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第169章 逆向開車

大唐自開元以來,三省六部制的實職就開始“虛化”,“差事”代替職務,成爲實際政務的執行者。換句話說,一個戶部侍郎如果不帶一個“轉運使”之類的職務,那麼他基本上就只能在尚書府衙門裡面乾坐着等下班。

這種情況在中樞高層的顯現,便是“六部尚書”職權虛化。

這些職務經常被宰相們兼任,而實際上六部的日常運作,又被下放到侍郎這一層。

比如右相李林甫兼任吏部尚書,左相張守珪兼任兵部尚書。

他們應該管對應部門的事情,但實際上又不怎麼管事,也就是所謂的“可以過問部門相關情況,又不負責日常運作”。

其中“充分性”與“必要性”之間的互換與騰挪,便是高層政務的彈性所在。

有責任沒責任,往往不在於事情本身。官字兩個口,明規則都是用來整人的。

而類似情況已經從潛規則,變成政壇上的“明規則”了。

所以李林甫出現在吏部尚書所在的“尚書府”,而不是在經常辦公的“議政堂”,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很值得推敲的事情!

果不其然,方重勇剛剛走進房間,還沒坐定,就聽到面色和藹的李林甫說道:“今日本相是專程來等你的。”

“屬下受寵若驚,極爲惶恐。”

方重勇叉手行禮說道,低着頭態度謙卑得很,根本弄不懂李林甫這是在搞啥。

不過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李林甫在這裡專程等自己,絕對沒有好事!

李林甫站起身,圍着方重勇繞了幾圈,似乎非常滿意的樣子。

他微微點頭說道:“聽聞你已經定親,這門親事還能退麼?

雖說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但本相還是想聽聽你的建議。”

誒?

方重勇一愣,大唐右相在吏部尚書的辦公書房,詢問一個選官的年輕人要不要退親……這個信息量有點大啊!

角度異常刁鑽!

“雖未成親,實則同居;青梅竹馬,感情甚篤;水乳交融,分則兩傷。

這親事,恐怕沒法退,屬下讓右相失望了。”

方重勇雙手合十,躬身行了一禮說道。

“嗯,果然是重情重義的好男兒啊。”

李林甫莫名其妙感慨了一番,繼續說道:

“不過也無妨的,糟糠之妻不可棄嘛,本相也是過來人,理解理解。

不過你納妾也行,本相併不介意。本相有二十多個女兒,其中亦是有十幾個庶女未嫁。

選其一給你做妾,如何?”

呃……

聽到這話,方重勇無言以對,如果不是他見過李林甫,還真以爲眼前這人是假冒的。

不過方衙內此刻也算是弄明白李林甫這人辦事的風格了。

這一位真不是什麼好面子的人,辦事極端“務實”!

但凡有一絲的可能性,這位大唐右相有利可圖便是咬住了就完全不鬆口!

再說了,王韞秀現在明豔照人,也是個大美女,氣質出衆。

只是沒有阿娜耶身材那麼妖孽而已,這哪裡是什麼“糟糠之妻”啊!

“坐吧。”

李林甫收起笑容,指了指方重勇面前的軟墊。

等雙方落座後,李林甫收起和藹的笑容,一臉淡然說道:“今夜本相有家宴,你來參加一下。宴會完了以後,本相有重要的事情要詢問於你,有沒有問題呢?”

“下官遵命。”

方重勇叉手說道,什麼廢話也沒多說。

李林甫滿意的點點頭,敲了敲桌案說道:“把你官身的證明文書放這裡就可以了。本相事情還很多,就不陪你閒聊了,去吧。”

看到方重勇還沒動,他疑惑問道:“你還有什麼事麼?”

“回右相,某想辭官後讀書,然後考科舉。不知道現在報名,還來不來得及?”

方重勇小心翼翼的問道。

聽到這話,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李林甫,都被這位已經做到四品邊鎮刺史的蠢萌問題,問得一臉震驚駭然!

但凡官宦之家的子弟,只怕六七歲的小兒都不會問如此無知的問題。

有渠道直接做官的不會問,沒渠道直接做官的,懂事開始便已經刻苦攻讀,準備一路過關斬將考進士,又怎麼會連科舉基本規則都不明白呢。

“你是說,你想卸任刺史官職後,再來考科舉,對吧?”

