈下了,這是個關鍵的時刻,勝負的關鍵就在最後的這幾戰,大軍離建康越近,遭遇的抵抗也越來越激烈。

李嗣業擔心自己支撐不到建康城被攻克的那一日,而統領南征大軍中的有兩位他根本信不過,田承司和李懷仙二人都是史思明投降過來的叛將,萬一建康攻下來,他的大限之期也已到,這二人沒有人節制,會不會幹出就地割據的事情來。

人一旦沒有了知覺,身後的事情還知道多少,河北藩鎮出身的這兩個降將對自己有多少忠誠,內心裡又有多少野心。

他現在活着還能夠震得住他們,若自己魂歸九泉,萬一他們攻克建康平滅唐廷產生了割據的想法,段秀實這樣老成持重的老將怕是難以壓服二人的。

李嗣業懷着這樣的憂慮,騎在馬上跟隨着大軍行進的步伐,心中醞釀着解決的辦法。

不過暫時他還沒有想到好的藉口,直到雍軍進攻採石,遇到了僕固懷恩率領的唐軍精銳頑強抵抗。

雍軍組織三面炮火轟擊唐軍在採石的營壘,誤以爲唐軍的士氣已經被壓制,田承司和李懷仙遂派騎兵和步兵協同衝鋒,但是唐軍已經預先挖好了大量的壕溝,致使雍軍騎兵行動放緩,輕甲兵從壕溝中衝出來與雍軍進行殊死戰鬥。

雍軍被這突然的反擊打了個措手不及,經過短暫的鏖戰之後,終於不敵敗退了下來。

按理說攻堅不克這是常事,田承司和李懷仙二人過往進攻州郡也有不少敗績,他們向李嗣業請罪時主公也只是好言寬慰勉勵,勝敗乃兵家常事,小小挫折何足掛齒。

但李嗣業這次卻坐在胡牀上大發雷霆,怒斥二人進攻不力,並且高聲說道:“你二人督戰不力毫無取勝意志,所以士卒才難以聚攏士氣一鼓而下,該當何罪!”

兩人心中十分吃驚感覺有些委屈,但還是恭順地叉手說道:“主公教訓的是,我們願意將功贖罪率領士卒再次進攻採石,定當一鼓作氣將僕固懷恩拿下。”

不料李嗣業卻揮揮手說道:“不必了,孤從你二人最近的表現看來,已經不合適再指揮大軍。但念在你們往日素有功勳的份上,保留你們的職務和爵位,暫時回長安休養一陣吧。”

帳中的幕僚和大將們一聽都大吃一驚,唐軍雖然抵擋頑強但勢已漸衰,採石要不了多久定能夠攻下。但臨陣罷免將領乃是大忌,換了新將領與部隊還需要長時間磨合,在這即將逼近建康的關鍵時刻,一向英明的主公怎麼會做出如此反常的決定。

連老將段秀實都上前叉手諫言道:“主公,採石是通往建康城的最後一道防線,若這個時候換將,大軍也不得不休整,使得唐軍恢復元氣,攻破建康城的難度將會成倍增加。”

李嗣業哼了一聲說道:“此時換將是爲了攻破建康乃至拿下嶺南更爲順利,孤意已決,你不要再勸了!”

田承嗣和李懷仙二人是何等聰明,很快想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只是他們的猜想與李嗣業稍微有些差錯。他二人畢竟是安史降將,平時也不乏受到李嗣業的猜忌敲打,如今逼近建康在即,這可是攻破敵都平定天下的大功。這樣的功勞怎麼輪到他們外人來立。”

兩人只好將頭頂的兜鍪摘下放在地上謝罪道:“主公責罰得對,是我二人心存懈怠未曾盡力,甘願退回長安躬身反省。”

李嗣業閉上眼睛點了點頭:“賜你二人絹布各兩千匹,明日就率牙兵親衛上路吧,其餘各將回到駐地安頓各營休整再戰,都退下吧。”

衆人都低着頭走出大帳,段秀實留在最後嘆了口氣正要轉身離去,李嗣業卻突然叫住他說:“段兄暫且留下。”

段秀實叉手問道:“不知主公還有何吩咐?”

李嗣業朝站立在左右的牙將看了一眼,二人立刻退出帳外,並且隨手將帳幕放了下來,帳中只剩下了他們兩人。

李嗣業頗爲傷感地說道:“人生短促,功業漫長,人力終究不能與天時相抗,自從渡過長江以來,我的身體便一天不如一天了,還真不知道能否堅持到攻克建康平定江東的那一日。”

他很少在下屬面前表現出這樣的頹唐,段秀實也不知該如何勸慰,只是說道:“興許主公只是水土不服,等平定江南迴到關中之後,一定會好起來的。”

“罷了,我的身體我知道,與水土無多大幹系,如今平定江南在即,我更不能離開。但田承司李懷仙二人,非我嫡系且暗藏野心。孤在的時候他們自然不敢生出什麼想法,可我一旦撒手而去,那個時候他們若仍然掌握大軍,這江東之地還指不定要生出多大的變亂。”

“他二人確實是帶兵的將才,但德行忠心卻有所不足,發他們回長安享清福已經算是孤厚待他們。臨陣換將雖是大忌,但孤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段秀實想說很多話,但臨開口的時候卻問:“不知主公派何人來接替二人領軍?”

“現任河西參謀團參謀長臧希液,他臨戰機變能打硬仗,統軍不弱於二人。還有孤的二兒子幽燕節度使李崇豹,你們三人互爲相佐,定能夠攻破建康。我在半個月之前已經寫下書函命他們交接政務儘快趕來。”

自從李嗣業消滅史思明勢力以來,他便將二子李崇豹安置在幽州不讓他再隨軍出征,除了有把自己人壓制河北地區的彪悍風氣外。也忌憚李崇豹功勳過大,擔心自己百年之後親兒子李旭壓不住他,

誰料眼下自己大限將近,不得不又將能征善戰的二兒子擡了出來。

段秀實深吸了一口氣,沒想到主公剝除田李二人領兵之權已經盤算良久。他鼓起勇氣,又問了一個他本來不敢問,現在又不得不問的問題:“主公命我和臧希液同二公子各掌一軍,但我們三人之間難以協調調度,萬一主公……屆時誰來總領平定江南軍事。以卑職愚見,二公子不止有大將之才,更有統帥全局之能……”

“這個不勞你操心。”李嗣業的聲音不由得增大了幾分,劇烈地咳嗽了幾聲才說道:“吾兒旭,也在趕來江東的路上。”

“小公子……小公子本該留後長安,他若前來,萬一後方……”段秀實不敢再問下去了。

李嗣業無力地揮了揮手,讓他退出帳外。

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護送商隊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