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你秦伯伯身體不好

這次可不是微服出訪,帶着儀仗光明正大去的。

鑼鼓開道

旗幟招展

一衆宮娥太監、侍衛親軍

路上的行人紛紛規避

一大羣人熱熱鬧鬧的來到了秦瓊的翼國公府邸門前。

秦瓊跟着其夫人賈氏還有幼子秦懷道一起在門口迎接。

經過一番折騰一羣人才算進門。

老李這次光明正大的來找秦瓊,給了很多人猜想的空間。

秦瓊大唐武將裡面功勳最多的,李世民這次找秦瓊還如此的大張旗鼓這是要從新讓秦瓊上朝唐嗎?

秦瓊的病好了?

如此的話李世民一定又有什麼大動作,是突擊吐谷渾還是攻打吐蕃呢。

還是說要朝着世家開刀,世家開刀的話秦瓊貌似有點大材小用了,一個侯君集這樣的廢物就夠了。

一羣人紛紛攘攘的來到了國公府的正廳。

“秦二哥”

“陛下”

兩人互相對望一眼滿是激情

一陣無營養的對白後纔是正題。

“御醫昨天來告知朕秦二哥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二哥可有打算”

“臣只有一幼子,並無其他掛念,可惜不能爲陛下征戰四方了”

“秦二哥你看我兒稚奴如何,能不能在你身邊學習一番武藝”

秦瓊有點尷尬:”這個,臣的時間恐怕沒那麼多,不過臣已經將家傳武學繪製成書,臣這兩年可以幫助晉王殿下打下基礎,剩下的到時候只能讓晉王殿下與吾兒一同學習了“

秦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老李自然也就沒在說啥了,打熬基礎啥的也蠻費心的秦瓊這個樣子的身體答應下來已經不錯了,尤其是還答應了傳給李治家傳所學。

其實按照心裡來講,秦瓊他們並不想收皇子,應爲皇子意味着皇權的鬥爭,李朝歷代皇權的鬥爭都是殘酷了,勝利者成爲皇帝失敗者只能去死。

現在情況來看也就是李承乾跟着李泰還有李恪三人可以爭奪皇權,李治而言並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機會,秦瓊答應下來也有這份的考慮。

“有勞秦二哥費心了,哦對了,朕有個想法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陛下請講”

“二哥如果歸去的話就來昭陵繼續陪着朕吧”

死後陪藏皇陵歷史上這可是天大的榮耀,秦瓊眼淚下來了:“謝陛下”

古人對死亡喪葬看的極其重要,古人認爲人死只不過是軀體的腐朽,其靈魂依然會在,到了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有說法是進入天上成仙。

成仙以後呢,他們還會不定時的前來看望自己的後輩輻照還活着的人。

也有說法是說人死後只要軀體不毀,到了一定年限時間後就會再度復活。

各種的神仙鬼怪故事也在古時候流行,歷代政權都會以天地來爲自己的統治加重砝碼,比如說當時帝王乃是天上天帝玉皇的轉世,或者是說真龍天子代天牧守四方,上天遴選之人。

各種的說法吧,還有風靡全國的盜墓小說那裡面各種的奇奇怪怪的生物,那些希望永生的諸侯帝王,哪怕是現代的正兒八經的考古發掘以及全球的歷史文獻裡面都有這種類似的情況。

古埃及

古希臘

華夏古代也是如此

這裡是公元635年,這種風行文化正是昌盛的時候,秦瓊與李世民早早都在爲自己死後的世界做着努力。

就拿老李的昭陵來說,歷經百年的修建,周長60千米,佔地面積200平方千米,共有180餘座陪葬墓,是關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國曆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譽爲“天下名陵”。

可惜的是到了後期老李他們也是沒有幸免被盜,比如說程咬金的他們的就沒有幸免,屍骨被丟慘不忍睹,老李跟長孫的好得多主要是因爲當時長孫說的話句話:“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爲天下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妄妾也。”(《舊唐書》)

老李最後也按照長孫的話做了刻以有碑文上書:皇后節儉,遺言薄葬,以爲盜賊之心止求珍貨,復何所求。朕之本意,亦復如此。王者以天下爲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爲己有。今以九嵕山爲陵,鑿石之工才百餘人,葬十日而畢。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奸盜息,存歿無累,當使百世子孫奉以爲法。