李林甫若有所思,想了一會,他鋪開大紙,提筆寫了一封介紹信,然後折起來交給方重勇說道:

“現在報名科舉,肯定來不及了,聖人壽辰後馬上就要開進士科考試。

本相聽聞你從前入崇文館未成不知道何故退學,所以現在連報名資格都沒有。

不過這件事也好辦。

你拿着這封信去找禮部尚書,他會想辦法讓你入國子監。

而你進入國子監後,便直接去國子監祭酒那裡去辦理畢業手續,拿到參與科舉的資格便好,不必節外生枝。”

這麼隨意的麼?

看李林甫說得輕描淡寫的,顯然是沒把科舉當回事。方重勇接過這封墨跡都沒幹透的介紹信,心中大爲震撼!

原來真正的權貴,一天就能搞定從國子監入學到畢業的全部流程,並拿到科舉資格。

而普通寒門,首先要在當地學校讀書,獲得學校推薦參與州試。每年科舉,一個州根據等級不一樣,會產生2-4名生員名額,州試後被推薦參加長安等地舉辦的科考。

注意,這只是參加考試的資格!

而國子監畢業的人,則自動獲得參加科考的資格,這本身就是一種極爲不平等的地域歧視。

崇文館與弘文館等機構,不但畢業生可以直接參加進士科,而且天子還經常會開“專科”,專門從這些畢業生裡面選拔人才。

類似方重勇前世一個蘿蔔一個坑,定點招生。當然了,這些人的官場前景還是不如進士科。

但是這些人跟真正的權貴比,又全都是弟弟!

真正的權貴走完流程只需要一天,甚至根本就不需要到國子監之類的機構裡面去學習!

更詭異的是,李林甫居然沒有詢問方重勇爲什麼好好的四品官不當,要回過頭去考科舉!

方重勇覺得,這或許就是大唐右相的不凡之處吧。

拿到了想要的,方重勇將自己的官身證明交給李林甫,謙恭拜謝後離去。

看着他離去的背影,李林甫面露神秘微笑,拿着這份官身證明看了又看,隨即將其放入對應的櫃子裡存檔。這些細碎活計,本不應該由他來辦的,只是搞不懂爲何他要支開吏部辦差的官員,親自來這裡辦這件“小事”。

“方重勇真是個妙人啊,不枉費本相花了十天去想這一套官職的組合。

做官不想做,回頭還要來考科舉,這件事可得跟聖人商議一下。

方全忠之子,王忠嗣之婿,前任沙州刺史,甘州刺史,涼州州府參軍,實際考評五年來全是上上。這樣的前任官員若是科舉不中,那科舉豈非兒戲?”

李林甫自言自語說道,隨即陷入沉思之中。

很多事情,他都是一開始不覺得如何,越想越是感覺不對味。

其實方重勇瞎胡鬧的這件事,在李林甫看來,不僅不輕佻,反而具有極爲嚴肅的政治意義。大唐右相覺得可能只是這位年少得志的方衙內,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罷了。

如果是方重勇故意爲之,那麼此人絕對是居心叵測,甚至其心可誅!

雖然對外宣稱得很美,但科舉本身的出臺,主要目的並非是選拔人才,而是督促官宦子弟們上進,給他們競爭壓力,並且爲沒有機會通過家世當官或者家道中落的士子一條不好走的路。

形成“鮎魚效應”。

既然如此,那麼不管實際情況如何,起碼對外宣傳的時候,科舉的內容要有最基本的說服力,來證明“考上科舉,纔有做官的資格”,考不上科舉,不給你做官,那是因爲你的“能力”不夠!

事實上,如張九齡這樣的科舉士子出身官員,骨子裡就是認爲:所有做官的人,都應該能考過科舉,這樣才杜絕了門第優劣帶來的不公正。

所以科舉考試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做官的能力!

這已經不是一種想法,而是朝廷大部分官員都承認,或者不承認也不敢開口的明規則!

無論是中樞還是地方,都得到了最爲廣泛的認同。科舉士子瞧不起門蔭出身的官員,根源便是源自於此!

然而現在情況有變。原本正常規則裡面出現了一個不計後果的“大傻子”!出現了一個“逆向開車”的大笨蛋!

如果一個當了四五年官,考評和官聲甚至相當優秀,秒殺了大部分同級別官員,而且在輪換的時候還會獲得提拔的人。

✿ Tтkд n✿ co

這個傻子忽然抽風了不想繼續做官,而是要回來考科舉,結果最後卻沒考上!

那這是不是證明,其實某個人哪怕科舉考不上,也極有可能具備做官的能力呢?

甚至這個考不上科舉的人,還可能成爲一個非常優秀的官員!

那麼這個反例,就會捅破那一層很多官宦子弟,尤其是恩蔭背景出身的官宦子弟,背地裡都在唾罵的窗戶紙:其實科舉的內容,跟做官的能力,根本沒有半點關係!

考上的人,完全不能說明他有做官的本事;而真正有能力做官的人,也不一定能考得上!

所以朝廷的科舉制根本就是瞎胡鬧,將真正的人才排除在外,選拔的盡是一些只會考試的廢物,早就應該廢除了!

到那一步的話,科舉的公信力就蕩然無存了!

這是朝廷中樞都無法承擔的嚴重後果。

典型的被人以點破面!

很多時候,窗戶紙捅破了,那麼就是量變產生質變的時候。比較起來,方重勇這個人到底能不能中進士,這點小事也就無足輕重了。

每年進士科平均錄取二十七人,多一個人湊數,問題大麼?

問題一點也不大!

李林甫很清楚,現在的李隆基,就是想安安穩穩的享受,根本就不想改革科舉制度,只要舊有的制度還能用不出大事,這位長安聖人就不想折騰!

李林甫雖然背地裡被人罵“妒賢嫉能”,但實際上,他卻是朝廷官員裡面少有強調“依法治國”的大佬。

他之所以給方重勇開“介紹信”,並不是因爲平日裡習慣於破壞規矩。

正好相反,李林甫決心幫方重勇考上進士,不但不是破壞規矩,反而是爲了挽救那岌岌可危,將要被這位方衙內攪得稀爛的“科舉正確性”!

“他是有意爲之,還是……無心之失?”

李林甫坐在吏部衙門的桌案跟前,頓時有點吃不準方重勇內心究竟是怎麼考慮的。

他也是一個習慣於“刁民害朕”的人。

這位大唐右相,一時間竟然忘記離去,讓外面等待選官的人根本不敢進來!

吏部外面排隊選官的人,隊伍越來越長了,這些人又忍不住鬧哄哄的抱怨,一時間竟然導致尚書府衙門外面混亂一片。

……

興慶宮北面有一座作爲“固定哨”的小樓,站在小樓上,北面半個永嘉坊一覽無遺(另一半成爲了興慶宮的一部分)。

這天,睡了個好覺,又因爲從邢氏一族那邊抄家得到鉅額財富,而心情大好的大唐天子李隆基,正無聊的站在小樓上眺望遠方觀景。

忽然,他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於是轉過身對高力士詢問道:“力士,那個是不是京兆府尹鄭叔清?”

老鄭是什麼人,基哥非常清楚,送“狗官”二字給他,恰如其分,朝野公認。

雖然京兆府尹管長安的瑣事,但既然是狗官,那肯定不會勤政的。所以鄭叔清穿越大半個長安,跑永嘉坊來就顯得比較奇怪了。

“他身後還跟着個牛車,難道是要送禮麼?”

高力士看了一下,也覺得詫異。只見鄭叔清先是叫門,然後被一個下僕引了進去,正是方有德的舊宅子。

“他是去找方全忠的。”

高力士平靜說道。

“誒?全忠現在在哪裡來着?”

李隆基一拍腦門,他好像記得,方有德被自己打發得遠遠的,只是不記得在哪裡了。

大唐疆域何止萬里,哪個地方不能安插官員呢?