說道陵寢,歷史上自己貌似死的早,十二歲就掛了,因爲未成年不能進皇陵,在埋葬了自己後在傍邊修了個寺廟,據說是瑤臺寺。

不過按照老李的性格不會理會太多的祖治立法,估計也是在昭陵具體哪個位置不清楚,唯一確定就是瑤臺寺也在昭陵那塊。

老李跟秦瓊看着對方面色已經不是當面的那少年英武之姿,噓噓不已,尤其是說道秦瓊的身後事。

兩人眼瞅着要哭出來了,李明達實在是忍不住了插嘴:“父皇”

老李抽了一眼李明達沒說話。

“父皇”

長孫一把抓住要蹦躂上去的李明達:“小兕子你又不乖”

“哎,父皇跟伯伯都快哭了”

“沒有父皇沒哭”

“臣也沒有哭”

兩個人顯然那不承認自己是拿着心軟會哭的人,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

那是不可能滴

“父皇,眼淚留到鼻子上了,秦伯伯也是“

”....“

“.....”

兩人極其尷尬,這種事情被自己家幼獸抓不住放老李有點不開心了輕聲教育李明達:”小兕子,不要鬧“

“父皇小兕子實在是不知道你們哭什麼啊”

先挖好坑,等着老李跳進來。

“你秦伯伯身體不好,御醫說過兩年就要歸去了”

“那,爲什麼不看病呢,生病了不就是要看病嗎?”

第九百三十一章 賦稅、螃蟹、人手又短缺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教你們規矩第五百意一十四章 吐蕃內亂(中)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好選擇第四百五十三章 遼東城之戰(完)第四百四十八章 全軍出擊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色蛆寶寶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魚孫思邈第二百七十九章 有人闖馬場搶馬第八百九十六章 亂戰伊始與火第四百六十八章 在下不飲酒第七十五章 一把火燒掉第六百六十章 出城第七百七十七章 孫伏伽的想法第十三章 發動女人的獨有技能第三百八十二章 呂蒙第五百七十五章 鸚哥第五十八章 名爲錦衣衛第七百五十章 以前的計劃書第六百三十一章 七天第四百七十章 金勝姬與石碑第二百六十八章 賈詡、李儒、龐德、蔡瑁第五百二十九章 紙第五百五十九章 女狀元第八百三十九章 疲憊與重甲第五百六十章 一股陰謀的味道第九百三十二章 武珝的不該有的小心思第三十八章 懲處李元昌第九百二十章 進入火神寨第七百四十二章 巴豆?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人一個第二百六十三章 這是給咱家招災啊~!第三百一十四章 公主不怕臣反叛?第一百零七章 突圍第五百八十八章 秘書第二百四十三章 腦補進行中第六百三十六章 吐蕃之戰 三第八百五十四章 林東腦子裡的場景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凌君的憂慮第三十章 給秦瓊看病第七百七十八章 孫伏伽進太極宮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朝會結束老王家內鬥一百五十三章 一主一僕、一火鍋、一壺酒第三百零五章 進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清理、抓捕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好選擇第三百三十九章 山魈、青龍、含光第七百三十八章 又見小白蛇第二百八十七章 行政內閣第三百零三章 長安城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幹第一百七十三章 書生李墨雲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無情稱寡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插人手第四百零九章 午時已到第五十六章 一個月不夠第十九章 青石哨所之戰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局勢/擴張第六百五十四章 蚯蚓而已第七百五十四章 李明達的錯誤第三百八十二章 呂蒙第四百三十八章 實話實說第六百二十三章 跑啊,爲什麼不跑第三百七十二章 老王家與老孔家第七百二十九章 晉王去哪裡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父皇把慕容雪賜婚於我吧第六百四十一章 吐蕃之戰 八第六百七十九章 認罪第八百五十七章 虯髯客 二第六十七章 未來妃子三組合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線生機第八百四十五章 孤獨燕進宮第五百一十三章 吐蕃內亂 (上)第三百七十章 糟老頭子壞滴很第八十四章 國公不如一鍋糧食第四百一十四章 女僕和說書(加更求月票推薦)第五百一十七章 用兵吐蕃第四百四十八章 全軍出擊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唐皇家船舶設計院第一百六十八章 雪與酒第七百九十八章 李治的新生活第二百五十四章 考前的忙碌第七百零三章 戲演得不錯第五百七十四章 你不是我外甥第三百二十七章 騷動的四方(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老相識第三十五章 殺雞儆猴之雞嚇暈了第三百零六章 攻打太極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才人還是貴妃第三百四十二章 畫卷進宮第五百零四章 吃了對身體好第八百六十七章 虯髯客 十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長孫的變化第四十五章 考校薛仁貴(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古怪的達賴第一百一十二章 小黑胖子又找事第七百八十一章 我老黑纔不去第二百八十章 抓起來,打斷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