“是擔任嶺南經略使。”

高力士小聲提醒道。

“哦哦哦,朕的生辰快到了,你去跟哥奴說一聲,讓他下個詔書,把方全忠叫來長安給朕賀壽吧。

幾年未見,朕怪想念他的。”

李隆基感慨說道。這人的年紀一大,常常就會記起很久以前的事情。李隆基最近就是記起了還未登基時的很多往事,而當年的故人,好多都已經不在了。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不外如是。

“好多,奴這便去辦。”

高力士領命便要走,卻是被李隆基拉住了衣袖。

“那宅子裡,應該是方全忠之子方重勇回來了。

你派人悄悄查一查,鄭叔清跟方重勇有什麼關聯。他送的禮物,又是什麼東西,以及他爲什麼要送禮,所爲何事。

查到了,報與朕就行了,千萬不要讓他們知道朕在查他們。”

聽到這話,高力士微微一愣,叉手行禮問道:“聖人,官員送禮乃是常事……”

“朕只想知道方全忠之子有多大本事罷了,沒有什麼別的意思。”

李隆基淡然擺手解釋道。

能讓一個朝廷從三品的京兆府尹送禮,那一定有着不同尋常的本事。基哥現在就是很想知道,這本事到底是什麼?

第288章 長安官僚傻子少298.第258章 羊吃人317.第274章 潘多拉的魔盒第564章 反客爲主264.第231章 氣泡被戳破303.第263章 發展產生的問題只能靠發展解決109.第106章 當世界對你不再寬容第281章 西域尋親之旅第560章 人心思變第523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388章 平地驚雷259.第226章 梨園射姬(下)261.第228章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144.今天是基哥的生辰第645章 要不要當人渣,這是一個問題第402章 走基層路線第87章 酷愛折騰第453章 奉天靖難第386章 向着勝利衝刺(本卷完)第366章 有示之以無,強示之以弱226.第198章 撲朔迷離第434章 小節與大義第484章 生猛的行爲藝術(上)第599章 天命人渡劫第542章 北風襲來第8章 我就說我是神童吧第652章 差距有億點點大第382章 鬥力鬥巧,鬥智鬥勇第462章 攻心爲上第410章 夕陽無限好第22章 不會搞錢的宰相就是廢物第497章 恍若隔世227.第199章 勇氣傳說第570章 人性經不起考驗244.多選題123.第118章 無所不在的結社第544章 強者從不抱怨環境第314章 國家養兵百五十年235.第207章 二龍相見第485章 生猛的行爲藝術(下)318.第275章 長安的雨季第639章 你沒有見過的船新遊戲301.第261章 天寶“戰神”李隆基183.第165章 知易行難208.第184章 京畿治安大作戰(下)五月總結,兼部分背景介紹第1章 我還是個孩子啊!182.第164章 滅門鄭府尹第12章 暗流涌動第39章 原來你也在這裡284.第247章 節帥饒命啊!305.第265章 老子不是在單打獨鬥第60章 退學威龍130.領證了。。。。第469章 殺人不見血第640章 今時不同往日229.第201章 基哥十二時辰(上)第535章 天街踏盡公卿骨(下)第330章 不給錢不算賣,給了錢不算搶第412章 你不懂基哥第280章 亂第308章 一魚二吃第403章 方節帥見不得流血第445章 摻沙子大法第348章 方大使貌似輸麻了232.第204章 痛打落水狗216.第189章 基哥的壽辰(中)第87章 酷愛折騰第583章 建國大業之蓄勢待發142.第131章 天華地寶170.第154章 打工人的自覺第522章 給幽州藩鎮上點強度219.第192章 大塊頭有大智慧第553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350章 相行漸遠124.第119章 目的決定手段277.第242章 人還沒來,官職先到298.第258章 羊吃人第7章 遠方來客215.關於基哥到底喝不喝酒,轉載一篇文章以第328章 百無一用是天子132.第124章 圖窮匕首見第4章 人生就像是洋蔥107.第104章 離譜的大唐官場281.第245章 深不可測的道德下限第292章 計策背後的計策308.第267章 不想體面的人就給他體面150.第136章 錢!錢!錢!第382章 鬥力鬥巧,鬥智鬥勇第609章 何爲忠奸第429章 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第279章 被架在中間的節度使第566章 貌似完美的聯手第564章 反客爲主第329章 傳統藝能第11章 李隆基的煩惱第51章 關於歷史推演測試的回覆第295章 晚唐行爲藝術第313章 我在等CD,你在等什麼?271.第237章 扁鵲見蔡桓公